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能控制京城?

莫冬寶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立曹睿為太子,遺照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共同輔政。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託孤幼帝曹芳,輔政大臣司馬懿和曹爽。司馬懿位列四朝元老,數十年的政治生涯,早已是名聲顯赫,堪稱治世之能臣。文有九品中正制,集寒門子弟於高堂之上,身處要門;武有輔政平亂擒殺孟達,關隴抗蜀北上滅燕,軍心所向。兩次點名輔政,不論名聲,地位,早已勝過曹爽千倍。曹爽,乃曹真之子,曹真與司馬懿同輩,理論來講,曹爽當尊司馬懿為叔伯。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曹爽雖然僥倖贏得一招半式,巧升司馬懿為太傅,蔣濟為太尉,短時間內掌控了京城所有兵權。但由於過於放鬆,沒有對司馬一族監控到位,司馬師,司馬昭還在軍中擔任要職,後續出招又都沒能一擊必殺。時間一久,曹爽集團將自己的缺點暴露在朝堂之上,殺人放火,私自圈地等等罪狀所不勝數,早已民心盡失。但由於曹爽位列輔政大臣之首,一手震天,以司馬懿為首的勢力只能隱匿起來,等待機會。終於,在公元249年,也就是高平陵之變。曹芳與曹爽三兄弟祭拜魏明帝曹睿,司馬懿趁曹爽集團重要人物均不在京,突然發起政變,不費吹灰之力,把曹爽集團重要人物的親屬家眷全部都抓了起來,並迎回魏明帝時皇后,也就是郭太后,非曹芳生母。以郭太后的名義,清君側。只要曹爽放下屠刀,就能做一個富家翁,並能夠保證他後面的子嗣也能享富貴。曹爽想的過於簡單,以為司馬懿只是針對自己,實則司馬懿家族早已窺探曹魏河山。不久,司馬懿以曹爽謀反的罪名將其定罪,一舉擊殺曹爽集團所有勢力,從此曹魏政權徹底落到了司馬家族手上。





公子小茗


司馬懿控制京城的關鍵是攜長子司馬師、弟弟司馬孚巧妙利用各方勢力矛盾為己用,迅速掌控兵權和京城城防,從而迅速控制京城。

一、曹芳朝司馬懿的地位變遷情況

1、司馬懿的地位: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曹操知道司馬懿是治世能臣,常懷不二之心,對他是既用又防,甚至去世前都想除去司馬懿;曹丕時司馬懿擁立曹丕有功,但曹丕牢記曹操的叮囑,對司馬懿既用他抵抗諸葛亮,又對他多方約束。曹丕非常短命,死時不到四十歲。幼主曹叡繼位。

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為託孤大臣。這是一個功臣和宗室互相制衡利於皇權存在的一種安排。曹睿繼位時二十多歲,英名神武有能力,迅速掌握了權力,迅速站穩了腳跟,司馬懿還沒有能對他形成威脅;司馬懿生性忍耐,但凡性格忍耐的人,都長壽,曹真、曹休、陳群相繼死去時,他還活著。曹睿也非常短命,三十歲歲就死了。太子曹芳才八歲。司馬懿又成了託孤大臣。同時還有託孤大臣曹真的兒子曹爽,當上了大將軍,掌握了軍權

2、司馬懿受排擠:曹睿去世不久,曹爽開始專權,大力培植自己的勢力,排擠以司馬懿為代表的事功派老臣,甚至欺凌太后為代表的外戚勢力。曹爽代表宗室勢力,勢力和實力都要大於司馬懿一些,朝廷中,人人側目,敢怒不敢言。司馬懿還是隱忍,一方面麻痺曹爽,一方面暗地裡聯絡對自己有用又被曹爽打壓的人。兩派實力暗戰十年。

二、曹芳朝各方勢力矛盾

1、各方勢力角力:以曹爽為代表的皇族宗室集團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什麼長遠的主張和建樹,而且在軍事上還貿然行動伐蜀失敗給自己減分,同時蠻橫專權、貪賄、享樂變本加厲,選人用人結黨營私,打擊司馬懿為代表的事功老臣;同時打擊外戚勢力,囚閉郭太后。

2、曹爽的失誤:曹爽、曹羲兄弟並掌禁兵,可他們“數俱出遊”。謀臣桓範勸告:“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人內?”。曹爽狂妄自大說:“誰敢爾邪!”。當嘉平元年正月六日他們又一次並出護駕曹芳渴高平凌時,京機失控。

3、司馬懿趁機發難:司馬懿長期以身體有病為由韜光養晦,暗中聯合朝中老臣太尉蔣濟準備對付曹爽。曹爽兄弟和皇帝一出城,司馬懿帶領長子司馬師、弟弟司馬孚眾人進入永寧宮,向郭太后上奏曹爽兄弟禍亂國家之罪,請郭太后意旨廢黜曹爽,同時蔣濟等大臣關閉洛陽城門,任命高柔代理大將軍事,接管曹爽職權,任命王觀行中領軍事,接管曹羲職權,同時佔據洛陽武庫,將郭太后旨意轉呈少帝曹芳。中護軍司馬師和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帶領自己的士兵和三千名司馬家養死士開始行動。司馬師是中護軍,是御林軍統帥,司馬孚當時也有軍隊,曾主持西北戰局,軍事能力很強,他們一起行動,迅速控制了首都。

三、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司馬懿控制了京城,桓範冒死出城奔赴曹爽軍營後,司馬懿對蔣濟說:“智囊往矣。”蔣濟十分坦然地說:“範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這些老臣看問題真是老辣,對曹爽這個貪戀“富家翁”生活的駑馬的脈把握的非常精準老到。其實曹爽此時完全有一搏的實力:一是他們手上有皇帝,名正言順;二是奉天子南下許昌,有牢固的根據地;三是一旦對司馬懿開始討伐,宗室皇親和其他勢力都可以迅速歸附,還有可以利用東吳和蜀國對司馬懿形成牽制。

可惜,一手好牌,曹爽卻一張也打不出。

司馬懿十分了解曹爽的性格:為人軟弱無能,不堪大任,一遇到生死攸關的事情,就會失去方寸。最終,在掌握優勢實力的情況下,曹爽在蔣濟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最終給曹家引來殺身之禍。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最終,殺死曹氏宗族五千多人,開始掌握曹魏政權,為後來司馬家族得以建立晉朝,立下了根基。

綜上所述: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能迅速掌握京城,

一是充分利用各方勢力與曹爽的矛盾;二是司馬家御林軍和家養死士掌控城防;三是司馬懿知己知彼,對曹爽非常瞭解,知其不堪大用,一旦受制,不會有多大反抗。高平陵之變是各方勢力的激烈角逐,是整個朝廷大臣和太后外戚勢力的聯合行動,但卻讓司馬懿竊取了成果,控制了朝政,也實實在在影響了以後歷史的發展。

通過這個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任何時候都要認真謹慎,掌控好手中的資源,讓它切實發揮正向的效能,切不可浪費資源,最後落下受制的悲劇。這對敵對雙方都有意義。


晴空遠望史


因為司馬懿是司馬八達之中的領袖。司馬八達可是親兄弟,並且在曹魏政壇上都有很大的成就與威望。而且司馬懿本人也是曹操之後,中原北方軍功第一人。其個人威望與號召力無人能比。對蜀漢對東漢戰事無一例外,最多隻有打平,沒有打過敗戰。人心向背,不言而喻。

相比他的對手曹爽就完全是個草包。曹爽發動的所有對東吳蜀漢的戰事無一例外,全部戰敗。而且曹爽個人生活十分的奢侈,十分的淫靡。又不會禮賢下士,從善如流。所有的政治地位都只是憑著宗室身份,先帝任命的顧命大臣。

滿朝文武對於曹爽,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所有臣僚都在暗自走動,偷偷串聯反對曹爽。而曹爽完全沒有任何發覺。只是覺得司馬懿,稱病在家,等於退出政壇。對於自己毫無威脅,完全疏於防範。

等曹爽帶小皇帝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立刻串聯司馬八達,滿朝臣僚所用公私兵馬發動政變,圍攻曹爽。曹爽是一個軍事草包。看著百戰百勝的戰神一樣的司馬懿居然帶著軍隊圍攻自己,酒嚇破了膽。司馬懿一招降,隨便給個所謂投降優惠,他就順盤接了。投降之後,就直接關押處死了。

總而言之,司馬懿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謀略家,陰謀家。對付曹爽這樣一個在謀略與陰謀上如此稚嫩的富二代紈絝子弟,簡直就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高平陵之變,陰謀學的典範課程。


頂端學術切磋


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1、當時的魏主曹芳闇弱

曹芳在幼時被魏明帝曹叡託孤於曹爽和司馬懿,在位時朝政一直曹爽把持,沒有辦法培養自己的勢力。

古時候講究孝忠主上,但是主上的影響力太過透明,京城的眾大臣也就沒有向心力了。司馬懿控制京城時,除了曹爽集團,其它阻礙不足道。

2、曹爽無能

曹爽排擠司馬懿成功後,善於韜光養晦的司馬懿在家稱病,曹爽被司馬懿麻痺,對司馬懿的戒心降低。

且沒有其他對手,曹爽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自己終日沉迷酒色,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3、司馬懿的老謀深算

司馬懿麻痺曹爽集團後,一直暗中經營自己的勢力。

高平陵事變之前,其子司馬師已控制了京城的禁衛軍,又養了大批死士。

行動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京城,根本沒有給曹爽的反應時間。

佔據京城後,曹爽集團大勢已去,人心思變,司馬氏理所當然控制京城,把持魏國朝政。


歷史交流小達人


司馬懿能在高平陵之變中控制京城是因為曹爽兄弟不在京城,帶著小皇帝去高平陵祭祖去了。

曹叡死時,小皇帝曹芳只有八歲。所以老皇帝要託孤。託孤策略是對的,一方是朝中重臣,一方是宗親,讓雙方互相制衡。皇帝居中操控全局,立於不敗之地。可惜雙方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曹爽太草包。他不懂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要麼他尊重別人的權力,以此換取別人對他的尊重。要麼他就把壞事做到底,不留有對方任何還手機會。

曹爽逼著垂簾聽政的郭太后跟皇帝分開,以便獨自掌控小皇上;他扶植各種跟自己私人關係好的人,排斥朝堂重臣。又讓自己的親弟弟全面掌握了宮廷禁軍。曹曹爽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大家都苦他久矣,這也就給了司馬懿以私下串聯的機會。司馬懿又假裝中風,病得快死了。曹爽覺得自己已經大權在握,沒有任何人敢跟自己競爭了,就帶著掌管禁軍的親弟弟和皇上一塊兒外出到高平陵祭祖。

司馬懿是真能活,他不但敖死了曹操、曹丕。他還把曹叡也敖死了。曹丕死時他是託孤大臣,曹叡死時他又是託孤大臣。而此時的曹爽太草包遠不如他老爹曹真。司馬懿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不可能坐以待斃。司馬懿探聽清楚曹爽的力量全部在首都洛陽之外,馬上帶人迅速控制了皇宮。而宮裡的郭太后也不爽曹爽久矣,立即下詔要廢除曹爽。


中華小故事


你好,首先司馬懿最初並不想在那個時間進行謀反,他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掌握的權利還不夠穩固,特別是在曹爽被任命為託孤大臣後,更加不敢擅動,可是後來曹爽架空了司馬懿的權利,如果他再不進行反擊,恐怕性命都不保,所以他只能謀反。

在控制高平陵的初期,司馬懿的優勢並不大,軍權都在曹爽的手中,司馬懿只控制住了曹爽的家人和謀士。

此時曹爽手中只有小皇帝曹芳,如果他帶著小皇帝先行離開,謀定而後動,那麼司馬懿的策反就失敗了。

司馬懿希望能說服曹爽投降,就派了蔣濟對曹爽進行勸說,並且保證不傷害他和他家人的性命,榮華富貴也是少不了的,曹爽心動了所以就投降了司馬懿,之後司馬懿大權在握,反悔當初的誠若,誅殺了曹爽。



古今傳說


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司馬家族皆任要職,其長子司馬師更是才華出眾,穩重歷練。可以說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魏主,司馬家已經今非昔比,司馬師暗中訓練三千死士,分散於市井之中,一朝令下,三千雲集。司馬師派人佔領司馬門,洛陽城。此時曹爽已經失去了先機。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原來陽光會生鏽


活的久,藏得深,能力高,手段高

司馬懿本來就是大漢的名門望族,是曹魏當時的柱石,而且司馬懿的活的年齡是最長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這幾位比較厲害的領導人。其次是曹爽輔佐幼帝時專橫跋扈,宮廷中多有反感!最主要的是當時:曹氏從皇帝 太后 宗族都認為司馬懿是清君側,不會政變的!結果現實打了所有人一個巴掌我要政變,讓我兒子孫子當皇帝,你們曹氏該退位了!



呂梁路過


高平陵之變被史學家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看似不重要,實則對歷史的發展走勢影響很大。司馬懿能通過政變奪權,關鍵要素是事件中幾個重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司馬懿深藏不露,老而彌堅,反觀曹爽,性格優柔寡斷(現在社會就是個紈絝子弟),關鍵時刻決策失誤,是敗北的主要原因



張衍代


1、司馬懿平時的隱忍給了外面所有人一個假象,就是我要死了,我快不行了,把所有人矇蔽了

2、曹爽太傲慢自大,該團結的人沒有團結好,不該得罪的人也得罪了

3司馬懿隨賦閒已久,但是軍中親信和威望仍在,個人的文韜武略和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他能成功,曹爽小兒錯就在年輕,容易相信人,自己放棄了武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