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三大造反刀:一種砍掉大清半壁江山,一種攪亂大明,刀主跺腳失蹤

造反刀,指的是古代起義軍用的刀。起義軍是與官軍對立一支武裝力量,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整個世界歷史,其實就是起義——建立政權——再起義——再建立政權的輪迴過程。中國五千年曆史,大大小小的起義軍數不勝數,起義軍所用兵器,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今天,我們從歷史長河中打撈出三種刀,來看一看古代人造反到底用的都是啥兵器?

三大造反刀:一種砍掉大清半壁江山,一種攪亂大明,刀主跺腳失蹤

義和團大刀。義和團是清朝末年一支武裝力量,又稱“義和拳”,他們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矛頭直指西方侵略者及其在華附庸。義和團使用的兵器五花八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種大刀。這種刀源自清代民用砍柴刀,刀頭為簡化的宋代掩月刀式,較寬闊,刀根略窄,清代軍刀的“S”形護手,黃銅製造,木柄,匝鐵箍,柄頭為球狀設計。圖中這把刀為美國傳教士從中國帶走的,一直保存,後被其後人拍賣。這把刀鋼刃鋒利,製作精良,非常實用。義和團用這種刀抗擊列強,砍得清朝大亂,砍得慈禧暈頭轉向,不知該往哪邊倒。但到最後,義和團還是在八國聯軍和清軍的聯合打擊下被剿滅。

三大造反刀:一種砍掉大清半壁江山,一種攪亂大明,刀主跺腳失蹤

太平天國將軍刀。太平天國是晚清時期的一個農民政權,這種刀為太平天國將軍所佩帶。刀身為明代柳葉刀式,刀鐔及刀柄為清代大閱刀式。圖中這把刀為太平天國祝王吉文元佩刀,刀身根部一側鑄有“太平天國”字樣,另一側鑄有“吉文元”字樣。刀鞘木胎包銅鎏金,刀柄和刀鐔均為銅鎏金。吉文元(?—1854)是廣西人,歷任太平天國侍衛、將軍、指揮、春官副丞相。1853年與林鳳祥、李開芳率軍北伐。在臨洺關擊潰清直隸總督訥爾經額部,清廷大震,以功封平胡侯,後又攻克天津附近的靜海。次年三月撤至阜城,與清軍僧格林沁、勝保作戰,中流彈犧牲,追封祝王。太平天國其他將軍刀,與吉文元這把刀樣式相同,只是銘文不同。太平天國將軍,是太平軍的指揮者,他們手中刀砍掉大清半壁江山,一直打到北京附近,險些滅了大清。

三大造反刀:一種砍掉大清半壁江山,一種攪亂大明,刀主跺腳失蹤

唐賽兒鑌鐵雙刀。唐賽兒是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他使用的是一對鑌鐵雙刀。這種刀為鑌鐵打造,刀身自根部至刀尖漸窄,刀頭尖銳,既可劈砍,又可刺擊,圓形刀鐔,木質刀柄,兩端包銅。唐賽兒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武藝超群。永樂年間率眾起義,殲滅千餘名官兵。後兵敗突圍而走,不知所終。唐賽兒用手中刀攪亂大明後,不知去哪了。《九朝野記》載:“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恬然不懼。裸而縛之,詣市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野記說唐賽兒曾經被擒,但斬首時刀槍不入,只好將其下獄,用三塊木板夾著身體,鐵鐐繫著腳,但她一跺腳便自行解脫,然後神秘失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