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癌細胞系竟在偷偷“進化”,抗癌藥物研究變數陡增

有句玩笑話說,想攻克癌症的研究者,哪個沒殺過天文數字級別的癌細胞。這些以別樣方式“活”在實驗室裡的癌細胞們,作為科研的第一手材料,為癌症生物學和轉化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科學家們早就認識到,癌細胞系是不能夠完全模擬人體內的腫瘤的,不過它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和穩定性,足以提供對癌症發展和藥物反應的準確反饋。事實上,走向臨床的各種藥物、療法,第一次閃光都是踩在癌細胞系的屍體上。

可是實驗室內的癌細胞系並不如科學家們所想的那樣穩定,它們也在時刻“進化”之中,甚至對藥物的反應會產生大幅度的變化!

本週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來自Broad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者們對比了來自兩個數據庫的106個癌細胞系的外顯子測序數據,發現同一細胞系之間竟然五分之一的基因序列差異!進一步分析了單一乳腺癌細胞系的27個細胞株,研究者發現同樣存在高水平的遺傳多樣性,測試的321種抗癌化合物中,有75%雖然能對特定細胞株產生抗癌活性,但是在其他細胞株中完全沒用!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實驗,明明是用了同一癌細胞系,卻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科學家們必須得小心了,這意味著培養皿裡的細胞們,說不定根本不能代表正在研究的癌種!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通訊作者之一,Todd Golub,大牛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通訊作者之二,Raemeen Beroukhim

從理論上來說,實驗室裡的細胞傳代沒有環境施加的選擇壓力,遺傳上相對來說是穩定的,那麼按照這個道理來說,利用癌細胞系進行的實驗結果是可以重複的。但是實際上卻截然相反,特別是倍受關注的藥物研究,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經常會得出不一致的結果[3]。

這不由得讓人猜想,難道這些癌細胞根本不如我們認為的那麼穩定?

研究者們從Broad研究所的癌症細胞系百科全書(CCLE)和Sanger研究所的癌症藥物敏感性基因組學(GDSC)數據庫中,提取了106個細胞系的外顯子測序數據。講道理,都是同一個細胞系,具有同樣的遺傳背景,提取到的數據不說一模一樣吧,也應該差不了多少。

結果讓研究者大失所望,兩組數據的基因突變一致性比預想的低很多,約19%的錯義突變僅出現在兩組其一,在拷貝數變化上這個數字則達到了26%。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研究者對單個細胞系進行了研究。他們選中了癌症研究中常用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細胞系MCF7,涉及27個不同的細胞株,其中19個未經過任何藥物影響或者基因工程改造,7個細胞株含有報告基因,還有1個已經被移植入小鼠體內,並接受了抗雌激素治療。

在這27個細胞株中,研究者發現數百種基因的拷貝數發生了變化,283種基因拷貝數增加,405種減少;其中,只有13%增加拷貝的基因和21%減少拷貝的基因是所有細胞株都存在的;而只有一個細胞株具有,獨一份兒的拷貝數變異基因則分別是7%和13%。

這些受影響的基因包括PTEN、TP53、EGFR、PIK3CA、MAP2K4等乳腺癌常見的突變基因,就拿PTEN來說吧,有17個細胞株都出現了PTEN缺失突變。還有表達雌激素受體的基因ESR1,12個細胞株拷貝增加,6個細胞株拷貝丟失——這與雌激素受體表達水平是息息相關的,而MCF7可是一個以雌激素受體陽性為特徵的癌細胞系!

其他的突變類型數據也是類似的,95個單點突變中,只有35%存在於所有細胞株中,29%只存在於某個細胞株中。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各個細胞株具有的拷貝數變異

與突變情況一致,27個細胞株之間基因表達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將細胞株兩兩對比,最慘的情況下有1574個基因表達水平差異達到了2倍以上(中位654個)。

研究者還在常見的肺癌細胞系A549的23個細胞株,以及其他11個癌細胞系中進行了驗證,從單點突變到結構變異,都存在高水平的差異。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各個細胞株中的單點突變

基因層面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細胞功能也受到了影響,不同細胞株之間傳代時間、細胞的大小和形狀都十分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相距甚遠。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同個細胞系的不同細胞株形態竟然能差這麼多

研究者們在27個MCF7細胞株中測試了321種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有55種化合物在至少一個細胞株中表現出強抗癌活性,對癌細胞生長的抑制>50%,然而其中的48種(87%)卻在至少一個細胞株中基本沒用

把標準再拉得嚴格一點,同時在至少兩個細胞株中都有強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有42種,但是33種(79%)在兩個以上的細胞株中不起效果……

另外要說的是,這種變化可不是僅僅癌細胞有,正常的細胞系也是存在的,而且突變水平並不比癌細胞差。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細胞株對藥物的反應

那麼這些突變是打哪兒來的呢?

研究者在不同條件下培養細胞系,發現僅僅是不同的培養基條件就足以影響細胞的基因形態。與物種的進化一樣,培養環境也能夠對細胞株進行“自然選擇”,使某些細胞更有生存優勢,走在“進化”的前列;此外,就算是從細胞系中分離單個癌細胞進行培養,子代細胞也能夠獲得新的突變。

本研究與該團隊的另一項研究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去年,他們發表在《自然遺傳學》的論文顯示[4],隨著時間推移,移植到小鼠體內的人類癌細胞逐漸失去了患者的疾病特徵,並且獲得了一些新的表型,與對藥物的敏感性變化有關。

癌细胞系竟在偷偷“进化”,抗癌药物研究变数陡增

這對科學家們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但也並不是個那麼壞的消息。癌細胞系依舊是實驗室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只是研究者們可能需要更加密切地關注高度變異導致的功能變化。

而挑戰換個角度看就會變成機遇。利用癌細胞的自我“進化”,科學家們可以在同樣遺傳背景的兩個細胞株上測試同種化合物,並利用細胞特徵來解析作用機制,以及研究各種進化壓力與癌症發展的關係。

通訊作者Todd Golub表示,“這並不意味著癌細胞系和基於培養基的生物模型都不夠好,反之,我們應當瞭解模型的特點和侷限性,在瞭解未知的基礎上繼續探索,而絕不是棄之不用。”

為此,研究者們也開發了一款在線工具Cell STRAINER,可以提供細胞株與CCLE中細胞系樣本遺傳數據的對比。

這不禁讓奇點糕想到了以基因數據為基礎的“精準醫療”,看來是時候搞搞“精準科研”了。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