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長期吃阿司匹林的你,關注這些了麼?[心血管筆記]

上一篇 受到了不少讀者的歡迎,我們希望能借助頭條號這個平臺,

把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科普內容用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同時也一定會保證專業性,否則科普可能會帶來不好的作用。總之,心血管筆記會做專業、靠譜的健康科普。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有用,歡迎點擊關注,後續的內容將會第一時間收到提醒!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阿司匹林。

長期吃阿司匹林的你,關注這些了麼?[心血管筆記]

廣泛的研究已經證實,阿司匹林在特定人群中的一級預防與心腦血管患者二級預防的作用,一部分病人需要長期服用,例如曾經接受過冠脈支架PCI手術。但任何藥物長期的服用,都需要注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而且,很多時候繁忙的醫生可能顧不上很詳細的進行說明,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你或是身邊的家人朋友。

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

有不少人聽說阿司匹林可能會引起出血,就對此非常擔心,甚至不聽醫生的話不吃阿司匹林,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確實是符合指徵的患者,吃阿司匹林帶來的益處,會遠遠大於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甚至在一部分患者群體中,如果不堅持服用阿司匹林,還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第一點要記住的是,要遵從醫生的指導,這一有100多年曆史的藥物,對絕大多數人都是安全的。

不良反應,劑量很關鍵

已有的大量研究,都證實了小劑量阿司匹林的重要性。因為在達到所需要的劑量之後,加大劑量並不會帶來額外的好處,反而會讓原本發生幾率很低的不良反應可能性成倍提高。所以,除非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PCI手術前準備等,可能短時間需要服用較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平時長期服用的阿司匹林劑量基本都在100mg以內。一定要遵醫囑,一定要遵醫囑,一定要遵醫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可能的副作用很多,但需重點關注的並不多

如果去看阿司匹林的說明書,其中提到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痛、燒心、出血、消化道潰瘍、皮疹、腎損傷、過敏、頭暈、耳鳴……等等。千萬不要被這些嚇到,因為藥品說明書需要羅列所有阿司匹林製劑上市後的報告。但實際上,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並不多。

出血風險: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

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可能引起出血,這點固然不錯,但如果因此就害怕,甚至本該服用卻堅決不服用,那就是因噎廢食了。其實,低劑量阿司匹林引起嚴重出血的比例較低,比如隨手一搜,這篇文獻(De Berardis, JAMA, 2012)就報道了18萬長期吃阿司匹林與18萬不吃的人,在5.7年裡出現嚴重出血的比例,吃阿司匹林的那組出血發生率是5.58/1000人年,而不吃阿司匹林的也有3.6/1000人年。可見,發生率還是很低的。所以,從戰略上,我們要正視出血。

但是,畢竟阿司匹林起著抗血小板的作用,而且有可能對胃黏膜產生損傷導致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在戰術上,也一定要重視敵人。那就要求我們做到,日常密切觀察下面的情況:

  1. 觀察大便的性狀。如果發現大便有發黑、柏油狀等,要及時就醫,此時可能出現了消化道出血。但有些情況,比如服用了補鐵的藥物,大便也會發黑,這就需要交給專業的醫生去判斷。

  2. 牙齦出血。因為日常很多人有牙周疾病,刷牙時牙齦就會出血,對於阿司匹林患者這點也是一樣,如果刷牙時候有少量出血,無需過分緊張,可能與牙周疾病有關。需要關注的一定是沒有吃東西、沒有刷牙時牙齦自發的出血,也需要及時就醫,請醫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阿司匹林的劑量。

  3. 皮膚出血點。與牙齦出血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磕碰後出現的皮膚瘀斑無需特別緊張,需要密切關注的是沒有任何徵兆自發產生的皮膚出血點,最好也及時請醫生評估判斷。

當然了,除此之外,如果有高血壓的患者,還要控制好血壓,避免血壓突然大幅度波動。基本上做到了這幾點,就可以對阿司匹林造成的出血遊刃有餘了。

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多問醫生一句

因為是長期的用藥,不可避免會臨時因為其他問題需要服用其他的藥物。因此,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但阿司匹林不像華法林之類藥物那麼多事,唯一可能引起比較嚴重問題的是甲氨蝶呤,如果有遇到風溼免疫等疾病要用甲氨蝶呤,可能需要考慮與阿司匹林相互作用。

有消化道潰瘍,就不能吃阿司匹林了?

因為對消化道、尤其是胃黏膜的影響,許多“胃不好”的患者都會表示對阿司匹林的擔憂。如果以前有明確的消化道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的病史,一定要告訴醫生,必要的時候可以聯合使用一種叫PPI類的藥物加強對胃黏膜的保護。

阿司匹林相關哮喘要注意

如果你有哮喘,那麼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和醫生進行確認。因為在10%左右的成人哮喘患者可能會對阿司匹林敏感,並誘發哮喘的發作。

上面這些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更多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