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歲月”裡的汪峰

不知不覺,從組建的鮑家街43號樂隊1997年發行第一張專輯開始到今年為止,汪峰在做搖滾樂的路上已經行進二十年了,而我聽他的歌也快聽了二十年了。

這二十年來除了不間斷的創作歌曲,每兩年發行一張個人專輯以外,他還參加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演出,包括2010到2015年全國各大城市的巡演甚至海外演唱會。在2017年9月9日,他又將鳥巢做為首站,開啟新一輪全國範圍內“歲月”巡演了,足跡將踏遍大江南北。

“歲月”裡的汪峰

從小提琴手到原創音樂人,從酒吧live到唱響鳥巢,從無人問津到好聲音導師,從搖滾歌手到創業先鋒,汪峰的傳奇經歷已經被人咀嚼過千遍萬次。

有人說:“音樂是一個時代的審美,從流行音樂中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生活軌跡。”汪峰的音樂,大氣而有張力,充滿著生命的力量。他的歌詞樸素而富有思辨,深邃又不故作深沉,詮釋了人生的美好和脆弱。他這二十年的創作,記錄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心路歷程,更掐準了時代的脈搏,折射了當下國人在社會轉型期下真實的心理狀態,表達了他們的矛盾,憂慮,慾望和夢想,如同一道炫目的光芒點亮了中國搖滾界。

從某種角度說,這是一個創作者最幸福的事。他的出發點也許只是為了充分表達自我的情緒和對人性對社會的觀察思考,卻無形中直指他人心靈深處,震撼和影響了千萬人的心,激勵了太多的失意者重整旗鼓,推動了很多思考者關懷社會。

在我看來,汪峰無疑是一個用音樂揮灑思想的名副其實的歌者。

“歲月”裡的汪峰

中國搖滾樂每一階段的進步都浸潤了許多搖滾音樂人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說,汪峰把搖滾樂普及到主流社會,為之探索更為成熟的商業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喜愛搖滾樂,身體力行是做出了貢獻的。他走到今天,如同中國搖滾樂的發展一般,並不順利。雖然每一步都很踏實,但也在各種觀念的夾擊中充滿了爭議。

1996年汪峰從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辭職做搖滾時,並非身處一個好時代。在某樂評人的描述中,當時的中國搖滾正處於“轟動的尾聲”,開始進入漫長的“失語期”,“搖滾音樂人再也說不出震動整個社會的話語,當搖滾音樂人試圖揭露新時代的新現實,大眾卻已經失去了響應能力。”

可也在那時,汪峰寫出了“晚安,北京,晚安,所有孤獨的未眠的人們”這樣優美傷感又飽含大愛的歌詞。儘管如此,在發行兩張專輯之後,他依然一貧如洗,交不起房租,戀人離開,和樂隊成員之間發生藝術理念上的分歧……凡此種種,一個失意的年輕人該經受的不幸和磨難,那時他都一一體驗過了。這種情況一直到他簽約華納唱片公司後,才得以改善。但也因此解散了組建多年的鮑家街43號樂隊,而飽受非議。

“歲月”裡的汪峰

對於爭議,汪峰本人很少出面回應。他認為,“國人非常熱衷於討論一件事物的性質,形而上,概念的,但是很少發現做實事的。而各種爭執的結果似乎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確的,這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他一直只顧埋頭做自己的事,與其用語言蒼白的辯解,不如讓作品來說話。但偶爾也會發表清晰的看法。

2006年隨著《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等歌曲在主流社會的走紅,汪峰漸漸站在了各種商演甚至春晚的舞臺,他開始被批評成一個所謂妥協的背離了搖滾精神的“偽搖”,被攻擊的理由是:搖滾歌手不可以商業化,不可以名利雙收,不可以詠唱勵志,不可以謳歌祖國。

對此,汪峰認為這些爭議都是有“中國特色”的。他的看法是,搖滾樂必須商業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以發展。而中國搖滾樂需要討論的並非是是否商業化,而是能不能把商業做的高級一點。他從不覺得自己站在商演舞臺上就迅速變成一個人格低劣的人了,他想嘗試為搖滾樂趟一條路,他相信他在舞臺上站100次,這舞臺就會因他而改變,就能讓大眾知道這個人是唱搖滾的,知道什麼是搖滾樂。

“歲月”裡的汪峰

關於創作上的商業妥協論,他開玩笑的說,如果他在寫歌之初能夠預測到一首歌的命運,知道是否會受歡迎,那不該做音樂,而應該去買股票。至於有些歌曲,他並不認可勵志這種貼標籤的說法。對那些批評他謳歌祖國的人,他的回答更乾脆:神經病!

2011年《春天裡》裡的版權問題,使得汪峰面臨了全國範圍內的輿論風波。草根組合旭日陽剛因為翻唱這首歌,上了春晚變得家喻戶曉,之後他們在各地商演中不斷演唱汪峰的各種作品牟取利益,卻事先未經他本人以及他公司的同意和授權。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汪峰被迫寫公開信禁止旭日陽剛再演唱他的所有作品。

他的這次維權行為可以說是開創了樂壇之先河,其實做得特別搖滾,但在這個漠視知識產權的國度,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支持他有之,不理解而批評他忘恩負義甚至破口大罵的更是不少。在版權意識日漸提高,音樂人維權已是普遍現象的今天,不知道那些曾辱罵過汪峰的人是否會有一絲羞愧和不安?希望是有的。

“歲月”裡的汪峰

2013年開始汪峰步入了事業巔峰,也讓他在媒體上變得愈加的熱鬧。他成了收視率最高的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導師,他發行新專輯,展開票房傲人的巡演,他開耳機公司,創辦互聯網音樂平臺。網友幫他上頭條,他離婚,他和章子怡戀愛結婚生女,他和記者懟,他寫信回應前女友的惡意攻擊,甚至他的髮型,衣著打扮,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八卦的內容……這些年這些話題,不斷的在網絡上發酵著蔓延著。在洶湧的口水中,那個曾經熟悉的汪峰被漸漸塗抹的面目全非。

在汪峰的2001年專輯《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裡有首《再見二十世紀》,一度是我最喜歡的歌。15年前站在世紀之交的夜晚,對過去迷惑,對未來迷惘而在歌裡自詡為上帝罪人的大男孩,怎麼都想不到今天的確成為了許多人眼裡莫須有的“罪人”。我懷念那個當年沒有被貼太多標籤的他……

紛紛擾擾的爭議和不被理解,也曾讓汪峰倍感煎熬,在他為數不多的訪談中,不止一次的表示感覺人生有點荒誕。對此他的描述是,“那個過程痛苦又漫長,而且註定只有自己陪伴自己度過。只有我自己在一點一點地確定,找到必須要全身心投入的、特別清晰的方向,只有逾越這個階段,才能用事實印證你曾經說過的話。”

這樣的汪峰,無疑是讓人痛心的。他或許有一些不完美,但如果你相信媒體中的他,而不相信搖滾樂裡的他,那就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至少他做了搖滾歌手應該去做、正在做的事,而且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

“歲月”裡的汪峰

二十年的音樂創作生涯,如果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強大的意志和信念,幾乎是很難堅持的。多少和汪峰同時期的搖滾音樂人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只有他還在繼續。我相信他之所以還在堅持,並非只是這一切讓他有名有利,而是因為他真正的熱愛搖滾樂,熱愛這個國家和人民。因此不管身處何種境遇,他都沒有原地踏步。

他的心智已經足夠成熟到不會輕易改變信念。創作已經成了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停止就會感覺血液裡缺少了氧氣,一切失去了意義。他對搖滾樂的信念,來自於相信音樂與靈魂的零距離溝通是可行的,相信重塑人的心靈甚至比制度變革還要來得迫切,來得有效。

談到搖滾樂,總是會提所謂的搖滾精神。我以為搖滾精神的屬性是無法定義的,什麼是真正的搖滾精神?究竟怎樣才符合搖滾精神?都沒有標準答案。

可以說搖滾精神是社會批判,是個性叛逆,是深刻反思,是小情大愛,是呼喚救贖,是嚮往逍遙,是追求自由,是渴望公平,是嚮往平等,是人們所有真實思想情感的流露。歸根結底,搖滾樂並不是某些藝術精英閉門造車的結果,從發展的角度看,是主流文化最終會選擇的產物。因此,市場也就是聽眾的反應才決定了一切。

因此我一直認為汪峰是中國搖滾的改良者。他的作品內容拓寬了以往國搖表現主題的範圍,並把旋律的可聽性擺到了一定的高度。最重要的是他的所做所為顛覆了很多以往設定在搖滾上的某些固有觀念。

改良需要的是堅定的信仰,前瞻的思想,巨大的勇氣,堅韌的毅力,務實的行動力和既不完全溶解於世又能輾轉騰挪其中的能力。改良者在某個階段會被許多人不理解,更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在汪峰身上,履行的是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時至今日,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認為他一路走來所做的決定是不正確的呢?先行者總是孤獨而艱難的,該慶幸的是他挺了過來,且從未停止探索和前行的腳步。

數年前有次小型演出,唱完《恆星》後汪峰說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呼籲幫助那些具有音樂才華但缺乏機會,還默默無聞的人,希望大眾能支持和認可更多的中國自己的原創音樂人。在他的訪談中,也多次說過類似的話。

這是汪峰內心一種深刻的情結。

“歲月”裡的汪峰

他也曾寫出很好的作品卻無人應和,像一顆孤獨的恆星,陷入“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懷才不遇的悲涼中,經過艱難困苦的掙扎和一些機遇,才逐漸成功。所以對於依然還處在和他當年相似境遇的音樂人懷有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

這就是如今雖然他的個人音樂事業已到達一個高峰,當擁有一定能力和資本的時候,卻沒有選擇過安逸的生活,相反踏上一條更為艱辛的創業之路的真正原因。所以在繼Fiil耳機公司之後,汪峰又馬不停蹄的創辦了開放的互聯網音樂內容平臺----碎樂。

他想盡自己所能,做除了創作之外更為實際的事,在版權保護不利的情況下,為改善中國音樂行業的生態盡一份力。他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原創音樂人完成他們的夢想,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希望藉助這樣的平臺讓他們的創作能獲得相應的尊嚴,以此為樂壇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能量。

從16年11月1 日“碎樂”開辦至今,汪峰已經資金支持了包括趙雷,木馬,陳鴻宇,草臺木馬,李夏等十多位音樂人的演唱會,而這樣的故事還在繼續著……

想要改變世界,所以汪峰站在塵世中,默默堅守。做他的歌迷十多年,正是這種當下社會最稀缺的理想主義情懷,讓我欣賞,以致對他讚歎不已。

“歲月”裡的汪峰

印象深刻的是15年汪峰在博鰲論壇的演講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就讓這段話成為這篇文字的結束語吧:

“我們所有的榜樣到底帶給這個社會和大眾是財富的力量,還是精神的力量?我相信財富可以讓我們不斷攀升,帶動慾望,帶動我們的原始動力。但是精神可以讓我們更接近善良,更接近信仰,讓我們變得更真摯。

我一直堅信,每個各行各業的榜樣,如果能真正傳遞給這個世界的是來自於心底精神的力量,那麼在時間的長河裡,無論是對於家人、朋友還是社會會更有益。因為財富有一天會消失,但是精神力量卻可以永存。

我也知道很多成功者、榜樣級的人物,他們在這條道路上歷盡了各種艱辛,也遭受了很多不公和質疑。但是我想說,讓我們繼續,繼續彰顯我們內心的力量!

其實我們的生命都會很短暫,當我們離開世界的那一天,這個世界絕對不會因為你帶走了什麼而將你留戀,而只會因為我們留下了什麼而將我們銘記。”

文章提供:晚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