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美国珍珠港?

倪翠坪


因为日本没有退路了!日本当时正因为出兵东南亚而遭受美国的石油禁运,此时摆在日本人面前的路只有两条,第一条路从东南亚撤军,甚至将军队撤出中国关内,第二条路则是孤注一掷,同英美开战。今天大家都知道,日本选择了第二条路

日本偷袭珍珠港并非是脑袋一时发热而做出的决定,毕竟同美国开战可不是闹着玩的,日本人再狂也不可能不拿美国人当回事儿。

日本人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不得不跟美国人开战的地步了。而次要原因则是日本人认为只要自己先发制人,就能撂倒美国佬。危机的形势和狂热的内心促成了此次日本联合舰队的珍珠港之旅。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军已经在中国战场上和国民政府打了四年多的时间了。与其他的几个战场不同,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并非是实现谋划好的,而是在七七事变之后,一步一步扩大成全面战争的,这是中日两国都没有想到的。

众所周知,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日本最初的战略是在中国制造分裂,通过扶植各地军阀,达到将中国分而治之的目的。日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东北三省,这个目标已经在1931年完成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未经日本政府的允许下擅自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进攻东北军。而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则属于废柴型选手,他误判形式,自己主动将30万大军撤入关内,使得日军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2年日本部分少壮派军官刺杀了日本首相犬养毅,史称“五一五事件”,至此在二战前日本文官政府彻底被终结,军人彻底接管政权。犬养毅生前曾有意将东三省还给中国,条件是国民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经济特权,为此中日两国还进行了谈判。

但在军方掌握政权后,日本对华的态度则日渐蛮横,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坚决建立伪满洲国。此后日本军方又开始谋求热河省。

1933年2月,日军入侵热河,热河抗战打响。热河省可是关外的屏障,失去热河则华北将直接暴露在日寇的铁蹄下。因此此次驻守在热河的国军奋起抵抗,但由于实力相差巨大,热河在一个月内便失手。随后日军直扑长城,长城抗战打响。

长城之战国军调集25万大军死守,可最终还是败给日军,至此日军占领长城以北,华北危机。

在接连拿下东北和热河后,日本开始窥伺华北,拿下华北是日本分裂中国的第二个目标。原本日本还是想慢慢策动华北自治,可是一场突发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1937年7月7日,驻扎在北平城外的日本在华驻屯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搜查宛平城。在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

七七事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打响(注意,我指的是全面抗战)。但其实当时这次事件只是中日之间的一场局部冲突,谁都没有想到这次摩擦会引发日本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希望复制热河的案例,逼迫国民政府承认华北自治。但华北对于中国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民政府不可能在华北问题上无限制的妥协。

眼瞅着这一次国民政府强硬了起来,于是日本决定以战逼和,通过战争迫使国民政府妥协。

对此,国民政府则是完全没有了后退之路,不是国民政府不想和日本人媾和,而真的没法再退让了。试想如果华北都没了,中国还能剩下多少,于是国民政府铁了心的要进行抵抗。并且蒋介石也想通过打几场胜仗为自己在谈判桌前增加筹码。

面对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的进攻在黄河一带短暂受阻,这是日本入侵中国以来首次遇阻。为此日本改变策略,选择从海上直接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拉开帷幕。

上海距离当时的首都南京非常近,直接攻打上海意味着日本放弃了逐步蚕食中国的想法,而是决定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接受日本的所有条件。(淞沪会战的打响,标志着中日两国彻底全面开战,此时中国已无退路)

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国民政府调集了80万人投入会战当中,而日本也动用了30万人。最后还是以国军的失败而告终,国民政府随即迁都武汉,以示决不投降之决心。此后日军兵临武汉,国民政府再度迁都重庆,直到1938年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后,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才停了下来。(中国抗战形势图)

日本的全面侵华严重侵犯了英美等国的利益,而中国也曾多次向英美求救,请求美国可以制止日本的侵略。但是英美不愿意同日本撕破脸,毕竟日本不好惹。英美只是口头谴责日本,但没有对日本作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甚至日本侵华所需要的大量资源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尤其是石油资源,日本高度依赖美国。

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美国能早点切断对日本的石油和物资供给,那么日本侵华不可能扩大化。但直到日本占据了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美国才开始紧张,因为这时美国人才发现,日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的英美殖民地。

为了遏制日本,美国从1939年起对日本进行了部分物资禁运,其中石油也包括在内。美国希望通过制裁,迫使日本打消对东南亚的企图,并且继续维护《九国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时对于日本来说就比较纠结了,美国的禁运确实让日本感到害怕,但就此收手,日本的那帮无脑军人又铁定不干,于是日本决定找个机会试探一下美国。(1939年西太平洋的局势)

1940年6月德国闪击西欧,法国投降并成立维希政权,而法国在东南亚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则宣布效忠于维希法国政府。

由于维希政府是德国的傀儡政权,而日本也是德国的同盟,因此日本和维希法国也成了盟国。日本很快便征得维希政府的同意,进驻法属印度支那。

虽然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是得到了维希法国政府的同意,但此举还是立即引起了英美的强烈不满,毕竟大家也不傻,美国和英国早就看透了日本的那点小心思。于是美国政府严厉要求日本人撤出法属印度支那,并对日本展开了全面石油禁运,将日本逼到墙根里。

此时的日本面前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撤出印度支那,甚至将军队撤出中国关内。

第二条则是放手一搏,与英美开战,夺取整个东南亚。当时的东南亚盛产石油,得到东南亚将可以保证石油供给,从而使日本的侵略战争可以继续下去。

至于日本人的选择,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在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了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画面)

而于此同时,日军也闪击了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正式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说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是应该有所预料的,但面对日本偷袭,美军竟然毫无准备,这确实很奇怪。这也是为啥今天很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就是罗斯福一手策划的大戏。


千佛山车神


日本问题要让桥本来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谈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的问题。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来分析。首先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能够进入世界列强的行列就是进行了两场战争,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争夺,最后都获得了胜利。如与清国战争获得成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台湾的割让,以及大量的白银。与俄罗斯的战争,不但获得旅顺军港,还完全获得对满洲的全部控制,让俄罗斯的势力全部退出了东北。这样以小博大的胜利,让日本全体上下都有了只要孤注一掷,就可以获得胜利的幻觉,这样的方式继续使用。


在日中战争初期,日本与中国战争中,美国一直没有对日本采取禁运手段,日本因自己不生产石油,而石油提炼技术都不行,航空汽油等油料都要从美国进口,中国政府从七七事变以后,一直要求美国对日本采取石油禁运措施,一直没有或的美国政府的正面回应。直到日本看到欧洲结果,认为法国在欧战失败,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都要归日本所有,出兵越南以后,美国政府开始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撤出越南北部,以及满洲地区,如果不撤兵,美国政府将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这时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谈判,关于是否撤兵以及有关日本撤离东南亚问题。


日本的战争石油储备只有3个月,如果美国采取禁运,日本对战争的维持只有3个月时间,但日本国内对美国的最后通牒有以下的判断: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强大,但是日本只要击败,消灭美国的第七舰队,就可以控制东南亚的产油区,在美国没有航母时,寻机与美国海上决战,完全可以象与清国,俄罗斯那样,一举获得海上的胜利。而且夏威夷还有很多日本人,对美国的军事情报收集很方便,这样也使日本方面对战争的前景很乐观。


日本当时拥有世界最大的海军舰队之一,拥有8艘航母,以及先进的零式战机,对于日本来说,美国很强大,但日本只要在第一次袭击成功,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日本在与清国,俄罗斯的战争中都是使用过这样的方法,但是美国不是清国,也不是俄罗斯,美国在第一次受到打击以后,研究日本,最终获得胜利。让日本第一次知道了以小博大不会次次成功的道理。


桥本看日本


1941年12月7号清晨,日军做出一个疯狂举动,派出战机轰炸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湾港口的战舰,连瓦胡岛上的飞机场也遭受重创,美军伤亡人数高达2400多人,1250人受伤,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对日宣战演讲说:“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

为何日军胆敢公然轰炸珍珠港呢?这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呢?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在1939年,日军高层曾经做出了两套大东亚作战方针,

第一套方案就是“北上”,入侵苏联夺取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虽然位于高寒地区,但是各种矿产和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可为日军战备武器提供能源保证。苏联老大哥也不是吃软饭的,集结重兵跟日军在诺门罕地区干了一架,日军被苏军打得落荒而逃。第一套方案就此止步。

第二套方案就是“南下”,也就是夺取东南亚地区,但是当时的东南亚可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日军派兵夺取了大部分东南亚地区,欧美国家既得利益受损,当然不给日军好脸色看。美国先发制人,下令禁止给日军供应石油,同时冻结日本在美的资产。随后英国、荷兰等国家纷纷效仿。

日本是个岛国,石油资源十分匮乏,绝大部分能源都依赖进口,如今石油被美国禁运,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军械工业都运转不起来,如此下去只能是弹尽枪绝,坐以待毙!美国这个举动把日本逼到狗急跳墙。

当时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在日方高层会议中扬言美国这是将日本逼上死路,为了战争的胜利,唯有拼死一搏,轰炸美军舰队,打击美军嚣张气焰,以此让日本恢复太平洋的统治势力。在山本五十六的坚持下,高层最终同意了这场战役。

1941年12月7号,日军先派出183架战机轰炸珍珠港,第一波空袭轰炸结束后,第二批战机共计168架开始第二轮轰炸,大大小小的穿甲炸弹打得美军毫无招架之力。除此之外,各种鱼雷也在同一时刻投向美军战舰,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给予美国群众的不仅仅是愤懑,我想这愤懑之中还夹杂着不少的恐惧。

当时在日本军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们恐怕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美国这个国家从来不记仇的,因为有仇他们很快就会报了。珍珠港战役结束后,美国立马宣誓对日军宣战,不报此仇誓不罢休!随后的太平洋海战,空袭日军大本营,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这些都是美国对日本的“回礼”。

综上所述,日军明知这个战役的结果可以获得短时间内的胜利,但是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而他们也未尝想到这个代价是如此之大。自作孽不可活,不知你们怎么看?


邓海春


日本原本的计划是凭借美国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美国人绝对不会同意政府同时对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开战。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对于日本来说如芒在背,时刻悬在日本人头上的一把剑,必须彻底斩断,并且让美国人放弃对日本宣战。许多报道都是说日本人不宣而战,实际上日本是想通过偷袭,瓦解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再通过外交和军事双重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和解并放弃对日开战。毕竟之前几次与美军小规模的冲突最后都不了了之了。日本对英属法属东南亚的侵略,美国也只是谴责。对华侵略已经很久,美国虽然支持中国,但从未实际派兵,在中国最多的还是苏联教官。太多的事例让日本判断美国不愿与日本开战。日本通过这次冒险,解决了美国海军对自己的后背威胁,同时可以威胁美国做出不参与亚太战事的保证。这是何其大的诱惑。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政府对于参战的决心和美国民意因为珍珠港偷袭的极剧转变。美国人对于日本敢于偷袭美国表现出极端的羞耻,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甚至超过了对德国的仇视。日本在中国已经屠戮千百万人,而正是珍珠港被杀害的几千美国人让美国民众意识到如果放任日本,美国或许也将付出千百万人的代价。美国政府拒绝了日本所有的和谈要求,拒绝接见任何日本官员,逮捕在美日本公民,随后向日本宣战。日本依靠的是美国人怕死,美国人害怕的是日本人在南京等地的灭绝人性。


明天不就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洋面秘密的行驶着一列庞大的日本舰队,正在悄悄地的接近珍珠港。7点35分,一名名叫渊田的日本军人第一个开着飞机到达了珍珠港,他发射了一枚信号弹,打破了美国人静谧的周日早晨。日本机群开始了对珍珠港的奇袭。这次袭击将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空军基本摧毁,美国海军将士阵亡2300余人。这次袭击史称珍珠港事件。


日本袭击珍珠港的图片

因为这次的袭击,美国第二天就直接对日宣战,而美国的直接参战,让同盟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推动了二战的进程。当丘吉尔听到这一消息时老泪纵横,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终于胜利了!”,同时蒋介石正式宣布断绝与日本的一切来往,并致电罗斯福表达共同战斗的决心;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却大惊失色。正因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德、意、日三国的失败,那为何日本还要袭击珍珠港?个人分析原因如下:

一:战争中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冲突。日本在亚洲的战略是“北上”和“南进”,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日本于1940年9月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于1941年3月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而这些条约矛盾直指美国,使得美日关系急剧恶化。 日本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以来节节胜利,获取了大量的资源,这严重侵犯的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利益。例如日本想继续向荷属东印度推进,却被美国警告和反对。在这些措施无效之后,美国不得不向日本停止出口战争原料石油并冻结日在美的一切财产。为了应对美国的制裁,日本无奈只有通过战争加紧掠夺原料。到此美日的关系已无法调和,战争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这个时候德国隔着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的本土,而英国却只有苦苦挣扎的份;同时德国还发动了侵苏战争,占领了大片土地,并且打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虽然德国于1941年12月中旬围攻莫斯科失败,但日本事先并不知情。);还有就是日本在亚洲战场的不断胜利,都让日本盲目觉得袭击珍珠港是可行的。

三:日本国内的狂热军国主义。1941年10月18日日本战争狂热分子东条英机上台,他担任首相后坚决主张,如果美国不按他的意图办事就立即开战。在日本裕仁天皇召集历届元老讨论是否对美开战的会议中,东条英机一上来就坚决主张不答应美国让日本在中国撤军的请求,并认为陆海军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尽管众多元老反对开战,而且海军所有将领高层都认为与美国长期作战胜利无望,但由于天皇的支持,加上海军军令部由主战的少壮派掌权,日本最终决定对美国开战。

后记:日本对美国的袭击,最终迎来了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回赠,自己终于尝到了战争的恶果,但那些死于日本战争的平民们却是无辜的,特别是中国的抗日先辈们,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他们。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 白虹 编著


千寻史记


二战爆发前,维持世界秩序的是英、美、法三大国。任何国家想改变世界秩序,都要挑战三大国。在这个全球格局下,日本原本只是一个冤大头,没少被大国欺负。但是当德国灭掉法国,打残英国后,三大支柱一下子就瘸了两条腿。只剩下一个美国了。改变世界格局,已不再是梦想。

后来日本加入了轴心国,傍上了德国这条大粗腿。这让日本有个错觉:就是有希特勒大哥撑腰,西扫英法,东扫苏联,区区美国有什么惹不起的?并且我战无不胜的皇军,早就想教训傲慢的美国人了。

二战前,日本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排的上号霸权国家,但却是霸权国家的末流。它的经济要受制于欧美,政治上也被欧美排挤,没有国际话语权。也就是说,日本当时在亚洲的区域霸权地位,是英美默许给它的。目的是为了把日本往前推,在东亚做一道抵挡苏联的挡箭牌,替自己当狗腿子。

最早,日本人甘心当英美狗腿子,毕竟日本起步晚,必须要依赖大国支持。日本最早的工业基础和军队近代化建设,都是在欧美大国的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可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发现了三个很致命的问题:

第一、沙俄太大,也太强。以日本当时的实力根本在沙俄身上占不到任何便宜。日本与沙俄为敌,是一个吃力不讨好,走上之后就没有回头机会的不归路。

第二、日本必须要有话语权。啥意思呢?比如说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这两场大战,日本只是明面上的主角,背后真正的大佬是英美。如果英美不默许日本开战,这两场大战是打不起来的。更为致命的是,日本的利益分配,也要看英美的脸色。

就比如日俄战争,日本砸锅卖铁,从英美借钱买军火打仗。英美赚的盆满钵满,也达到了利用日本削弱沙俄的目的。而日本呢?却因为战争搞得国库里除了耗子屎,什么都没有了。日本要求沙俄政府像清政府一样赔偿自己巨额的赔款,可是沙俄底气足,就是不赔钱。日本希望英美能出面,逼迫沙俄政府赔钱,可是此时英美却翻脸不认人了。

英美认为,利用日本削弱沙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过分的刺激沙俄,可能会引起沙俄的强烈反弹。于是此事不了了之。最后英美赚了,沙俄伤了,日本虽然赢了,但却当了冤大头。

像这种充当冤大头的事情,日本后来多次反复的上演。



第三、日本想要称霸,就必须要挑战英美的霸权地位。日本崛起前,世界基本被欧美大国瓜分完毕,留个它的只剩朝鲜和中国。朝鲜因为太穷,各国都瞧不上,中国因为太大了,各国都无法单独吞并。于是这才给了日本一点点扩张的空间。

但是当朝鲜被日本吞并,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日本的发展也就到头了。如果日本再想扩张,它就只能从欧美大国的嘴里夺食,这无异于是虎口夺食。

原本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日本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可是日本人的国运来了,好运气挡都挡不住。

当时,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看准了机会,加入协约国(日本跟协约国的英国是盟友),吞并了德国在亚洲(包括中国胶东半岛)的殖民地。

其后,欧洲大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日本一面向欧洲出售军火和战争必需品,大发战争横财。一面乘没有国家与它竞争,疯狂压制北洋政府,大肆从中国攫取利益。

在一战的四年期间,日本赚疯了。

可是一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日本的吃相太难看了,于是就在凡尔赛会议后,又召开了一场华盛顿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美国把日本削的很惨。


这个会议的宗旨主要就是两点:

第一,美国要提高自己,把自己抬高到与英国平等的位置。

第二,美国要打压日本,把日本打回到一战爆发前的地位。

具体表现就是三点,首先就是削弱日本的海军吨位,逼迫日本削减海军;二是拆散英日同盟关系,让日本回到没有靠山的时代。第三点最狠,也是日本最不能接受的。

前面提到过,由于一战期间,欧洲国家忙于大战,无暇对中国进行侵略。日本当时瞅准了机会,频频向北洋政府施压,攫取了大量在华利益。等一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日本从中国拿的利益太多了,就下山摘桃子。逼迫日本把一战期间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全部都给吐了回去。

具体来说就是,凡是日本在一次大战期间获取的在华利益,美国都要分一杯羹,不仅美国要分,参与华盛顿会议的其它六国(英法等欧洲国家),也都要分一杯羹。日本代表当时简直要气炸了!

但是日本实力不如别人,最后日本代表也只能忍气吞声的答应了。


从这个事情之后,日本人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的目标是达到是英美的那种高度,可是英美始终只把自己当狗腿子看待。英美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两座大山。如果日本不能把英美这两座大山搬开,日本就没有任何崛起的可能性。

后来日本在对美宣战时也说:西方国家人口稀少,却坐拥庞大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而且不愿分给东方,这是不义的!

所以日本对美开战,这是不能回避的。


这里额外插一句,为什么当时英美会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呢?难道他们不怕日本独吞中国?真相的背后,很让中国人心酸。

苏联崛起后,英美看到了威胁,希望日本当抵挡苏联的挡箭牌,挡住共产主义。但是遛狗也要给狗子一点好处才行,否则狗子没有干活的动力。于是,中国沦为了英美赏赐给日本的肥肉。也就是说,英美拿中国当牺牲品,用来吊日本的胃口。

所以我们在历史上就看到,日本在全面侵华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计划侵苏。因为日本不去打苏联,美国就不会再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这是一个狮子驱狼咬狗熊,用兔子当奖励的悲剧故事。

但是前面也重点的提到了,俄国太大,日本侵苏是不划算的。除非日本心甘情愿的永远给美国当狗腿子,否则日本必然不会把侵略苏联当做是自己扩张的第一目标。

并且,英美赏给日本的中国也是个巨坑。从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截止到日本加入轴心国之前。日本虽然在中国高歌猛进,占领了中国的所有富庶之地。可是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落后了,日本在中国掠夺的资源是天文数字,然而日军在华的开销也是天文数字。

全面侵华,不仅让日本没有赚到钱,反而还亏钱了。



亏钱之后的结果必然是要找出路,尽快的止损才行。

当时日本日本可以选择的路有三条:一是退出轴心国,与德国划清关系,并且从中国关内退兵,默认美国为老大;二是积极配合德国打苏联,寻求自己的存在价值(利用反共产国际寻求英美支持);三是进军东南亚地区,与英美翻脸。

这三条路,日本最终选择了第三条,也就是跟英美翻脸。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跟英美翻脸呢?这明显是找死啊。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日本经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大战都有“天照大神”保佑。让日本有一种战无不胜的错觉。当时,日本军中抱有“老子天下第一,皇军战无不胜”观念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日本国内尽管也有像石原莞尔这样的明白人,但是这些明白人都被少壮派挤去坐冷板凳了。

第二,日本被英美欺负太久了,酝酿出了一种报复心理。当时日本的重要战争资源全部要从美国进口。日本要发展,但却总被英美卡他的脖子。既然英美是一道日本越不过去的坎,那就干脆打败他们。否则日本没有前途,永远都是英美眼中的冤大头。

第三,德国当时在欧洲非常亮眼,德军横扫西欧,包围英伦三岛。法国已死透,英国半死不活,也就剩一个美国而已。世界大格局已然变了,这是一个浑水摸鱼的好机会。是一个让日本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于是日本就在这种自己想打,背后还有大哥支持的背景下,制定了一个在现在看来,非常不靠谱的战略规划。



按照这个不靠谱的计划,日本首先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让美国在半年之内无法组织还击。

插一句,日本认为美国当时的造船厂分布在东西海岸,如果只靠西海岸的工厂,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再建一支舰队。东海岸的工厂由于航线太长(巴拿马运河无法通行五万吨以上的战列舰),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建一支舰队。因此日本单方面认为,只要消灭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那么美军起码在半年之内无法组织反击。

当美军的舰队被消灭后,日军海陆并进,攻占东南亚,获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重要战略资源。然后日军以东南亚为后方,以太平洋为前线,凭借日本的国力与美军打总体战。

当德国消灭苏联之后,世界大局已定。轴心国迅速瓜分欧亚大陆,与美国全面对抗。到了那时候,美国也得对自己礼让三分。然后日本与美国谈判,迫使美国承认自己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至于区区的重庆政府,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美好。只不过,这个计划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首先,就是美军是否如日本所想的那样,在半年之内无法发动反攻?事实证明,日本的预想是自以为是。美军不仅反攻了,而且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逆转了战场主动权。让轴心国全部大跌眼镜。

其次,日本就是个猪队友。南云忠一偷袭珍珠港前,希特勒表示不反对这个计划,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日本开战后,能否阻断美国从北太平洋援助苏联的航线,减少美国对苏联的支援。结果日本表示,我已经跟苏联签了互不侵犯条约,不想再招惹苏联人,你这个过分的要求我不能答应哦。

第三,东南亚的资源确实丰富,但是日本并没有好好的利用。粗狂经营就不说了,美军还经常在航线时狙击日军的运输舰队。导致日本到了战争后期,运输的成本比开站前的购买成本还要高。到了最后,日本还是因为资源匮乏而坚持不下去了。

而当意大利被盟军击败,苏联逆转了苏德战场后,二战的大局实际上已定!

日本不希望招惹苏联,可最后压垮日本最后一根稻草的,恰恰就是苏联。希特勒找日本这种猪队友当盟友,也算是瞎了眼了。

总的来说,日本与美国宣战,明知道不可为却还要为之,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日本的野心很大,不甘心永远当美国的狗腿子。挑战美国的霸权,是日本摆脱狗腿子地位的必走之路。

第二、德国强势般的存在,让日本人有一种嫁入豪门的错觉。有德国大哥撑腰,日本招惹美国的底气也足了。


第三、日本迷之自信,先后挑翻了清政府和沙俄两个大国。有之前成功险胜的案例,让日本也有赌国运挑翻美国的勇气。


Mer86


山本五十六主导的珍珠港袭击战,把美国直接拖入战争影响是很大的。把问题扩大点说,当然珍珠港袭击战的搞笑在于,美国人真正能用的军舰都被没击中,被摧毁的都是没啥用的老式战列舰。如果不袭击珍珠港直接攻击菲律宾的话,美国人得把这些龟速战舰组织起来去驰援菲律宾,真要那这样的话,说不定在路上被日本航母沿路暴打损失更大,而且更惨的是航母编队得用来掩护这些龟速战列舰,被死死绑着挨打没法出击。在山本五十六决定空袭珍珠港之前,日本海军的战争计划是先打菲律宾,然后以逸待劳等美国太平洋舰队来援,然后用潜艇和航空兵逐次截击,不断削弱美国战列舰队,为最终的战列舰决战创造胜利机会。美国太平洋舰队去菲律宾肯定是全员出动,5艘航母都得给战列舰护航,于是就会被日本航母沿途不断空袭。太平洋战场是航空战的战场,尤其是大洋战斗都是靠航母说了算,而航母必须采用高机动编队方式隐蔽行动,比如说中途岛就是互相隐蔽搜索,如果带着一群老战列舰累赘那就完全没法隐蔽也没法机动了。

所以说偷袭珍珠港是一次在战术上很成功,战略上甚是失败的行动……


残酷角斗士S


个人认为,如果偷袭成功,二战历史很可能要重写。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忽略了人的本性,反抗外来人入侵夺取本利益集团利益的本性,前面的命题我有点不赞同,日本当时的实力也不弱,航母也有,战斗机也先进,,不能说日本明明打不过美国,海上力量主要是航母在这之前并没有被世界各国在战争中所看到,没有先前的战例,日本打不过美国也是在二战中所看到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试探性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只是没有伤及要害,情报厉害也好,幸运也罢,总之美国躲过了一截,后面日本迟早要败的,惹众怒可不是什么好事,二战个人认为是一场个别国家不满世界现有的利益分配模式,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人类集体斗殴事件,这样的斗殴事件经常有,偷袭珍珠港,是日本人当时认为扬名立万的一件大事,对手众多,打倒一个是一个不是吗?!


品位人生39


通俗点,这么说吧,美国二战时还没想怎么动日本,日本海军当时还是很牛逼的。小日本因为国内资源贫乏,只能以战养战,但也没想要打美国。美日可能还有那么点默契。但小日本太悲催,打毛子打不赢,占了我们东三省,却愣没钻出石油,只好向东南亚进军,但他美国干爹觉得东南亚应该是他的势力范围,不让小日本,小日本急眼了,国内石油储备已支撑不了多久了,再搞不到石油还打毛线,还管什么干爹,你不让我找石油我就干你,遂有了偷袭珍珠港。美国是万万没想到他干儿子敢来这招,恼羞成怒,于是世间知道了原子弹这个噩梦的存在。


好雨188569967


山本五十六明知当时美国工业基础雄厚 告诫下面的要打美国 跟这样的对手交手 必须发动突袭 而且要击中要害 一举打垮美太平洋舰队 就能掌握现场主动权,然而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 山本居然下令舰队主动后撤没能乘胜追击歼灭溃退的美军残余舰队致使美军有了喘息机会 之后美太平洋司令 尼米兹 将军临危受命 带领美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一战打的山本舰队一蹶不振 自此日本在太平洋上再也不能组织起来强大舰队与美军抗衡 美军逐渐将战场前沿往前延伸 以至于后来直接从太平洋舰队的航母上起飞轰炸机轰炸东京 使小日本加速走向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