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朱鹮都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可以说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国宝,但今天介绍的这种动物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的多,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圈养的,数量都少得很,它就是豚鹿。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豚鹿(学名:Axis porcinus)也叫芦蒿鹿、印度支那豚鹿、猪鹿。是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花鹿属的动物,有三个亚种,分别是豚鹿印支亚种、豚鹿南亚亚种、豚鹿指名亚种。分布在我国的主要是印支亚种。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豚鹿体长66~74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36~45千克,是个典型的小胖子,四肢短小,臀部钝圆且较低,乍看很像猪,故名“豚鹿”。雄鹿长有细长的三叉角,但整个角型较水鹿短得多。雌性豚鹿无角。生活在中国的豚鹿体形较大,夏毛体斑不太明显。夏毛棕黄色,冬毛浅棕色或淡黄色。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豚鹿白天常隐于湿地内高草丛或芦苇丛中,以苇草的茎叶等为食,尤喜食马鹿草,亦常到烧荒后再生的嫩苇草处觅食。也吃芦苇叶及其它的水草,还会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豚鹿腿短,行动时喜欢低着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样敏捷。豚鹿腿短,行动时喜欢低着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样敏捷。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豚鹿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全年都可以发情受孕繁殖,妊娠期213天,1年1胎,全年可繁殖,每胎产一仔,偶尔会一炮双响产下2仔。幼鹿半年后断奶,8至12个月后就可离开母兽独立活动和觅食。寿命为12~15年,最长达20年。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在我国1950~60年代豚鹿在云南西南部(耿马、西盟)被发现(收购到角和皮)。1962年研究人员估计在耿马地区有10余只左右,而在1965年在调查时仅发现4只。而在1980年左右再去调查时,耿马的豚鹿已经绝迹,在西盟是否还有残存尚不清楚。所以在当时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上已宣布豚鹿在中国灭绝。

但是,也许是大自然垂青,天不亡豚鹿,2007年于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刚出生几天的雌性幼鹿,这证明中国的豚鹿还未灭绝。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而造成豚鹿在中国差点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70年代农场的大量开办,毁坏了豚鹿的栖息生境,豚鹿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二是人们为了鹿角鹿皮,偷猎盗猎,也是豚鹿数量减少。三是作为反刍类动物,豚鹿既不身材高大(如野牛野马),也不擅长奔跑(如梅花鹿),再加上身材矮小,肉还特别多。所以,在野外天敌的眼中,它就是移动的肉丸子,这也导致了它被天敌大量捕食。

所幸,豚鹿的繁殖能力还比较强,这也是能够再次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最主要原因。

豚鹿,上世纪80年代被判定灭绝,在2007年又出现在中国大地

目前,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极危,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