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早搏的危害有哪些?

心健康


早搏也叫期前收縮,是一種提早的異位心臟博動。按起源部位可分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種。早搏也可以發生於正常人。由於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飲酒或喝茶等都可引起發作,也可以在無明顯誘因的時候發生。另外,洋地黃、擬交感神經類藥物等毒性藥物、缺鉀及心臟手術或心臟導管檢查都可引起早搏的發生。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質性心臟病常會引起期前收縮的發生。



1.房性期前收縮簡稱房早,是激動起源於竇房結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1-2個異位心房激動。正常成人在緊張、焦慮、或飲酒等行為之後,也可出現房早。心臟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是房性期前收縮的常見原因,如心臟瓣膜病、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臟病,此外,心臟之外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也可以引起房早。

主要表現為心悸、心博停頓等,部分患者可無任何不適,心臟聽診可聞及心律不齊,提前出現的心搏伴有第一心音增強,之後出現較長的間歇。

房早一般無需治療。當有明顯症狀或因房早引起室上性心動過速時,應該進行治療。首先避免吸菸、飲酒與咖啡等誘發因素。治療的藥物包括普羅帕酮、莫雷西嗪或β-受體阻滯藥。


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縮是早於基礎竇性心律而提前出現的房室交界區的異位搏動。嚴重時會引起缺血性心肌病。交界性早搏較少見,多發生於心髒病患者,如缺血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發生洋地黃中毒、低血鉀等。 主要表現為除原發病的相關表現外,交界性早搏一般無明顯症狀,偶爾有心悸不適。

交界性早搏通常無需治療。治療主要針對病因或誘因。對於期前收縮頻發而且症狀明顯者,可口服β-受體阻滯藥或鈣通道阻滯藥。

3.室性期前收縮是早於基礎竇性心律出現的室性衝動,室早是最常見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和室性撲動或顫動,容易引起嚴重後果。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患者都可發生室早。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術都會誘發室早。洋地黃、奎尼丁中毒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之前常有室早的出現。

低鎖等)、精神不安和過量煙,有家早出現。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等)精神不安吸菸、酒、咖啡也能誘發室早。

主要表現為部分偶發性室早沒有明顯不適或僅有原發病的症狀,頻發室早有心悸、心搏停頓、咽喉牽拉不適等症狀,長期頻發室早會引起心臟增大和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室早會引起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室早的治療首先應該對室性期前收縮的類型、症狀及其原有心臟病變作全面的瞭解;然後,根據不同的臨床狀況決定是否給予治療、採取何種方法治療以及確定治療的終點。

(1) 在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情況下,沒有明顯症狀,不必使用藥物治療。如室早頻繁發作,而且症狀明顯,可考慮口服普羅帕酮、美西律、β-受體阻滯藥等治療。

(2)同時存在心肌梗死後或心肌病的室性期前收縮。胺碘酮對這類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必須注意相關不良反應。長期使用β-受體陽滯藥、ACEI或 ARB類藥物,通過改善心功能而減少室早,可明顯減少心源性猝死的發生。

(3) 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容易發生惡性室早,不主張預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應該儘早實施再灌注治療。如果在實施再灌注治療前已發生頻發、多源性室早,或在室顫之後仍然有頻發室早,應該靜脈注射胺碘酮,然後繼續靜脈點滴維持,效果不好可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同時注意補鉀、補鎂和儘早使用β-受體阻滯藥。

(4)起源於特殊部位的室性早搏,如右心室流出道、主動脈竇部、左心室間隔部等,症狀明顯而且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者,可考慮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心肌梗死後或擴張性心肌病患者發生室早,心源性猝死發生率高,應置入起搏器或實施有轉復除顫功能的三腔起搏器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小克大夫


心臟正常的起搏點是竇房結,當竇房結功能失調或異位起搏點功能過強時就出現了早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上課時正常情況下是班長喊起立,當某一個調皮的學生搶在班長前面喊起立,那麼這種情況叫做早搏。班長代表竇房結,這個調皮的學生可能是心房、房室交界區或者心室,分別稱之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區早搏和室性早搏,一般做心電圖就可以查出來。

早搏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臨床上以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為主。首先,房性早搏很常見,正常人也可發生,是一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會有心悸、胸悶等不適,但房早一般症狀較輕、可自行緩解,通常無需藥物治療;室早也是一種快速型心律失常,健康人和心臟病患者均可出現,但室早要比房早嚴重一些,因為頻發室早可能誘發室速和室顫等更嚴重的心臟疾病。因為室早患者臨床表現差異性很大,並不主張常規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心率過快時可服用少量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來改善症狀,平時應注意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療,避免誘發和加重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正常的心跳有一定的節律和速度,若心臟提早搏動即為心臟早搏。心臟正常跳動時,人們一般是沒有感覺的,若有心臟跳動異常感或是停跳感等不適感,表現為心悸、心慌等,可能是心臟早搏導致。

心臟早搏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心臟早搏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多數人都有過心臟早搏的情況,只不過有的嚴重,有的則較輕。心臟早搏常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因為事關心臟健康,容易引起人們的恐慌。那麼,心臟早搏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

1、功能性心臟早搏:多數人群的心臟早搏屬於功能性的,沒有器質性心臟病變,多發生於正常人群,心臟神經官能症者更易發生。多數正常人群發生早搏主要在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飽餐,過度吸菸、飲酒或喝濃咖啡、茶等情況下。

此時,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心臟跳動的不適感,多表現為心悸、胸悶、胸痛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一般而言,該類人群經過適當的干預,注意消除誘因,如緩解緊張、焦慮情緒;規律作息;戒菸戒酒;控制飲食,切忌暴飲暴食;少飲濃茶、咖啡等,可有效緩解症狀直至消失。

2、藥物性早搏:部分患者在服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擬交感神經類藥物、等時,可因藥物副作用而誘發心臟早搏;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也可誘發。

此時,對患者的危害應該主要在於藥物的副作用,或是不得不停藥或換藥的不良後果。患者應遵醫囑進行適當調整,必要時及時更換治療方案。早搏嚴重者需注意對症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3、器質性心臟病變導致的早搏:早搏多發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甲亢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

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基礎上的病理性早搏,最大的危害是其誘發其他心律失常的可能,尤其是室性早搏,可能會誘發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嚴重還會導致猝死。此時,患者必須注意積極治療原發心臟病變,密切關注早搏發展,進行相應的治療。

4、全身性疾病:如感冒、扁桃體炎、腎上腺疾病、低血鉀、低血鈣、酸鹼中毒等都可致早搏發生。

此時,對人體的危害也應主要是不適症狀的發生,或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應注意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注意規避加重早搏的誘因,儘量減輕症狀的發生。


鹽酸索他洛爾


心臟發生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種,這是由於心臟除了竇房結以外的組織發生衝動(異位起搏點)所帶動起來的心臟搏動,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早搏分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通過前面的敘述,我們可以得知,假如異位起搏點在心房就稱之為房性早搏,假如異位起搏點在心室,則稱之為室性早搏。早搏可偶發或頻發,也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後發生,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

早搏可見於正常人,也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多見於以下幾種疾病,如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或某些藥物中毒,如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洋地黃或銻劑等;另外血鉀低時也可導致。

正常人引起的早搏通過在某些誘因下誘發的,如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菸、飲酒或喝濃茶等均是可以誘發早搏,只要沒有臨床的症狀,則沒有治療的必要。當然頻發的早搏可導致頭暈(心源性供血不足)、乏力、心悸,心臟停博感,假如有冠心病基礎,可誘發心絞痛或引起原有心力衰竭加重的可能。通過體格檢查可發現心律不齊,早搏後有較長的間歇期。確診靠的是心電圖,能夠反映心臟的電活動並記錄下來。

有一種很危險的情況下,發生心律失常的同時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那麼這時候需要緊急搶救,需要電覆律處理。


e醫路有你


關於早搏,也許很多人都有聽說,也不是很陌生,它是關於心臟上的問題。但是你知道具體什麼是早搏嗎?它對人體又會有什麼的危害呢?下面就跟隨小康的腳步,一起來深入瞭解關於早搏這回事吧!

一、什麼是早搏?

早搏其實是“過早搏動”的簡稱,也可以被稱為期前收縮,主要說的是竇房結以外的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造成出現最多的就是平時常見的心律失常。

關於早搏,可能會時不時發生或是經常發生,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後發生,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它包括有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早搏的主要表現可能會有心悸、心慌、乏力、頭暈等,若本就心臟有問題者,還會有

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的症狀表現。

二、那麼早搏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危害?

心跳出現過早的情況,對心臟的健康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威脅,而且這也可能是心臟出現病變信號,主要是因為早搏或許會誘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衰等危險,所以出現心臟出現早搏的現象,要及時的進行調整。

如果是心臟病患者出現早搏的現象,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這有一定的危險性,要重視心臟早搏現象。

心臟出現早搏的現象的,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因此要注意預防心臟早搏現象。

早搏通常和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菸酒過度、飲用濃茶等因素有關,這類心臟早搏稱為功能性心臟早搏,所以有這些不良行為和習慣的人,就要及時改善了,有助於避免出現早搏的情況。

其實,發生早搏時太過於緊張和擔心,只要及時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早搏原因,分析早搏的嚴重程度。倘若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誘發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若不能找到病因,請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

而大多數的早搏病人愈後都是良好的,早搏可見於正常人,或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常見於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排除這些病因的情況,如果是頻發的,還是有必要考慮射頻消融手術來根治的。

以上便是關於早搏的一些問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有好多人心電圖檢查是有早搏的。

如果沒有其它的檢查結果異常,沒有任何不適,日常正常運動生活,其實這種早搏是沒事兒的。

如果有心慌,心跳,胸悶,短氣,心動悸等症狀,這種早搏就是病症,就必須要積極治療了。否則會導致更嚴重的心臟病的。


知道中醫


心臟早搏又叫期前收縮、期外收縮,它是心臟正常跳動時,突然受到某種原因的刺激,突發性的跳動提前。

心臟早搏誘發原因不同,對身體的危害也不盡相同,首先要區分早搏的類型。

1,疾病病變,如果患者曾經患有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均有可能出現心臟早搏的情況出現。

2,神經異常,神經功能失衡導致的,當交感神經或者說,植物神經過度興奮或抑制,就會出現心臟早搏,一般來說是由於脊柱病變壓迫神經所致,這種類型的早搏很難檢測出來,現在臨床上的心臟神經官能症、植物神經紊亂均是此原因造成的。

3,生活影響,過勞、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均可引起。

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心臟早搏早期沒有特異性症狀,也不影響工作、生活,經常容易被人所忽略,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出現心慌、胸悶、頭昏等症狀,這些症狀是一種外部的體現。


內在容易誘發嚴重心律失常,有心肌缺血、心衰的危險,甚至嚴重一點的話,也會出現心臟驟停、猝死的情況。(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首先,早搏的專業說法叫做期前收縮,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指在收縮期到來之前心臟提前收縮了,所以呢,也就有了早搏的說法。

而在臨床上,期前收縮也分為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和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縮,而房性期前收縮和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縮的治療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在臨床上也把他們稱為室上性期前收縮(從心臟電活動的順序來看,心房和房室交界區都在心室的上面,所以叫做室上性)。

期前收縮的危害,一方面頻繁地心慌心悸會導致人情緒的緊張,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尤其是夜間頻發的早搏,會嚴重的影響睡眠,而晝夜節律的紊亂則會導致早搏進一步加重。

同時,早搏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心臟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心臟肥厚增大等情況,進而影響心臟功能。甚至,隨著電生理紊亂的加重,還有可能從早搏變為房顫等其他更為嚴重的心律失常。


阿卡醬醫生


早搏也叫期外收縮,正常人心跳是從竇房結髮出,每分鐘60~100次,心跳是整齊。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不從竇房結髮出的心跳,提前出現,我們稱早搏,許多年輕人甚至小孩也會有早搏,沒有症狀可以不治療。

許多器質性心臟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甲亢心臟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等會伴有頻發早博(房性或室性),這時除了治療原發病外,也要治療早搏,以減輕病人症狀。


國華說健康


我今年66歲,61歲時在醫院診斷有早搏發生,早搏心臟跳動次數少於百分之十應該對身體無大礙,也不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超過百分之十有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那就要看醫生了。二十四小時心電圖啥都能看出來。也不用驚慌,早搏是老年人生理正常現象。有的人會發生早搏,也有的人終生沒有發生過早搏。發生了就要面對。自己是治好自己病的最好醫生。

心臟早搏首選西藥是:倍他樂克,早晚各一次,每次一片25-50毫克計量根據自己的症狀而定。服藥後立馬見效。本人已服用多年。也吃過很多藥都不如這個藥有效,同時這個藥還治療高血壓,特別有效。價格便宜25毫克的6.5元一聯20粒。每次吃一粒。不妨有這種早搏的各位同仁試試。在我確診這種病的時候,一位大夫對我說過,這種病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像你這61歲年齡段,有症狀的時候吃倍他樂克,吃與不吃根據自己病情輕重症狀而定。順其自然,多好的醫生也不可能叫你回到30歲年齡的心臟。本人多年經驗總結:早搏最怕生氣,生氣後24小時必犯病,平時少做情緒激動的事,吃飯八分飽,吃太飽後早搏發的頻率就高。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鍛鍊身體。敬請各位有早博的同人多交流經驗。

創建於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