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麼是山洞機庫?

戰鬥機解說家


山洞機庫就是依託周邊的山地等環境條件,向內挖掘而成的用於儲存戰機的機庫。

自從戰機成為現代戰爭的寵兒之後,如何消滅敵機成了戰爭中作戰雙方都處心積慮想完成的目標,消滅了敵軍戰機,就能摧毀敵軍航空力量作戰能力,從而佔據作戰地域的制空權,並通過制空權給敵人造成巨大損失。

而此時如何保護戰機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由於飛機體積巨大,一般情況下都是露天停放或者存放於簡易機庫中,但是這都不能抵禦敵方攻擊。無論是導彈、炸彈、火箭彈還是機炮的掃射等,都會或多或少的破壞這些寶貴的戰機。

此時高防護的機庫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很多國家都根據機場周邊情況建設有山洞機庫,山體的防禦能力很強,而且隱蔽性也很好。除非是被鑽地彈等特種彈藥攻擊,一般是不會受到損害的。比如我軍就曾有將戰機保存在山洞機庫的做法,就是為了保護好這些寶貴的戰機,用於之後的反擊作戰。

但是機場一般要選擇儘可能平坦的地區,周圍沒有山地。於是也有加固型水泥機庫出現,不過由於這種機庫建設花費巨大,一般建設在重要機場,像一些二線機場、野戰機場等,一般只能使用簡易機庫


戰爭之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山洞機庫,顧名思義,就是把山洞當做機庫。

大家如果去過北京小湯山中國航空博物館,就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山洞機庫。

這些山洞基本都不是天然,而是後天建造的。

山洞機庫很早就存在了,但大規模建造是冷戰時期。

製造山洞機庫只有一個目的,防備核戰。

蘇美包括中國,都修建了不少山洞機庫。

山洞機庫大多修建在堅硬的花崗岩大山中,內部採用混凝土和鋼筋加固,外面一般還有多層厚重的門。

根據分析,這些山洞機庫,能夠有效抵抗核彈的第一次打擊。

自然,能夠擋住核彈,也能有效對付轟炸。

普通轟炸機的炸彈,對山洞機庫難以構成威脅。

根據測算150米海拔高度的山體就可以抗5000 磅重型炸彈的打擊,並且不會對洞口內的飛機造成任何損毀。

其實,山洞機庫的建造絕非簡單事,往往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

大型山洞機庫,會掏空整座山,工程量極大。機庫往往能容納上百架戰機,還有包括油料庫、維修廠以及足量的零件等後勤物資存儲。在機庫後還會修建配套的跑道,直通戰備機場,甚至有些機庫會有能夠直接起飛的跑道。

山洞機庫曾經很牛逼的,很多國家都建設。

比如北越政府,利用山體修建了很多小的機庫,以防備美軍無處不在的轟炸。

再比如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也修建了大量的山洞和地下機庫工事。

為了對付這些可以頂住普通炸彈的工事,美軍發明了多種先進的鑽地彈,有的可以射穿50米深的山體,摧毀山洞機庫。

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使用GBU-28“堡壘摧毀者”鑽地彈摧毀了伊拉克境內80%以上的地下堡壘,其中就包括為數不少的山洞機庫!

最後發一段以前的新聞: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空軍大約100多個的地下航空基地分佈在全國各地,這些地下防空機庫最少可以容納1500架解放軍各類型的戰機,甚至包括轟-6K戰略轟炸機。俄方認為,中國空軍之所以拼勁全力要在全國建造100多個地下的航空基地,是因為能夠確保在遭到美軍大規模的空襲後,可以保存實力。


薩沙


山洞機庫其實真實的名字叫做掘開式機庫,主要是利用山體進行掘洞,然後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而建造的一種機庫。機庫一般是用作停放飛機和供飛機維修保養使用,而山洞機庫因為地點隱蔽,抗打擊能力強,一般是作為戰備工事的一部分進行修築的,我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備戰備荒運動中曾經修築過大量的山洞機庫。




山洞機庫的選址一般在人煙稀少的大山之中,利用天然植被和山體進行隱蔽,因而即使利用高空偵察機和衛星也難以探知它的存在,在冷戰期間,除了我國之外,蘇聯和美國也耗費巨資在世界各地修築了為數不少的秘密山洞機庫,目的就是避開對方偵查手段,在戰時的第一輪核打擊中保存有生力量,謀求二次核反擊!

除了隱蔽性之外,抗打擊能力強也是山洞機庫的一大特點,山洞機庫通常選址山體岩層堅硬的花崗岩山體進行開鑿,在挖開山體之後還會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層層加固,洞口使用多重鐵門進行封閉,內部通常建有油料庫、維修工廠、後勤物資儲備所等多種配套設施,在機庫外面修建戰備跑道直接連接戰備機場,有些設施完整的山洞機庫,飛機甚至能直接在機庫跑道進行滑跑,出機庫後馬上就能進行起飛。

有盾自然就有矛,在越南戰場上,美軍深受地下工事的困擾,然而普通炸彈對地下工事又沒有很大的毀傷效果,於是美軍在八十年代後開始發力鑽地彈,目前已經研製出包括JDAM和BLU炸彈在內的多種型號鑽地彈,最先進的MOP鑽地彈可以洞穿60米深的普通混凝土工事,是名副其實的混凝土粉碎機!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使用GBU-28“堡壘摧毀者”鑽地彈摧毀了伊拉克境內80%以上的地下堡壘,其中就包括為數不少的山洞機庫!


軍武吐槽君


山洞機庫這個叫法其實多少有些不大貼切,它們只是地下工事中的其中一種罷了。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們與老大哥前蘇聯的關係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而到了60年代末期,甚至還在烏蘇里江地區爆發了有名的珍寶島戰鬥。雖然最後是以我軍的勝利和蘇軍的撤退而告終,但通過戰鬥我們卻明白了一個生死存亡的事情。那就是以當時中國的軍事能力,我們比前蘇聯差的不是一個等級。

如果倘若前蘇聯對我們率先開戰,憑藉著大量的殲擊機和轟炸機,再加上坦克洪流的推進,中國軍隊很可能都無法撐過第一輪的打擊就會全部消耗殆盡,這還只是常規作戰,如果前蘇聯在向我們使用核武器,那麼只有亡國的份兒了。

為了能撐過敵人第一輪的軍事打擊,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陸續將工廠遷移至後方城市,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下三線。除了將工業力量轉移之外,還需要修築大量的地下工事,用以保存軍事物資,甚至坦克、飛機、火炮、醫療用品、糧食、作戰物資等。

總而言之就是,在地面城市遭受了一輪核打擊之後,我國依然有戰略反擊的能力。

可是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關係的緩和,我國位於北方的軍事壓力已經非常小了。雖然再也不擔心俄國人會打過來,但這些地下工事也並非沒有了用武之地。之前在大山之中挖掘建造的地下機庫,可以用來存放我國封存的或是現役的主力戰機,畢竟留在地面上的戰鬥機,只需要日常訓練和戰備執勤的即可,放在地下好好保管既能減小軍費壓力,又能保存作戰力量,可謂是一舉兩得。

另外中國不像是美國,擁有著一望無際的飛機墳場,所以我國就連退役的飛機也都是封存在之前的地下機庫內的。雖然現在地下工事沒有了之前那麼重的戰略作用,但是它的軍事用途可以說是有增無減,而且還擔負更多的其它任務。


九品侍衛


大家好,我是軍武視界。山洞機庫是一種隱蔽度較高的戰備工程,又稱“掘開式機庫”。顧名思義,這種機庫是在山體上打洞,並採用鋼筋混凝土加固的一種特殊戰備設施。一般來講,山洞機庫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停放飛機,以及對現有戰機進行後勤維護。目前來看,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山洞機庫,其建造目的大都是為了應對戰爭或者衝突,我國境內的山洞機庫大都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山洞機庫選址及目的

山洞機庫通常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中選址,所選取的山體大都以花崗岩為主。只有在這種環境下修建的山洞機庫,才可以保證自身的隱蔽性和抗打擊性。我們試想一下,一座深山老林裡的機庫,幾乎全部被植被覆蓋,再加上,機庫又位於數十米深的山體內,就算是偵察衛星和偵察機過境,也很難捕獲到有價值的信息。由於機庫是在花崗岩山體內修建,一般的炸彈很難將其擊穿,因此,大多數國家也把山洞機庫視為反擊堡壘,俄美等國更是在山洞機庫內部署了大量核武器,以謀求在特殊情況下對敵方實施核反擊。

山洞機庫基本組成部分

那麼,山洞機庫裡面有什麼設備呢?為了提高山洞機庫的戰場生存能力,各國軍方會盡量避免大量人員在山洞機庫外部頻繁活動,機庫內人員所需的物資、食物等通常會定期進行大量儲備,此外,山洞機庫內的設施也非常完善,例如,油庫、後勤物資儲備場所以及修理廠等。

為了保密和安全起見,山洞機庫的大門通常非常厚重,安裝多重鐵門算是最基礎配置,各國山洞機庫的大門通常都是防核武級別的。此外,山洞機庫內的戰機通常要起到“奇兵”作用,因此,很多山洞機庫的戰備機場及跑道往往修建在山體內部,這樣的話,戰機就可以在山體內進行滑跑,一出機庫就可升空作戰。

鑽地彈專打山洞機庫

當然了,隨著科技發展,山洞機庫再也不可能抵擋住大多數炸彈攻擊。鑽地彈就是各國為山洞機庫以及其他地下軍事設施量身定做的特殊彈藥,以美軍為例,他們目前有各種型號的鑽地彈,這些鑽地彈可並非徒有其名。MOP鑽地彈動輒擊穿60米深混凝土工事的能力令世人驚歎。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不少先進武器都露了兩手,其GBU-28鑽地彈就曾在短時間內擊毀了8成以上的伊拉克地下軍事設施,後者大部分山洞機庫統統報廢,由此可見,攻防兩方面都需要大力發展,如果沒有強悍的打擊能力,就算有山洞機庫護體,終究也只能保自己一時平安。------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搬運或抄襲,違者必究!


軍武視界


山洞機庫,簡單的說就是依靠山洞作為掩體而建成的隱藏機庫,一般以鋼筋混凝土加固而建成,用於戰鬥機的停放與維修保養。而山東機庫因為異常隱蔽的原因,在許多情況下都作為戰備工事而修築建造。
我國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局勢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建造過大量的山洞機庫,用於防備北方某國的戰略打擊。



山洞機庫的選址一般在人煙稀少的大山之中,利用天然植被和山體進行隱蔽,因而即使利用高空偵察機和衛星也難以探知它的存在,在冷戰期間,除了我國之外,蘇聯和美國也耗費巨資在世界各地修築了為數不少的秘密山洞機庫,目的就是避開對方偵查手段,在戰時的第一輪核打擊中保存有生力量,謀求二次核反擊!

除了隱蔽性之外,抗打擊能力強也是山洞機庫的一大特點,山洞機庫通常選址山體岩層堅硬的花崗岩山體進行開鑿,在挖開山體之後還會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層層加固,洞口使用多重鐵門進行封閉,內部通常建有油料庫、維修工廠、後勤物資儲備所等多種配套設施,在機庫外面修建戰備跑道直接連接戰備機場,有些設施完整的山洞機庫,飛機甚至能直接在機庫跑道進行滑跑,出機庫後馬上就能進行起飛。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小雪歷史微鑑:山洞機庫,其實就是在山裡建造一個可以儲藏飛機的秘密軍事結構,而這種被稱為山洞機庫的東西在抗戰期間、解放戰爭期間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飛機,而這種可以給我們當掩體,就類似於防空洞,而當解放以後,我們國家空軍實力的提升,山洞機庫才慢慢提上日程,在三線建設時期,這種山洞機庫非常的多。

山洞機庫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山洞機庫,顧名思義,就是在山洞裡建造飛機的倉庫,而如何在山中建洞,這是首先得考慮的問題,目前,全世界能夠有如此自信的國家並不多,因為在山中打洞,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其次,在山洞建成以後,然後需要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這裡面的土方量可以很多的,這血要有精準的測算。

然後,在鋼筋混凝土建完以後,一個山洞機庫就建成了。

為什麼要建山洞機庫呢?很簡單,在大三線建設時期,如果要躲避美國的衛星檢測系統,或者避免飛機目標被炸,必須找一個非常隱蔽的地方,而山洞機庫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的。

建造山洞機庫的難點

“備戰備荒為人民”,在大三線建設時期,我國的軍事工業必須西移,而大山深處則成為最好的戰略反偵察的堡壘。

但是,這種工程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需要大型挖掘機、炸藥等等這些裝備,沒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和製造業能力,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印象中應該叫“飛機洞庫”,比如海峽對面由於地域狹窄和缺乏縱深,空軍基地抗打擊能力很弱,搞不好遭受首輪攻擊時,地面停機坪或者機庫的戰機就全得報銷,於是搞了個“jiashan計劃”,把絕大部分先進戰機藏進了“山洞機庫”。這個計劃的要點就是把中央山脈的東部山體挖空,可容納各類戰機250餘架。



山洞機庫是相對於普通機庫而言的,一般的機庫採用鋼架或者土木結構,修建在空軍基地內部,方便戰機在遇到戰鬥警報時,能夠迅速到達停機坪和跑道。雖然運用方便,缺點也很明顯,無論是空中打擊還是導彈襲擊,普通機庫很容易被摧毀。

電影《珍珠港》裡就有這樣的鏡頭,在日本飛機的掃射轟炸下,美軍機庫裡的戰鬥機紛紛被擊中起火,最後只有兩架掙扎著起飛昇空作戰。所以普通機庫只有保護飛機免遭風吹日曬、潮氣侵蝕的作用,但防護性實在太差,不利於在敵人發動突襲時保持實力。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如今高分辨率衛星的24小時監控下,停機坪上和普通機庫裡的飛機種類、數量和戰備狀態,都被偵察得清清楚楚,已經毫無軍事秘密可言。正是在這些問題的倒逼下,應運而生了“山洞機庫”。

山洞機庫一般選址在人跡罕至的堅固大山之中,利用天然山體和山上植被為掩護,這樣無論是衛星還是高空偵察機都不易發現。在6、70年代的冷戰時期,美蘇為了隱蔽已方的空軍實力,都修建了數量不少的山洞機庫,至今仍有使用。



山洞機庫在修建過程中首先要開掘被覆式隧道,掘進過程中隨時用鋼樁進行加固,同時澆注高標號混凝土,所以又被稱為“坑道式機庫”。山洞機庫還要有“三防”配套措施,因此抗打擊能力很強,根據普遍數據,隱藏在海拔150米山體之下的洞庫,足可以抵禦5000磅“鑽地炸彈”的攻擊,如果山體更高則防護力更強。

美蘇當時在互相的核威懾下,都試圖在對方第一次核打擊下儘量保持有生力量,以便進行反擊,因此,山洞機庫是戰略轟炸機的最好棲身之地。作為優秀的戰備工程,在備戰備荒的的年代,我國“三線工程”中就包含了一定數量的山洞機庫建設。



山洞機庫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純粹的機庫,只是作為戰機的隱蔽之所,工程量較小,缺點是附近必須建有空軍基地,否則戰機無法迅速投入戰鬥。第二種幾乎就是建在山體裡的空軍基地,有作戰指揮機構、空中管制機構、油料彈藥儲存倉庫等等,有條件的甚至會直接在山體裡建有跑道,戰機可以直接起飛。

但是第二種工程巨大耗資無算,不是一般國家的能力可以承受的,尤其是洞庫出口和大門的設計非常重要。它要求隱蔽性強並且抗打擊能力極強,否則一枚戰術導彈利用開門的機會鑽進去,那麼滿是油料彈藥的山洞機庫,立馬會成為人間地獄。

看過一部國產軍事小說,書名四個字,好像是劉猛的?模擬的一場戰爭,解放軍空軍就是這麼幹的,只是不方便展開介紹了,見諒。

(普通機庫)


度度狼gg



山體機庫顧名思義:就是在山體的縱向往內挖掘一條比較深的主隧道,隧道內兩側要開掘飛機停放的分支隧道,同時隧道內還要維修庫、彈藥庫、油庫…飛行員,地勤的生活區…總之,就是要在山體內開挖出一個飛機場。

山體機庫的選址是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山體的地質狀況要好,岩層要非常堅固,最好是花崗岩層!這樣可以減少混凝土的灌注量,節約建設成本…如果是風化岩層、泥岩層(太糟心了)就會給開掘帶來很大的麻煩,會經常塌方、冒水…等施工障礙,原因就是巖質疏鬆 !為了提高山體的強度就需要灌注非常多量的高標號混凝土漿,甚至要往山體內打進鋼樁提高洞庫的整體強度。


瑞士的山體機庫,F-5戰鬥機武器掛載完畢,從山體機庫內拖出來外面就是高速公路,飛機可以起降進行空戰。

山體機庫的前面要相對的開闊一些,洞庫建成之後還需在洞庫前不遠的地方構築起降跑道,有些國家的地形實在不平坦, 就將高速公路建在山體機庫的前面,可以軍民兩用,平時跑汽車戰時起降飛機。

大量構築山體機庫的國家都是國土面積不大,且多山地的國家,比如:瑞士、瑞典這類的中北歐國家,南歐“巴爾幹半島”國家: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這些國家沒有多少平原,即便是有少許也讓民用機場佔據了,軍用機場只能建在山體內,當然國土遼闊的國家也會出現局部的多山地形地貌,為了戰備的需要也只能在這些地區建築山體機庫。


山體機庫內的瑞典“雷式”戰鬥機,瑞典也是多山地的國家,雖然是“中立國”但是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為全民國防動員體制,同時也是武器裝備製造大國,“中立”不代表“不設防”!“兵可以百年不用,器不可一日不備”,所以瑞典在全國各戰略方向上構築了不少的山體機庫,這些機庫內可以停放24~100架各型軍用飛機,並且洞庫內各種保障條件非常完善!可隨時起飛戰鬥機迎敵。

山體機庫的好處就是抗打擊能力很強,山體的海拔高度從幾十米到上千米不一,在建築的過程中要往山體內打入鋼樁和開掘被覆隧道,要往裡面關注高標號混凝土進行加固…根據測算150米海拔高度的山體就可以抗5000 磅“鑽地彈”的打擊,並且不會對洞口內的飛機造成任何損毀。

而且山體機庫便於隱蔽,敵方的偵察手段根本看不到洞庫內的情況,也不清楚裡面有多少飛機,即便是將洞口炸塌,裡面的飛機也可以從備用的出口拖出來起飛迎敵。
南斯拉夫時代在科索沃建的山體機庫,1999年北約進行“科索沃戰爭”期間對這裡普里什蒂那機場進行轟炸…當戰爭結束之後,南聯盟開始從科索沃撤軍的時候,有幾十架戰鬥機從山體機庫內拖出來起飛回到南聯盟…這說明北約的轟炸對山體機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也證明了山體機庫的堅固和隱蔽。

但,山體機庫建設週期長、施工艱鉅,資金投入太大!並不是哪一個國家都能建起,沒有重型機械化去施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大多數國家儘量去找平坦的地方去修建機場,只有高度保密要求才去花大力氣去建設山體機庫。


皇家橡樹1972


圖為簡易機庫,基本沒有什麼防護措施


戰鬥機的機庫主要分為簡易機棚,抗打擊機棚,大型機庫和山洞機庫這幾種。簡易機棚只能為戰機擋雨,在天氣晴朗的環境下可以對戰機做一些簡單的維護工作。非常時期大修也可以,但是非常不方便,一般都是薄的波紋鋼板搭製成拱形,基本沒有防護能力。


抗打擊機棚一般是用厚混凝土澆築成拱形,可以有效預防彈片,爆炸衝擊波等傷害。大型機庫可以停放多架戰機,通常可以用來躲避自然災害,以及大修保養等等。最後就是山洞機庫。


圖為混凝土機庫,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


其實山洞機庫嚴格的說已經不算是機庫了,而是一個戰略堡壘。無論是抗打擊能力還是儲存飛機的能力都遠超任何機庫機場,但是建造成本巨大。山洞機庫依山而建,將山體內部掏空,用極厚的混泥土全面加固,內部有多道防護鋼門,即便是洞口受到攻擊也不會輕易的波及到裡面,加上高高的山體,即使遭受戰術核武器的攻擊也極難炸燬山洞機庫。


圖為山洞機庫,抗打擊能力極為優秀


做為戰略設施,山洞機庫內部設施極為完善,一般機場該有的全都有,從戰機的日常維護到大修維護都能完成,戰機零件儲備非常豐富,甚至能自制一些簡單的替換零件。做為戰略設施,山洞機庫的容量都比較巨大,其空間一般至少可以儲存300架以上的戰機,足可以應對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