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骨科手術會導致生命危險嗎?

用戶4203332750505


骨科手術會導致生命危險嗎?當然會

首先,手術本身對患者而言都相當於一次考驗

在每次手術之前,醫生都會詳細評估患者的一般營養狀態,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凝血情況,免疫功能等,通過治療將患者各項指標努力調整至最好。

但是,對於一些老年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或者急診患者等情況,醫生很難將各項指標調整至完全符合手術標準,此時雖然沒有手術的絕對禁忌症,但是手術風險會很高,此時對醫生,對患者,對家屬而言都是一種考驗。

其次,骨科疾病多種多樣,手術也千差萬別,對於一些臨近重要血管,神經,器官的手術,手術風險也很高。

比如頸椎骨折

這種骨折多由高能量創傷導致,比如車禍,墜樓等,當骨折導致椎管內的頸髓受壓時,不僅僅會導致四肢癱瘓,對於較高位置的骨折(C4以上),往往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隨著脊髓血腫的向上延伸,會影響到呼吸循環中樞。

這種情況下,手術風險很高,但是為了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醫生往往仍會選擇冒著風險進行手術。

俗話說“喝水還能嗆死人”,萬事無絕對,骨科手術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但是醫生會將風險降到最低。


骨科曉王醫生


在很多人看來,骨科手術風險比較小,事實到底是怎樣的?

簡單的四肢骨折對身體機能較好的患者來說,的確風險不太大。但是隨著人均壽命的增加,高齡骨科患者非常多,骨科手術後導致腦梗、心梗、肺栓塞的病例越來越多見。

高齡,脊柱畸形,胸廓畸形

骨科手術的主要致命風險:出血、血栓、脂肪栓塞、腦梗、心梗等等。

我曾經做個一個骨盆骨折患者的麻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傷及大血管,在短短2-3分鐘內失血近800毫升,患者血壓在一個無創監測週期內就下跌到60/30mmhg,連續動脈壓監測曲線基本變成了直線。這類患者如果有較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有可能會出現腦梗或者心梗。骨折病人大多長時間臥床,會導致血管內產生動靜脈血栓,血栓脫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骨科手術喜好術後進行抗凝治療,而不是使用止血藥。骨科手術過程中還比較容易發生脂肪栓塞。

高齡,身體畸形,股骨頸手術


其實在我看來,骨科醫生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高齡和超高齡患者的增加。20年前我太奶奶股骨頸骨折,面對99歲的老人家,沒有一個醫院和醫生願意收,更沒有醫生敢給她做手術,沒多久太奶奶因為墜積性肺炎過世。而如今100歲以上的老人家做手術還不是少數,90歲以上的患者就比較多了,而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骨折的主力軍就是80歲左右的老人。這些老人往往罹患多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腦血管畸形等等,所以手術過程中的出血,術後的血管意外都是巨大的威脅。

骨科醫生面臨巨大的風險,骨科手術也容易出現意外情況。以前骨科醫生像木匠,現在骨科醫生更像玉雕大師。


麻醉醫生小康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骨科手術也不例外,但臨床骨科手術應該具備突發事故的應急措施,因此導致危及生命的慨率是很低的,但骨科手術中最忌諱的是腿骨骨折,因為腿部骨折一般都是重大事故衝撞猛烈造成骨折,因此骨髓腔內血腫張力過大從而導致骨髓腔內脂肪混入破裂的靜脈竇內,從而脂肪顆粒就會順著血管進入肺部引起肺部血管栓塞,過去有句話說‘老太太怕摔’說的是過去上歲數的老太太一輩子節衣縮食飲食少油水到老了大多數骨質疏鬆,一旦摔倒容易骨折過不了一兩年人就走了,現在醫學發達了才知是腿骨折引起的肺栓塞,因此女性生兒育女後真應該注意鈣營養的補充。


棲雁林


手術是一項侵入性的操作,只要是手術都有一定風險,或大或小風險,這跟病人的年齡、身體情況,手術部位,手術的難易程度有關係,風險小的的可能不會危及生命,風險大的病人也有可能因此而喪命。

比如30歲的年輕病人和70歲的老年病人相比,即使是一樣的手術,一樣的手術醫師以及麻醉醫師團隊,顯然是後者有更高的風險,因為畢竟隨著人體的衰老,各種器官的生理機能要下降,那麼對於手術以及麻醉的耐受性就會降低,即使手術成功也可能誘發各種併發症,甚至死亡可能。

再比如我們的手術級別分為4級,我們骨科的髖關節置換屬於4級手術,腦外科的顱內動脈瘤手術也是4級手術,但後者的風險也要比前者要高,因為手術部位不同,大腦是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在這個區域進行操作,時刻都有損傷腦神經的風險,這個危險係數就要大的多。

那麼如何來降低手術風險呢?

1.做好術前評估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80歲的需要做髖關節置換的老年女性,我們先做一個一般情況的評估,飲食,睡眠,二便,精神狀態,行走能力,是否生活可以自理等等,還要完善一些輔助檢查,比如血常規,肝腎紅,心肌酶,肺功能,心臟彩超,血管彩超,顱腦Ct,胸部Ct等等,瞭解病人,心肺功能,肝腎功能,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是否存在深靜脈血栓,是否存在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等,把這些指標做一個綜合的評估,同時還會請內科醫生或相關科室來會診,評估病人的內科情況,如果確實存在手術禁忌症,手術風險非常高的話,我們就會在內科醫生的指導下來先調整內科情況,等待內科情況好轉,再次來進行手術風險的評估。

2.術前制定詳細精準的手術方案

術前根據病人的疾病的病理分型,和相關檢查,制定出詳細的手術方案,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保證手術療效的情況下,儘可能縮短手和麻醉的時間,對於一些有高危風險的手術,多一秒鐘時間就多一分風險。

3.預估可能發生的手術風險或併發症,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

比如有一些手術,預估可能術中出血較多,那我們術前就要進行交叉配血,準備足夠的備血,以防止術中大出血;再比如有些有心臟疾病的病人,術中可能會出現心律失常,那麼我們術前就要和心內科醫生溝通,在必要的時候協助搶救。

4.做好術後的護理和併發症的防治以及飲食健康指導

術後的護理對某些病人是相當重要的,比如翻身拍背,吸痰,術後床上的功能鍛鍊,術後的營養支持等等,術後的健康飲食指導,手術的成功並不代表治療的成功,對於疾病治療應該是讓病人健康的迴歸社會,迴歸生活。

最後回答提問者的問題,骨科手術是一個太籠統的概念,根據情況(病人的年齡、一般狀況、手術部位、手術難易程度)風險有大有小,較大風險的骨科手術確實存在危及生命的可能,然而其實在醫生眼裡,手術並無大小之分,生命相托,健康所繫,每一臺手術都會嚴陣以待,盡全力而為之。


醫匠


會的,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骨科手術同樣存在風險,例如骨盆手術易發大出血。骨科手術如果發生脂肪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會危及生命,比較危險。


抬眼遇見溫柔


其實每個手術都有風險,包括生命危險。只是風險的概率問題,大手術風險更高。骨科手術中,除了麻醉、失血等外,還有脂肪栓塞、血栓栓塞等可能,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做好預防和溝通工作。


王芳軍醫生


會的,例如下肢骨折手術,有一個併發症叫肺動脈栓塞,這個嚴重的話是致命的,並且大部分醫院沒法搶救


河南省醫介入李陸鵬


回答問題之前,普及一個詞———圍手術期,也就是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直至基本康復 ,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具體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直到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約在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那麼問題中問的骨科手術會不會導致生命危險,時間範圍就比較大了,就要一一回答,手術之前會圍繞病人的心功能、肺功能及檢驗常規等進行一系列評估,評估過程中遇到問題可能還需要多學科的協作,那麼在這個時間點可能遇到的危險就是病人原有的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或與本次疾病有關的,比如失血過多、外傷應激反應後的潰瘍等,所有評估結束,如果都能耐受手術,那麼就確定手術日期進行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就會涉及到麻醉藥的使用及與手術相關的有創性操作,那麼這個過程就存在不可預見的風險,不過隨著麻醉專業的精益求精,術中精準的保駕護航能最大限度避免事故發生,如果手術很順利,麻醉清醒後送回病房,那麼病人就會迎來以下風險,麻醉後的腸麻痺、長期臥床的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及褥瘡等併發症,還有長期尿管留置後的泌尿系感染,如果這些關卡闖過了,順利下床活動,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手術切口癒合可,那麼也就恭喜你可以出院了。


骨科醫生Spinal


下肢深靜脈血栓 肺炎 褥瘡 脂肪栓塞 頸椎骨折 絕大多數骨折不死人 併發症或者合併症會死人


醉又何妨z


骨科手術圍術期發生死亡並不少見,心梗,肺梗,腦梗常見,失血過多也有。所以問骨科手術會不會發生死亡是很搞笑的問題!因為骨科手術死亡率並不比別的手術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