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的焦虑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过去大家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而现在,很多妈妈在怀孕时就开始去幼儿园排队,购买学区房,她们喊出,“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的口号。父母们对孩子的焦虑竟然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作为普通人,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育儿焦虑,一岁操心孩子不吃辅食,两岁担心孩子语言发育,三岁忧心孩子不合群,四岁纠结孩子上什么兴趣班。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的焦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比任何时代都更焦虑?

一,世界变化太快

我们赶上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时代,过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容风水轮流转。可是现在,三个月前跟你一样的普通上班族,突然就成了百万粉丝的网红,全款买车买房。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大家追求短平快,个个都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无法沉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

二,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

月薪五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英语词汇量1500在美国小学够了,在北京海淀区不够,这些话是不是特别熟悉,媒体不负责任的夸大来吸引眼球,给大家造成压力,当你觉得满世界都是学霸时,你的普通孩子对比之下就变成了学渣,在媒体的渲染下,父母们一再焦虑,对孩子的期待一再提高。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三,网络上盲目的炫耀攀比

随着各种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兴起了一股炫耀风,仿佛现在人均学历985,年薪百万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个个懂事听话多才多艺,再看看自己的几千块月薪,瞬间怀疑自己不配当父母。多少人省吃俭用,不舍得买一件衣服,却送孩子去昂贵的课外培训班,因为别人有的,我们孩子也要有,否则,父母就心怀内疚,感觉亏待了孩子。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可是据统计,本科学历只占总人群的百分之4,年薪百万更是超过了百分之99的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过度焦虑。

四,自己不努力,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想起一个笑话,当年我高考结束,我的室友一脸悲催,这辈子完了,我赶紧生个孩子,把下半辈子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玩笑归玩笑,可是很多父母有这种想法,他们自己不努力,却逼着孩子努力,自己懒散却要求孩子勤勉,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子,就会影响孩子也变成什么样子。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焦虑本来是进化产生的,当遇到危险时,焦虑会调动全身的精力,体力来帮我们度过危险,是一种战斗的状态。具体到育儿上,焦虑是父母对于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担忧,所以父母们用一种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孩子,孩子有丝毫达不到,父母就如临大敌。

过度焦虑对父母和孩子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过度焦虑,阻碍父母做出正确选择

父母们看高考状元多才多艺,赶紧给孩子也安排上,画画,舞蹈,钢琴,英语启蒙也要做,数学思维也要学,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学不好。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有些父母说,我们希望孩子多学一点才艺总没错吧,未来社会竞争那么大,艺多不压身啊。可是父母们似乎忘记了,上兴趣班用掉了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意味着孩子没时间去做别的。

那孩子的自主性,领导力,创新能力,与人协作能力,这些未来社会竞争最重要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

二,过度焦虑,束缚孩子自由发展

过度焦虑的父母,给孩子设计了一条完美成长之路,要求孩子分毫不差的遵守。我想起了《小欢喜》里的宋倩,孩子的人生每一步她都计划好了,天文博物馆不要去了,考试又不考,乐高不要玩了,浪费时间,来,先把这两套卷子做了,你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好高兴的。她想要完全掌控孩子,却逼的孩子得了抑郁症,用跳海的极端方式,拼命逃离。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三,过度焦虑,让父母的爱不再纯粹

你不好好写作业,妈妈不喜欢你了,你再调皮捣蛋,爸爸不带你动物园了。父母的爱都变成了有条件的爱,你达到条件我才爱你,亲子之间无私的爱变成了等价交换。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从过度焦虑中解脱出来?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并不属于我们。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要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才能帮我们从育儿焦虑中解脱出来。

一,让孩子自由成长

我认为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早就藏好了生命的密码。我们不能强迫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弥补自己的遗憾。我们要用心栽培,精心呵护,给予阳光雨露,让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淡定从容的孩子

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不能用一套标准统一所有的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强加给孩子,我们信任并尊重孩子,孩子才能长大。一个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因为他人的期待,而是源于内心的渴望。

三,鼓励孩子成为他自己

多鼓励孩子,孩子才能更有自信成为自己。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就像鱼儿需要河流。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

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见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