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大同关帝庙俗称大庙,位于大同市城区鼓楼东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72平方米,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据方志所载“创建无考,元泰定间敕降封号,紫石小碣今不存,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间相继增修,俱有碑记”。明代时,大庙分别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四位皇帝在位期间,有过四次大的修缮。清代,“国朝康熙三十二年重修,乾隆二年知府屠嘉正、知县李柏馦增建飨殿,三十八年知府吴辅宏、知县虔礼宝重修……道光九年重修”。2008年,复建山门、过殿、春秋楼、结义阁、东西配殿、东西厢房。

2008年10月18日,大同市城区关帝庙修复工程中,在主殿东南侧发现一处造像窖藏坑。该坑四壁垂直,底部平整,长约2米,宽约1.5米,深约2米,坑内无规律放置大量造像。经过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坑内出土造像造像56座,底座10件,铜镜2面,铜钱7枚,饰件6个。现将部分出土造像展示如下: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大日如来铁造像

明代

大同关帝庙出土

铁质,身着大衣,螺发高肉髻,螺发中嵌髻珠,面相祥和,眉间白毫凸起,双耳垂肩,双目微睁,向下俯视,颈部饰三道弦纹。衣纹自然下垂,双手于胸前结智拳印。体态丰满匀称,结跏趺坐于双层仰莲莲花宝座之上。莲花宝座下饰一周联珠纹,整体造型端庄祥和。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刘关张铜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出土

三尊造像皆为铜制,依次为张飞、刘备、关羽。

张飞:身着官服,端坐于长方形阶梯式台座之上,面相严肃,头戴官帽,官帽两侧施红彩;双眉上挑;双目圆睁。面部鎏金。衣纹自然下垂及座,衣纹褶皱之间饰红彩。胸部饰鎏金圆形龙纹补子。右手张开置于右膝之上,左臂向上抬起,手遗失。两腿自然分开,脚尖从衣纹露出。

刘备:身着官服,高冠,端坐与长方形阶梯式台座之上,面相平和,神态安详自然。衣纹自然流畅,胸前饰方形龙纹补子。双臂覆于衣纹之下于胸前自然交叉。两腿自然分开,脚尖露出衣纹之外。

关羽:着帽,身着武将服饰,端坐于方形阶梯式台座之上。长须,衣纹开领处刻缠枝纹,胸前饰圆形龙形补子。双臂张开,右手握拳置于右腿根部,左手张开置于左腿上。双腿自然分开,脚尖露出衣纹。座后有墨书“□□府□□□□□□□伍月伍日”。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释迦牟尼诞生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在佛本生故事中提到:释迦太子一出生便会走路说话。他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七步,然后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他脚踩过的每一处都冒出一朵莲花。又有两条龙跃上空中,向下喷水,一冷一热,为太子沐浴。释迦牟尼诞生像正是以此故事为原型来表现的。直到今天,佛教徒为了纪念佛陀降生,在“浴佛节”仿照出生时场景,用香花汤水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塑像沐浴。

佛像面如童子相,表情淳朴,跣足站立,上身系一錾刻莲花纹肚兜,体态丰腴,充满青春气息。左臂上举,手残缺。右手持法器自然下垂。双腿分立,足踏一支从水中升起的七宝莲花,水波纹中饰有瑞兽。莲花下为亚腰形须弥宝座,上饰联珠、莲花、莲瓣等纹饰,亚腰部位两端各有一个呈托举状的力士,须弥座下为六瓣莲花形。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真武大帝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镇于北方,故称玄武神,常伴以龟蛇形象出现。此尊真武大帝像容貌壮伟,额宽颐丰,双目低垂,神态宁静;披发跣足,颌下留有长髯,正襟危坐,现台座已遗失。身披甲胄披肩,胸护铠甲,两臂、小腿及腹部刻双龙纹,衣缘处雕饰龙纹、莲花纹及云纹,腰围玉带,衣纹写实流畅。右手抚膝,左手结手印,手心向上放于左膝之上。左腿与台座接触的衣纹处刻有铭文“萬歴十九年三月初三午時造成”。右腿处刻有铭文“宣府萬全都司顺聖川东井集上*********道宝枼道全同镇人等众”。外衣下摆中央嵌一“萬歴通宝”制钱。两足从衣纹中露出,中央出一相互缠绕的龟蛇。体格较大,造型端庄,品相完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明代道教艺术造像精品。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接引佛铜立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基于这些深宏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头部高肉髻,螺发密集,发正中有硕大的髻珠,面相慈祥,五官匀称,目微闭,略向下俯视。身披袈裟,袒露前胸,袈裟内露出束带的裙腰,左手当胸托一钵结禅定印,右手下垂作与愿印。衣袍处理舒畅,衣纹边沿处錾有花纹。赤足立于仰莲莲花座上,脚尖从衣纹处露出。莲花座下为二层台阶式底座。鎏金脱落,只局部可见。整尊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明释迦牟尼成道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造像肉髻高隆,大耳垂肩,各有一长方形孔,弯眉长目,双目微垂,面相祥和庄严。佛陀左手平伸结禅定印置于足上,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这是佛陀成道时所结的印相,能制服一切诸魔。身着袒右式袈裟,身材健硕,胸臂浑圆结实。坐于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之上,莲座上下缘饰一周联珠纹,莲瓣饱满,制作精良。通体鎏金,惜大部分已脱落。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阿弥陀佛铜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身着袒右肩式袈裟,体态丰满,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高肉髻,双耳下垂,弯眉,双目微睁,面相丰圆饱满,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衣纹自然下垂及座,衣纹线条疏密有致,做工精致。为明代精美铜佛造像。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观音菩萨铜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头戴宝冠,胸前饰璎珞,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宝瓶,右手做手印,菩萨体态修长,神态安详,衣纹线条流畅自然。整体鎏金,惜大部分都已脱落。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托塔天王铜立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天王头戴宝冠,顶束高髻,耳侧及腿部两侧缯带飞扬。面部肌肉凸显,怒目圆睁,鼻梁短蹙。双腿站立于岩石形台座之上,右手持吐宝鼠,左手举托宝塔。天身着甲胄,足蹬云头高靴,腿及臂部用鳞甲覆盖,两肩、手腕及脚踝上配有护套,形象威武彪悍。甲胄的形制完全依仿古代武士装束,其腹部配兽面护板板,兽嘴獠牙之中衔系双结的结带。刻画精细,造像整体层次分明,而且具有极强立体感。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观音菩萨铜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窖藏出土

头束发冠,戴风帽,发冠中央有一化佛。面庞丰腴,双目微闭,略向下俯视,双耳垂肩坠圆铛,面含微笑,仪态端庄祥和。双肩横披天衣,下身着长裙,束带于腹部结蝴蝶结,衣缘处錾刻花卉纹。结跏趺坐,双手于腹部结禅定印,衣纹刻画自然流畅。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道教三官铜坐像

明代

大同市关帝庙出土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即天官、地官、水官。是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神祗。三官的信仰源自于古人对天、地、水自然之神的崇拜。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通头戴发冠,中插发簪,面像饱满,凝眉,宽鼻,双目下视,大耳垂肩,颌下留有一绺长髯。身着官袍,正襟危坐,腰系帯胯,双手拢袖置于腹部,两腿分立,间有束带两条下垂直至底部,脚穿云头纹靴露出衣纹之外,衣缘处及胸腹部錾刻花卉纹,整体造型端庄大气。


关帝庙窖藏造像数量多,种类全,技艺精湛,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有明确纪年的6件。最早者为明正统四年(1439),最晚者为明崇祯五年(1632),时间跨度长达193年。这批造像体现了明代中晚期地方宗教造像艺术的水平,是研究明代大同宗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是具有明确纪年的铜制造像对于研究明代中晚期佛道造像艺术及制作工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大同博物馆藏关帝庙明代窖藏造像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