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都挺好》:生而為女,我盡這份孝道;生而為人,我卻給不了原諒

不被愛的那個孩子,

沒有一個瞬間是不委屈的。

《都挺好》:生而為女,我盡這份孝道;生而為人,我卻給不了原諒


01

正午陽光又出新劇了。名叫《都挺好》,已經火到被全網刷屏了。

看過的人,都清楚,其實一點都不好。劇情的殘酷,現實的映射,已經虐哭了無數活在原生家庭陰影下的同命人。

最大的痛點,則是“重男輕女”這個流傳千百年的家庭現象。

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既像是不斷被無能兄長啃噬的樊勝美,又像是無父無母自強自大的安迪。那種無助以及孤冷,著實令人心疼,又慌張。

因為是女孩,所以只讓她讀不要學費的師範院校;

因為是女孩,所以即使備戰高考也要被命令給二哥洗衣服;

因為是女孩,所以要把她這一間房子變賣只為給大哥籌錢出國留學…

於是,倔強的她,變得心涼如鐵,身似浮萍。卻也一路開掛,無比強大。

從18歲離家出走開始,她便半工半讀沒再要過家裡一分錢。

大學時期認真兼職,然後就找到了欣賞她的伯樂,從此踏上事業的一峰又一峰。

令人諷刺的是,當蘇母去世,被父母寵溺的大哥與二哥對喪事坐視不理,反而是小妹明玉站出來掏錢買墓地,盡力辦後事。

誰知末了,生命的盡頭。真正讓她入土為安的,不是她最疼愛的兒子,而是她最不屑的女兒。

我在想,遠在天堂的蘇母,看到這樣的結局,會不會有一丁點的歉疚與後悔?

很多網友說,她才不會覺得虧欠了女兒呢。

在“重男輕女”的思想禁錮下,以蘇母為代表的父母們,他們總覺得:

“他是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呢,當然要把最好的給他!”

“她是女孩,遲早要嫁人的,能把她養大就是對她最大的恩德了!”

“還有,兒子向家裡索取是理所應當,女兒給家裡付出也是天經地義!”

我不禁疑惑,難道,養兒是啃老,養女才是防老的嗎?

《都挺好》:生而為女,我盡這份孝道;生而為人,我卻給不了原諒


02

其實,不要覺得奇怪,也不要感到驚詫。

生活中,多的是蘇家兄妹,多的是“養兒啃老,養女防老”呢。

我的朋友可兒,就是那個從小到大被父母無視,被弟弟剝削的女孩。

她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實際考上了高中,但因為父親的一句“女孩子早點出去打工好,讓弟弟多讀點書吧”就斷送了她的學海生涯。

再說,當時可兒父親身體不好,沒什麼經濟能力。她心裡清楚,就算自己再優秀,也得把機會讓給弟弟。

她拼命打工,拼命掙錢,幾年時間,她給家裡翻新了房子,添置了很多時髦的傢俱,父母打電話跟她說:幸虧沒讓你繼續讀書,不然咱家哪來這麼大的變化啊。

這話聽得可兒心裡很是難受。沒成想,父母只是算計著她可以如何為家裡付出,卻絲毫沒有關心她獨身在外賺錢苦不苦,累不累。

更令她失望的是,當家庭環境越來越好時,弟弟反而變得膨脹了,最終並沒有考上大學,只讀了個技校。

弟弟畢業後不久,要求家裡給買房娶媳婦。父母二話不說,把家裡所有積蓄拿出來,還是不夠,就命令可兒再拿十萬,可兒不敢不從,湊錢幫弟弟按揭了一套房產。

她告訴自己,從此她可以停止無底線的付出了。

然後,她回到老家,很快與一個拆遷戶結婚了。可好景不長,她的老公嗜賭,還家暴,她滿身傷痕,簽下了離婚協議。

當她帶著不到一歲的孩子回到孃家時,父母卻不高興了。

體弱多病的父親指責她:

按理說你嫁出去了我們就不該管了,你怎麼連婚姻都經營不好呢,現在住回來讓我們家被別人看笑話啊!

精明強勢的母親提醒她:

你在這裡住幾天倒沒事,長此以往可不行。你要知道,你弟弟也快結婚了,離婚帶個孩子住在孃家像個什麼樣?

父母的言辭,想是針刺一樣,讓可兒心疼不止。

她回憶著。如果不是她掏錢買昂貴的藥,父親或許活不到現在;

如果不是她掏錢給家裡裝修,一家人或許現在還住在紅磚房;

如果不是她掏錢給弟弟買房子,那個媳婦或許根本進不了門…

面對這樣無情也無理的家人,可兒選擇了堅強,沉默,離開。

我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麼樣了。聽說找到了新的幸福。

但我知道,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重創,一輩子也抹不掉,消不卻。

《都挺好》:生而為女,我盡這份孝道;生而為人,我卻給不了原諒


03

就像電視劇裡蘇明玉說的那句話“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每一個不被愛的瞬間,都似一根堅硬的倒刺,插在肉裡,長在心上。

我認識一個70後,H姐。她最近在為贍養老母親而煩惱。

她前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的母親:你這麼不愛我,為什麼要生我?你那麼偏袒兒子,到老了還不是隻能依賴女兒?

後一秒又化身孝順女,盡心盡力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孃家婆家兩頭跑,累得夠嗆。

其實她有一個哥哥,但常年旅居國外,相當於直接把母親甩手丟給她管理了。

然而,從小到大,母親都把最好的給了哥哥,新衣服新鞋子是他的,出國留學機會是他的,父母房產也是他的…

H姐一輩子都記得,她出嫁那天,母親竟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家門鑰匙回收了。還提醒她:

這個房子反正遲早我是要過戶給你哥哥的,你嫁人了也就不必再拿鑰匙了,回來敲門就是的。

這冷冰冰的話,忽然澆滅了她當新娘的喜悅。但她強忍著淚水,走出了家門。鑰匙沒了,那個家也似乎不屬於她了。

因此,婚後多年,她一直與孃家來往甚少。直到父親離世、母親年邁、哥哥遠走海外,她又出現在這個家裡了,因為母親的贍養義務非她莫屬了。

每次回孃家給母親送東西,她只能像個外人一樣輕聲敲門。而那片鑰匙一直躺在母親的床頭櫃裡,但母親寧可拄著柺杖、起身踱步開門,也不願意把鑰匙還給女兒。

不管時空怎麼轉變,在母親眼裡,她永遠都是個外人。

需要“利用她”的時候,是女兒;不用“麻煩她”的時候,就是那盆潑出去的水。

我深深理解H姐的心酸與無奈。

她盡這份孝道,那是她生而為女的責任;她有一股怨氣,那也是她生而為人的天性。

做不到原諒,那就學會不恨吧。

這一代的“原生家庭”已然根深蒂固。

只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再成為“重男輕女”的犧牲品。

有兒有女,本是湊成一個“好”字。你的父母學不會寫這個字,但你一定要知道寫啊!

《都挺好》:生而為女,我盡這份孝道;生而為人,我卻給不了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