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师绩效工资制度是否该废除?该制度对教师造成怎样的困扰?

xiaole898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从2009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10年了,可以这样说,从实施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发挥过正面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在人为制造矛盾,成为学校内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职工之间矛盾的根源,早就该废除了。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从设计上就是有问题的,扣除工资总额的30%作为奖励性工资,按单位进行重新分配。这个资金来源就是大错特错。扣教师自己的工资,来奖励自己和他人,来发班主任费,来增加领导收入,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因为有了这个问题,后来赶紧统一口径,说不是扣除,是档案上是你的,而资金盘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这不掩耳盗铃吗?没有人不知道这是扣除下来的,你说到天上去,也不会有人相信你的鬼话!

现在,学校就怕分配绩效,不仅仅是教师怕,校长更怕,因为这就是导火索,就是矛盾爆发的根源。核算出来后,一旦教师提出异议,就得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而教师这方面的异议又很多,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干了一年,拿不回自己的份额,搁谁身上都不会舒服。

但是,这么一个改革出来的制度,是不可能说废除就废除的,所以,废除肯定是指望不上了。那是不是就是让这样的制度一直伤害教师呢?路总是有的,就看怎么走。而改革,就是制度创新的最好办法,改革能够让绩效工资制度焕然一新,成为一项激励教师的好制度。

怎么改革呢?从源头上做起,改变资金渠道,让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跟教师个人毫无关系,成为财政专项拨款,将现在的个人工资拿出来再分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教师工资总额中不再被切下一块,档案工资跟实际工资完全相同,该得到全部得到了,这是基本盘,这是底线。保住了这条底线,教师没有任何怨言。在此基础上,按学期或年度,根据工作业绩和工作量,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

这样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差距即使再大一些,也没有教师有异议,愿赌服输,技不如人,业绩不如人,干的不如人,拿的再少,一分钱拿不到,也怨不得别人,只能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蓄力爆发,奋力赶超。如此,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得到发挥,那些分配中的矛盾全部得到化解。


当代师说


我一直对绩效工资没有概念,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实行过绩效工资,其他地方的人在谈论绩效工资时,我还挺自豪,毕竟我们没有实施绩效工资。

有一次去山东旅游,和山东同学聊天,同学问我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出来后,她不相信那么少,因为我是高教的工资比山东中级职称的还低,后来我俩交流一下,原来我们的工资里少了绩效工资这百分之三十的部分。

本来以为自己的地方很公平,结果意外的发现无论我们工作做了多少,其实百分之三十的绩效工资都被拿掉了,还美其名曰不实行绩效工资。

在此之前,学校校长也在经常大会小会上说,要实行绩效工资了,老师如果今天不好好工作,让你明天找工作。还说,绩效工资实行后,老师如果不好好工作,你的工资就被扣下给好好干工作的人,这样有的人就会拿不到现在的工资。

听了好害怕啊,感觉老师没有什么尊严,像随时可能被宰割的一块肉呢?

这学期领导又说,绩效工资可能要拿下你们的第十三个月工资。

给我的感觉,绩效工资实行后就是校长有更大的权力,老师无能为力,绩效工资就是老师的工资随时被说了算的校长处分,老师失去安全感。

我想,国家实现绩效工资应该不是这样的初衷吧!国家的政策一定是人能干肯干工作的人多劳多得,但是执行到地方就变了样子,弄得大家殚精竭虑,人心惶惶。现在进个职称都弄得乱七八糟,再弄个绩效工资,不知道会弄成什么样。

绩效工资,校长可以控制教师,但是教师如何制约校长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你怎么看?写在评论区吧!


中考政治刘老师


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不应该废除,但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合理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师的绩效工资是教师工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实行奖勤罚懒,切实保障教师利益,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教师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发放的工资。经国务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

教师绩效工资在分配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些占有高级岗位的领导,平时干活少,绩效工资却比普通教师多得多,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

一部分学校对领导的绩效工资,制定了特别的方案,校长为1.5倍,副校长为1.2倍,中层领导干部就领自己的基本数,这哪里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效率来发放的工资,这分明是按照职务级别来获取报酬。

由于每个学校的考核制度不一样,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也有所不同,大家说教师的绩效工资政策有必要完善吗?如何完善会更好地体现公正?


Lance课堂


我认为。任何不增加工资数额的工资改革都是耍流氓。

绩效工资自己出,一块蛋糕来回切,本质上是种一种缺乏诚意的做法!

原因很简单,工资改革前的教师工资是一个定量,众所周知,大多地区的教师工资相比并不高,是只能满足一些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和发展的保障,这些工资是保命钱,断不可再减少的!

如果没有增量的加入,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切分,这就回到了中国古代寓言中的那个故。--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后来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寓言中那个养猴子的人,不增加猴子吃的橡实的数量,只是投机取巧地改变了分配的方案,由朝四暮三改为朝三暮四,后来成为了笑柄!

第二,所谓绩效工资,顾名思义,一要考察成绩,二要考察效率和效果。这两者之间有时还很吊诡的产生了一个悖论:譬如说某些老师提高了学生成绩,也就是提高了考试分数,但缺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增加了自己的劳动时间。典型的绩增效减。这样,一是迎合了唯分数的评价纪念,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回到开头,真的要给老师发绩效工资,那就应该拿出增量的一块来。没有真金白银,只是重切蛋糕,何异于朝三暮四还之故事?还有,利用增量可以消除老师的攀比心理,能够得到的自然是好,实在得不到的,由于原来就不属于你,也不会有拿自己的钱来惩罚自己的这种切肤之痛。


程季子的教师江湖


我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是多劳多得。

从这点来看,绩效工资具有反平均主义的作用,而相信在教师群体中,只有那些教学水平很差、责任心很低的人,才喜欢平均主义。但凡有点责任心的老师,都拒绝平均主义,都拒绝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绩效工资是具有先进性的。但接下来的两点配套措施,却把绩效工资的先进性消磨殆尽!

其次,先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再在这部分里实行多劳多得。

举个例子,比如某单位共一百个教师,每月工资五千,然后从这五千工资里扣除五百,组成绩效工资,那绩效工资加起来就五万!最,,按照教师们的工作量、教学成绩、考勤等确定“劳”的量,再对这五万块进行多劳多得!从这个分配方式可以看到,多劳之下所得到的,并不是额外的收入,而是别的同事的收入!这不仅不能通过多劳多得增加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反而还会增加同事之间的矛盾!

最后,绩效方案的制定过程不够合理公平公开。

工作量如何衡量,需要细化!比如对于上课的课时数这一块,普通中考科目的标准课时为每周12节,班主任则为10节,行政领导4节!达到课时量,就能拿回平均数,超过课时量,就算“多劳”,不足课时量,就算“少劳”!也就是说,行政领导每周上5节课,就是“多劳”,普通老师每周上10节课,就是“少劳”,所以普通老师工资的一部分会被行政领导拿走!所以说,当行政领导好处很多,大家都争着当!

总之,绩效工资的原意,是希望通过多劳多得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果却不仅没提升,反而还打击了积极性!


明17890714


我不知道怎么判断下面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如何,请网友们指点迷津。

(因为牵扯到某些人的隐秘,就不说是何处了。请谅解。)

这个乡镇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009年一开始就实行下面的办法:

一、方法。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成三份:

1.中心校工作人员首先留下他们的那一份。

2.教师的一份占余下总数的65%,再除以乡镇教师总人数,得到人均绩效工资数。

3.还有35%的工资用来除以全乡镇在校学生人数,得到学生人均钱数。学生在哪个学校,这个钱就属于那个学校里的教师。

4.把分配好的钱交给各学校校长,校长再根据本校教师的情况计算出各位教师的具体绩效工资数量。让所有的教师看,如果没有异议,再上报中心校。之后,经过上级领导审核批准即可发放。

5.各学校校长一般按照教师的师德师风、出勤情况、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四部分进行衡量。

二、中心校的说法。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纷纷到城市学校或者私立学校就读,公办中小学学生人数连年减少。为了保住学校不被撤销,让所有老师出谋划策留住学生。只要学校有学生,中心校绩效工资政策就倾斜他们,学生多,教师自然领的多,教师的干劲也就大。同时,这里的教师工作量很大,应该倾斜。

(注:农村几个大学校,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撤并学校,学生集中到他们那里的。)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比较。一般教学点的教师每一学期最低大约是3000多,最高的有5000多一点。大学校一般最低大约是6000多,最高大约是8000多。

校长的是普通教师的1.5倍,也很好计算。

四、广大的教师说了也不算数,没有用,没有人听。

请各位热心的网友看看,这样的分配方法怎么样啊?

该不该改变方法?

谢谢!!


中小学教育者


教师绩效工资不该被废除,而是应该改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来源。

大家对于绩效考核本身并没有疑义,谁也不喜欢绝对的平均主义,搞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谁不希望“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绩效考核从制度的出发点来说是好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这样,干事创业的人,能够体会到努力工作是能得到精神上的认可和物质上的体现的,会更有干劲。而后进者也会受到鞭策,奋起直追,都是一个单位里面的,谁好意思总是落在人后啊?

教师绩效工资分两部分,一部分叫基础性绩效,随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一起按月发放上卡,但是,另一部分奖励性绩效却是半年(一学期)或一年(一学年)计算一次,根据教师考核情况分等次发放,这一块最受教师诟病。根本原因就是一条,奖励性绩效是从教师应发工资里扣除出来的!换句话说,教师即使考核合格,工作量低于全校平均数,自己的钱就会平白无故地被挖走一块!一年到头,连自己该拿的钱都拿不回来,这事搁谁头上也不乐意!

公务员也有奖励性绩效,但那是另起炉灶,实打实的奖励。本地公务员每月扣除100元用于绩效考核,每半年发放一次绩效考核奖,400元每月,等于额外奖励300元/月,这才叫奖励性绩效。而教师绩效工资被称为“讥笑”工资,奖励性绩效被称为“惩罚性绩效”也是事出有因,反映了教师的内心不平。因此,呼吁废除绩效工资的声音不绝于耳。

国办《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指出:“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今年两会代表也提出了关于教师绩效工资来源的提案、议案,相信2019年广大教师会看到有关工资待遇的可喜变化。这一天不会远了,让我们安心工作,翘首以待吧!

关注我,留下属于您的精彩。


剑客谈教育


看见题主的问题忍不住就想来回答!老师的绩效工资明明已经成为引起公愤的制度,为啥就一直没有个说法呢?是否就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有意见的说了不算,说了算的没意见!


现在我所在的地方市区里面的学校为了平衡绩效工资的分配,干脆就把它放在月工资里面按平均数发放了,反倒是老师们都没有意见,无论职称高低也无论是否骨干教师,大家出奇的一致接受这种分配方案。也没有人去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意见!

还有教学成绩好的学校为了平衡教师绩效收入差距,避免引起矛盾以及教师的职业懈怠,绩效工资基本上按照课时发放,差距在300至500元之间,基本上只要正常上课都能拿到平均数。这些学校的老师也没有意见!大家表示很接受!


但是也有学校从绩效工资开始发放以来,就一直是领导嘴里的大肥肉,学校分配方案对外公布的与实际实行的不一致,导致除了领导没人知道这钱到底怎么分的!

在这种情况下,差距自然不是一般大,老师与老师之间都能差到五六千以上!少的只能拿个七千左右,扣扣税那就只剩五千不到,多的能拿到一万五以上!所以一到绩效工资分配的时节,大家就怨声载道。毕竟拿钱少的是多数人啊!


这种情况下那些拿不到钱的老师们会有多大的工作劲头,可想而知!毕竟不能指望人人都去当张玉滚!有着崇高奉献精神,看不起钱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大多数老师还是“食人间烟火”的!

本来绩效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劲头,结果现在却成了拔气门筋的东西!不合理的事物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语文课本看人生百态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提议取消,那这个人估计不是老师!以前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就说生活难过!现在有了又说不合理要取消?这是哪国的逻辑?有时候教师的利益总会让一些人眼红,他们认为老师就得本本分分领工资,耐的住清贫,与世无争,呕心沥血,但他们忽略了老师也是一个社会个体,他们有社会人基本的需求。不能否认每个集体当中会有些败类,只不过因为教育的对象都是家里得心头肉,所以得到的“关注”也特别明显,人见人欺的都不够分。有本事去投诉你的老板啊,三年不加薪,五年不许结婚,这是严重的法律问题了,为什么你们不去关注?只能说社会的不公平有时候需要一个宣泄的对象,欺负的对象,吐口水的对象,很不幸,教育成了最好的选择!


霸王1925683


作为一名老师,深有困扰。

以上个学期两个老师的绩效对比为例。

两个老师都是七年级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课时一样,每周12节加上班会1节共13节。

其中一个老师,经常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也经常去班上了解学生上课情况。早读、午休基本没缺席过。班上成绩也比另一个班的更好。

另一个老师,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就更少。班上学生成绩也更差,上课纪律也更差。但最终绩效多上述老师五六百元。

于是,那个更勤奋更认真的老师去看了一下绩效工资的明细表。她私下就对我们说:“我不想那么积极了,向另一位老师学习。”

我们都知道什么意思,就笑笑不说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