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父母是一种“职业”,你合格吗?

《礼记》中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才出嫁的。

就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只要有了子女,做了父母,就“自然而然”会教育子女。

似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学问,只要“能生”,就能教育。

这种观点对吗?


孩子作业拖拉,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不好,性格脾气不好,经常不听我们大人的话等等一系列大人眼中的问题。


是孩子的问题吗?

还是父母的问题?

这些问题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呢?


当我们感慨“生一个孩子容易,但养一个孩子很难”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养育孩子的另一副重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


著名教育专家冯夏婷教授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很特殊,它是全天候的,不分白天和黑夜,没有休息日,不能请假,也没有退体的一天,更没有薪水可拿;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冠冕也很特殊,它是终身制的,从加冕的那一刻起,就永远不会被剥夺,只是有时候,它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责任、紧张和压力……


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父母是一种“职业”,你合格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甚至成为智慧的父母,是每个为人父母应当慎思的问题。


当生下小孩的那一刻,有了父母的身份后,社会上可有一种常规教育教导我们怎么做父母,没有吧,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基本上来自于我们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养,可如今时代变了,家庭社会环境变了,原先的那套还能用吗?


如果说父母不仅仅是种身份,也是种职业的话。


既然是种职业,是不是就必须要有职业相对应的职业知识能力、职业成长甚至职业规划等等。


日本作家伊本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做了父母,不是要你放弃自己,而是要放弃很多不好的自己,因为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职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心理弹性、成长性思维、情绪智力等心理上因素,而这些大部分来自于家庭教育。


一个成功的父母,一定是“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担当对他们的引领。要是你自己过得都像一个人渣,那就别怪你的孩子过得人模狗样了。


最好的教育在家庭,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

孩子成长的第一次区分就是从“家”开始,要不,为什么都是上帝赐予的小天使,为何有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


家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想要做木匠还是园丁来自于自己的选择,木匠把孩子雕刻成了父母想要的作品,而园丁,在播种下种子以后,就让种子自己经历阳光雨露,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父母是一种“职业”,你合格吗?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客观地看待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尽可能地鼓励和支持孩子,给孩子适度的自主权,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原则,也是父母这个职业所要求的。


“父母”这份职业的工作内容

是什么呢 ?

1

唤醒孩子心中那颗灵性的种子,打开孩子的心智,给孩子一个丰盈的心灵。

2

教给孩子爱和被爱的能力,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舒展的人生。

3

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抗挫折的能力,考验孩子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给孩子体验生活酸甜苦辣的机会。

4

传授给孩子学习能力、感恩能力和自尊感,让孩子有尊严的快乐成长。

父母是一种“职业”,你合格吗?

此外,教育孩子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过程。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通过与孩子的相处,父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求,人的自我发展动力决定人在不断的相处关系中看到自我,自我成长。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这个职业首先的教育工作,教育者本身亦是学习者,只有父母不断地学习成长,知道怎样给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怎样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知道怎样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美好的品质,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广博的兴趣,知道怎样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理念等等,只有这样你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出类拔萃,你孩子的人生才会幸福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