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为国家节省每一个铜板的任弼时

1949年4月,紧张忙碌的任弼时病情严重起来,几次昏迷不醒,中央决定将他由香山转移到玉泉山养病。休养期间,他虽重疴在身,依然严格要求,不给党和人民添加负担,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为国家节省每一个铜板的任弼时

1949年4月,任弼时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休养。

为工作方便,有关部门给他配备了汽车。一天晚饭后,任弼时围着汽车“盘算”起来。他问司机:从玉泉山到城里往返有多少公里?1升汽油能跑多少公里?1升汽油多少钱?跑一趟城里需要多少钱?司机一一答复他。经过计算后,任弼时认真地说,我们国家是贫油国,这些油都是我们用有限的外汇从国外换来的,必须省着点用,以后要少用车,需要用车办的事就把几件事集中起来一块办。他告诉工作人员,汽车只能用于工作需要,其他人用车需经过他的同意。

任弼时很少用车,工作人员也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时却发生一件“意外”。一天半夜,一位同志的爱人要生孩子须送城里住院。任弼时服下安眠药已经入睡,工作人员怕违反他定下的“规矩”,没有打扰他,用三轮车把孕妇送到医院。第二天,任弼时知道此事后,把大家召集起来,严肃地批评说:你们太机械了,该用的车也不用,孩子生在路上怎么办?出了事怎么办?工作人员虽然挨了批评,但他们也领会到任弼时“细算”背后的原则和温情。

进入11月份,天气寒冷起来,任弼时从玉泉山搬到景山东街。这里房子少,院子小,工作人员要借居、车子要停放在景山公园里面。任弼时居住的房子面临大街,来往行人、车辆嘈杂,工作、养病很不适宜。中办警卫处处长汪东兴想给他换一处住宅。任弼时听说那是一个机关的驻地,不同意换,不愿为他一个人去牵动整个机关。于是后勤部门就把景山东街的旧房子简单维修了一下。


为国家节省每一个铜板的任弼时

1949年冬,任弼时和家人在北京景山东街寓所。
房子问题简单解决了,工作人员去哪里吃饭又成难题。工作人员借居的房子比较拥挤,人数也不多,任弼时就安排他们到街边一个小饭馆吃包伙。过了两天,任弼时询问街上包伙的情况后又计算起来。他对工作人员说,包伙吃饭不划算,费用支出比较多,吃的也不卫生。他就主动找同住一条街的聂荣臻商量,让两边的工作人员搭伙吃饭,这样既解决了工作人员吃饭问题,又节约了开支。

当时国内医疗条件有限,也没有有效药物,任弼时的病情逐渐严重起来。应中共中央要求,两位苏联专家来北京为任弼时诊断病情。结果显示任弼时高血压症比在玉泉山时更加严重,脑血管明显硬化,心脏、肝、肾机能下降,并伴有糖尿病。苏联医生建议任弼时去莫斯科治疗。考虑到苏联国内医疗条件更好,形势更稳定,征得苏方同意后,11月底,中共中央决定让任弼时赴苏治病。

由于中苏两国远隔万里,各方面差别较大,这次去苏联时间也较长,有关部门建议他可以多带一些同志去,物质方面多准备一些。任弼时有自己的主意,主动提出两条原则:一是随行人员宜少。他说,“我们国家刚刚解放,带的人多了,就要给国家增加负担”。他提出家属一个也不带,卫士也不需要,译员也不必配备,“我自己会讲俄语,只要医生刘佳武去就可以了”。组织上考虑他虽懂俄语,但是个病号,决定加派翻译朱子奇跟着去,帮他处理与苏联沟通的事情。二是添置服装力求节省。那时国家实行供给制,出国前制装还没有规定标准。任弼时自己有个标准,就是尽量少花国家钱。在夫人陈琮英陪同下,他抱病到王府井东安市场购买衣服和日常用品,衬衣、袜子等经常换洗的衣物只买两件,其他衣物就买一件。

11月末,任弼时在苏联医生陪同下启程赴苏联治病。他在那里见到阔别10年的女儿任远芳。

任远芳是1938年任弼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时在莫斯科出生的。任弼时归国后,严峻的斗争形势阻断了父女俩的联系。孩子刚开始和他有点陌生,任弼时心里觉得愧对孩子,用他全部的爱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经过短暂相处,父女俩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没过多久,苏联方面建议任弼时去黑海疗养一段时间,孩子紧紧抱着他,想和他一起去。任弼时不想给苏联方面添负担,告诉女儿自己回来后,一定过来接她回国。他含着泪又把女儿送回到儿童院。

1950年二三月份,秘书朱子奇提前回国,向任弼时请示是否需要买些东西带回去。任弼时告诉他,我们国家要搞经济建设,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要学习人家的经验。你买一些经济建设、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书带回国,别的东西就不要买了。5月,任弼时病情刚有好转,就从苏联回到北京。

任弼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认识在全国获得胜利之后,还必须以同过去一样的努力,保持那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要准备节省每一个铜板去为新社会经济的建设而积累一分力量。”这段话既是他对广大青年奉献于新中国的谆谆教诲,也是他始终践行的铮铮誓言。

出自:北京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