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从“雌鹿”A到“雌鹿”D——苏联米-24攻击直升机早期发展史

从“雌鹿”A到“雌鹿”D——苏联米-24攻击直升机早期发展史

自第一款米-24A型直升机设计完成以来,“雌鹿”家族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这款直升机于1970年进入沃罗涅日州苏联空军第4作战训练与机组人员转换中心服役。该型直升机被用来推演、总结作战使用方法,以及培训飞行教员和机组人员转型进入前线部队。

从“雌鹿”A到“雌鹿”D——苏联米-24攻击直升机早期发展史

最初240架米-24A型及其米-24U训练改进型都是在阿尔谢尼耶夫工厂生产制造,其中少部分出口(在苏联空军短暂服役后作为二手直升机出口)到许多友好国家,比如阿富汗、越南、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实际上,米-24A只是作为一种过渡型号,从未正式列入苏联现役,因为该型号的作战效能令人失望。

从“雌鹿”A到“雌鹿”D——苏联米-24攻击直升机早期发展史

随后研发的米-24B是另一个过渡型号,虽然保留了米-24A的封闭式“玻璃屋”飞行舱板,但引进了Yak-B型4管12.7毫米机枪和USPU-24炮塔,以及性能极大提升的9M17P“方阵”-PV瞄准线半主动控制线导反坦克导弹(SACLOS)。米-24B的生产量非常小,在生产线上很快被更现代、拥有全新风格前机身的改进型所取代。

米-24D(北约称“雌鹿”D)特定改进型仍然被认为是一款过渡机型,因为它保留了米-24B的武器系统。米-24D采用了纵列式阶梯座舱,这种座舱飞行员坐在后舱,武器系统操作员坐在前舱;每个座舱都配有防弹风挡和“气泡式”舱盖。

从“雌鹿”A到“雌鹿”D——苏联米-24攻击直升机早期发展史

1972年,首批2架米-24D由早期生产的米-24A改装而来,并在1974年2月至11月接受状态测试。但实际上,该机型早在1973年就已经开始在阿尔谢尼耶夫工厂生产制造。这款改型机还在罗斯托夫昂顿工厂(现在的罗斯托夫工厂)进行过生产。尽管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订购的直升机机型几乎与苏联定制的机型一样,而且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也可以得到米-24D改进型直升机(命名为米-25),但该机型的设备和航空电子系统在标准上比苏联本国使用的机型要稍差一些。


1976年3月29日,米-24D直升机正式列装苏联部队,并在阿尔谢尼耶夫工厂一直生产到1977年。与此同时,罗斯托夫工厂生产的出口机型则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停产,在此期间共生产出300多架米-24D/25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