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南充隸屬四川省,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嘉陵江中游,介於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1]

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堯、虞舜之前便謂“果氏之國”,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

南充市屬於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728.25萬人(2018年末),轄3區1市5縣,擁有閬中古城、朱德故里風景區等。

南充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清潔能源示範城市、久負盛名的 “綢都”,國家規劃確定的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和川陝革命老區重要節點城市,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

2018年11月,南充入選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順慶區】

1993年由南充縣、縣級南充市析置;因古為順慶府、順慶路治所,故名;南宋理宗趙昀擔曾任果州團練使;後賜名順慶府,以祈國運祥順吉慶。

順慶區,隸屬四川省南充市,是川東北商貿中心和老工業基地,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省規劃建設的九大中心城市之一,南充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順慶區地處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北鄰南部縣,西南與嘉陵區交界,西接西充縣,東北毗鄰蓬安縣,東南與高坪區隔江相望,幅員面積555.5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中國內陸河流嘉陵江穿境而過。區內有搬(罾)大(林)線現代農業園、搬罾青山湖新農村綜合體,形成了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現代特色農業。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截止到2014年,順慶區轄11個街道、9個鎮、9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和平路街道、瀠溪街道、荊溪街道、西山街道、共興鎮、金臺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大林鎮、梵殿鄉、順河鄉、燈臺鄉、輝景鎮、龍桂鄉、永豐鎮、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高坪區】

1993年以原南充縣嘉陵江以東析置,因駐地高坪鎮得名;鎮因位於嘉陵江岸沖積平壩,泥沙越積越高,故名。

高坪區位於南充市東部,與順慶區一江之隔。幅員面積812平方公里,人口70萬,轄16個鎮14個鄉。

  高坪是全國鹽滷資源蘊藏量最大的區域之一,還有石油、金沙、膨潤土等,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全區有較好的工業基礎,現已初步形成了絲綢紡織、機電化學、食品加工、汽車製造等具有較強實力的工業體系。區內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十里工業街,開發面積2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近百家企業正式批准立項到開發區落戶。

  高坪區素稱南充的“魚米之鄉”。是全省商品糧基地。全省瘦肉型商品豬基地,全省桑蠶繭及水禽蛋生產基地。區內河流密匝,“一江四河”遍佈各鄉鎮,水利設施星羅棋佈,全區灌面達80%以上,綠化率達73%。

  區內有國道318線(成都一上海)、省道南(充)前(鋒)線交匯,達成鐵路途經區內22公里。境內有國家民用二級機場高坪機場可通航北京、廣州、深圳。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高坪區逐步將成為嘉陵江畔的璀璨明珠!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嘉陵區】

因嘉陵江流經區境,且古有嘉陵道,故名;嘉陵江古名西漢水、渝水、閬中水、巴水)因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得名;另據《水經注》載:因流經嘉陵道而得名。

嘉陵區是國務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縣級行政區,總人口70萬,幅員面積1278平方公里。國道212線、318線在區內交匯,滬蓉,G75,南充繞城高速公路縱貫全境。[1][2]

嘉陵區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地處東經105°45′-106°00′,北緯30°27′—30°52′之間,北靠順慶區,南鄰武勝縣,西接西充縣、蓬溪縣,東連高坪區。距離川東北經濟文化中心的南充市僅3公里,同時與成都、重慶形成了兩小時經濟發展圈。

嘉陵區城轄5個街道,地勢平坦,交通方便,現有常住人口20萬餘人。城市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現已開發40平方公里,是南充市人民政府確立的工業發展重點區域。區內2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對外開放、投資創業的一片熱土。[3]

嘉陵區是農業大區,盛產水稻、玉米、紅薯、花生、油萊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三高”農業開發迅速,蠶絲、水果、草食牲畜、瘦肉型生豬和優質水果、商品蔬菜等基地建設起步良好,產量大,品質優、現區內工業初具規模,繅絲、織綢、印染、服裝、針織、機械等企業已定點成型,食品、糧油、汽配等商業和工業企業已經起步,鄉鎮企業方興未艾。

嘉陵區境內山清水秀,風光如畫,名勝古蹟眾多。其中,建於明代正德十年的七寶寺歷經300多年,仍然保持著較為完整的建築原貌;西興乳泉山生殖文化主題景區,清代乾隆年間的田壩會館、江西會館遺址猶存;豬山森林公園景觀獨特,綢都第一坊桑園文化,太和白鷺遠近聞名;休閒觀光樂園鳳埡山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南部縣】

曾名南充國縣、西充國縣、西國縣、南國縣,南朝梁天監二年(503)改現名,

以地處古巴西郡之南得名;另據《太平寰宇記》:縣以地居閬中之得名。

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縣境東接儀隴、蓬安,西鄰鹽亭、梓潼,南靠西充、順慶,北連閬中、劍閣。縣政府駐地南隆鎮。

全縣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里,耕地91萬畝;轄71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111個行政村級單位,其中村委會1041個,社區70個,總人口132萬(2012年數據)。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主要景點有靈雲山、建浩寺、梵音寺等。

2017年10月,南部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1]。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營山縣】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朗池縣改現名,明曹學佺 《蜀中廣記》 :宋祥符避諱改今名,因縣治西南有山如營壘;故名。

營山縣(別名:綏山),是成渝南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支點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節點,是南充、廣安、達州、巴中四個地級城市經濟輻射的腹心重鎮,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位於四川東北部,地處嘉陵江與渠江流域之間,全縣幅員面積1635平方公里,東南與渠縣接壤,西南與蓬安縣相鄰,北與儀隴縣依為唇齒,東北與平昌縣錯如犬牙;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白塔公園、翠屏公園等。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屬朗池縣;1952年,屬四川省南充專區;2016年12月,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建成一環路的縣級城市。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蓬安縣】

民國二年蓬州改設縣,取蓬州、安漢縣首字為名另說因縣有蓬山,狀若海上蓬萊,置縣以安,故名;據《太平寰宇記》:蓬州因境內有大小蓬山而得名,在今四川營山縣東北。

蓬安縣地處嘉陵江中游,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佳生態旅遊示範城,中國五十佳最美小城,嘉陵江清溪河穿城而過,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山水公園城市,南充確立的同城一體化城市。

蓬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區位獨特,交通便捷距成都230公里、重慶200公里,距南充主城區和高坪機場僅30分鐘車程,緊密融入成渝“兩小時經濟圈”和南充“半小時經濟圈”。

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南充市下轄縣,公元507年(南朝天監六年),梁武帝為紀念司馬相如,以相如之名為縣名,公元1371年,併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2018年戶籍人口67.76萬人[,轄39個鄉鎮。

蓬安是一座新型的工業城市和宜居城市,蓬安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四川省重點培育的成長型百億工業園區。蓬安城區旅遊景點眾多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嘉陵第一桑梓、國家AA級旅遊景區-大深南海、相如湖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儀隴縣】

南朝梁元臨元年(502)置儀隆縣,唐朝避玄宗李隆基諱改現名,《中國地名由來詞典》雲:因在儀隴山(儀隴山、赤葛山)之坂,坂大曰隴,故名。

位於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101、203省道,S2成巴高速公路、巴廣渝高速公路和閬儀營高速公路貫穿儀隴縣縣境。

儀隴縣是農業經濟縣,盛產小麥、油菜、水稻、棉花、紅苕。特產醬瓜(主要外銷)、黃酒、兔肉遠銷省內外。儀隴不僅是中國重要糧棉油豬蠶商品基地縣,而且是重要的勞動力資源輸出縣,年輸出勞動力20餘萬人。

儀隴是川陝革命老根據地,“(朱德)元帥出儀隴,旌旗滿大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張思德為代表的7000多名儀隴兒女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其中5000多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儀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西充縣】

以地居漢代充國縣之西而得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縣城西北隅有西充山,以山為名;或說因析南充縣西境置縣為名;因縣境位於南充之西,加之古有西充國名。

西充地處四川盆地東偏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古有西充山在此故得名西充。西充幅員面積1108平方公里,轄44個鄉鎮,總人口60.07萬人(2018年),是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全國循環經濟示範縣、首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國家三產融合示範縣、全國清潔能源生產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中國低碳經濟示範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四川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縣。

西充縣東鄰順慶區,南接嘉陵區,西連綿陽市鹽亭縣、遂寧市蓬溪縣、射洪縣,北接南部縣,管轄15個鎮、29個鄉,縣城北距南充市區直線距離25公里,是南充的生態後花園和衛星城。西充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淺丘地貌,年平均氣溫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南充市縣級各地地名由來

【閬中市】

以嘉陵江境內段古稱閬水;《舊唐書·地理志》雲:閬山四合,閬水迂曲經三面,故名;另說閬中為古壯語地名,意為圩市。

閬中,古稱保寧,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位於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圍四面,水繞三方。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2000多年來,為巴蜀要衝,軍事重鎮,有“閬苑仙境”、“閬中天下稀”之美譽。

閬中市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21個鄉、2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39173人(2018年)[。是中國生態建設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衝”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裡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內擁中國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鎮之一的閬中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

2018年12月,閬中市喜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