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沒有找到自己的主營業務?或許這篇碎碎念能給你一點啟發


沒有找到自己的主營業務?或許這篇碎碎念能給你一點啟發


最近一直在思考藍星生財之道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我應當在哪個方向一直深耕下去?

不要再東一下西一下。


就像紅蛙老師說的一樣,選擇一個項目,要能長久幹下去才行,而且不能是大而全,應當是小而美,小而美,我們才能幹好,大而全,自有平臺去幹。

沒有找到自己的主營業務?或許這篇碎碎念能給你一點啟發


項目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應當是結合自身資源進行變現得來的。

自身資源又跟自己的經歷有關係,自己過去的經歷,自己過去的技能,產生了某種資源,而這種資源具有唯一性,具有獨有性,只屬於我一個人,那就再好不過了。


之前我有想過與吳博士一起成立一個諮詢公司,就是關於如何科學創業的,後面想了下,鏈條太長,太重,這個諮詢費時太久,屬於那種機構來做的,我們其實不具備這個條件。


一定得是某個很細分的點,賺錢有三項:流量,技術,產品,選擇這三個主題的其中某個小點,去紮根,去突破,這樣才能有立足之地。


​​技術,我可以排除,產品,我也可以排除,剩下我能玩的,就是流量了。


我仔細思考我最近賺錢的東西,就是倒買倒賣,做中間人,掙信息差的錢,另外就是收的入群費,但是我提供的內容不垂直,導致沒有吸引到大量的付費用戶,還有一個就是群裡面經常在聊的,就是那麼幾個人,沒有一個共同的協作項目把人動員起來。


後面我再思考,我做的項目,必須是基於我自己的閱歷,技能,經驗,資源來變現的,不能是去考慮一個項目將社群成員連結起來,應當我自己在做的項目,有感興趣的且相應技能達標,時間充足,執行力強,這樣才能一起合作到一塊來。


再進一步思考,我之前做什麼是有一定基礎的呢?


股票期貨區塊鏈,SAP,稀土,電商,社群,文章,還有就是身邊同學朋友的資源了。

股票與SAP不再考慮,因為太久沒碰了。

稀土與電商剛好結合了,做了個稀土天貓店。

而社群,自己在運營著一個付費社群,暫時來看,只能說產生一點收入。

文章,從08年開始在西財的草堂茗香開始算起,到2020年,也有超過10年的碼字歷史了。只是一直在原地踏步,並沒有深入去研究寫作的套路,沒有形成固定的框架,這點,以後要克服。

資源變現,這一塊,倒是可以想辦法做一個,就是做中間人,專門整一個公眾號,一個微信號,就是發各種需求與供給的信息,然後我做中間人,從中抽成。因為我個人本身的付費圈子有超過100個,所以這塊的信息差,應當是可以挖掘的。就是要找人做,不然時間耗費太大了,或者搞個小程序也行。

通過文章,視頻,音頻,引來的流量,能否直接對接個其他人的產品?

或者說,自己的公眾號,上一個微店,或者小程序也行,主賣一種產品,最好是虛擬產品,且剛需的產品。

這樣說來,我10年的股票經驗,倒是可以拿來寫文章,進行引流,引到港股變現或者期貨中間人這一塊去掙佣金。

就是我負責搞流量,產品這塊由他人負責。

無論任何時代,流量都是剛需。

而我經過這3個多月的摸索,發現流量只能靠內容的價值傳遞來吸引,那麼也就意味著,核心競爭力是內容。

框架式的內容,流程化的內容,有價值的內容,去把流量吸引過來,後端產品選擇靠譜的合作伙伴。

就像周老闆的打新訓練營,還有各種MCN,培訓完就是交付,不需要多麼複雜,他們的手續費,還能有提成,真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產品不能太複雜,就像賣號的,賣給你,就完事了,你怎麼用,是你自己的事。

零碎的思考一大堆,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要做個框架,按照模型去挖掘,或者多跟群裡面的人請教,把主營方向定下來。

選擇太多,真不是什麼好事。

古人修道,因為紙張印刷不方便,有時得到一本經典,就如獲至寶,勤加修行,反觀我輩,得到的太容易,反而有選擇困難症了。

一如我老爸,沒啥出路,選擇當學徒去幹鎢礦的尾礦浮選,後來一直幹鎢礦,幹了將近40年了,反倒是在鎢礦的尾礦上面成了一個專家了。

定位難啊。確定賣點也難啊。確定一個能賣一輩子的賣點,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再難,都肯定有方法,根據自身稟賦,自身條件,自身經歷,還是要儘快做出選擇來。


還有一點,就是沒有截止日期,就沒有生產力。


我在琢磨後端變現產品,已經很久了,卻一直沒有付諸於文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截止日期。


必須要在3月10號之前,想清楚這個問題。


否則,幹什麼都是無意義的,都是低水平的戰術上的勤奮。


應了王興那句話,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


胡謅了一下,就先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