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深圳再度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政策和產業最受矚目!

深圳再度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政策和產業最受矚目!

深圳再度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政策和產業最受矚目!

胡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佈局,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前瞻性。

6月20日,深圳市發改委官網發佈了《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徵求意見稿),開始對外徵求公眾意見。

該政策提出,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著力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加快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攀升,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集中資源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市場活力迸發的產業發展新生態,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深圳市發改委表示,2009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了

生物、互聯網、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前瞻佈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以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未來產業。同時,設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直接資助、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多元化扶持方式,在新興領域支持了一批創新載體建設、重大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產業化和應用示範等項目,對提升深圳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高端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

“十三五”時期,國家賦予了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任務,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目前,深圳“十二五”期間制定實施的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政策均已於臨近或超過規定執行期限,節能環保、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與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政策雖未達到執行期限,但也與深圳近年來出臺的科技、產業、人才等政策文件要求不相匹配,亟需結合近年來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予以修訂完善。

根據《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深圳市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方案(送審稿)》提出政策發展目標,將政策適用範圍調整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新的發展政策,在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高端發展、規劃建設重大項目、培育發展企業主體、加強產業空間保障、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新的舉措。尤其在加強產業空間保障方面,提出了三條措施:一是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優先納入城市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二是創新產業用地用房方式,加大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和供應力度;三是鼓勵各區(新區)加大高新區各園區土地整備力度,新增完整連片的高新技術產業用地。這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助推作用。

根據新的政策適用範圍,對此前重點佈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本保持了延續性,在新列入的產業中,最受矚目的是首次寫入十九大報告的數字經濟。這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