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後記怎麼寫?

王元書223


《後記》與前言相反,《後記》是寫在書籍、文章等後面的短文,用以說明寫作目的、經過或補充個別內容。例如:《莊子》選譯的上榜理由:《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主要的哲學和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哲學史、美學史和思想史諸方面,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本書節選了《莊子》中的二十篇,其中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外篇中的《秋水》亦被認為最能體現莊子的思想;雜篇中的《寓言》和《天下》兩篇也很重要,前者旨在明《莊子》表達"道"的手法,後者則闡述了先秦各學派的中心思想及活動情況,並列舉了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哲學史論文。

以上是《莊子》後記中的論述,謹作寫後記中的參考,寫後記必須根據自己寫作方面的需求,如果有前言就不用寫後記。



用戶春華745944080186


後記怎麼寫?

後記,簡而言之,就是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後記,又稱跋(ba)或書後。

但值得注意的是,後記實記上是寫在書後的序文,但又與序文稍有所不同。

一、那麼後記和序文稍有不同點在那裡呢?

1.後記(跋)與序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

①後記(跋),寫在書籍、文章(或書畫作品)後面的短文。

②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2.後記(跋)與序在內容上不同。

①序的內容:主要是說明原作的內容,並對內容闡述的思想和藝術特色,進行介紹和評議。

②後記(跋)內容:因篇幅、體制規規模都小於序的原因,所以在內容上也不如序全面詳實。大多屬於評介、鑑定、考釋之類。

二、後記的寫作作用:

①多用於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

②一篇文章寫完後,如果發現文章有遺漏或需補充的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加以補充。比如,有些採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採訪的人物事件有了新的變化發展,而又不便另行文章單獨介紹,這時就需採用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這樣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真是兩全其美。

③有時候,作者為把文章提高到一個相應的高度,故意對文章中的某個問題引入深思的看法,讓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寫後記需要注重的地方。

①寫作後記,主要是對文章中心進行昇華,如果起不到昇華等作用,就不必再寫後記。

②如果一篇文章敘述完整,內容詳實,根本不存在需要補充的問題,這時就不一定要寫後記;只要在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旨意即可。

③一篇文章題目下,已有(比較精煉、且富有哲理性的)題記,就不一定需要寫後記了。

只要遵守上述內容的具體運用,就可以在以後的創作的實踐中,進行後記寫作了。


沿流溯源


後記是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

最早,唐代韓愈作《科斗書後記》便有後記之稱。古人多用書某書或某文後這一題名,如宋代歐陽修即有《書梅聖俞稿後》,曾鞏有《書魏鄭公傳後》都以書後為題。偶或用讀某書或某文後題這一名稱,如唐代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

筆者看來,後記實際是列在書後的序文(見序),但與序文稍有不同。其差異之處在於後記或跋,篇幅往往小於序,在內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說得那麼全面,體制規模也都小於序文。

那麼該,如何寫後記:

寫完一篇文章後,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有些採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有了新的發展而又不便單獨介紹的,都可以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兩全其美。

有時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後記。後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昇華。你可以在最後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累贅。



鑫奇說


後記一般寫讀書寫文章的感觸、寫作相關的人、事及寫作過程,以及表達感謝或者以志紀念等等!也沒有固定格式,是對正文的補充!

其實後記,也是寫作最自由、最靈動、最接地氣的部分!寫好了,讓作品錦上添花,意味悠長!

附上金庸《倚天屠龍記》後記(因多次出版,後記增加到三篇):

《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

這三部書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誠樸質實,楊過深情狂放,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雖然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干雲(其實他的俠氣最重,由於從小生長於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不會重視自己利益,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點,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楊過是絕對主動性的。郭靖在大關節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黃蓉來推動一下。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在愛情上,楊過對小龍女至死靡他,視社會規範如無物;郭靖在黃蓉與華箏公主之間搖擺,純粹是出於道德價值,在愛情上絕不猶疑。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這樣,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了。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當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中國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將結論明確地擺在那裡。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敵人之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有政治才能,但政治才能太強的姑娘,往往並不很可愛。

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只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悵。

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實性可能更加強些。

張無忌不是好領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謝遜和張無忌之間父子般的摯愛。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一九七七·三月

張無忌的性格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英雄豪傑之氣,但他於這個“俠”字,卻發揮得很充分。“俠”是並非為了追求自己(包括自己國家、自己團體、自己親友)的利益而去做義所當為的事,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士是不顧一切(不顧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譽)、不接受任何代價而去追求正義。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卻堅持拒絕美麗的京娘委身,因為他覺得如果他接受了,他的義舉便有了代價,就不是高尚的俠義行為。西方社會中較少這種價值觀念,西方人常覺上帝(或教會)吩咐這樣做,便去做了。中國人的觀念是,自己良心覺得應當這樣做、,便去做了,未必是求來生較好,未必是為了免得在地獄中受苦。武俠小說的最高原則,是宣揚俠義精神。英雄往往是為自己而做,俠士卻通常是為別人而做。有了代價,便少了俠氣。

張無忌甘受滅絕師太三掌,在光明頂上奮身而擋六大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覺得“應該做”,所以他決不會去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二〇〇三·七月

《倚天屠龍記》一書,因為結構複雜,情節紛繁,漏洞和缺點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動手術。最主要的更動是:張無忌最後沒有選定自己的配偶。我一直相信,歷史並非命定,充滿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這樣。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於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周芷若對張無忌說:“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不捨得我了。”這種感情,小弟弟、小妹妹們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張十三四歲的小妹妹們寫小說。

本書的回目是模仿柏梁體一韻到底的七言詩四十句。古體詩的平仄與近體詩不同,不可入律。我不擅詩詞,古體詩寫起來加倍困難,就當作是一次對詩詞的學習了。困難之點在於沒有“古氣”。

二〇〇三·七月


去海的那邊


後記,是文章或者一本書的後續文字。一般來說,後記與一本書的序言雖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們在敘述的風格上,在表達的內容上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我們在寫作後記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知道,也要明確,後記是在寫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專著之後才寫的,而不是相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後記中把寫作這本書,這篇文章的經過,以及相關的甘苦和經驗完整地表達和敘述出來。

其次,在寫作後記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在我們寫作這本書,這一篇文章的過程當中,誰支持了我們,誰又在困難當中幫助與指導了我們,誰又為我們提供了極其難得的資料,這些,也是我們在後記中應該敘述清楚,又應該明白地提出來的。

最後,在寫作後記的時候,文字一定要儘量節簡深刻,也要具有概括性。並且要儘量在議論與敘述之中把有關事項,有關人物交待清楚,敘述明白。而文字也不要沉長,要儘量長話短說,以避免篇幅拉得過長,成為又臭又長的女人的裹腳布。


布衣田郎


大家好!這裡很高興與大家交流探討一下怎樣寫後記這個話題。這些年來,我的作品出版我寫過五篇後記。寫後記的第一個感覺是“如釋負重”,一種心情是“心花怒放”,一種期待是“高人認可”。細說其故,包含著對上面“三個一”的回答。

其一,如釋負重,說的是出一本書很辛苦,每一個章節,每一篇文章,都要認真地去寫,去修改。最後還要通過出版社編輯的編審,質量行就可以通過,有問題就得修改,如果改不好過不了關,將前功盡棄,瞎子點燈白費蠟。一年甚至幾年十幾年的辛苦付諸東流水。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紅樓夢》作者、大家名家曹雪芹寫出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一名著。他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體會和感嘆,道出了創作中的辛苦、痛苦和甘苦,只有自已知道。而事實上,出版一本書,如果到寫後記這一環節了,說明大功即將告成,勝利就在眼前。這個時候,當然會有如釋負重的感覺了。所認,寫後記,第一部分可“回憶式”寫出版這部作品的創作和成書過程。

其二,心花怒放,說的不是書馬上要出版了,有些忘乎所以了。而是在高興取得成績成就的時候,要想到為我們這部作品這本書的出版,給予指導付出辛苦的編輯和家人朋友等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們要用一種感恩的心,表達我們的謝意和敬意。所以,後記的第二部分,可以寫感謝為此書出版給予指導關心和幫助的人。

其三,高人認可,說的是這本書馬上就要出版了,書的質量水平高不高,還期待著行內業內高水平人士認可。怎麼讓人家人可?我們就要實事求是地查找出版這本書,還存在什麼問題,特別是查找自已在寫作上,還存在什麼問題,下一步再出版作品時要注意要提高。爭取做到出版下一本書的質量,一定比上一本書要有進步和提高。怎麼提高?除了自己努力外,還需要高人指點迷津。因此,後記的最後一部分,可以分析一下問題和不足,期待高人批評教導。

這是我寫後記的“三段論”。如果出多本書多部作品,寫後記最好要有所變化,可以在結構上有所變化。如:把3個部分順序進行變化或再多寫一兩個部分都可以。正如古人講的,文無定體,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這是我的實踐體會,不知對否?





追蹤中國第一人


後記

後記是指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又稱跋(ba)或書後。有時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如何寫後記

寫完一篇文章後,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有些採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有了新的發展而又不便單獨介紹的,都可以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兩全其美。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後記。後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昇華。你可以在最後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累贅。


雲煙行書


“後記”者,由其名可知為一文/一事完後記錄所想所觀所感。

例如給文章寫後記

若你是讀者,你看完這文之後總會有讀後感。

若你是作者,你可以寫寫寫此文的初衷和寫作中出現的某些趣味/對文章有影響的事。

格式不限,可以和普通文章一樣的寫,也可以寫一個標題,後面再加個副標題之類的,很自由的


舒顏離離


一個人死後怎麼寫墓誌銘,一本書後記就是這本書的墓誌銘


爍宇說人生


一部作品成書之後,要寫後記。後記一般要交代寫書的經過,作品分為幾個部分,寫書過程中得到的幫助,還有作者寫書的一些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