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人們通常認為羅馬帝國滅亡於公元476年,但那只是帝國西半部滅亡的時間。事實上,帝國的心臟、文明的中心早就轉移到了新羅馬——君士坦丁堡,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帝國東半部延續了近乎一千年,直到公元1453年才被奧斯曼帝國的鐵蹄征服。羅馬帝國的東半部,通常被稱作"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不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就是羅馬帝國本身,但東羅馬帝國與公元五世紀前的那個大家印象中的羅馬帝國確實已經有了很大區別。這些區別不僅表現在領土的縮減,還表現在文化制度上的改變。帝國的官方語言從拉丁語變為了希臘語,帝國皇帝的頭銜從"奧古斯都"變為了"巴西琉斯",帝國的行政區劃從行省制變為了軍區制,而這些變化都源於一位皇帝——希拉剋略,他也是希拉剋略王朝的開創者。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1 希拉剋略皇帝的雕像

多災多難的帝國

公元591年,東羅馬帝國皇帝莫里斯(Maurice)戰勝了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將因國內政變而流亡東羅馬的波斯皇帝庫思老二世(Khosrow II)重新扶上皇位,為羅馬和波斯兩大帝國的長久衝突贏來了短暫的和平,東羅馬這才有時間騰出手來對付北方的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2 公元600年時的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

公元602年,由於連年征戰榨乾了帝國國庫,不得已,皇帝只能下令削減軍人的工資,多瑙河地區的軍團因此發動了叛亂。叛軍領袖福卡斯一路殺進君士坦丁堡,屠戮了莫里斯皇帝及其家眷,篡位成為帝國新的皇帝。同年,波斯皇帝庫思老二世以為自己的好友莫里斯皇帝報仇為名,向東羅馬發動了新的戰爭。然而,東羅馬的這位新皇帝卻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他對內殘酷迫害基督教異端和異教徒,對外卻不斷損兵折將,波斯軍隊甚至一度兵臨博普魯斯海峽,和首都君士坦丁堡僅有半步之遙。

從迦太基到君士坦丁堡

福卡斯皇帝治國無方,給了國內野心家以可乘之機。公元608年,阿非利加總督老希拉剋略(Heraclius the Elder)趁此機會發動了叛亂。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3 阿非利加總督區(公元600年)

這場叛亂並不是一時興起,老希拉剋略出身亞美尼亞貴族,曾在羅馬軍隊中服役,參加過莫里斯皇帝時期東羅馬與波斯薩珊王朝之間的戰爭,他憑藉卓越的戰功贏得了先帝的賞識和信賴,公元600年被任命為阿非利加總督。此次起事恐怕不僅僅為了實現個人野心,更有為故主報仇之決心。位於北非的阿非利加總督區遠離東羅馬的核心領土,沒有被連年的戰亂所波及,其首府迦太基地理位置優越,是地中海地區重要的商貿樞紐,這一地區也因此成為帝國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同時,疲於對付波斯人的福卡斯皇帝也難以調遣大軍遠渡重洋來平定叛亂。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4 希拉剋略推翻篡位者福卡斯(14世紀繪製的插圖)

宣佈叛亂後,老希拉剋派他的兒子希拉剋略率領艦隊進攻君士坦丁堡,他的侄子尼西塔斯(Nicetas)則率領陸軍入侵埃及。公元610年10月,希拉剋略的艦隊便已開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沿途經過的西西里島、克里特島等地中海地區紛紛加入了討伐暴君福卡斯的行列;同時,城中的帝國禁衛軍選擇了叛變,他們逮捕了眾叛親離的福卡斯皇帝,打開城門恭迎"希拉剋略皇帝"抵達他"忠實的君士坦丁堡"。

當福卡斯接受審判時,希拉剋略質問他:

"你就是這樣統治的嗎,壞蛋?"

福卡斯反問道:

"你會統治得更好嗎?"

希拉剋略怒不可遏,當場將福卡斯斬首。

公元610年10月5日,35歲的希拉剋略正式加冕,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新皇帝。此時,鎮守北非的老希拉剋略聽到兒子勝利喜訊後溘然長逝。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5 福卡斯的下場

危急存亡之秋

帝國有了新的皇帝,卻沒有新的開始。希拉剋略皇帝所接手的這個帝國依舊千瘡百孔,四面楚歌——北方,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屢次進犯;東方,波斯的入侵仍未停止,庫思老二世撕破了"為莫里斯皇帝報仇"的幌子,其侵略者的貪餮面目暴露無遺。

公元611年,波斯軍隊奪取敘利亞行省的首府安條克

,基督教五大牧首之一的安條克牧首也慘遭殺害;兩年後,商貿重鎮大馬士革被波斯軍隊攻陷公元614年5月初,聖城耶路撒冷又落入波斯人手中,六萬多居民被屠殺,包括耶路撒冷牧首在內的三萬五千多居民淪為奴隸,包括真十字架、聖槍在內的基督教聖物全部被波斯人搶走。公元615年,東羅馬軍隊試圖奪回安條克,卻被波斯挫敗;隨後,波斯軍隊乘勝追擊,打穿了小亞細亞地區,第二次陳兵博普魯斯海峽。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6 阿瓦爾人入侵巴爾幹半島

同時,聚居在多瑙河流域的蠻族阿瓦爾人、斯拉夫人越過多瑙河深入巴爾幹半島,洗劫了馬其頓、色雷斯、希臘等地,歷代皇帝苦心籌建的多瑙河防線被摧毀殆盡。一部分斯拉夫人甚至建起了艦隊做起了海盜,在愛琴海上肆意劫掠帝國的商船和軍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東羅馬帝國正在崩潰的邊緣艱難徘徊,作為皇帝的希拉剋略更是一籌莫展。面對近在咫尺的波斯大軍,絕望的希拉剋略皇帝提議用自己的退位來換取和平,讓東羅馬帝國成為波斯的附庸,甚至波斯皇帝可以指定東羅馬的皇帝人選。在求和的文書上,希拉剋略更是卑微地稱呼自己為波斯皇帝庫思老二世"順從的兒子"。

公元617年,庫思老二世拒絕了和平,他所追求的並不簡單是東羅馬皇帝的臣服,而是恢復波斯帝國的傳統疆域,即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帝國。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鯨吞整個東羅馬,而東羅馬所表現出的頹廢和衰敗更讓庫思老二世信心滿滿。

隨後羅馬人便收到了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波斯人退兵了;壞消息是波斯人退兵是為了去吞併埃及,而那是東羅馬帝國的糧倉。

公元618年,波斯進軍埃及,君士坦丁堡陷入糧食危機,延續數百年的首都免費糧食配給制度被廢除;公元619年,埃及首府亞歷山大里亞陷落,埃及全境淪陷。

東羅馬帝國不僅失去了半壁江山,也與阿非利加總督區失去了陸地聯繫,這些地方都是帝國重要的賦稅來源。東羅馬帝國的前途一片黯淡,而波斯帝國則進入了黃金盛世。在當時的信奉基督教的羅馬人看來,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的不斷勝利似乎正預示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絕境下的改革

被逼入絕境的希拉剋略皇帝決心放手一搏。為了充實國庫,重建軍隊,在公元615年東羅馬帝國開始發行不足額的劣質貨幣,通過貨幣貶值讓東羅馬帝國渡過最艱難的兩年。此外,希拉剋略皇帝通過削減公職人員工資、打擊腐敗官員、提高稅率、強制貸款等方式籌措了不少資金。波斯人在聖地耶路撒冷的暴行讓希拉剋略皇帝得到了教會的支持,東羅馬的教職人員強烈擁護皇帝繼續對抗瀆聖的異教徒——波斯人。為了奪回聖地,他們甚至捐出了教堂裡的金銀器;此外,還有數千人在教會的鼓動下踴躍參軍。教會的支持讓希拉剋略反攻波斯的戰爭有了些許"聖戰"的意味,因此也有人稱呼希拉剋略皇帝為"

第一位十字軍戰士"。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7 君士坦丁堡

有了錢就能更有力地調配資源,帝國軍隊也得以重建。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為了讓帝國適應接連不斷的戰爭,希拉剋略開始在小亞細亞地區組建軍區。軍區不僅是軍事機構同時也是地方行政機構,軍區的將軍總攬該地區的所有軍政大權,從而極大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和軍隊應急能力。軍區的軍隊也不再是領工資的職業軍人,而是擁有國家分配的兵役土地的小農,這些小農平時耕作,戰時則編入部隊作戰,這種以田代餉的措施不僅緩解了軍費壓力,為帝國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而且還促成了小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小農經濟的繁榮也讓帝國稅收節節攀升。正是因為諸多優勢,最開始軍區開始出現在戰事頻繁的小亞細亞地區,隨著戰爭越來越頻繁,帝國疆域不斷縮水,軍區制逐步取代行省製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大政治特色。

好不容易造反當上皇帝,卻差點成為亡國之君:希拉剋略的發家之路

圖8 拜占庭帝國的軍區

不過軍區制最初的建立者是否就是希拉剋略皇帝還存有爭議,但讓羅馬帝國變得不那麼"羅馬"的始作俑者毫無爭議就是希拉剋略皇帝了。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官方潛移默化所遵循與倡導的主流文化是拉丁文化。但在帝國西半部淪陷後,帝國的重心已不再是拉丁文化盛行的意大利地區,而是希臘地區。在這裡,人們說著希臘語,過著希臘式的生活,甚至自查士丁尼皇帝之後,皇帝本人也習慣說希臘語。此前一直倔強地堅持自己的拉丁特色,是為了那個將地中海變為內海的"羅馬夢"。為了恢復羅馬帝國榮耀,查士丁尼皇帝曾耗盡國力收復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南部,但這也已經是東羅馬帝國的極限了。現在時代變了,東羅馬帝國已經自顧不暇,而意大利地區在蠻族的包圍中風雨飄搖;希臘地區的新公民也不再熱心於此,上層的理想淪為泡影。亞美尼亞出身的希拉剋略皇帝沒有沉重的歷史負擔,在公元620年,他下令將官方語言正式改為希臘語,公元629年,皇帝的稱號也由原來的拉丁語的"

奧古斯都"正式改為希臘語的"巴西琉斯"(Basileus)。

軍隊已經重建,國庫也逐漸充盈,公元622年4月,希拉剋略皇帝率領大軍離開君士坦丁堡,意圖收復失地。希拉剋略皇帝將採取怎麼樣戰略來對抗處於黃金時期的波斯帝國呢?在這場戰爭中屢戰屢敗的東羅馬能否擊敗百戰百勝的波斯軍隊呢?

請期待下期《本以為只是開始,沒想到已是巔峰——希拉剋略皇帝的成與敗》。

注:

圖1取自維基百科"希拉剋略"詞條;

圖2取自維基百科"Byzantine–Sasanian War of 602–628"詞條;

圖3取自維基百科"Exarchate of Africa"詞條;

圖8取自維基百科"Thema"詞條;

校對: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