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将拖累住宅销售,多数房企可应对相应需求减弱

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将拖累住宅销售,多数房企可应对相应需求减弱

惠誉评级认为,棚户区拆迁居民货币化安置是近年来中国住宅需求的一个主要推力(在低线城市尤其明显),但货币化安置可能已在2017年见顶。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及2019年拖累住宅销售,而略有放宽的信贷政策可能只能部分缓解该情况。多数房企都能在销售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评级;但是,如果市场疲弱程度超出惠誉的预期,则规模较小、杠杆率高企、寻求激进增长的房企或将面临评级压力。

中国棚户区改造采用两种安置方式:一是实物安置,指棚户区拆迁居民将其房屋置换成政府建的保障性住房,这种安置方式不会影响在市场上买卖的商品房的需求;二是货币化安置,指地方政府向棚户区拆迁居民提供现金补偿,供后者在市场上自行购房,或政府直接为其购房。

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将拖累住宅销售,多数房企可应对相应需求减弱

近年来棚改货币化安置规模持续激增,原因在于中央政府鼓励这种安置方式以刺激住宅需求及实现房企去库存。2017年货币化安置规模约为370万套,远高于2014年的40万套。惠誉估计,2017年货币化安置约占该年度新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21.5%,而2015年该比例为13.6%。货币化安置占商品住宅销售的比例在三线或更低线城市可能更高——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的地方政府通常对棚改货币化安置带来的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且这些城市的住宅库存量通常高于一二线城市。

但是,随着许多城市的住宅库存问题得到解决,政府正在改变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7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在商品住住宅库存不足或房价上涨的城市,当地政府应更多地采用实物安置的方式;只有在商品住宅库存量过剩的城市,才可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此外,国务院已提出2018年棚户区改造目标为总计580万套,较2017年下降3.3%。

惠誉预计,2018年货币化安置推动的住宅销售面积将不足3亿平方米,较2017年的3.11亿平方米有所回落,这可能会令今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放缓近1%——对过去18个月里房价上涨和住宅销量比一二线城市更强劲的三线城市而言,这种影响将尤其明显。中国的信贷政策近来略有放松,但相对较严的信贷政策或将继续,而近年来房价飙升的城市将继续实施住宅限购政策。

惠誉预测2018年中国住宅销售面积将增长3%,略低于今年年初5%的预测。

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将拖累住宅销售,多数房企可应对相应需求减弱

多数房企应能较好地应对货币化安置收紧导致的需求减弱。惠誉授予评级的房企大多拥有约三到五年的土地储备,在销售放缓时可通过减少拿地来有效管理流动性需求。此外,房企可以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来应对销售减弱的情况,但这种调整可能会以较渐进的方式实施,因为房企只有在项目竣工后才能完成预售。

此外,鉴于政府希望防止住宅市场发生极端波动,而且很多低线城市仍有大量待售住宅库存,棚改货币化安置不可能大幅收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