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鈕文新:致股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鈕文新:致股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絕大多數人看到“槓桿”一詞就立即聯想到“債務”,認為債務過高就是槓桿過高,對不對?對,但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當是: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率——槓桿過高。一般而言,一個企業的“淨資產+負債=總資產”,所謂負債率過高就是債務在總資產當中所佔比率過高,比如製造業企業,“負債÷總資產”大於40%就需要注意了,高的方向偏離這一比率過多,那就是槓桿過高。當然,也有用“負債÷淨資產”去計算,計算結果通常稱為“債務率”。

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淨資產通常指“企業股東的出資”,也可以狹義地理解為企業股權資本數額或價值;第二,負債率和債務率指的不是同一概念;第三,債務率計算口徑也有差異,比如政府債務率的計算,其分母使用的是GDP,而非國家淨資產或總資產;第四,服務業對資產負債率(或債務率)——槓桿的容忍度要遠遠高於製造業。所以我們說,對債務率、負債率、槓桿率及其是高是低具有相對性,理解也需要有適應性的變化,比如企業淨資產價值如何評估?估值不同,債務率則隨之變化。

說中國經濟槓桿過高,一般不能籠統而言,而應當是“個人、企業、金融、政府”分別來談。現在看,中國資產負債率(槓桿)過高的部門應當是企業,而企業當中最高的是國有企業。所以,中央針對經濟工作有關的會議多次強調,要把企業降槓桿、尤其是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

為什麼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這當然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實施經濟刺激計劃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2010年開始,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緊縮貨幣政策”的政策組合,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之下的大量基建項目(高成本、低收益)必須由國企擔負,為快速實施這些項目,國企必須以最快捷的融資渠道——銀行貸款拿到建設資金;另一方面,緊縮貨幣政策壓制了股票市場,阻塞了企業股權融資通道,從而使國有企業債務率不斷提高。我們說,企業債務率越高,企業淨資產(股權)價值越低,加上股市下跌已經導致的淨資產價值損失,企業債務率就更高。

鈕文新:致股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如果才能降低債務率(槓桿)?一般有三種方法:其一是直接降低債務規模——通過減小分子而實現債務率降低,但這很容易導致企業經營收縮,甚至債務鏈斷裂,流動性枯竭而破產;其二是通過股權融資加大淨資產——通過加大分母而實現債務率降低;第三是提高股權(淨資產)價值,通過做賬的方式減低債務率。

哪種方式好?當然是第二種。通過股權融資提高淨資產,它可以直接減少企業財務負擔增加盈利,而增加盈利又可以推高股價(淨資產價值),事半功倍地大幅降低槓桿,而且企業運行良性循環。如果用第一種降槓桿方法,就算企業沒有破產,那企業的淨資產價值就會因經營規模的收縮、淨利潤降低的預期而大幅降低,反而可能推高債務率,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與股價之間惡性循環。

正因如此,我們一直強力呼籲:必須高度重視股票市場對當今中國經濟的戰略和戰術意義。所謂戰略意義在於: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實際都需要鉅額資本支撐,從金融市場的功能定位上看,只有股權資本才能擔負起這樣的重任,而債務資本不行;所謂戰術意義在於:有效降低企業債務率——槓桿,是中國企業、乃至整體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遺憾的是,過去很多年,金融跑偏,脫實向虛。所謂金融“脫實向虛”實際就是“支撐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期資本越來越少,而貨幣市場短期空轉套利急劇膨脹”。為什麼會這樣?大致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宏觀經濟政策長期錯配——貨幣政策不僅不配合積極財政政策,而且反向用力。結果:緊縮貨幣壓制股市,而積極財政政策吸乾金融資源,民間企業告貸無門,並嚴重推高市場利率,同時吸引大量實業和社會資金從事金融投資,在股市下跌中撤出的資金也大量流向金融套利市場。

鈕文新:致股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第二,金融管制放鬆。結果: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或準金融機構幾何級數增長,它們首先需要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於是,各方力量“高息攬資”,拿不到長期拿短期,資本市場資金分流,股市更加萎靡,而且惡性循環;為覆蓋高成本,大量民間金融開始給股票投資配資,而股市“真實、合格的資本”不斷減少,短期借貸支撐市值,必然導致股市暴漲暴跌,這就是2015年股市風波的背景,它清洗了大量百萬級投資者,股市資金進一步出逃。

第三,金融政策偏差。“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供給過少,以致經濟增長依靠金融機構創造貨幣支撐,加劇金融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利率雙軌制”激勵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理財、表外業務等貨幣套利爆炸式增長,疊加金融監管放鬆,以致金融亂象叢生,騙子得意,金融更加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相反,支撐資本市場發展的“真實、合格的投資資金”更加稀缺。

三個層面的問題混合在一起,中國經濟必然“槓桿化”。股民需要理解:金融短期化導致“金融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錯配”本身就是槓桿,也是導致企業槓桿居高不下的關鍵。舉個例子,在金融短期化的條件下,銀行可能需要2元、3元甚至更多的短期存款(借款)不斷滾動,才能保持1元存款長期穩定並用於放貸;還有,銀行為了減低存貸款期限的錯配,也會相應縮短對企業的貸款期限,從企業端看,它也需要更多地借入短期資金維繫企業正常運轉,可能也必須用2元、3元甚至更多的短期貸款不斷滾動,去維繫1元債務資本的長期使用。

如何破解困局?當然是“降槓桿”。如何“降槓桿”?當然不是收回債務,而是強調股權融資。如何增強股權融資?首先是逆轉金融短期化趨勢,壓縮貨幣金融、擴張資本金融。如何做到?第一,適度增加“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供給,減輕金融機構創造貨幣的壓力,降低貨幣乘數——金融槓桿率;第二,央行貨幣政策“收短放長”,增加金融市場穩定性,更多地生成資本;第三,利率“雙軌合一”,去除貨幣市場資金無風險套利的空間,提高資本市場收益性,引導資金流向資本市場;第四,強化資本市場預期管理,激勵市場信心,並實現信心和市場的良性循環。

鈕文新:致股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

說到這兒,股民朋友是否意識到?上述動作正在進行時。比如,用“降準”置換MLF,用一年期MFL置換半年MLF和逆回購,這就是“收短放長”;在“收短放長”過程中適度增加“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我們也清晰看到了;易綱行長在今年博鰲論壇上指出,央行將努力實現利率“雙軌合一”,制止金融短期化趨勢;6月19日股市大跌之後,我們看到央行行長首次出面“釋疑市場流動性”,而幾乎所有經濟管理部門都出面說話,強力干預股市投資者心理預期。這樣的情況史所罕見,說明所有金融和經濟管理者對中國股市的重要性已經形成共識,正在積極扭轉和治理中國金融市場過去的跑偏,儘管目前還有一點“監管‘節流’過猛,貨幣‘開源’不足”的問題,但沒關係,“定向降準”的指示已經正式公佈了,貨幣“開源”正在變得更加充足。

最後再來解釋一個問題。如何看待“5月份全部社會融資規模環比下降51%”問題?當然存在“監管‘節流’過猛,貨幣‘開源’不足”的問題,但昨晚(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央行已經開始糾正,就不多說了。關鍵是另一個需要股民朋友理解的問題,“收短放長+輕微增多基礎貨幣”的直接效果:M2增速、社融規模和增速都會出現大幅下降。原因是:存貸款期限錯配減低,銀行不再需要2元、3元的短期債務滾動去維護1元信貸資產的穩定了。過去,2元、3元的短期存款滾動都反映在M2和社融當中,現在將大幅減少。所以,社融大幅減少確實有點嚇人,但不必過於驚慌,這只是中國金融走向良性循環過程中的“小插曲”。

經濟血液指標轉向正常,經濟肌體健康強勁還會遠嗎?投資者要善於“危中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