06.20 「家教课堂」数字时代我们怎样和“00后”一起成长

「家教课堂」数字时代我们怎样和“00后”一起成长

数字技术充斥着“00 后”的童年,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比起成年人能够更快地接受新兴事物,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同时孩子尚未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侵蚀。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便利同时又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入成为当下要研究的问题。

“00 后”的小玩家和小创客

在幼儿园时期,“00 后”对三大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就已超过80%。

“00 后”的特点有五个: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游一代、秀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00 后”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的时间却不断增长,到初中时,手机已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媒介了。

儿童成长轨迹基本上是两年一个节点,每个阶段,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一般将3 ~ 14 岁的儿童分成5 个阶段,分别统计各个阶段的儿童数字媒介的使用行为,以准确地描述“00 后”的数字化成长轨迹。从调研结果来看,“00 后”的数字媒介使用呈现“三级跳”的特点。

在幼儿园时期,“00 后”就具有较高的媒介接触率,三大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已超过80%, 分别达到91.8%、83.4% 和80.6%。其中,44.1% 的幼儿园孩子开始玩网游。

在小学时期,“00 后”初步发展到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的“用户”阶段。调查显示,近半数小学中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QQ 和社交媒体账号,并且开始玩大型游戏、社交类游戏,35.8% 在网上发表内容,23.1%拥有网友,更有8.3% 拥有陌生网友。

而到了中学时期,“00 后”的新媒介接触和使用技能进一步提升。调查发现,初中生拥有QQ 的比率达91.8%,有90.0%“0 0 后”加入了QQ 群。其中,有46.4% 的人加入了6 个以上的QQ 群,81.8% 的“00 后” 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28.6% 的“00 后”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在数字世界,儿童走在父母前面

在上网知识方面,65.4% 的“00 后”和70.9% 的父母认为现在的初中生懂的比大人多。

调查人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00 后”儿童和家长普遍认为,在上网知识方面,孩子懂得的比父母越来越多。在小学低年级时,有12.9% 的“00 后”和14.9% 的家长认为孩子懂得多,而到初中时,已有65.4% 的“00 后”和70.9% 的父母认为孩子懂的比大人多了。

“有什么不会的问题,我基本上都是上网求助百度。”阿宁说。而在她妈妈看来,“阿宁可能是觉得我帮不了她太多,所以她不会问我。”

在腾讯科技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司晓看来,“00 后”家庭的数字鸿沟和亲子关系调查,对孩子的教育、沟通和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事实上,从初中开始,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孩子“上网找答案”就超过了“求助爸爸和妈妈”。而使用电子产品遇到问题时,30.1% 的孩子会选择自己看说明书,而不是问家长。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特提出了“后喻时代”的概念,就是孩子反过来教家长。现在看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更新速度快,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甚至在很多方面,家长要反过来向孩子学习。在后喻时代,家长要调整好心态,一方面要放下传统的知识权威的架子,有什么不懂的,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研究;二是家长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潮流文化,要努力和孩子保持同步,这样才能有效沟通、引导。

不良信息和网络欺凌影响“00 后”身心健康

超过60% 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认为,家长与孩子如何协商管理媒介使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的影响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调研发现,在儿童使用新媒介时,家长们普遍存在着各种担忧,但在处理方式上却6 个以上的QQ 群,81.8% 的“00 后” 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28.6% 的“00 后”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腾讯安全管理部根据用户举报的数据,把“00 后”上网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网络存在的各类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赌博等,在孩子辨识力不高的情况下,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二是网络视频娱乐资讯、游戏等趣味性较强,孩子在自制力欠缺、未获得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可能沉迷其中;三是在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过程中,可能间接接触到不法分子,受到网络欺诈等不法侵害。

成人没有成为儿童使用新媒介的表率

不同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整体样本的调查结果来看,现在家长在孩子使用新媒介的示范和引导方面做得很不够。约有42% 的家长陪孩子玩游戏,这是一种好现象。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有效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不过,仅仅是陪玩仍然不够,今天的家长还应做孩子“数字时代的榜样家长”。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是要求家长在屏幕前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娱乐、学习、玩游戏。二是约定。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把手机、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时要约定玩的时间、玩的内容。三是示范。家长平时在家里要注意自己的媒介使用行为,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自己在家里整天玩手机,但一看到孩子玩电脑、玩手机就指责,这就是很坏的示范。

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法律保护是孩子在线安全的基础,有必要将网络安全和媒体素养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必修课。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用多元形式普及“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形成合力,对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只是“00 后”,成人同样需要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这项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内容。因此,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青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各种社会公共单位,在学校、家庭、社区普及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