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淮海戰役和粟裕成了這個國軍中將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948年8月,國民黨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決定,以胡璉的第十八軍為主,加上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編成第十二兵團,劃歸白崇禧指揮,採取集中兵力固守戰略要點的方法挽救失利的局面。同時,任命黃維為第十二兵團司令,胡璉為副司令。看到蔣介石如此安排,胡璉心生不滿。但是,黃維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在十八軍曾是胡璉的上級,聲望比他還高,胡不得不表面恭順,背後則滿腹牢騷。10月底,胡璉以父親病重和醫治牙病為由,請假離開部隊跑到武漢去了。胡璉這不責任的行為可把黃維害苦了。

11月8日,蔣介石嚴令在河南確山、駐馬店一帶集結的黃維第十二兵團,火速向徐州進發,解救黃百韜。未曾想,黃維兵團一路上不但老被劉鄧指揮的中野阻攔,而且因重武器太多,導致在河流眾多的河南安徽一帶行軍遲緩。好不容易於11月18日到達安徽蒙城地區,21日就鑽進了劉伯承佈置的口袋陣,被解放軍團團包圍在安徽省濉溪縣雙堆集一帶。正當胡璉幸災樂禍要看黃維的笑話時,他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胡璉一刻都不敢耽誤,連夜趕到南京。在蔣介石的一頓晚餐的獎勵下,受寵若驚的胡璉表示“願去雙堆集指揮,協助黃司令官共挽危局”,爭取救出十二兵團,然後“憑淮河、長江之險,拱衛南京,穩定大局,再設法反攻。”就在蔣介石召胡璉到南京,共進晚餐,高談闊論的時候,被困在雙堆集的第十二兵團的官兵們每天除了盼著從天上空降大米和罐頭外,還盼望蔣介石能把“胡老頭”空投下來。他們認為是黃維把兵團帶進陷阱的,只有胡璉能化險為夷,救他們逃出包圍圈。

淮海戰役和粟裕成了這個國軍中將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在12月1日的中午,胡璉乘坐一架小飛機降落在雙堆集臨時修建的機場上。當胡璉出現在絕望的人群之中時,官兵激動地奔走相告:“胡老頭來了!胡長官來了!”在官兵們的簇擁下,胡璉信心滿滿地給他們打氣:“弟兄們,辛苦了!我們被共軍包圍,已是家常便飯。我們現在只要打下去,共軍一下子是吞不了我們的。”但是,雙堆集不是以前的南麻和曹縣,華野和中野真的變成了鐵嘴鋼牙。儘管胡璉指揮部隊進行了多次反擊,可地盤越打越小。這一次,胡璉成了“耍把戲的躺在地下,沒招了”。雖然把黃維兵團徹底圍住了,可胡璉的到來,讓兵力有限的中野全殲黃維兵團還是有一點的難度。粟裕在得知武漢的宋希濂兵團、蔣緯國的裝甲部隊即將增援黃維兵團的情報後,於12月10日早晨,向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並中央軍委、華東局“建議再由此抽出一部分兵力,力求先解決黃維”,然後“再集中華野解決杜、邱、李兵團”。等到答覆後,當天晚上,就由參謀長陳士榘率領華野3個縱隊和炮兵一部南下,加入到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話說胡璉反擊失敗後,12月7日,他又乘小飛機去南京,向蔣介石去搬救兵。然而,此時老蔣也無計可施,先前計劃的宋希濂兵團東移由於白崇禧的阻攔而落空,杜聿明建議的空投計劃也由於無兵可派作罷。胡璉只好又乘飛機回雙堆集,告訴黃維:“老頭子讓我們突圍,不要管杜聿明,也不要指望李延年。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跑一個算一個。”

淮海戰役和粟裕成了這個國軍中將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12月15日下午5時,黃維與胡璉召集第十二兵團各軍、師長,決定分頭突圍。黃維和胡璉分乘兩輛坦克向兩個方向突圍。結果,黃維的坦克開到半途發生故障,一下子掉進溝裡,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舉起了雙手。胡璉在與粟裕的多次交手中,都憑運氣好沾了大光,而這次也不例外。胡璉所乘的坦克車駛上公路,向南疾走,途中解放軍誤以為是自己的坦克,還為其讓道。天亮後,坦克油料耗盡,胡璉等下車步行,被解放軍發現,開槍追了上來,胡璉的背上中了流彈,被衛士架著跑,幸好發現河邊一隻木船,他們才手忙腳亂地上了船,成了漏網之魚。胡璉跑是跑了,可也傷得不輕,後被輾轉送到上海虹口天主堂醫院。由於救治及時,沒去閻王爺那裡報到,可從他背部取出的大小彈片就有32塊,有幾塊與肺、心“僅一紙之隔”,但終未觸及命脈,又讓他逃過一劫。雖然這次僥倖逃脫,但他身心俱元氣大傷,雙堆集和粟裕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轉自:(大魚號)小強軍師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