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誰能介紹一下作家殘雪的小說主要內容和寫作方向及其特點是什麼?

洛陽老董1


2019年諾獎文學獎即將開獎,國際輿論對獲獎者預測名單上除了加拿大女詩人安妮·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陪太子讀書者)、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以為,還有一個就是中國女作家殘雪;



出生於湖南的中國女作家殘雪,中國當代文壇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等。

殘雪是其作品在國外翻譯出版最多當代中國女作家之一,她也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



殘雪,當然是她的筆名,她的原名是鄧小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名字,出生在湖南耒陽;1970年開始在街道工廠就業,後來幹起了個體戶裁縫;

殘雪,屬於那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的作家;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成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當代文壇的 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

她創作的作品主要在香港和臺灣出版;然後通過翻譯推向日本、法國、意大利、德國和加拿大等國;2015年,殘雪的作品獲得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提名;

還獲得過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提名以及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提名。

殘雪的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處女作)等。她是其作品在國外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當代女作家之一;國外文學評論界認為她是“中國的卡夫卡”。



注:卡夫卡的作品大都是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對個人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先鋒派,顧名思義,主要特徵就是反傳統而有意追標新立異,摒棄傳統的創作原則以及遣詞造句;先鋒文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獨創性、反叛性與不可重複性”。


閒看秋風999


一,殘雪的小說主要作品

殘雪自小喜歡文學,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超過六十萬字。已發表的短篇小說有《汙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個太陽天裡的愁思》、《曠野裡》、《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個世界裡的事情》、《天堂裡的對話》、《天窗》,中篇小說有《黃泥街》、《蒼老的浮雲》,長篇小說有《突圍表演》等。

    殘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學界翻譯和介紹。

二,寫作方何及其特點:

殘雪是2O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頗具影響為的先鋒派女作家。殘雪以描寫女性思想解放,用敘述模式來突出主題,這與她成長年代可能有關,有人說她的作品人格分裂,褒貶不一。但她創作面貌及其個人精神氣質的獨特性,形成了所謂”殘雪之謎”。

殘雪顛覆男性傳統價值觀和審美心理中女性形象,解構男性英雄主義話語,同時試圖建立自己的文學世界。


火楓一葉


殘雪是中國先鋒派文學的重要人物,其少時的經歷可能對其文學創作起到較為重要的影響,父親作為右派被打倒,文革開始後小學畢業後的殘雪就失學,生活的困頓使她過早走上社會,她做過工人、赤腳醫生等工作,後來又做過代課老師、裁縫等。她的這些人生經歷,使她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殘雪很小就喜歡讀書,父親書架上眾多的書籍對她有無限的誘感力,而書籍裡深邃的世界更使她心馳神往,她創作的小說明顯受到西方現代主義風格的影響,初讀時都覺得深澀難懂,所以她的小說在國內普通讀者中的影響並不大。但她的小說在國外卻倍受推崇,曾獲三個獎項的提名(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並獲得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

最初讀殘雪的小說是她早期的短篇小說《山上的小屋》,說實話,短短的小說,看了兩三遍,也搞不清作者想要通過小說表達的思想內涵,有一點可以肯定,山上的小屋肯定是虛無的,它只是相對於現實中的小屋留存於想象之中,另外小說運用了許多誇張荒謬的手法來表視人物內心缺乏理解與溝通的焦躁感與孤寂感。這同作者的另一篇早期小說《黃泥街》相類似,《黃泥街》用荒誕與誇張的語言描寫文革時期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以及對政治內鬥的狂熱。

以後殘雪的小說逐步走向由表及裡,由外到內漸次達到人物靈魂深處的內心世界,代表作有《種在走廊上的蘋果樹》、《蒼老的浮雲》、《痕》等。

前段時間讀她的《最後一個情人》,同作者早期的作品相比,寫作的先鋒性明顯弱化,但這不表明傳統敘事在文本的滲透,小說給人的直覺是作品中的扭曲誇張以及荒誕明顯減弱,但讀這樣的小說同樣使人感覺上不會輕鬆。


春風化細雨


由於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殘雪如出土文物般出現在國人面前。大多數人不認識殘雪,更沒有讀過她的作品。於是會有不少人在問,殘雪是誰?寫過什麼?

殘雪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本名鄧小華,知名哲學家鄧曉芒是她的親哥。殘雪出名比她哥早,1985年就發表處女作《黃泥街》,鄧曉芒讀後評價道:“那種感覺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一種怪誕的寫法,而且裡面透露出來的那種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隱含一種令人恐懼的危險性。” 有評論家稱為“黑暗靈魂的舞蹈”。

其後,殘雪陸續發表了《汙水上的肥皂泡》,《蒼老的浮雲》和《山上的小屋》等作品。一時間,人們紛紛在談論殘雪的作品,把她歸入“先鋒派”的代表性作家。當時,她的名聲不在餘華、莫言之下,只是由於她的作品過於晦澀難懂,而且基本都是非主流的,國內對她作品的解讀不多,致使這些年她逐漸銷聲斂跡,不認識她的人越來越多。

殘雪的小說是真正的現代派作品,但她的文學風格絕不是照搬西方現代派或先鋒文學。她是用自己在青少年的經歷中體會到的生活去領會西方現代文學的神髓,她受卡夫卡的影響頗深,但是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她的小說是獨特的,開始看的時候你會說類似某人,但真正讀進去了,又和別人不一樣。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藝術的精神氣質的相似性,它把讀者帶進了人類精神的一個更加深邃的層次。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雖然,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的中國人聽說過她。”這個評語可能很多人不認可,但是殘雪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少有的擁有哲學意識的小說家。

在70年代,他們家父母被流放,兄弟姐妹五個已有四人被下放,只有最小的殘雪因為後來的政策,才幸運留在城裡。那時獨自留城的殘雪開始大量閱讀書籍,鄧曉芒後來回憶說:“我們相約保持通信,交流心得。在後來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經常寫長信,動輒就是十幾二十頁,主要討論哲學問題。”

正因為早期的哲學思考,使殘雪的小說有一般人無法企及的深度。她的小說所描繪的根本不是大家熟知的客觀現實,而是自我視象中的主觀現實。

在我的認識中,莫言是鄉土作家,餘華是市民作家,殘雪和王小波一樣,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作家,他們的作品是寫給知識分子讀的。


皮三9099


殘雪獲諾獎提名,其實也沒有什麼稀奇的。因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人引起世界的關注並角逐,己成必然。個人認為,這每年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有些類似於中國的高考。誰最終獲得狀元?很難預測,至於各參賽選手的資料實力。大部分國人不瞭解,正常。。。陝西有句很通俗粗野的俚語,叫拿大錘子(男性生殖器)嚇唬瓜女子。竊以為,諾貝爾文學獎雖貴為舉世聞名的一個文學獎項。但是,說到底,也就是一個比賽。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獲獎選手具有很高水準,但是,也僅此而已。不必看得太重。。。以現實論,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羅貫中,蒲松齡等。這些人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嗎?顯然沒有。但是,沒有是沒有,影響卻遠超諾獎獲得者。不客氣說,實力是輾壓諾獎的。諾獎獲得者與這些人相媲,那就是小巫見大巫,必須高山仰止。。。下來,說說殘雪。具體個人簡歷就不談了,既然小學四年級文化水平的莫言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麼,小學五年級文化水準的殘雪高居本屆熱門第三也就不奇怪。。。這是玩笑話,殘雪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是講有人問殘雪為什麼粉絲不多?殘雪回答:我是搞純文學的,要那麼多粉絲幹嘛?(大致意思)。殘雪是如何評價現中國文壇的,原話:“如今的文壇跟黑幫團體差不多了。。。"並直言:"許多作家都在文壇混,同那些所謂批評家抱成一團來欺騙讀者。”。。。其作品具有什麼特點?正如其筆名殘雪一樣,多是描寫底層生存本能的描述,所謂“正能量”的東西不多,甚至作品中可以看到曾經生活多艱的痕跡。也包括東方一些神秘元素,如其外婆就是一個楚地巫婆。當然,家庭的影響無處不在,其父母均是報社工作人員,其哥哥也是哲學家,搞翻譯的。。。殘雪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熱門榜上。老牛認為對中國文壇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打破諾貝爾文學獎神秘色彩,即讓中國人知道,在中國擁有獲得諾獎實力的作家是很多的。二,隨著莫言獲獎,殘雪獲得提名,中國文學正重新走向世界。。。自然,對殘雪個人而言,無論獲獎與否?都是一份殊榮,表明她的甘於寂寞終於獲得大家認可。最後說一句,祝福殘雪好運。。。




大力牛魔王


這幾天突然蹦出一個名字,特別晃眼。

每天看手機讀報紙會看到許多陌生的名字,這些名字看過就過去了,不會留下印記,只不過這個名字卻深深的刻在腦子裡。

因為這個名字和諾貝爾文學獎掛上了。

殘雪,有消息說地下賭盤開出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名單她排第三,或第四,超過國內其他作家排第一,甚至有人直接預言她將獲得諾獎。

一個被提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國內作家,自以為關心文學的我卻從沒聽說過,也沒讀過她寫的作品,在為自己孤陋寡聞悲哀的同時,激起對她的好奇之心。


代表作品包括《山上的小屋》、《蒼老的浮雲》、《突圍表演》、《黃泥街》等。最近出版新作《赤腳醫生》。

現代社會是一個新名詞層出不窮的社會,新實驗文學是個什麼文學?

限於對作家出身、書名的瞭解不能算了解了一個作家。

找了她的一些作品,看了兩篇中篇小說。

老實說,字都認識,卻沒看懂意思。

描寫手法感覺和《百年孤獨》類似。

讀讀就讀不下去的超現實那種。

超現實,對我來說就是不現實。

實在無法欣賞。

看了些對她作品的評價,外國人比較欣賞。歐美日流行她的作品,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 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 ‘殘雪’。 雖然,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的中國人聽說過她。”

由此看來,殘雪的作品是牆內開花牆外香。

萬分之一的受眾放在大陸,絕對數也有十幾萬人。

十幾萬相對於十幾億,還真難成比例。

分析“牆內”不香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不接地氣。

可作家自己認為她的作品屬於“高層次”。

曲高和寡。

這也為我不瞭解她,讀不懂她的作品找到理由。


布衣吳新建


羞愧,本人還不熟悉這位名為殘雪的作家以及她的作品。據媒體介紹,她是新提名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

昨天今天,在手機上看了有關她的兩篇文章,膚淺的知道她很狂傲,很自信,很敢於直言。令人欽佩。但她的"反傳統”態度,本人不敢苟同。

如果殘雪是生長在中國(湖南人),她的寫作生涯最初接觸的應該是最基礎的中華文化文字。人生大半,她以一種堅決、徹底的態度否定中國文學,確實需要勇氣和膽識。倘若,她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那她對待王蒙、阿來等具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人,將不知道她會大放什麼噘詞,以她更猛烈的狂言詆譭具有幾千年深厚傳統的華廈文化。試想,如果中國的文學發展,由這樣的能人來擔綱,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退休升活


其實,您可以自己去讀讀殘雪的小說。讀了之後,就可以作出判斷了。問別人,那只是別人的看法。不知道,您知曉了他人的看法對您有什麼用處。

殘雪的小說在國內屬於“另類”。因為她的小說在國內並不怎麼“吃香”。若不是媒體報道,她在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中在中國作家裡頭靠前,則好多人都不會知道她。不但一般人不知道她,就是文壇這個圈子內她也不怎麼受待見。

在我的閱讀中,殘雪是位真正的作家。她的小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在當今中國作家裡,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真正用良心在創作。

殘雪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外文,且具有不錯的銷量,是名副其實地走向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