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谁能介绍一下作家残雪的小说主要内容和写作方向及其特点是什么?

洛阳老董1


2019年诺奖文学奖即将开奖,国际舆论对获奖者预测名单上除了加拿大女诗人安妮·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陪太子读书者)、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俄罗斯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以为,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女作家残雪;



出生于湖南的中国女作家残雪,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残雪是其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最多当代中国女作家之一,她也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



残雪,当然是她的笔名,她的原名是邓小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名字,出生在湖南耒阳;1970年开始在街道工厂就业,后来干起了个体户裁缝;

残雪,属于那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当代文坛的 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她创作的作品主要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然后通过翻译推向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

还获得过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以及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

残雪的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处女作)等。她是其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之一;国外文学评论界认为她是“中国的卡夫卡”。



注:卡夫卡的作品大都是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对个人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先锋派,顾名思义,主要特征就是反传统而有意追标新立异,摒弃传统的创作原则以及遣词造句;先锋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


闲看秋风999


一,残雪的小说主要作品

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超过六十万字。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等。

    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二,写作方何及其特点:

残雪是2O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颇具影响为的先锋派女作家。残雪以描写女性思想解放,用叙述模式来突出主题,这与她成长年代可能有关,有人说她的作品人格分裂,褒贬不一。但她创作面貌及其个人精神气质的独特性,形成了所谓”残雪之谜”。

残雪颠覆男性传统价值观和审美心理中女性形象,解构男性英雄主义话语,同时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学世界。


火枫一叶


残雪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重要人物,其少时的经历可能对其文学创作起到较为重要的影响,父亲作为右派被打倒,文革开始后小学毕业后的残雪就失学,生活的困顿使她过早走上社会,她做过工人、赤脚医生等工作,后来又做过代课老师、裁缝等。她的这些人生经历,使她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残雪很小就喜欢读书,父亲书架上众多的书籍对她有无限的诱感力,而书籍里深邃的世界更使她心驰神往,她创作的小说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初读时都觉得深涩难懂,所以她的小说在国内普通读者中的影响并不大。但她的小说在国外却倍受推崇,曾获三个奖项的提名(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并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

最初读残雪的小说是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说实话,短短的小说,看了两三遍,也搞不清作者想要通过小说表达的思想内涵,有一点可以肯定,山上的小屋肯定是虚无的,它只是相对于现实中的小屋留存于想象之中,另外小说运用了许多夸张荒谬的手法来表视人物内心缺乏理解与沟通的焦躁感与孤寂感。这同作者的另一篇早期小说《黄泥街》相类似,《黄泥街》用荒诞与夸张的语言描写文革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猜忌以及对政治内斗的狂热。

以后残雪的小说逐步走向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渐次达到人物灵魂深处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苍老的浮云》、《痕》等。

前段时间读她的《最后一个情人》,同作者早期的作品相比,写作的先锋性明显弱化,但这不表明传统叙事在文本的渗透,小说给人的直觉是作品中的扭曲夸张以及荒诞明显减弱,但读这样的小说同样使人感觉上不会轻松。


春风化细雨


由于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残雪如出土文物般出现在国人面前。大多数人不认识残雪,更没有读过她的作品。于是会有不少人在问,残雪是谁?写过什么?

残雪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本名邓小华,知名哲学家邓晓芒是她的亲哥。残雪出名比她哥早,1985年就发表处女作《黄泥街》,邓晓芒读后评价道:“那种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性。” 有评论家称为“黑暗灵魂的舞蹈”。

其后,残雪陆续发表了《污水上的肥皂泡》,《苍老的浮云》和《山上的小屋》等作品。一时间,人们纷纷在谈论残雪的作品,把她归入“先锋派”的代表性作家。当时,她的名声不在余华、莫言之下,只是由于她的作品过于晦涩难懂,而且基本都是非主流的,国内对她作品的解读不多,致使这些年她逐渐销声敛迹,不认识她的人越来越多。

残雪的小说是真正的现代派作品,但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她是用自己在青少年的经历中体会到的生活去领会西方现代文学的神髓,她受卡夫卡的影响颇深,但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她的小说是独特的,开始看的时候你会说类似某人,但真正读进去了,又和别人不一样。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艺术的精神气质的相似性,它把读者带进了人类精神的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这个评语可能很多人不认可,但是残雪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少有的拥有哲学意识的小说家。

在70年代,他们家父母被流放,兄弟姐妹五个已有四人被下放,只有最小的残雪因为后来的政策,才幸运留在城里。那时独自留城的残雪开始大量阅读书籍,邓晓芒后来回忆说:“我们相约保持通信,交流心得。在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经常写长信,动辄就是十几二十页,主要讨论哲学问题。”

正因为早期的哲学思考,使残雪的小说有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深度。她的小说所描绘的根本不是大家熟知的客观现实,而是自我视象中的主观现实。

在我的认识中,莫言是乡土作家,余华是市民作家,残雪和王小波一样,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作家,他们的作品是写给知识分子读的。


皮三9099


残雪获诺奖提名,其实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人引起世界的关注并角逐,己成必然。个人认为,这每年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高考。谁最终获得状元?很难预测,至于各参赛选手的资料实力。大部分国人不了解,正常。。。陕西有句很通俗粗野的俚语,叫拿大锤子(男性生殖器)吓唬瓜女子。窃以为,诺贝尔文学奖虽贵为举世闻名的一个文学奖项。但是,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比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获奖选手具有很高水准,但是,也仅此而已。不必看得太重。。。以现实论,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罗贯中,蒲松龄等。这些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吗?显然没有。但是,没有是没有,影响却远超诺奖获得者。不客气说,实力是辗压诺奖的。诺奖获得者与这些人相媲,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必须高山仰止。。。下来,说说残雪。具体个人简历就不谈了,既然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准的残雪高居本届热门第三也就不奇怪。。。这是玩笑话,残雪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是讲有人问残雪为什么粉丝不多?残雪回答:我是搞纯文学的,要那么多粉丝干嘛?(大致意思)。残雪是如何评价现中国文坛的,原话:“如今的文坛跟黑帮团体差不多了。。。"并直言:"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其作品具有什么特点?正如其笔名残雪一样,多是描写底层生存本能的描述,所谓“正能量”的东西不多,甚至作品中可以看到曾经生活多艰的痕迹。也包括东方一些神秘元素,如其外婆就是一个楚地巫婆。当然,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其父母均是报社工作人员,其哥哥也是哲学家,搞翻译的。。。残雪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榜上。老牛认为对中国文坛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打破诺贝尔文学奖神秘色彩,即让中国人知道,在中国拥有获得诺奖实力的作家是很多的。二,随着莫言获奖,残雪获得提名,中国文学正重新走向世界。。。自然,对残雪个人而言,无论获奖与否?都是一份殊荣,表明她的甘于寂寞终于获得大家认可。最后说一句,祝福残雪好运。。。




大力牛魔王


这几天突然蹦出一个名字,特别晃眼。

每天看手机读报纸会看到许多陌生的名字,这些名字看过就过去了,不会留下印记,只不过这个名字却深深的刻在脑子里。

因为这个名字和诺贝尔文学奖挂上了。

残雪,有消息说地下赌盘开出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名单她排第三,或第四,超过国内其他作家排第一,甚至有人直接预言她将获得诺奖。

一个被提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内作家,自以为关心文学的我却从没听说过,也没读过她写的作品,在为自己孤陋寡闻悲哀的同时,激起对她的好奇之心。


代表作品包括《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等。最近出版新作《赤脚医生》。

现代社会是一个新名词层出不穷的社会,新实验文学是个什么文学?

限于对作家出身、书名的了解不能算了解了一个作家。

找了她的一些作品,看了两篇中篇小说。

老实说,字都认识,却没看懂意思。

描写手法感觉和《百年孤独》类似。

读读就读不下去的超现实那种。

超现实,对我来说就是不现实。

实在无法欣赏。

看了些对她作品的评价,外国人比较欣赏。欧美日流行她的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 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 ‘残雪’。 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由此看来,残雪的作品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万分之一的受众放在大陆,绝对数也有十几万人。

十几万相对于十几亿,还真难成比例。

分析“墙内”不香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不接地气。

可作家自己认为她的作品属于“高层次”。

曲高和寡。

这也为我不了解她,读不懂她的作品找到理由。


布衣吴新建


羞愧,本人还不熟悉这位名为残雪的作家以及她的作品。据媒体介绍,她是新提名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昨天今天,在手机上看了有关她的两篇文章,肤浅的知道她很狂傲,很自信,很敢于直言。令人钦佩。但她的"反传统”态度,本人不敢苟同。

如果残雪是生长在中国(湖南人),她的写作生涯最初接触的应该是最基础的中华文化文字。人生大半,她以一种坚决、彻底的态度否定中国文学,确实需要勇气和胆识。倘若,她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那她对待王蒙、阿来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人,将不知道她会大放什么噘词,以她更猛烈的狂言诋毁具有几千年深厚传统的华厦文化。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学发展,由这样的能人来担纲,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退休升活


其实,您可以自己去读读残雪的小说。读了之后,就可以作出判断了。问别人,那只是别人的看法。不知道,您知晓了他人的看法对您有什么用处。

残雪的小说在国内属于“另类”。因为她的小说在国内并不怎么“吃香”。若不是媒体报道,她在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中在中国作家里头靠前,则好多人都不会知道她。不但一般人不知道她,就是文坛这个圈子内她也不怎么受待见。

在我的阅读中,残雪是位真正的作家。她的小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在当今中国作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是真正用良心在创作。

残雪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且具有不错的销量,是名副其实地走向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