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跳出舒适区太难了,那就试着找到你的甜蜜区

跳出舒适区太难了,那就试着找到你的甜蜜区

01 要不要跳出舒适区?

“舒适区”在个人成长领域的书籍里,向来不是一个积极的词。

舒适意味着稳定、停滞,也意味着毫无改变和前景。

有研究表明,按照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处事的领导者,通常表现不尽人意。

谷歌的领导力总监大卫·皮特森(David Peterson)说:

“要为今天做准备,呆在舒适区里是个好方法,但如果要为明天做准备,那就糟糕了。”

《能力陷阱》这本书里同样指出:不是我们不会的能力限制了我们,反而是擅长的能力限制了我们。

舒适区是我们擅长的技能、习惯的事情,当我们做这些事情时,就会获得成就感,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然后我们会继续追寻这种成就感。

——于是我们会遵循既定的“自动模式”,重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很少有动力去实现新的可能。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Noel Tichy)将我们的认知世界概括为“三圈理论”:

跳出舒适区太难了,那就试着找到你的甜蜜区

1、【舒适区】Comfort Zone

最内层的圈是我们习惯的行为模式,熟练掌握的技能,已经学会的知识等。

在舒适区,我们会感到非常稳定和安全,一旦走出去,会感到无所适从。

2、【学习区】Learning Zone

中间的圈层是学习区,其中是我们尚未涉足的学习领域。

我们在这个区域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迎接一些有难度的挑战。

3、【恐慌区】Panic Zone

最外层的区域是恐慌区,在这个区域是我们全然陌生、无法掌控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焦虑和不安。

比如,你不擅长公众演讲,并且很害怕在大家面前演讲,这是你的恐慌区,而你的舒适区就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听众。

但是从舒适区转换到学习区乃至恐慌区,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个举动一定会引发焦虑和抵触情绪。

这取决于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它会抵触陌生、具有挑战性的东西。

一旦我们脱离稳定状态,进入到学习区和恐慌区,它就会识别陌生的信号,“危险”的信号灯就亮了起来。

警戒状态下,你只能束手就擒,乖乖退回到舒适区里。

但是,我们的舒适区是否没有任何价值呢?

是否能在以不耗费大量意志力的情况下,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利用已经掌握的东西进行突破呢?

——找到自己的甜蜜区,选择一个已经熟悉的技能继续精进,拓展新的可能。


02 找到你的甜蜜区

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波士顿红袜队著名的击球手“泰德”的画。

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的泰德,有一个鲜明独特的观点:不要迎面而来的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这样才能保持高击打率。

所谓甜蜜区就是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只有当球进入核心区域,也就是甜蜜区时才挥棒击打,以保证0.4的击打率。

而对于非甜蜜区的球,他的原则是绝不挥棒。

这样,他才成为了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击打率保持在0.4以上的球员。

他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跳出舒适区太难了,那就试着找到你的甜蜜区

“只打甜蜜区高价值的球,舍弃低价值的球”这个原则,被巴菲特运用在投资领域:他只投资高价值、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根本不看。

他在一部纪录片中说:“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精准的投资就像是一次精准的挥棒击打,只打落在甜蜜区里的球。

放在个人发展里,甜蜜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发现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在舒适区内找到你的甜蜜区,选择你最擅长的那件事去精进,再去拓展其他可能。

很多人的探索路径是这样的:

离开舒适区→探索未知区→拓展新的领域

但是贸然地离开舒适区,放弃自己已经熟悉的技能和优势,一个一个领域去探索,可能就会什么都学了一点,但什么都没有掌握要领。这样做很容易“跨界”失败。

而理想的路径可以是这样的:

在舒适区寻找甜蜜区→聚焦目标,投入时间→持续精进,施展能力

也就是说,与其毫无目标地离开舒适区,一味想改变自己,探索新的领域,还不如在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深耕下去,找到自己的甜蜜区。

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三分钟热度做事,一会想学翻译,一会又想学学摄影,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做得特别好。

硅谷投资人吴军说:

跨界不是说“我不喜欢,没做成,我再换一个领域试试,也许有一天一不小心蒙对一个呢”。跨界前,你要在某个领域里先做成一件事。不管跨不跨界,都要按照专业水平去做。

说到底,“甜蜜区”强调的核心是聚焦的力量,投入的力量以及选择的智慧。



03 在甜蜜区内聚焦

如何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快速定位到甜蜜区,源源不断地产出结果呢?

在我们的舒适区内的技能,大致可以分为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价值的三类,而甜蜜区就是这三类的重合之处:

跳出舒适区太难了,那就试着找到你的甜蜜区


  • 喜欢的

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即使没有人夸奖你,即使失败了很多次,你仍然愿意坚持去做的事情。

不需要外在的奖赏,做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奖赏,这就是你喜欢的事情。

比如说,你特别享受在写作中思考的过程,即使没有什么读者,也能够坚持做下去,那么写作一定是你非常喜欢的事情。

  • 擅长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个技能你做起来上手很快,经常能够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得很好。

还可以从周围人的反馈来看,如果在他们的印象里,一想到你就能联系到某件事或某个技能,那大概率就是你所擅长的事情。

  • 有价值的

光是满足“喜欢的”和“擅长的”两点,还不足以称之为甜蜜区。

这件事,必须能够为你带来收获,无论是精神上的享受还是物质上的收益。它必须长期对你有帮助和益处。

比如说,玩手机是你喜欢且擅长的,可它长远看来并不能为你带来益处,它就不是你的甜蜜区。

甜蜜区是你喜欢的、擅长的,并且长期能为你带来价值的事情,是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耕的领域。

找到甜蜜区后,如何优势帮助你取得成绩,把你的热爱转换为一项事业呢?

《现在,变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作者本田健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套装化你的才能。

如果在定位优势以后,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可以尝试从下面10个方面去思考:

①“做”喜欢的事

②“写”喜欢的事

③“说”喜欢的事

④将喜欢的事“商品化”

⑤“出售”喜欢的事

⑥“传播”喜欢的事

⑦“教授”喜欢的事

⑧“组合”喜欢的事

⑨“制作”喜欢的事

⑩为做喜欢之事的人“提供服务”

比如说,秋叶做ppt很厉害,那么他从自己钻研做ppt(做喜欢的事)、制作教程(传播喜欢的事)到教授课程(教授喜欢的事),再到出书(写喜欢的事/出售喜欢的事)。

虽然他如今也扩展到其他的领域,但始终甜蜜区还是聚焦在ppt上面。这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甜蜜区,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说了这些:

  • 舒适区也并非毫无价值,在你所擅长的事情中寻找甜蜜区。
  • 用“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价值的”三个维度来定位甜蜜区。
  • 甜蜜区能够为你带来长远的价值和益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