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40年,40余万封信件,行程73000多公里······在涉县鹿头乡这个只有1700多人口的村庄,81岁的独臂老人王保贵义务给村民送了整整40年的报纸、信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而更让我们感动的远远不止这些,已经耄耋之年的他还是邯郸市年龄最大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每年拿出1000多元资助贫困孩子上学······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今年81岁的王保贵是邯郸市涉县东宇庄村人,自1978年开始他义务为村民送报纸、信件,这一送就是40年。

40年来,从最开始的报纸、信件到现在的快递,送的东西在变化,但王保贵的初心一直未改。他觉得为村民们送信件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他还能走,就会继续送下去。

为方便村民 决定义务送件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一位独臂老人背着挎包,单手推着一辆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送报纸和信件,这样的情形在涉县东宇庄村经常可以见到。这位送报的独臂老人就是王保贵,今年81岁,涉县东宇庄村人。从1978年开始,他就承揽了给村民义务送报纸、信件的活儿,一干就是40年。

40年前,邮递员会把村民们的信件、报纸放在村委会的办公室,再由村民自己去取。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有时会外出,这时村民们就无法及时拿到报纸和信件,而且农忙时节,村民们经常会隔几天拿一次,积攒多了就容易拿错。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当时王保贵是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他订阅着一份《河北科技报》,基于当时的情况,他主动承担起义务送报纸、信件的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送报之路。

由于村委会离学校有些远,拿取报纸、信件不太方便,王保贵便找了一些木头,让村里的木匠帮忙制作成报箱,挂在临近学校的一个亲戚家,并告知邮递员以后可以把报纸信件都放在报箱里。

王保贵都是利用课余时间送报纸和信件,有时在上午放学后到下午上课前这段时间去送,有时则是等下午放学后再去送。知道老师帮着送报纸、信件,有的学生上学路上经过报箱时,也会帮王保贵把里面的东西都拿上,到了学校全部交给他。

热心肠“老王”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刚开始,王保贵还没有自行车,他每天都会步行背着挎包去送件。有一天,一位村民订的《人民日报》到了,但天公不作美,在他要去送报纸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看着雨势没有减小的迹象,王保贵就穿上雨衣,走着去了村民家,把报纸送到村民手上。

看见穿着雨衣的王保贵,村民既惊讶又感动,“下这么大的雨,你咋还过来?明天送也没事。”村民说。王保贵笑了笑,“没事,雨不是太大,把报纸给你送到了就行。”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有一次王保贵在送件时发现有邻村的快件,是一份入学录取通知书。他怕孩子着急,便专门去了邻村。到了村民家后,把录取通知书交到本人手里,王保贵转身就要走。

村民叫住他,非要留他在家里吃饭。王保贵笑着说,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自愿的,也是义务的,婉言谢绝了村民留下吃饭的请求。

40年送件40余万 走过73000里路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王保贵的右手在年轻时因意外截肢,他一直使用左手。在报纸、信件比较多的时候,他会用右胳膊夹住一些报纸,再把剩余的放在挎包内。1991年,王保贵有了自己的自行车,便开始了骑车送报。他左手扶着车把,右胳膊背着挎包,一人、一包、一车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东宇庄村有1700多人,村民们居住的地方比较分散,村里到处都是石头路,有的路骑自行车很难走,只能步行。王保贵每送一次件,需要走大概2.5公里的路,40年下来,他送件的数量大约有40余万,走过的路约有36500公里,差不多都能绕地球一周了。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1996年,王保贵退休后,送报纸、信件的时间固定在每天下午。每天上午他会义务去学校管理花草,那些花的种子是他自己掏钱的买的,管理了也有十几年了。他上午种花、下午送件,王保贵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只要我还能走 就会一直送下去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40年的时间能够改变很多事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王保贵送的报纸、信件从多慢慢变少,需要送的快递则慢慢增多。

在他退休之后,他就把报箱挂在了自家门口,邮递员每天都会来家里送。报箱体积比较小,只能装下报纸和信件,快递就不行了。自从要配送的东西中有了快递,王保贵便把自己大门的钥匙给了邮递员一把。在他不在家时,邮递员可以把快递放在家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保贵的身体状况也不复从前。现在通讯非常便捷,如果距离比较远的话,他会发短信通知收快递的人来家里拿。如果距离比较近,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给村民送到家里去。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村支书王香录表示,现在还经常能看到王保贵骑着自行车去送快件。“王保贵是一名退休教师,40年前就开始义务送报纸、快件,现在这么大年纪还是一直在坚持,村民们对他都赞不绝口。”王香录说,“这么多年,不计报酬地做这件事,王保贵真的做得挺好的。”

儿子王志刚对父亲的做法表示理解,“父亲想这么做,我们都尊重他的决定,只要他开心就行。”

说起家人,王保贵很欣慰。“孩子们都很支持我,义务送报纸、快件这么多年,有时忙不过来,孩子们也会帮我送,他们的支持也让我很感动。”

这么多年义务送信件有没有觉得很辛苦,有人这样问,王保贵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他生活里的一部分。“只要我还能走,就会一直送下去,就会一直给大家服务,能贡献多少就贡献多少。”王保贵说。

说服孩子同意自己捐献遗体器官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对于自己的右手,王保贵经常会想,如果科学技术发展到特别高的程度,真希望能安装一只右手,这样他做什么事情都方便多了。因此,他一直关注着医疗健康方面的信息。

2015年,他在报纸上了解到我国目前器官供应较为紧缺,大家可以自愿在逝后捐献器官。“如果在去世后,我的器官还能帮助别人更好地生活,是很好的一件事。不然就这样把器官浪费了,有些可惜。”热心的王保贵希望捐出自己的器官来帮助其他人。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这是他的想法,孩子们却不同意。想到要从父亲身体上摘取器官,两个儿子怎么想都觉得难受,王保贵只能在平时生活中慢慢对孩子们进行开解。

“一有时间了我就会问他们对器官捐献是什么样的看法,一直尝试去和他们聊这个话题。在我生日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我也会和他们谈这件事。”王保贵说,“我在报纸上看到有的小孩病逝后,家长会把孩子的器官捐献出去,类似的事情特别多,我看了特别受触动。也经常把这些事情讲给孩子们听,循序渐进地开解他们,让他们理解捐献器官这件事情,也理解我的决定。”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保贵的解释下,孩子们也理解了父亲的这份心,表示尊重父亲的决定。在征得孩子们同意后,他先是联系了报社,要到了邯郸市红十字会的联系方式。在和邯郸市红十字会联系后,对方告诉王保贵涉县也成立了红十字会,可以直接与涉县红十字会联系。随后,他马上联系了涉县红十字会,确定之后便去参加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

说起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王保贵觉得虽然是一波三折,但事情总算是办成了,也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爱心助学无私奉献

涉县这位独臂老人“绕地球近两周”!

王保贵还热衷于捐资助学和慈善事业,每年拿出1000多元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先后获得“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真诚邯郸人50佳”、“涉县最美老区人”等荣誉称号。在人世间传递爱,弘扬社会正能量,正因为这无私的爱和奉献,才会有这和谐的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