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中日甲午战争的伏笔——朝鲜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

朝鲜半岛因其地理环境与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在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唐时的白江口之战、明时万历援朝战争、清末甲午战争,到解放后抗美援朝,朝鲜半岛历来是大国争夺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甲午战争前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来讲述中日双方在朝鲜半岛的明争暗斗!

日本的野心

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海洋战略家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1854-1922年)曾言:朝鲜半岛对于日本的地位,就好似法兰德斯地区对于英国的意义一样(法兰德斯地区是英法百年战争两国对峙争夺的重要地区)。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当日本列岛的势力重新统一并强盛起来,而中国国力弱势时,日本的“大陆政策”就会被提上国策。

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受到西方的思想冲击,日本的兰学家们通过对西方文明的学习,逐步认识到中国、日本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落后,轻华蔑华的思想开始蔓延,同时清国由满清入主中国,日本有一种“蛮族统治中国”,清王朝失去了中华资格,而我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从未断绝,继承了古代中华文明,就有资格成为中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日本突然发现旁边的“庞然大物”居然是个纸老虎,一捅就破,野心逐渐增长!明治维新后,天皇明治睦仁发表了一封所谓的《御笔信》,更是公然叫嚣:“开拓万里波涛”、“国威布于四方”。

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1809-1858):(中国)已病入膏肓,难已疗治,殊至割地、乞和,则无药可救!

《清国上海见闻录》中提及幕府考察团有一觉峰洁的人到上海兵营见兵卒,兵卒敝衣、垢面、徒跣、露头、无力,皆如乞食,未见一人有勇者,如此我一人可敌其五人。若率一万骑兵而征之,可纵横清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伏笔——朝鲜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

壬午兵变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力迅速发展,但受限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和资源的短缺,日本急需扩张,而实力弱小的朝鲜就成为了日本的头号目标,一时间“征韩论”甚嚣尘上!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事后日本获得了中国50万两白银的赔款,在尝到侵略甜头的情况下,日本决心以武力打开朝鲜市场。

1874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李熙的皇后,也就是明成皇后)发动宫廷政变,排挤先前的执政者兴宣大院君(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李熙的生父)而掌握政权。兴宣大院君执政时实行锁国政策,奉行“事大主义”,是保守派势力。闵妃为了夺权,争取了朝鲜开化党的支持,而开化党又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成皇后的夺权为日本干扰朝鲜获得了机会。

1875年5月,日本学习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手段,派出云阳号等三艘军舰到朝鲜半岛故意挑衅被朝鲜炮击后,制造“云阳号事件”,以武力威胁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通过该条约在国际上否定了中国与朝鲜的宗属国关系,打开了朝鲜的国内市场,同时日本的政治势力渗透入朝鲜。

明成皇后排挤兴宣大院君后,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改革政策,在国家政策上一改以前兴宣大院君的“事大主义”,引入日本势力对抗清国势力,这些政策引起了以兴宣大院君为首的保守派的不满,同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1882年7月23日,不满于新军待遇甚优而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军饷的上万名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其眷属集聚汉城郊外的东别营发生哗变,壬午兵变由此爆发。哗变士兵攻击了日本驻朝使馆和日本商人,并推举兴宣大院君复政,不甘于被夺权的明成皇后向清国求援出兵,同时日本也以朝鲜动乱杀害日本人为借口出兵。清国派兵到朝鲜后逮捕了兴宣大院君并押送到国内保定羁押,明成皇后重新掌权,而日本以朝鲜“壬午兵变”为契机,借口日本人在朝鲜被杀,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该条约不仅使日本获得了朝鲜的巨额赔款,更规定了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权,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侵略势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的伏笔——朝鲜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

壬午兵变后,清国出兵朝鲜帮助明成皇后重新掌权,明成皇后“感激”清国的帮助,和朝鲜“开化党”离心,在政治上抱紧清国大腿。同时明成皇后的反攻倒算,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保守派势力,文明开化开始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但朝鲜的统治者明成皇后倾向于清国,朝鲜的开化,也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表面功夫”,这给开化党造成了阻碍。到1884年时,清国和明成皇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清廷发生“ 甲申政潮”,清朝恭亲王奕訢被罢免,醇亲王奕譞被起用辅政,醇亲王是光绪帝的生父,而明成皇后集团认为这是清廷释放高宗生父大院君的预兆,开始对清国离心。同时中法战争爆发,清国战事不利,在朝鲜的威望降低。袁世凯曾在对李鸿章的报告上说:“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浸润于王,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更思他图。”在这种情况下,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发动政变囚禁了国王李熙和明成皇后,成立新政府,要求终止与清国的宗属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立宪制国家。12月5日,明成皇后得知自己的族人被开化党或杀害或成重伤,对开化党恨之入骨,彻底倒向了清国,与此同时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果断派兵镇压,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历经三日失败。

甲申政变后,日本于1885年1月同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向朝鲜索取了巨额赔款和增兵的权利。1885年4月,日本与清国订立《天津会议专条》(《 中日天津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在事实上在朝鲜确立了同清朝对等的地位,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日甲午战争的伏笔——朝鲜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