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一些領導總覺得加班是工作態度好而不是工作效率低下?

木眼


起碼你還知道自己的不足,不能說笨鳥先飛起碼是沒有偷懶,這樣的員工領導當然要表揚。


我愛嘉婷



現在加班是一種企業文化。我舉幾個例子來反應加班問題,加班好還是壞?仁者見仁吧。

小王是外地來京的大學生,每天最後一個走。一年也見不到幾次的董事長,對他有印象,發獎金的時候,他比工作十多年的還多些。他在京沒有親人。大家下班後,他可以免費使用長途電話。在經理下發的同一個任務上,他並不比別人快,並不比別人好。但是,全辦公室都知道他家庭不富裕。都知道他是黨員。他越過了經理,直達董事長。結局,這個小王去了央企,年薪30+。依然順風順水。

某電商公司,加班成風。真的有那麼多工作嗎?答案是有,但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有的部門人員配置的不夠用,有的富富有餘。當然,企業都養得起。有的人下班之後去餐廳吃飯,然後去健身區域健身,到了時間,可以打車回家,公司報銷。把開銷都在公司支出了。回家就睡覺。作為這些員工的經理,一般等著員工走了才走,再往上的總監,也是著名集團跳過來的,想辦法折磨經理以立威。因為根基不夠厚,自信不夠。所以整個企業都加班。當然,工資也給到位了。

某私營單位,因為工作增加,加班整整一週,問人事經理,經理說沒有加班費,加了就是奉獻了。慢慢的也就不加了,能跑就跑,公司也不強力要求,因為工資也給不到位。總經理身邊圍繞著會說的,不幹活的。

最開始的時候,也很委屈,也想不明白,我工作效率高不應該表揚我嗎?怎麼反而成為給我增加工作的理由了,但後來,自己就想明白了,領導之所以會更喜歡每天加班的同事,有如下原因:

一、工作量難以非常明確的量化

即使是我們的上級領導,也並不是時刻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除了一些領導分配的工作,還有很多日常正常處理和臨時產生的工作,所以,從領導的角度來說,是否加班似乎成為了評估你工作量多少的一個標準,如果你每天都在加班,領導會覺得給你的工作量是否過大了,如果你每天正常上下班,領導會覺得:你都能正常下班,那你的工作量就是恰好飽和或者還有增加的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當然是更喜歡加班的同事,加班的同事表現了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犧牲自己很多額外的時間來保證自己的工作能正常完成,非常敬業。尤其是加班的同事還不提交加班申請,不要加班工資的時候,領導對他的印象會更好。

二、準時下班,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你的工作態度

有一種說法是,準點下班的人都是工作量不飽和的人。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原因如下:

能準點下班,那代表你之前提前五到十分鐘就已經在準備下班了,那不就代表你工作量不飽和?

所以,每天準時下班,在領導看來,你不肯為工作耽誤一點點時間。到下班時間,你總會有一項工作還沒做完的時候,但你選擇先放下,第二天再繼續做,所以,在領導看來,你非常注重自己的下班時間,相比較,能為工作犧牲一些自己空閒時間的同事是不是更敬業?

職場中,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委屈、生氣,但我們確實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何必在乎領導的看法,工作效率高才是能評價你工作的重要指標,並不是加班的多少。長遠來看,工作效率低,必然會出現領導交代一些有明確時限、且要求比較急的工作給同事,他是無法正常完成的。

到時,自然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領導自然會改變想法。

即使領導不能改變想法,並不是所有領導都喜歡加班多的人,你也並不是一直只是這個領導、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強你想找更好的工作未嘗不可?


九零後末班車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有些人,穿上了龍袍,也不像太子。

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彼得·聖吉在他的名著《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企業要打造學習型組織,同時,讓員工和企業一起共同成長。

五項修煉中的前兩項分別是『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彼得·聖吉說正是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企業組織才需要持續學習、保持精進。

這一點對於職場人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企業組織要不斷創新迭代、適應時代發展,而職場人士也需要持續學習、進行自我管理的變革。

這種自我管理的變革就是"自我超越",需要變革的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所持有的立場。

就樓主提出的某些領導的問題來舉例:

從基層員工到領導幹部,本來是發生了職場身份的轉變,這就要求這些領導幹部們從上位開始,就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再用普通員工的思維模式。

可在現實中,你會見到很多領導,他們的意識根本沒有發生改變。

他們的職位雖然是領導了,可骨子裡卻還住著個"普通員工",用古語來說就是"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

這些人的升職,可能是因為業務能力還不錯,也可能是論資排輩熬出了頭,更有可能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沒有別人可用,他才上了位。

他也可能很努力地學習各種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可他的內心卻根本沒有變過。

他還在用當普通員工的想法做領導,多數時候仍希望"多拿工資少做事",把團隊當成工具使用,想的都是自己怎麼多得些好處。

還有就像樓主提到的:他根本就想不到效率這回事。

在他那種"普通員工"的思維裡,就認為:他做基層員工時是不喜歡加班的,所以遇到能加班還不抱怨的員工,他也根本不會思考這個員工是不是工作效率不高,只會覺得這是個好員工,這是和他自己比較得出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一種普遍現象是:真正的大企業領導都很謙遜低調、甚至和藹可親,反而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層管理者洋洋自得、不知所謂。

領導層的水平,和企業的文化氛圍、價值使命息息相關,沒有持續打造共同文化、共同理念、共同使命的企業,領導的水平都高不到哪裡去。

這也給我們每個職場人敲響了警鐘,在考慮是否要加入一家公司時,除了薪資水平等物質條件,一定要多考慮企業的文化氛圍和價值理念。

只有在一個持續變革的學習型組織裡,我們才能獲得最大成長,在企業不斷精進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獲得巨大成功。


關注:自我提升小技巧,精彩有趣小故事!人生、職場,與你共同成長!


善用網文


您好,我從兩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領導的觀念和態度問題

在很多領導的心裡,是很喜歡自己的員工加班的,因為加班有時候確實會給單位帶來效益或效率,當天事情當天做完,這也是做員工的基本要求,我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有些領導可不會這麼想,有事沒事你在幹活領導就高興,而不管你在幹什麼?是不是因為白天瞎忙,不講效率,而才導致加班的?反正就喜歡看見你加班的身影,一個是從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另一個也好向更大的領導或老闆交差,是不是,忙都忙不贏,說明了工作的重要性。這屬於領導的喜好問題了。

第二、單位內部確實需要加班

有些單位,效果好,人手少,加班當然是常態了,不過現在很多單位都有加班費,作為員工,如果自己承受的了,該加班的就應該加班,要為單位著想,只有自己單位效益好了,自己才會更好,工作也會更穩當,如果自己受不了就沒辦法,只有另找出路了。





秦風如雲


領導認為加班就在為公司做事,都在為公司幹活,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就是想體現員工的價值,加班正好讓領導認為是給公司創造價值,最差也覺得是在整理資料以便於明天有個更好的開始,領導看到了還能宣導誰誰誰加班了,以後要向誰誰誰學習,正好督促效率低的幹完活,效率高的多幹活。



biubiubiuduang


加班要付加班費,所以企業要相應的增加成本。如果是民營企業,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是不會輕易要求職工去加班的。而國有企事業單位就不一定了,這樣的單位也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但政績和態度往往比效率更重要。下面的領導要向上級領導表示自己的決心和態度會要求職工去加班,員工也是為了表示對自己領導的支持去加班,也是表示一種態度,但不一定是工作態度、而是對領導支持的態度,效率自然是第二位的。


退休老王


很多領導都會覺得,員工加班就是好員工,時不時還會發個朋友圈讚揚一下,但是我是不太認同這種方法的,如果是事情很緊急,那加班很正常,但是你要給員工足夠的福利,比如加班費,打車報銷等,這樣別人加班才會心甘情願,另外不是很緊急的事情,儘量就不要強迫員工加班,我始終覺得生活不應該只有工作,有適當的娛樂反而會更好,當然有些是工作狂就另當別論。


數學通


因為,大家都一樣在工作的情況下,有些比你還認真、工作效率還好的人,還肯加班,實在是太難了。相反,很多人是懈怠拖延,拖團隊後腿。不要以為加班的人都是傻子,也不要認為領導看不出誰在偷懶不負責!


夢方蘇


每個領導的性格不一樣且每個領導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樣,人無完人,他心情好時候其實都好 心情不好時候再怎麼幹都不好,其實作為領導看手下工作還是注重平時如果你平時乾的不好那什麼好事都輪不到你


陳先生談生活


可能是工作效率不高只能拿時間來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