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說到共享經濟大家可能會想到小黃車,在共享經濟概念大火的這幾年裡,小黃車可以說一直是共享經濟的直接代言人。而小黃車同時也是中國共享單車界的鼻祖,2014年北大的戴維成立了ofo團隊,2015年6月ofo共享計劃被推出,隨即就在在北大成功獲得2000輛共享單車,同年10月份小黃車就獲得了A輪融資。

2016年是共享單車最火熱的一年,小黃車憑藉著先入場的先天優勢,提前打好了各大城市的市場,再憑藉自身優秀的運營團隊的不懈努力,成功搶佔了國內的大部分市場。此時ofo成為了共享單車的代言詞,伴隨著環保和綠色出行理念的盛行,共享單車的概念也進一步深入人心,一時間小黃車成為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點,風光無限。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轉眼間兩年的時間過去了,桃花依舊,物是人非,小黃車已不現當年之輝煌。近來小黃車的負面新聞接連不斷,先是資金鍊斷裂導致大幅度裁員的新聞,而後又出現了不再接受免佣金並大幅度漲價的新聞,雖然事後都有小黃車相關人員出來澄清,但是這不能打消人們的顧慮,對於小黃車的不看好已經是大眾之共識。曾經風光無限的小黃車落得如此下場到底是誰的錯,我們就來說說看。

首先肯定是市場的鍋,這個沒得推脫,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你的團隊再優秀面對一個衰敗的市場也是無力迴天的。想想國內的大型鋼鐵廠,武鋼、馬鋼、寶鋼等等,哪個企業不是人才濟濟,那麼多985、211的名校生一頭扎進去做研究和開發,但是面對全球市場普遍的鋼鐵產能過剩的情況,大廠們還是彎下了腰,裁員的裁員,轉型的轉型。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共享經濟

回到共享單車市場,共享經濟的概念這幾年確實不火了,這個是毋容置疑的事實,假如時間倒退個三年,回到過去你會驚訝的發現那個是萬物皆可共享的時代,共享充電寶、共享床位、共享雨傘甚至還出現了共享鏟屎官這種奇葩的事物。但是很多看似荒唐的項目在當時卻受到資本的熱捧,因為這是個風口產業,抓住市場才是最關鍵的,錢都是小問題。

小黃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它就像是一個生於貴族家庭的小男孩,從來不缺少關注,也從來不缺少財富,它就是那個時代的寵兒。但當共享經濟的熱潮過去後,人們的注意力被新零售和VR等更新奇好玩的概念吸引而去,資本隨即撤出,同時也意味著共享經濟的衰敗,備受矚目的新零售行業也出現了像猩便利、安徽小豆網絡這樣優秀的企業。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共享經濟不能稱之為經濟

經濟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而很大一部分的共享經濟企業的運作是不能稱之為經濟的,因為他們很難做到價值的轉化,當然共享單車也很難做到,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投入低迴報產業。

共享單車的製造、運輸、投放、運營、升級、維修、回收等等環節都需要很高的成本,加之運營團隊的人員工資,算下來需要不小的開支,而依靠用戶一次一元的騎行費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才能回本。在小黃車的創業初期,共享經濟的概念還在最火熱時期,小黃車不缺資本和合作夥伴,就算再不濟小黃車還有用戶押金這筆大資金在手。但是共享經濟快速衰退後,資本大量撤離,加之後來居上的哈羅單車實行的免押金策略,讓小黃車手作無措,隨著小黃車也開放免押金騎行後,小黃車就來到了生死邊緣。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小黃車的自我定位

共享單車是什麼?共享單車企業能發展成為國內一流企業嗎?經過這幾年的市場檢驗,我們得出了答案,共享單車由於自身性質導致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私人汽車大規模普及和公共交通不斷成熟的今天,共享單車的市場並不大,可以這麼說,共享單車不是人們的剛需,共享單車也沒有成為大企業的潛質。

小黃車走到末路到底是誰的錯?

但是共享單車真的就一無是處嗎?你看美團收購了摩拜,阿里孵化出哈羅,共享單車雖然自身業務有著天然的缺陷,但是共享單車具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用戶接口,開鎖、支付、還車這一系列的行為都需要消費者接入互聯網。在未來的商業社會中,消費者的接口和數據是企業立足於商業的法寶,而小黃車一味的堅守,並不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出路,而守著這麼龐大的接口卻發揮不了它的價值,這是小黃車最大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