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家好,我想問一下,我家寶寶23個月,輕度的自閉症,請問可以痊癒嗎?

噓別吵32689356


不到兩歲,你是怎麼判斷孩子自閉症的?自閉症的表現主要是語言交流上的障礙,動作單一刻板,興趣缺乏。但是不代表有這些表現就是自閉症,言語發育相對慢一些的孩子,這時候話都說不流利很正常,還有些性格內向膽子小的孩子,也可能表現得不愛跟別人交流,這並不代表就是自閉症。

如果是通過專業機構確診自閉症,那儘快干預。我曾在一個自閉症中心做了兩年義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除非你或者你的愛人很有耐心,並且具備一定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等等,得全職陪伴進行干預。但是能做到這樣的家庭太少太少,甚至幾乎沒有。最好的辦法,是送去自閉症兒童中心,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費用也不高。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送去那種一對一的干預機構。舉個例子,就跟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的區別差不多。

兒童自閉症中心,有專業的老師,在語言交流、興趣等各方面對孩子進行干預,當然老師只是一個引導,家長才是最重要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家的時候進行一系列的訓練,尋找到孩子的節奏,慢慢陪他成長。

不是打擊,自閉症無法痊癒,只能無限接近正常人。


蛋炒魚


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我孩子2週歲體檢時不會說話,被一個年輕的體檢醫生說自閉症,讓我去做治療。當時真是晴天霹靂。

但是,另一個房間體檢的老醫生,一邊逗孩子一邊檢查,完了跟我們說,孩子在逗他時候眼睛一直跟著看,跟著笑,不說話但是眼神靈活有交流,不會是自閉。說隔壁醫生在做自閉課題,看見誰都想介紹去做自閉鑑定。

那段時間我翻了不少關於自閉症的科普文章,確認我家就是語言發育晚。我們沒做自閉訓練。孩子兩歲半開口,滔滔不絕停不下來。今年七歲上小學,學習能力正常,還有點小聰明。

但表現和其他孩子也有點不同,他不喜歡動畫片,熱愛紀錄片。喜歡研究魚,研究樂高,能專心很久。不喜歡上補習班的英語課,喜歡對著app自學,學的很好。做事自律性很強,相對的失敗了、結果不可控了,也容易大哭。心智年齡比別人小點,現在最合拍的玩伴是五歲半的。會關心人尤其關心我,喜歡所有比他小的孩子。

他有點不同,你非按自閉傾向打分,也許也能評個輕度。但是他明顯不是。

我記得當初狂翻資料的時候看到的,自閉症的判斷很難,需要長時間跟蹤觀察。如果有人看幾眼或者給你填個問卷就說自閉症,多半是騙子。

要慎重。不諱疾忌醫,也別疑人偷斧。不放心去大醫院正規醫院看。什麼路邊的培訓中心都不要。


美人之儀


不管是不是真的自閉,只要你覺得他和正常孩子有差別,就可以送他去幹預訓練了。我就是個例子,兒子兩歲多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家裡人和身邊人都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的,長大就好了。現在三歲多了,他被確診自閉傾向了,現在才開始做康復訓練,我真的是悔不當初,如果當時堅持去醫院,早點確診早點開始干預,他的情況要比現在好得多,這種情況的孩子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好,吸取我這個過來人的經驗,不要聽他們說這麼小的孩子不能確診,現在最早八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確診自閉症了。去做康復訓練吧,輕度的年齡又小康復效果會很好的,雖然不能痊癒,但至少可以更接近正常人。即使是醫生誤診了,去做康復訓練幾個月就能看出來是不是誤診,誤診的話訓練就可以停了,不是誤診早開始早見效,不要再耽誤時間了!


覺然麻麻


我家孩子2歲時測評自閉症高危,語言發育遲緩,刻板重複行為,不會指認,後來斷掉電子產品報早教,非常大的改善,半年去複查只是語言發育遲緩,排除自閉症了,很多自閉症行為和電子產品有很大關係,我家就是電視看多了。


我叫暖洋洋


孩子這麼小,是什麼樣的專業人士確認有輕微自閉症的!少數孩子23個月說話都不利索,與人交流很吃力,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專業診斷,而是自己揣測或者別人的臆測,還是不要隨便貼標籤的好。建議:

1.關注、觀察寶寶,在和同齡小朋友一起時能否玩兒到一起,同齡小朋友喜歡的活動是否感興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要擔心孩子有問題了。

2.儘量多陪伴孩子。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提供玩具、設計遊戲,和孩子一起玩兒,以孩子為中心,不要按照成人的標準去指揮、指導。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即使弄髒衣服也要讓孩子玩得開心。

3.有規律地進行親子共讀。帶著興趣和熱情、帶著愛和耐心,舒緩親切地給孩子誦讀,引導孩子參與。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厭其煩地回答,即使多次重複提問也要保持耐心。

4.儘可能多地參加戶外活動和運動,給孩子創造參與幼兒集體活動的機會。活動期間觀察陪伴,少阻止、指導,多欣賞鼓勵。

祝孩子健康成長!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看到問題,我也為題主感到難過。我本身有心理學背景,當初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自閉症的時候,都為這些孩子感到非常痛心。

那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如果確診是自閉症,痊癒的機會不大。但輕度自閉,如果及早開始訓練,預後的效果會比較好。關鍵是要早、要堅持進行訓練。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什麼是自閉症?

兒童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具有社會交往、言語交流、行為動作等方面嚴重心理發育障礙的綜合徵,此症病發於3歲以內。

它的臨床表現是: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育障礙、興趣範圍狹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為方式,被稱為孤獨症的三聯徵。必須是具有三聯徵症狀,才能確診為孤獨症。

其中,社會交往障礙和言語發育障礙都是質的損害。因此,可以說自閉症是沒有痊癒的說法,只有進行康復訓練,看預後效果。

為了幫助孩子以後能夠獨立生活,建議題主可以這麼做:

第一:儘早進行技能培訓。

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越早訓練生活技能,對孩子的發展越好。因此,不要拖,馬上帶孩子去醫院,讓醫生給出更專業更具體的技能培訓計劃,儘早開展技能培訓。

第二,重點是教會孩子有用的社會技能。

比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與人交往方式和技巧,與周圍環境協調配合及行為規範,對公共設施的利用等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訓練計劃一定要從孩子能力的基線開始,將每一種預期的能力分解成許多小的技能,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

第三:關鍵是父母要堅持,要有信心。

教育訓練應該以父母為主,而且需要長期堅持。因為讓孩子掌握一種技能和習慣,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因此家人有耐心,也要對孩子有信心。

藥物治療僅僅對個別症狀可能有效。題主可以帶孩子到專科醫院,讓大夫給孩子做更細緻的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用藥,不能盲目使用。

第五:藉助專業機構的幫助。

在社會上會有一些專門針對自閉症孩子的機構,可以培訓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培訓等等。題主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機構,以幫助孩子更早更快的掌握技能。

孩子患病,對整個家庭、父母、孩子自身,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關鍵是家庭內部,個體成員都要有耐心、信心、愛心。堅持不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題主有用,謝謝。


夏四月說育兒


孩子23個月就確診了自閉症,先是要恭喜這位媽媽,雖然用詞不是很準確,但是這麼早能確診,其實是給孩子一個特別好的時間,能夠在輕度的時候便可以去做矯正,對孩子以及家人都是可喜的。

早發現早治療早矯正,是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最好的結果。矯正的越早,孩子能夠融入社會,接受正常孩子的教育的機會就越大。這個寶寶能夠這麼早就被發現,說明看護人是非常細心和精心的,值得給一個大大的贊。

很多孩子因為在小時候沒有被發現,主要也是孩子的整體發展還沒有拉開距離,再加之孩子如果有某一方面稍有落後的話,作為看護人也往往不願意往自閉症那方面去想,而寧願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懶”而不願意走路,或者“貴人語話遲”而說話不清楚。這樣往往就不孩子耽誤了,當發現孩子與同齡孩子相差很大的時候,在去檢查確認然後矯正,已經開始的比別的孩子晚了。

我的朋友就是這樣,他的孩子小時候走路很晚,到2歲了還不敢撒開大人手獨自邁步,她說自己兒子膽小,知道保護自己。說話更是晚,3歲多了說不清楚,還一直流口水,而她還是說自己孩子舌繫帶短,所以說話口齒不清。於是便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口腔科,醫生檢查以後說沒有問題,讓她帶著孩子去另一家醫院檢查自閉症。當時她還責怪醫生,但是帶孩子去了以後才知道,孩子在之前的種種跡象其實已經告訴她了,只是她都忽略掉。到孩子4歲的時候,才開始做矯正,一家人都很辛苦。

建議這位媽媽趕緊給孩子矯正,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不要看到孩子有進步就歇一歇停下來,堅持不懈,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


泡泡育樂園


以下是你如何在寶寶身上扭轉自閉症的方法:仔細觀察她的暗示,用“偷看”或“這隻小豬”的遊戲稍微用力一點。但是不要用力推-自閉症的孩子是超級敏感的。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莎莉·羅傑斯在對有明顯孤獨症跡象的嬰兒家長進行的一項緊張實驗中發現了這一點。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希望的跡象之一,如果你很早就診斷出自閉症,你可以幫助孩子們重組大腦,扭轉症狀。

這是一項小規模的研究,很難找到可能患有自閉症的嬰兒,通常在幼兒時期就被診斷出自閉症。但發表在《孤獨症與發育障礙》雜誌上的這一發現,給擔心孩子的父母帶來了一些希望。

他們寫道:“治療組只有7名嬰兒,無法得出結論。”。

然而,效果是驚人的。在這項研究中,7個孩子中有6個在2到3歲的時候就有了正常的學習和語言能力。

伊莎貝爾就是其中之一。

“她現在3歲了,是一個100%典型的,正常發育的孩子,”她的母親梅甘告訴NBC新聞。這家人不想因為隱私的原因而使用他們的姓氏。

“我們不用再做治療了。這真的讓她的大腦重新佈線了。”

孤獨症是美國兒童非常常見的一種診斷方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在兩年內被診斷患有孤獨症的8歲兒童中,孤獨症的發病率猛增了30%,達到每68個兒童中就有一個。

疾控中心說,這些數字幾乎可以肯定地反映出,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對那些本應被忽視的兒童的認識和診斷有所提高。但最近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自閉症患者的大腦變化始於子宮,很可能是遺傳因素和懷孕期間發生的其他事情的結合。一些研究表明,流感等病毒可能是一個誘因。

這些症狀從相當輕微的社會障礙到嚴重而深刻的學習和交流能力,有時還有暴力和不可預測的行為。

父母會變得絕望。一位著名的孤獨症倡導者和博客作者剛剛承認了一級虐待兒童的罪行,她被指控試圖殺害她嚴重孤獨症的女兒。

早期的跡象並不總是清晰的。梅根說,她和丈夫約翰在伊莎貝爾3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關心她了。

“她哥哥會跳舞來吸引她的注意,但她會看著牆。她什麼也不肯轉。”

“她沒有達到兩個月的里程碑,”梅根說。“對她來說,最主要的是她沒有眼神交流。也許她會朝你的大致方向看,但她沒有真正的眼神交流,“他們走進她的房間,她甚至不會在嬰兒床上轉過身來。視力和聽力測試均正常。

“她有一些行為,一旦她發現她的手,她會看他們太久,我們無法得到她的注意,”梅根補充說。伊莎貝爾當時2歲的哥哥也注意到了。“她哥哥會跳舞來吸引她的注意,但她會看著牆。她什麼也不肯轉。”

“我們當然不能在這些很小的孩子身上診斷出自閉症,”她告訴NBC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在一歲之前診斷自閉症的方法。但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其他研究顯示的與孤獨症高風險相關的症狀。”

一個症狀是盯著物體看。另一種是重複性行為。”她說:“有些嬰兒真的很喜歡看他們的手指,把他們從臉上挪開,用燈光勾勒出他們的輪廓。”有些嬰兒喜歡物體的重複運動,他們會來回移動一些東西,只是為了看它滾動。”

其他的跡象——嬰兒們不說話,不微笑,也不經常互動。

伊澤貝爾的家人來自華盛頓,搬到加利福尼亞加入羅傑斯的研究。

梅根說:“我們知道每一刻都很重要,這是大腦發育的時候。”。

為期12周的治療非常緊張,包括一小時的指導課程。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做父母常做的事——和孩子玩。

梅根說:“我們每週都會來這裡玩一次,和她一起玩玩具和其他東西,羅傑斯博士會指導我們。”。例如,她會說:“你看到她的目光離開了嗎?儘量說得柔和些。你有點太接近了。”

培訓使用所謂的“丹佛模式”,讓孩子享受社會互動的回報。

羅傑斯說:“我們幫助父母讀懂嬰兒的暗示。”,。

“我們也鼓勵家長們堅持下去。如果你的伴侶沒有給你很多回報,你很難繼續互動。她補充說:“你需要知道,你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否則你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梅根說:“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媽媽會微笑著回應,這本身就是一種獎勵,但自閉症兒童並沒有這種聯繫。”。

梅根說:“我主要是在家裡和她一起工作,試著讓她朝我的大致方向看一眼,讓她把玩具給我,或者翻開書頁。”。“你在玩,喂她,但真的很注意她想告訴你什麼,她想要什麼或需要什麼。”

羅傑斯舉例說,梅根會用伊莎貝爾的腳玩帕蒂蛋糕。她有點太咄咄逼人了,伊莎貝爾有點吱吱叫。羅傑斯說,這暗示著媽媽可能玩得太粗暴了。

它逐漸起作用了。梅根說:“這確實是漸進式的進步。“這不像是燈泡突然打開了。”

但對梅根和約翰的獎勵是驚人的。他們擔心得為伊莎貝爾一生提供特殊照顧。她被診斷為嚴重自閉症。

梅根說:“對我來說,從愛這個孩子到想幫助她,再到有工具幫助她,這是難以置信的力量。”。“把她的生命交還給她……這讓我感到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我做夢也沒想到她會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她就是這樣了。”

外部專家說,這些發現很有希望,但絕不是故事的結局。

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教授黛博拉·費恩說:“這是一項非常令人興奮和有前途的研究。”。

費恩說,由於父母沒有做任何不尋常的事情,這種做法不太可能有害。

羅傑斯強調,孩子已經過了嬰兒期的父母不應該擔心。

她說:“我擔心,那些孩子在2歲、3歲或4歲時被診斷並接受治療的父母會有某種感覺,好像他們錯過了這條船,他們應該更早地得到干預,或者更早地意識到症狀。”我真的想強調,大多數自閉症兒童最早6到7個月都不會出現症狀。”

她指出,其他治療方法有助於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


芯桐VLOG


多關注你的孩子,多跟他說話,多陪伴,輕度的自閉症應該是可以痊癒的。

輕度自閉如果是語言方面是可以通過對話練習,和日常交流來改善。如果是不願與人交流,可以通過帶他參加活動與其他人一起遊戲,多去戶外活動可以改善。


我認識一個孩子,是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媽媽出去上班,很小就被鎖在家裡一個人玩,起初大家覺得這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跟人玩,總是一個人在角落默默玩耍,她母親懷疑他自閉,2歲多的時候去看醫生,醫生說輕度自閉,於是她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就辭職在家裡帶了大半年,帶他去戶外公園玩,帶他一起路邊擺攤謀生活,孩子一開始很安靜的坐在旁邊看著媽媽忙碌,後來似乎很想幫媽媽就開始整理貨物,因為攤位人多忙不過來偶爾開始說話,讓媽媽開心不已。

孩子3歲以後去檢查,基本症狀已經消失了,媽媽覺得付出是值得的,決定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陪伴孩子。


Yoxi媽咪愛分享


您說孩子是輕度自閉症,是經過專業檢查得出來的還是您自己通過一些自己掌握的知識判斷的呢?

如果是專業人士確診的話,那就趕緊給孩子干預訓練吧。孩子還不到兩週歲,年齡不大,越早干預效果越好,孩子年齡越小,大腦的可塑性就越強,孩子恢復的效果就更好。

自閉症主要表現是社交障礙,也會有語言、情緒、行為等方面的異常。

每個孩子的症狀表現都會不一樣,程度也是有有輕有重的,以後的發展也是不能貿然下定論的,畢竟孩子年齡還小。

輕度的孩子,經過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各方面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很多自閉症孩子長大後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例子。

寶寶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