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当全国抗战步履维艰,民众抗日热情底落之时,毛泽东《论持久战》在延安发表。它像黑夜里引路的明灯,大大击发出抗日军民反满抗日的热情。第一路军在杨靖宇的指挥下,炸军列,抢粮库,端炮楼,在磐石到集安的广大南满林海雪原,神出鬼没。搅得日伪军躲在炮楼里不敢出来,尤其到晚上,它们经常盲目放枪,给自己壮胆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进七月份以来,玉米长到一米多高,瓜果梨桃,散发出田园特有的气息!头天杜原国和于德录出去执行任务,第二天早上回到宿营地,师徒二人吃惊不小,营地被敌人偷袭了,残门破屋,满目疮痍。

~~战友们的尸体,到处都是,整整五十六位同志,师徒两个忙活了一天才把战友们掩埋完。抗联快速发展引起了日伪军的重视,敌人开始反击了。

~~小黑马和大黄马嗅着地上,草丛里战友们的鲜血,兮溜溜长鸣,前踢刨着泥地,以表答对战友们的哀思……

~~写这段历史,让我想了许多年不敢下笔,就是哪个事件,哪场战斗,什么时间发生的,各级首长都有谁。于德录根本记不住。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经常是一晚上转移好几个地方睡觉,一个晚上跟日伪军打两三次很平常。不是被攆着跑,就是被包围。这种事情一直到了四三年以后才梢有好转。

~~另外部队改编司空见惯,今天你在一师八连,明天有可能改编到三师一连。不是团被打散了,就是连被打光了。有好多战友根本没认识呢,明天不是牺牲了就是逃跑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亲历者记忆力不好,根本就来不及记住他们的名字,于德录的工作独立性非常强,没有时间跟大家伙联系感情。保密条例又要求侦查员不许多说话,在战士们的眼里,侦察兵是一群神秘的人。

~~为了避免部队被打散,每次出去执行任务临走之前,总部都要安排好两个以上接头地点。一般归队怎么办,紧急集合怎么办,找不到部队怎么办都有一套详细的安排。侦察兵是首长的千里眼顺风耳,出不得一点媲漏。

~~林彪第一年来东北带着民主联军,被杜聿明追着打,一直退到中苏边境。主要一条就是情报不准不全面。部队混杂缺乏联系。再就是缺少武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成熟的侦查系统,是指挥员成功的保证。而且是唯一的保证。


~~于德录养的小黑马,刚一岁多,在人类社会算是小孩儿,特别淘气,它经常把于德录顶翻在地。有时候它一溜烟跑没影了,然后又颠儿颠儿地跑回来在于德录身上脸上噌痒痒。

~~有一回他俩疯闹过了头,于德录也不知道咋就弄疼了小黑马,小黑马在于德录的后背上“亢嗤”就一口,咬下足有二两大的一块肉,衣服给咬了一个大洞。好在没伤着骨头。疼的于德录半个月才好,多亏杜原国懂中医,用草药膏治疗好了。

~~从此,一到下雨阴天,后背就疼,奇准无比。

~~有一天晚上部队正在一条山谷里宿营。于德录后背疼痛难忍,天气又闷又热,谁都知道要下雨了,可不晓得啥时候下。他跟杜原国说:“师傅,马上要下大暴雨了,你能不能跟领导说一声赶紧往山上转移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杜原国当机立断,命令身边人快速往山上转移。然后去找领导汇报。刚说完大雨倾盆而下,山洪瞬间暴发。好在大家准备及时,转移讯速。避免了一次灾难。

~~从此以后,战友们对于德录的天气预报更加深信不疑。他也越发喜欢上小黑马。两个像亲兄弟一样,一天到晚行影不离。

请看下集:扮猪吃虎,巧立头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