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前言

有些人看起来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是肯尼斯·罗纳根,由卡西·阿弗莱克、米歇尔·威廉姆斯、凯尔·钱德勒等主演。《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肯尼斯自编自导的一部剧情片,肯尼斯才华横溢,他很擅长塑造一些角色脆弱、渺小的一面,电影中多次采用一些闪回的镜头,以多次突如其来的倒叙打断正在进行的叙事,通过现实与过往的穿插片段,将剧中角色的生活历程逐步展示给了观众。

《海边的曼彻斯特》在2016年11月18日于美国上映,该片获得过2016年美国电影协会十佳电影,2017年6月,获得预告片界奥斯卡最佳独立电影预告片奖项。主演卡西·阿弗莱克更是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过去和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通篇都围绕着‘’主题的电影,初次看完电影后,内心会久久无法平息,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悲伤,有一种痛苦,叫哀莫大于心死,导演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生活切割成了你熟悉的样子,让生活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示在你面前,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叉放映,将一个人的一生展示了出来,你看完后,会觉得,那仿佛就是自己的一生。

电影讲述了李·钱德勒和他的侄子之间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李正在雪地上铲雪,表情冷漠,没有一点情绪起伏,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哥哥乔·钱德勒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李听完后,脸上仍然是严肃阴沉的神情,也没有一点悲痛表情,似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事实上哥哥乔在几年前就检查到有某种心脏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只能再活5-10年。

李很快回到了家乡曼彻斯特,这是一座在海边的城市,他到了医院,终于见到了哥哥乔的尸体,也只有在这一刻,李麻木的脸上才终于有了一丝悲怆的神色,他低头抱住了哥哥,只是起身的时候,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接下来就是处理乔的身后事,他想到了自己的侄子,哥哥唯一的儿子帕特里克,于是他来到了学校,通知了帕特里克他父亲的消息。

帕特里克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并没有嚎啕大哭,反而显得平静淡然。他和叔叔李一样,都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

李得知了他将成为帕特里克的监护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他没有勇气再去承担一个人的责任,原本李有着温馨的家庭,和妻子兰迪有着3个可爱乖巧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有一天他和朋友在地下室娱乐,他们玩得很晚,一直到凌晨2点,最后朋友被妻子兰迪赶了出去,等到了妻子和孩子睡着后,李出门买点日用品和啤酒,在出门以前,因为房间温度变冷,他在壁橱里添了柴火,但是却忘了加上保护栏,于是等他回到家的时候,火焰已经吞噬了他整间房子,连同他3个儿女的生命。妻子兰迪被救了出来,但也因为失去孩子痛哭至昏厥。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在警局,李向警方坦言是因自己的过失导致了三个孩子的悲剧,他本以为会受到对应的惩罚,但是警察却告诉他,他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连唯一通过坐牢弥补自己的悲痛和自责的机会都没有,李倍感痛苦,他夺过了警察的手枪, 企图通过扣动手枪自杀,很快就被多个警察制止。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这里卡西·阿弗莱克将一个绝望痛苦的人演绎得十分到位,那种自责与悲伤,已经将他完全吞没,也许,在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已经死了,于是我们才明白了他如今这种沉默寡言的原因。那是对自身的完全放逐,用麻木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伤痛。

《海边的曼彻斯特》大量的闪回镜头,都在平淡地叙述着故事,导演用一种近乎冷淡无情的语调,诉说着一个平凡且悲伤的故事,从始至终都在弥漫着一股令人心碎的情绪。

电影中蓝色忧郁的主体色调衬托出了人物压抑的心理情绪,将过去与现在交替演绎,将装满庄严感的海景空镜头和残酷的现实遭遇形成强烈对比,电影中有几个镜头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帕特里克的父亲乔的尸体,因为冬天土地太硬,又不允许用重型机械开垦,所以尸体必须要冰冻起来,等到春天再下葬,帕特里克打开了冰箱,不小心弄掉了几盒冰冻鸡肉,他开始慌张起来,最后终于情绪失控。他说我不知道怎么了,他捂着胸口大哭了起来,他是想到了他的父亲就待在冷冰冰的冰柜里,也许到了这一刻,他才终于意识到他已经永远失去了父亲,有时候失去了某个人时,当下人们并不会觉得什么,日子似乎照常过着,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在那一个瞬间,人会被全部的悲伤吞没。

还有李和妻子兰迪的对话,多年后兰迪已经再婚,并且育有一个孩子,她和李在大街上相遇,她泣不成声,向李道歉,后悔当初对李所说的恶毒的话,那无疑对李造成了二次伤害,她知道彼此的心都碎了,不希望看着李在人世间继续痛苦,她爱他。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但是李没办法原谅自己,他甚至连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哽咽得语无伦次,他很快就离开了,兰迪已经释怀,并且从痛苦中走了出来,迎向了新的生活,但是李不行,他一辈子都在痛苦内疚中度过。

电影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鸡汤文,主人公通过悲伤的过往中得到释怀,并且得到正能量的反转,他更倾向于让你绝望,这也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你继续往前的时候,总会有人停留在原地痛苦不堪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还有故事最后,李和侄子之间的对话,李压抑着内心的痛苦,对侄子说,我没法摆脱,我走不出来。话说得那样的触不及防,又让人止不住泪崩。

《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奔溃


故事的最后,并没有朝着圆满结局的方向而走,李将侄子的抚养权交给了乔的好友,他依旧选择搬到了波士顿,让自己的一生在都伤痛中度过。

总结

《海边的曼彻斯特》整部电影的基调是清晰的,通过一种悲伤的递进,来演绎着生活的无可奈何,这部影片不是传统的大电影情节,没有正能量的反转,导演通过各种的细节去还原生活的各种真实伤痛和遭遇,影片在文本和镜头配合下,呈现出了人物各种的心理情绪变化,让观众的情绪得到了递进和转换,沉浸在导演创造的悲伤阴影下。

电影的最后,导演并没有给我们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主人公没有得到释怀,整体的基调非常低沉,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结局,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残酷,影片缓慢而隐忍,长长地展示着悲伤和凄凉,用许多的闪回镜头,将生活的矛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展示出来。

世界上无数沉默着,痛苦着的灵魂,都得不到救赎。

成年人的悲伤,是悄无声息地,他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你崩溃,在真正的痛苦面前,人们能做的,只有活下去,等待和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反鸡汤电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色的,海面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地面覆盖着层层白雪,角色之间的对话平淡,音乐都笼罩着层层的伤感,故事中没有救赎,也没有解脱,但这种不完美恰恰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演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