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沒投降,會如何?

用戶67373511286


那就繼續扔,扔到投降為止,如果不投降就扔到日本政府和人民消失,全當他自取滅亡唄。一直流行一種美國不投原子彈會造成美軍百萬傷亡的說法,那只是在原子彈出現之前的說法而已。1945年初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李梅火攻對日本本土特別是東京進行了無差別燃燒彈轟炸,一夜之間東京市區化為灰燼,所以對美國來說漫天的B29就足以讓日本徹底絕望。投擲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表面上是毀了日本其實是拯救了日本。

先說一下原子彈的事情,現在我們知道美國當時製造了三顆原子彈,在8月9日胖子投放在長崎之後美國已經沒有原子彈可用。可是根據已經解封的資料來看,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原子彈生產線已經形成並可以開始少量製造原子彈,引用下面幾段話:

格羅夫斯預計在8月19日使用第三顆原子彈,9月和10月分別還有3顆原子彈可以投入使用。

在8月10號格羅夫斯發給馬歇爾的消息中有這麼一段話:

未來的原子彈,應該準備送到8月17日或18日後第一個天氣合適的地點。

接下來是一對話:

Hull:原子彈是同條生產線生產的,還是分成兩條?
Seamen:他們是一條生產線生產的。H:也就是說產量是比較穩定的,每十天生產一枚,對吧。
S:現在這枚交付後,到9月上旬會有一個較大的空擋。然後就會穩定下來,基本上每十天一枚。

也就是說在當時,美國已經能夠實現原子彈的量產了,雖然產量只能達到每個月3顆,但是扔到日本頭上還是夠了。只要日本不在1945年8月投降,那麼九月份、十月份日本會繼續遭到原子彈轟炸,目標可能是小倉、新瀉等等地區。

再來說一下關於李梅火攻。大家都知道原子彈威力很大造成了慘重的殺傷效果,殊不知李梅分析了日本城市建築特點後做出的燃燒彈轟炸策略。美軍在轟炸中使用了M69型燃燒彈,這種燃燒彈的核心為凝固汽油,落地後飛濺產生超過1000度高溫,一旦開始燃燒火勢根本無法控制。這種燃燒彈對木質結構的日本城市具有災難性的殺傷力。

1945年3月9日夜,339架B29轟炸機攜帶2000噸燃燒彈對日本東京實施無差別轟炸(也就是部分軍民一視同仁),轟炸導致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東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的範圍被燒成灰燼,官方統計8.37萬人被直接燒死,另有10萬人燒成重傷,26.7萬棟建築被燒燬。之後的4月13日、5月9日、5月26日美軍轟炸機再次使用燃燒彈轟炸東京其他地區。而整個東京在經過多次轟炸後死亡人數超過14萬人,56%的面積被摧毀。很多人試圖跳進河裡或湖中躲避大火,但是他們絕望的發現河水被加熱到可以殺死人的溫度。

看看下面這段記錄;

大部分建築蕩然無存,街道已經無法辨別,只剩下東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鋼筋混凝土殘骸。家附近的房屋都變得根融化的糖塊一樣,河水幾乎全部蒸發,無數燒焦的屍體遍佈在河床上。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燒焦的臭味。

之後神戶、橫濱、名古屋等96座城市也先後遭到了燃燒彈攻擊,其中殺傷效果最明顯的日本福井96%的面積被徹底摧毀、日立71%的面積被摧毀。在上述系列的轟炸中日本先後有50多萬人死亡,800多萬人無家可歸。所以,即便沒有原子彈,美國照樣可以用燃燒彈徹底燒光日本。而美軍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幾十架B29轟炸機。

所以,日本不投降又能則麼樣?原子彈、燃燒彈都能讓日本和他的民眾絕望,如果還不投降那麼久炸到沒人為止。既然有轟炸能去的切實可行的效果,美國不會傻到讓上百萬美軍官兵去日本送命。實際上,兩顆原子彈是救了日本而不是毀滅了日本!

至於道德底線,很多人提及李梅還有投擲原子彈的蒂貝茨是否有過內疚,回答很簡單:沒有。日本在二戰期間從來沒有過底線,美國也從來沒跟日本有過底線,既然廣島長崎已經被核,東京已經被燒,那麼再炸幾個城市也只是順帶的事情而已。


雛菊西瓜Peterpan


一億玉碎不一定,但一定會玉石俱焚。

如果原子彈爆炸後日本還沒有投降,甚至變本加厲真的要執行所謂的“一億玉碎”頑抗到底的話,那麼日本迎接就不僅是第三顆、第四顆原子彈,還有燃燒彈、高爆炸彈這些慘絕人寰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絕對能讓日本鬼子欲仙欲死,玉石俱焚。


其實,本來兩顆原子彈應該投到“京都”和“廣島”的,因為有一個對京都非常有感情的美國人亨利的極力勸阻才改變成廣島和小倉,後來因為天氣原因,長崎作為小倉的替死鬼捱了一下。但是,從原子彈選擇的過程可以看出,美國還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和戰後管理需要的原則的。

而且在選擇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時也沒把天皇所在的東京作為目標,很明顯是留手了。如果日本還要繼續頑抗,美國顯然不會再留情面,也不會讓美國大兵白白犧牲,一定會用燃料和戰火把日本洗一遍。


先把以天皇為首的頑固分子做掉,日本軍部在二戰時基本上和天皇形影不離,端掉天皇,日軍軍部也跑不了,用原子彈做斬首行動,我相信天皇就是是真神也一定跑不了。

端掉了天皇和軍部,整個日軍就屬於群豬無首,習慣了聽令的日軍要麼會悲痛欲絕的自殺,盡忠天皇,要麼會無所適從的投降,要麼會繼續負隅頑抗。美軍只需要把負隅頑抗的日軍從地球上抹去就行了,相信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其實,這時候的日軍早就不復往日榮光了。軍隊除了十六的,就是六十的。精銳部隊不是死在中國戰場,就是掛在太平洋戰場,剩下的老弱病殘傻早就不是那個三個月滅亡中國那種狂妄的口氣了,真要沒了頭腦,沒有多少人真的有一億玉碎的意志的。

所以,就算日本繼續頑抗,在經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洗禮之後,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苟延殘喘而已。


三旬C杯少女


如果日本不投降,最大的可能是,美國的第三顆原子彈會扔下去,然後蘇軍從北海道、美軍從九州島南北夾擊登陸入侵日本本土。然後像德國那樣,日本會被美蘇兩國分別佔領,日本的國體也會而改變,君主制不再存在,國家會成為共和政體。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是導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另一些人則認為,歐戰結束後,蘇聯對日宣戰,而且迅速派兵南下攻下日本佔領的地區,包括我國的滿洲里和朝鮮半島,才是日本投降的最主要原因。

因為原子彈傷害的只是平民,而蘇軍打爛的,是日本戰力最強的關東軍。佔領了滿洲里和朝鮮半島之後,蘇軍從北海島登上日本本土作戰,是比較容易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美軍的登陸作戰計劃的日期已定:11月1日。

這樣,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瀕臨崩潰的日軍,還不得不兩面作戰。另一方面,美國空軍和海軍早就佔據了太平洋地區的制空和制海權,全面封鎖了日本島嶼,從外面進口任何東西都變得不現實,尤其是糧食。因此,日本正處於各種物資極度匱乏、全民飢餓的邊緣。

此時的日本,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條,最後也會被餓得投降。同樣和德國一樣,他們已經沒有了談判的條件,所以只能按盟國的要求無條件投降。大多數日本人民、日本軍人和政客,包括天皇,完全明白這一點。

所以,天皇置少壯派主張死硬抵抗的軍官的反對於不顧,粉碎了8月14日夜的政變陰謀,於第二天如期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樣,日本不但沒有分裂,還保住了君主制。天皇沒有被列為戰犯受審還繼續當他的天皇,美國人算是給足了他面子,也是對他堅持無條件投降的補償。


世界真的很大


還能怎麼樣?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了,會發生很悲慘的事情,一個日本人難以承受的後果,那就是至少再有一千萬日本人在戰爭中消失。雖然美國當時已經耗盡了原子彈,但原子彈是可以重新制造的,已經制造成功了,就有了經驗,下一步大規模製造就可以加速,用上一兩年時間,足以重新制造上幾顆。日本拒絕投降,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將會對日本展開更大規模的作戰,登陸作戰必不可少。登陸作戰一定會大幅度增加美軍的傷亡,而美軍傷亡大了之後,就會產生更大的對日本的仇恨,所以一定會百倍的從日本人身上討回來。一個美軍士兵的傷亡,都會幾十倍上百倍的從日本人那裡討回利息。而蘇聯軍隊也會配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蘇聯人比美國人更加心狠手辣,他們如果登陸日本本土,很可能實施“三光”政策,日本人民將迎來更大的災難。這樣的話,到了戰爭結束,蘇聯將不會和現在一樣僅僅佔據北方四島,而是把日本至少三四層的領土都佔領了去,然後在上面大規模移民,斯拉夫民族將在日本本土上紮根,幾十年後,會有幾千萬俄羅斯人生活在日本,而且永久生活下去,日本將永久丟失這些土地。美國為了對抗佔領日本領土的蘇聯人,肯定會大規模在日本扎兵,保持一支百萬人規模以上的美軍部隊。這樣,日本的國家主權實際上已經降低到零。所以,假設日本不投降,盟軍會傷亡幾十萬到上百萬人,但最終會徹底摧毀日本,而日本至少死亡一千萬到數千萬人,大量領土被奪佔。


懷疑探索者


這裡主要涉及到日本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使日本軍國主義遭受巨大打擊,因為如果繼續負隅頑抗的話,對整個日本民族都是毀滅性的,所以,最終選擇終戰。值得注意的是,8月15日公佈的是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而非投降詔書。在現代一些日本人的觀念裡,是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打贏他們的,而非中國人。

其次,是蘇聯出兵中國東北。1945年8月9日凌晨,蘇聯遠東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指揮150多萬蘇聯紅軍進軍中國東北。僅僅用了4天,蘇聯就對日本關東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打擊,一百多萬日本關東軍在蘇聯紅軍的強大攻勢下潰不成軍。當時在戰爭後期,日本狂熱軍國主義分子幻想讓天皇和政府搬到滿洲進行最後的抵抗,然而,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被蘇聯折斷。

再次,就是偉大的中國戰場上牽制了眾多日軍陸軍兵力。經過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日本深深地陷入了中國戰場,從東北到西南,戰線綿延幾千公里,而日本的物資和人力在戰爭後期都供應不足,再加上中國戰場也在盟軍勝利的背景下逐漸展開攻勢。

複次,日本的盟國意大利和德國已經先後投降,日本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同時,日本幻想通過英美和蘇聯的矛盾瓦解反法西斯同盟,但是,沒想到當時的美英蘇三大國之間已經達成了先滅了日本法西斯的共識。

所以,無論美國是否投原子彈,日本軍國主義滅亡是必然的趨勢,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所以,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沒投降的可能性非常低。即使說,日本軍國主義打算“一億玉碎”,即讓一億日本臣民抱著戰死到最後一人的決心,這是喪失和泯滅人性的行為,日本人民也不會隨著軍國主義分子共亡。


國家人文歷史


呵呵,如果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還沒有投降,那麼現在就已經沒有日本了。

二戰末期日本由於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在盟軍的眼裡日本已經沒有平民。都是隨時可以拿起武器進行抵抗的抵抗分子。因此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對日提出過兩個近乎於瘋狂的作戰計劃。

富士山爆發

蘇聯曾經計劃轟炸富士山引發日本全境的火山爆發和大地震。

在二戰末期日本幾乎是沒有防空的,蘇聯和美國的大型轟炸機進入日本領空如入無人之境。這就給對富士山的轟炸提供了前提條件。

日本的富士山並不是一個死火山而是一個真正的活火山,最近的一次爆發在1707年。當時照成了日本境內不小於八級的地震。

蘇聯計劃利用炸彈直接激活富士山這樣日本就可能再次出現1707年富士山大爆發的情景。由於是經過計算和策劃的攻擊,在富士山爆發後日本一半以上的生態會全部摧毀。

圍困日本

另一個是沒過聯軍提出的,希望建立海上和空中封鎖對日本進行長期圍困。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上的島國四面環海,在二戰期間日本根本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百分之九十的糧食需要由外部輸入。



圍困的一個結果就是由於糧食的不足日本進入人吃人的社會狀況,日本會消失掉一半以上,文化盡毀。

所以說美國投到日本的原子彈促成了日本的投降實際上是救了日本所有國民。


軍武數據庫


首先要明白日本不投降的原因和盟軍投放原子彈的真正目的,電影《最長的一日》日本高層普遍是藉著保護天皇制度才不願意投降,而東條英機也伺機向大本營軍官們說,忠於天皇分為狹義和廣義,而廣義的尊皇就是確保國家安全,很明顯這才是日本投降最基本的前提。

當時的日本陸軍大臣阿南唯己出任日本首相,他反覆強調的本土決戰是陸軍為主海軍為輔,理由就是國內外陸軍還有600多萬人。這是日本人不服輸的重要資本。東條英機所謂的國家安全就是要確保開戰前的日本領土範圍不變,以及外國佔領軍不能進入日本駐紮,不能改變日本的國體。也就是有條件投降。

盟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就是一種戰略威懾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是各大參戰國家一支達成的最終目標,很顯然不會接受日本的要求。電影當中的一幕是正在開會的日本高層突然接到第二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稍微流露出堅持不下去的神色,但還是有陸軍軍官狂妄的叫囂一千萬國民玉碎。因此盟軍下一步就開始收拾陸軍的力量。

蘇聯參戰打掉了阿南堅持抵抗的完整陸軍,他這才開始促成投降並最終自殺身亡。可見盟軍也不是不知道日本堅持抵抗的原因,美軍拼盡全力殲滅了聯合艦隊,但是日本陸軍在大陸上完好無損,只有徹底摧毀著一股力量才能逼迫日軍投降,原子彈還真的不能讓日本人就範。

因此原子彈不起作用的話美國會幫助中國徹底解放全國。像在太平洋一樣一點一點的解決日本陸軍力量,不會坐視蘇聯控制整個中國。但是登陸日本本土直搗黃龍的可能性不大,不僅僅是因為懼怕日本人的瘋狂避免造成嚴重損失,更重要的還是不想給蘇聯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的機會。

而動用原子彈無休止抹平日本城市會讓美國承受道義上的壓力,是用原子彈不是為了殺害無辜的平民,既然不能起到逼迫日本投降的作用自然就會停止,因此第二顆原子彈後應該不會再有類似襲擊了。美國倡導的是正義戰爭因此這種不人道的攻擊不會長期堅持,在緬甸殺害了1000多名俘虜的孫立人都被美軍點名批評了更不要說用原子彈屠殺平民了。


兵器世界


日本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爆炸之時,日本已經是喪家之犬,窮途末路,不投降的話後果很嚴重,很可能在一年之中,日本將變成不毛之地。



美國人在往日本投原子彈的同時,也在準備著登陸作戰計劃,蘇軍也已經驅逐了盤踞在中國東北多年的日軍,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也已經全線潰敗,東南亞戰區也已經準備反攻,這個時候的日本,基本上是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還十分有種的拋出了1億玉碎計劃,就是準備進行全民抗戰,在自己的國土上戰死也不投降。

然而原子彈的轟鳴,讓日本政界和日本天皇都看到了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兵敗如山倒,日本的失敗已經無法挽回,太平洋戰場,東南亞,中國戰區,朝鮮戰場等地戰敗的消息紛至沓來,乃至本土不斷遭受的轟炸,都在不斷的打擊著日本政界和天皇的神經,最後蘇聯對日宣戰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如果日本不投降,那麼以美國為主導的盟軍將開始登陸日本對日軍進行剿滅式打擊,但是在登陸之前,對日本國土的地毯式轟炸是少不了的,美國人不僅仍然在製造原子彈,而且已經準備了幾十萬噸毒氣彈,各種炸彈就更不用說了,首先盟軍將摧毀日本的軍事基地、兵工廠、東京等大城市,接著對小城市進行轟炸,而且美國人準備了全面覆蓋日本農業生產區的落葉劑,準備對日本農業進行全盤銷燬式打擊,這一遍轟炸過後,日本人口至少減少2/3,農業顆粒無收,工廠全部被毀,整個國家基本回到石器時代。



然而這還不算完,盟軍的登陸將會是推土機式的消滅,很有可能不下於日本人在我國實行的三、光政策,盟軍登陸的同時,蘇軍也會從北面登陸日本,兩相夾擊之下,不出一週,日本能反抗的力量基本會被消滅殆盡,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些婦女老人孩子了,日本人將會深刻領會到滅國之痛。

所以日本的投降雖然已經有點兒晚,但仍然是明智之舉,不然日本一個國家將不復存在。


人類的方向


1945年8月6日至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舉國震恐。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發布《停戰詔書》,日本投降。

毫無疑問,美國投放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如果美國投放了原子彈,日本仍拒絕投降,會怎麼樣呢?

可以肯定的講,日本會敗的更慘,遭受的損失更大,付出的代價更為慘重。

儘管在美國投放原子彈前後,日本仍有一些戰爭狂人叫囂什麼“本土決戰,一億國粹”,但也只是乍呼而已。1945年8月初,美國已攻下日本沖繩,並準備進入日本本土作戰。其時的日本敗勢已定。而且日本僥倖依賴的關東軍也已面臨著蘇軍的打擊。日本已沒有任何反擊的能力。負隅頑抗,雖可能會遲滯投降,但絲毫改變不了戰敗的命運。

當然,美軍在進入日本本土決戰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更多傷亡,但日本的傷亡會更大,而且延遲投降所受到的懲罰會更嚴重。






燈影書畫


原子彈“核平”日本後,日本軍國主義選擇投降是明智的!要不然等待他們的有可能是2000萬人死亡的代價,更嚴厲的戰爭犯罪的追究!

這兩張二戰期間日本婦女和兒童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化,進行軍事訓練的圖片已經證明了日本平民深深的介入了戰爭!已經不是“和平民眾”了,大戰期間每個人都為戰爭做事兒,並且日本當時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如果美軍登陸,那麼這些人將會拿起武器進行瘋狂的抵抗。

有鑑於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島嶼爭奪戰的瘋狂舉動,美軍最高指揮部門認為,假設日本受到原子彈打擊之後仍然拒不投降,就要在1946年初對日本進行登陸戰。
劇毒化學戰劑“光氣”化學分子式的模型,光氣屬於“失能、窒息”型化學武器,人吸入之後會阻塞呼吸道和神經麻痺…不及時救治很短時間內就會窒息死亡。

美軍大本營為了防止登陸戰期間受到日本人的瘋狂抵抗造成巨大傷亡,儲存了5萬噸“光氣”、“芥子氣”等劇毒化學戰劑,並且培訓了5000人的化武部隊,同時要求航空兵訓練低空投擲化學炸彈的技能。





美軍二戰期間,為了應對德日可能實施的化學戰……不但對部隊官兵進行防化武訓練,同時也儲備了大量的化學武器。

通過,上述美軍對於日本本土登陸戰的準備可以看出,美軍已經沒有顧及了!就是要對日本實施軍事佔領,同時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蘇經過溝通,在蘇聯結束歐洲戰事之後將實施“遠東戰役”,戰役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蘇軍要在日本北海道登陸,美軍甚至可提供大量的登陸艦船在海參崴集結,運送蘇軍在日本本州登陸……種種方案已經制定完備了。


美軍制定登陸戰的“冠冕”戰役當中登陸東京首都圈的“敵我態勢圖”,由於東京地區人口密集,加之受軍國主義影響很大,這個地區的日本人抵抗將是很激烈的…美軍釋放毒氣的可能性極大!美軍也制定了使用B25轟炸機低空投彈的必要。假設真的發生,那麼東京圈內將會有300萬人受到化武的傷害,並且包括“冠冕”戰役和“奧林匹亞”戰役要登陸的日本大城市很多……傷亡人數是相當大的。

由於,人力物力的枯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已經意識到不投降將會滅亡的下場 ,為了保護自己在日本的地位,最終選擇了投降!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至於日本普通民眾只是他們眼裡的草芥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