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決策者

▌任正非:有足夠定力的孤獨者,才有可能成為中國商界的孤獨英雄。

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決策者


任正非曾說:“我個人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層員工離得更遠一些,為了公司能夠平衡,我得忍受這種寂寞,忍受這種孤獨。”

任正非幾乎從來不見媒體,不參加任何評選、頒獎活動,甚至華為的品牌形象宣傳活動他都一律拒絕。他的回答是:“我為什麼不見媒體,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見媒體說什麼?說好恐怕言過其實;說不好別人又不相信,甚至還認為虛偽,只好不見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於平淡。”

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任正非幾乎是中國最有靜氣和最有定力的一個企業家。而任正非這個孤獨的國王,倔強地活在自己的聲音中,任你是讚譽或是貶損,他都堅定地與世界保持一定距離,冷靜地學習、思考,在孤獨中探尋人生的意義。

▌馬雲:領導者都是孤獨的,我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

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決策者


外媒稱馬雲是“中國最孤獨的創業者”,馬雲和阿里巴巴曾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曾經有一些淘寶賣家來到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門前,抗議淘寶商城提高開店保證金。“當時,我真的很孤獨。”

馬雲坦言:“我是個lonely的人。就像爬山,越往上走的時候,邊上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一個特性。我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別人不相信,難道我把心打開給大家看?”

在接受央視《對話》主持人陳偉鴻的採訪時,馬雲對創業者的建議是:要學會承受孤獨。創業者都是靠自己的毅力走下來。你如果覺得有人送你,你基本上就不會成功了,因為在路上你要學會承受孤獨,左手溫暖自己的右手。

孤獨的馬雲在“靜下來”及“管好自己,世界就會好”的管理藝術中,無比清醒地帶領阿里巴巴穩紮穩打成為時代的領導者。

▌郭廣昌:你的團隊是孤獨的,但總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

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決策者


郭廣昌曾與財經作家李德林長談8個小時,他不斷重複一句話:我很孤獨。當時李德林開玩笑說,你別逗了,上百億的(企業)規模,對於你來說很多人不是“召之即來”嗎?後來李德林說發現自己錯了,企業家的孤獨跟恐懼同行。

郭廣昌說:“在追求商業真理的過程中,你永遠是孤獨的。這個‘孤獨’並不是說你不需要自己的團隊,而是說你的團隊也是孤獨的——總是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

即使孤獨,郭廣昌依然是企業家裡的“正能量擔當”。他告訴周圍的人,在大家都覺得很困難的、都表現出“懦弱”的時候,“我們要勇敢一點”,“挺過去”。正是他的正能量、他的“三個相信”,讓他挺過了大風大浪,在風口浪尖上孤獨前行。

▌張瑞敏:當你自己確定了這個目標併為之而奮鬥時,就沒有什麼可孤獨的。

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決策者


張瑞敏是一個孤獨的企業家,有人喝彩,有人質疑,可知音難覓。

過去十年張瑞敏帶領海爾進行的一系列創新、變革和顛覆,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的理論被業界認為過於超前。當市場環境不好,企業面臨現實經營壓力時,海爾的自我否定和自我顛覆顯得更加另類。

柳傳志曾有言:“我覺得張瑞敏、李東生、任正非等很多企業家在中國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不管結果如何,他們把完全不可救藥的企業,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做大做強,而且大都是國有的,為國家做事,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種情操。”

“其次,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能夠獨樹一幟。比如張瑞敏在海外的做法,就是在樹立自己的品牌。這個過程中,他沒有選擇併購,而是自己去創建。這個方式肯定有諸多困難,要去摸索,等於在為後人做探索。”

從無到有去探索,這是一條孤獨的路。

前幾天,「約局APP」上發起了對企業家孤獨話題的探討:「你在企業決策時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嗎?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破解?」 這一問,竟戳中了他們的心窩:

01.決策者本身就是孤獨的

楊石頭(智立方 CEO):既然你是決策者,決策者本身就是孤獨的。孤獨的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找自己。所以,有人幫你是情分,沒人幫你是本分。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兩個步驟,一個是把目標跟身邊的有決策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討論,去考慮有哪些選項;第二個就是把這些選項進行8個字“存亡、進退、取捨、得失”決策的手法。

顧逸南(雲絡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作為企業決策者肯定會有孤立無助的感覺,這就叫做高處不勝寒。破解的話,我覺得要從以下幾方面來。

首先對決策者來說,孤立無助的感覺是一種常態,所以你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第二,要在做決策前,多多地去傾聽多方的意見,同時也要請教一些其他行業的CEO或者創業者們,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是怎麼處理的。第三,就是要對所做的決策負所有的後果。

高評(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合會副秘書長):害怕孤獨無助是人類的天性,企業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更是這樣。像馬雲、李彥宏這樣優秀的企業家,我相信他們也會感覺到高處不勝寒。這種情況下我一般會讓自己放鬆,重新梳理一下決策的依據、過程、元素和邏輯,確保決策是相對科學和準確的。

王逸翛(北京獵微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這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覺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創始人自己心態的調整。首先要明確目標,直面問題,你只有兩條路:要麼公司垮掉,要麼想辦法解決問題。

02.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呂匯鋅(上海藝初市場營銷策劃有限公司CEO):不止是決策的時候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孤獨感時時刻刻都有可能侵佔自己。

怎麼破解?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就外部來講,一定要形成自己完整而強大的社會支撐體系,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學會跟很多人去分享自己的孤獨感和問題。從內在來講,儘量地塑造自己的內心成長和人格成長的部分,我覺得精神成長也是從內在帶給我動力的一個方面。

鄭清(重慶卓銀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一般我遇到難決策問題時,會找我的管理層或身邊做企業的朋友做一個溝通,聽一下他們的意見或者建議。有些崗位或者有些事情我不知道,那麼我們之間的碰撞可能會讓我的思路更清晰一些。最終自己是最瞭解自己企業的,所以說最終怎麼抉擇是你自己的事,你只有靠自己。

宋凌炎(江蘇精誠紡織有限公司 董事長):每個企業的決策者都有能被理解和不被理解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召集我的股東,分析我的事理,讓大家感受,最終我再做一個決策。這樣可能對整個事情都是一個好的做法。

李雨白(北京君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我的解決方式分兩方面,第一,我會把新產業的發展現狀的市場分析和未來的市場規劃跟大家說明白;第二,我的合夥人、高管提出他們的擔憂、分析和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我們共同探討這個產業的發展方向。

03.好的決策是這樣產生的

吳強(偉事達私董會 教練):一個好的決策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第一個是信息,充分的信息才能產生一個正確的決策;第二個是要有一個價值觀導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個要考慮到執行時的組織動力。

所以在做決策的時候我有三個建議:第一個是充分的調研,用數據和事實來支持;第二個是以終為始,要看到未來要成為什麼樣子,反過來看現在;第三個是群策群力,一定是讓整個組織參與到決策和思考,而不是老闆一個人在思考。

劉景鵬(大篷車(北京)家居裝飾有限公司 創始人):企業在經營和做決策的時候遇到困局是很常見的事,根據問題和不同的情況也用過一些不同的解決招數。

常用的比如找一些對自己事情比較熟悉的知己,或者是熟悉這個問題套路的一些專家和朋友來做支招。有時候做一些有的放矢的頭腦風暴,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時候偶然的一句話或者一些點子,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答案或者提供一些啟發。

吳言(時代商家 CEO):如果遇到比較重要級別的決策,一定是啟動內部的決策機制。先讓參與決策的成員先各自去權衡利弊,然後在約定的會議時間當場定奪拍板。如果是戰略層面的決策,一般會給自己一段清淨期,比如出門走走、旅行、甚至去廟裡跟師父聊一聊。

王菁菁(昊基人力資源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總經理):企業決策分為重大決策和非重大決策。做重大決策時我都會請一些外腦專家,協助我們通過一些方法論去梳理思路。第二種是跟自己的企業管理層進行頭腦風暴,最終形成的結論是整個團體形成的決策。

劉文中(iH5互動大師 副總裁):想要破解這種無助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增加對客戶市場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其二多體驗和理解自己的產品。每一個決策者都應該是最瞭解自己業務的人;第三要增加對基層員工的瞭解,站在員工的角度去看決策的利弊和可行性。

李鑫(北京中智盛道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

在處理這樣的問題上遵循以下的原則很有效:第一,自己已經想得非常清楚的事情就要堅定,讓下屬去執行;第二,自己沒有想明白的事情跟團隊去探討;第三,團隊想得很清楚,自己卻沒有接觸到實際情況的,假如團隊意識得深刻,去執行,假如不深刻,直接放下或者是讓團隊執行,出現問題的時候做總結。

04.這些溫暖告白,無疑讓創業中的“約局”倍感溫暖

劉禾(喜邑互動 總經理):我的解決方法就是去找身邊的高手或者局外人,包括像支招這樣的APP上面有很多高手,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能給自己一些看得更清楚的建議。我也嘗試過私董會這樣的形式。

史船(天津友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長):作為企業的一把手、領導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決策。尤其是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很難做出當下的判斷,就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約局和支招,能夠提供

智慧的交友平臺。我們可以把問題提出來,尋找智者和行業專家的幫助,而這恰好能夠解決我們決策上遇到的問題。

張濟萌(北京狩獵之旅國際科技文化交流發展有限公司 董事長):首先“約局”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這裡我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時很多夥伴的問題也是促使我們成長的一方面;第二個我覺得還是應該跟同行業以及跨行業的夥伴多交流。信息社會,只有不斷交流不斷學習才能處在前進的道路上。

● 企業家的格局、眼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境界;企業家的學習能力,關係著企業的發展速度與生死存亡。

● 如果企業家不懂資本的知識、沒有融資的技巧、沒有金融的圈子,沒有眾籌能力、沒有股權劃分的思維,企業要想長久發展,贏得現代的競爭分外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