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俗語: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啥意思呢?

湘俚伢子


今年的驚蟄到來時間是農曆二月十二,還有兩天就是驚蟄節氣了。驚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一天太陽黃經達到345°,它同時也是我國干支紀日法中的卯月的起始,人們的都說驚蟄這一天春雷震動,萬物甦醒,到處恢復生機勃勃。驚蟄因此也是我們比較重視的節氣,農村老人常說“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啥意思呢?



驚蟄節氣春雷震動,驚醒了蟄伏的凍蟲,同時也打開了春天的序幕。這時候北方地區氣溫基本上都上升到了0℃以上,驚蟄到來,農村地區春耕陸續開始,而北方地區也在為春耕做提前準備,一年忙碌又將開始。人們都說驚蟄這一天春雷一定要響,這樣春氣萌動,大地回春,農作物生長會更加的好。



而農村老人常說“冷驚蟄,暖春分”,就是說驚蟄這一天雖然已經到了春天,但是每年這個時候由於冷空氣還沒有完全散去,再加上突然的春雨交加,冷空氣在這幾天依然籠罩在大地,因此這一天還是比較寒冷的,那麼到了春分就會很暖。這對於農村農作物生長是比較有利的。跟這句話對應的就是“驚蟄不凍從,寒到五月中”,因此驚蟄這一天比較冷對於後期減少倒春寒的發生是有一定聯繫的。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當天如果刮北風,那麼寒冷天氣會持續更久,就去從頭再過一次冬天一樣,它形容後續寒冷天會持續很長時間。這都是農村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而的來的。雖然沒有多大的科學依據,但是農村諺語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的。


鄉村波比


農村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啥意思呢?

3月5日(農曆二月十二日)是“驚蟄”節氣。題幹說的“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其意思就是一般驚蟄節氣時還是比較寒冷的日子,真正暖和是從春分啟始,假設驚蟄節氣當天,天氣是比較寒冷的,一直持續的刮北風,相當於重新來了一個冬季!


“ 驚蟄” 節氣後至“春分”還有十五天的時間,可以說驚蟄至春分期間的十五天裡,北方多地依舊會普通冬季寒冷天氣一樣,氣溫也會市場下降至零℃左右,在恰當的溫度以及日子裡還容易有雨雪以及倒春寒的天氣。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雖然驚蟄過後天氣還持續一段時間的寒冷,但這屬於冬季末尾的一段過渡期。考慮到雨水節氣早已過,基層的農民朋友們便早早為農耕做準備,比如提前購進糧食種子、肥料肥料等農資產品。有的為了冬小麥、油菜進行追肥,有的是為了即將進行播種的花生、高粱、玉米等莊稼。


俗話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 ,足以說明春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春天屬於播種的季節,也是農作物生長的季節,所以莊稼生長所需的水分、肥料以及其它各類養分必須提供充足,不然農作物不能進行營養供給,不能進行快速拔苗生長,秋收時不至於一無所獲。

春雨驚春清谷天,這是二十四節氣,其中的驚為“驚蟄”節氣,與題乾的說法正好對應起來。雨水節氣後15天是驚蟄節氣,過後30天是春分節氣。這是來自民間的農人根據時間節氣與農業活動用力的的經驗,可以說在那個農業不太發達的時期,是有很大的農業幫助作用。


接下來就是俗稱驚蟄又一個冬季,氣溫如冬季一樣寒冷,你準備好了嗎?


小希時間


“驚蟄不過九,春風不過冬”,今年的驚蟄就是大後天3月5日了,而我們這個地方由於天氣原因最近一直都是低溫狀態,很多農戶每天都會站在門口看著風的走向,有的老人說今年驚蟄一定是南風,有的老人搖搖頭說,從這情況今年北風會比較多,那麼老人說的這個話和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後來我查閱了關於驚蟄的一些知識,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南方過了驚蟄就是真正的春天了,但對於北方驚蟄還在九天裡,根據老一輩的指示那就還是數九寒天裡,但是氣溫騙不了我們,看了下後天的天氣預報,晴天,氣溫在4℃,可見今年的驚蟄真的會冷。

那麼為什麼驚蟄當天刮北風,我們就要從頭過一遍冬天呢,原來北風是從北方而來,而我們可以腦補下,這個北方有可能是寒冷的西伯利亞通過黑龍江一直南下,還有可能是從內蒙古漂游而來,但總歸就是北風在驚蟄是一個不速之客,北風的到來可以降低當地的氣溫,而對於一些正在生長的農作物嫩芽來說,那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了,嫩芽沒有抗寒能力,一旦氣溫出現在零下那麼就會出現凍害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才有了這句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的由來。

現在農村對於倒春寒的防滑措施都是非常到位,所以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而這句俗語也是一句警示語,是咱們老祖宗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有可能不適用於現代農業,但一定程度會提醒人們一定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防止突如其來的寒流對農作物產生凍害,因此我們還是要學習一些關於農村的俗語來補充我們對於大自然的認知的。


布衣小農人


題主的“驚蜇”打錯了,應該是“驚蟄”,在今天的十點五十六分四十四秒,我們正式進入了二零二零年的驚蟄時節,而驚蟄之後便是春分。題主所說的這句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就是關於這兩個節氣的俗語,對於我們農民從事農業農事生產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其具體含義您且接著往下看。

俗語的意思

其實這句俗語還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是:驚蟄天氣冷,則春分時天氣就會暖,驚蟄時如果刮北風,那麼咱們農民就得另外過一次冬天。這不我們恩施今天就已經颳起了呼呼北風,早上還出著大太陽,我們家還在外面曬被子呢!下午就已經是陰天了,估計接下來幾天的溫度都不會太高的。

對這句俗語理解則不能單獨理解,恩施地區還有後半句“暖驚蟄,冷春分”,將其連起來其實是說三月時節的溫度是飄忽不定的,咱們農民得根據驚蟄時的溫度來確定是否進行春耕。如果驚蟄時溫度較低,那麼接下來氣溫會回升,這個時候自然可以播種;反之驚蟄時溫度較高,春分時溫度就會很低,此時播種不利於種子發芽,咱們得適當推遲春耕時間。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後半句其實也很有道理,咱們都知道緯度是影響溫度的主要因素,緯度越高則溫度越低。這北風是從高緯度地區刮來的風,其溫度自然比低緯度地區低得多,由此就會給人一種重新過多的假象。寫道這裡不得不佩服老農民智慧,他們雖然不懂科學道理,卻能夠總結出許多有用的經驗。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現在還有不少農民依靠著二十四節氣來從事農業農事生產,所以這句俗語還是有著不小的意義。當然現在農村農民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不必完全依靠俗語而來,還是得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

如果您的身邊也有不瞭解這句俗語的人,請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民俗,謝謝您的轉發!


愛茶者九號


昨天還是狂風大作,現在停風了。明天是2020年的驚蟄節氣,是春季第三個節氣,


有關驚蟄節氣的農諺不少:驚蟄不過九,春風不過冬。九九第三天了,最近幾天氣溫明顯下降了很多,完全應了九九殺一陣的老話,剛剛看了天氣預報,最低溫度在零下,明天會比今天還要冷,估計要冷上個三五日,然後等到出九時氣溫慢慢回升。

若說春天冷,那必定是春風帶來的冷,這種冷和冬天不一樣,冬天的冷是感覺凍皮肉,渾身的肉冷到打哆嗦,可春天的冷是冷到骨子裡,那種刺骨寒冷,因此有些習慣性每年冬天生凍瘡的人,他們可能冬天保護好了後不犯凍瘡,但春天北風料峭時讓他們防不勝防,最終還是有了凍瘡。


昨天北風呼嘯,狂風大作,溫度直接從前天的零上搖身一變下降到了零下,看來風已經席捲了前幾天的溫暖,估計要冷幾日了,也正好冷幾日之後,就是九盡的日子。

冷驚蟄,暖春分,現在冷了那麼下一個節氣會是暖和的日子,我們根據農諺分析天氣,今天最低溫度零下,天氣必然屬於冷驚蟄中提到的冷,所以我們推斷:最近幾天會冷。後期將會氣溫逐漸回升,出九時天氣不會這麼冷了,等到了春分節氣,天氣會很暖和。

而昨天刮北風和今天刮北風完全是兩個意義,昨天北風是把溫度給拉了下來,於是驚蟄節氣的今天是個比較冷的日子,假如明天不再刮北風的話,後面氣溫會一點點回升,但如果明天和昨天一樣、繼續刮北風的話,那就應了農諺: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聽聽都覺得讓人恐懼,赤裸裸的倒春寒啊。

現在窗外聽不到北風呼嘯,此時是沒有風,但此時沒有風不代表明天一整天不颳風,再次看了看天氣預報,今天最低溫度是零下四度,明天比今天還要低兩度,其實此時已經是比前陣子冷了很多。好在我們北方氣溫今年沒有特別暖的時候,農作物尚未發芽,因此這樣的低溫不會造成農作物損害。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的意思是:北風其實是寒流,本來已經春天了,可突然刮來的北風把寒冷再次從遠方帶回,那麼我們這裡要從頭另過冬了,意思是還要冷些日子。


悠然見東山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不僅預示著天氣越來越暖和,也意味著降雨會越來越多,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蟄伏在土壤中的昆蟲也會慢慢開始活動,農民也要開始一年的耕作。在農村中關於驚蟄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咱們要說到的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先來看這句俗語的前兩句:“冷驚蟄,暖春分”,這句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還很冷的話,那麼到了春分節氣時,天氣就會變得很暖和。雖然今天已經到了驚蟄節氣,但是現在仍然在數九寒冬中,所以雖然白天的氣溫已經逐漸升高,但是在太陽下山後,還是能感覺到絲絲涼意,所以在驚蟄節氣時,天氣並不會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會很暖和。但是在有些特殊的年份裡,在驚蟄節氣時氣溫已經升得很高,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在本應該很暖和的春分節氣,卻常常會出現倒春寒,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驚蟄時氣溫升高,並不代表此後並不會有冷空氣來侵擾,而是因為目前冷空氣暫時被暖空氣所壓制,但冷空氣依然很活躍,在未來的15-20天中,在冷空氣的影響下,會出現強對流天氣,導致氣溫大降,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倒春寒”。

再來看“驚蟄刮北風,從頭另到東”。這幾天我們這裡的大風一直就沒停歇,今天的風力雖然比前兩天小了很多,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北風所帶來的寒意。對我國天氣影響最大的冷空氣便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流,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北方,如果在驚蟄節氣刮北風的話,北風往往會帶來寒冷,雖然並不一定會帶來降雨降雪天氣,但是在一早一晚還是會讓人們感覺到冬天寒冷的感覺。

農村中關於節氣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由於以前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先進預測未來天氣的設備,人們只能從經驗中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雖然現在老農們已經能從天氣預報中知道未來幾天的天氣,但是老農們依然會根據節氣俗語來安排農事。


悠悠鄉村路


二十四節氣第三個節氣:驚蟄,距離我們也越來越近了,在這月的農曆十二,就是驚蟄,驚蟄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天氣到了回暖的季節,俗語有: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各地的春耕也會隨著驚蟄的到來,農田裡面也會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驚蟄也是春雷乍響、百蟲復甦的季節,哪些蟄伏在土壤、地洞裡面的昆蟲和一些冬眠的動物,在驚蟄之後伴隨著春雷的響起,也都紛紛會的爬出地面,大地也會出現陽光明媚、春暖花開。

在農村的俗語之中,對於驚蟄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以後天氣的走向,也有一定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農諺叫做:冷驚蟄,暖春分。這句農諺的意思指的是在驚蟄的當天,如果天氣比較的寒冷,並沒有出現暖洋洋的天氣,是一個很冷的天氣,這樣的天氣狀況,對於之後的節氣春分,則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在春分節氣到來之際,會出現一個比較暖和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也是大家所喜愛和正常的天氣。也符合春季正常的天氣走向。

驚蟄期間,還處於數九天氣,並沒有完全走出數九,這時候的天氣變化是很大的,忽冷忽熱的天氣常伴在我們的左右,這個季節也是不能夠隨便去除衣物的季節。天氣的變化也被稱之為二八月:亂穿衣,天氣變化之快,今天陽光明媚,一派暖洋洋的氣息,明天就有可能寒風吹過,刺骨的寒冷有接踵而至,所以這種驚蟄前後還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驚蟄期間寒冷是比較常見的。但最怕的是在驚蟄這一天不但寒冷,而且伴隨而來的還有特別大的北風,為啥驚蟄期間怕北風呢?其實按照民間的經驗,這樣的說法還是頗有道理的。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意思是在驚蟄期間出現寒冷的天氣,並且伴隨著風力很高的北風,這樣的天氣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根據節氣的變化,雨水、驚蟄過後,天氣會一天天的變暖,北風也會逐漸的變少,隨之而來是南方的潮溼氣流,如果驚蟄這個節氣北風的吹過,也會帶來寒潮,這樣的氣候變化,帶來的猶如冬季一般的寒冷,這樣出現在春季的極低的氣溫,也被稱之為:倒春寒,原本該是春意濃濃的陽春三月,極低的寒潮來襲,猶如冬季的一般寒冷,這對於正處於萌芽生長的農作物,和孕蕾開花的果樹,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嚴重、巨大的,所以說村民對於這樣的天氣是最為擔心的,這樣的天氣會給收成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

農村很多俗語關於驚蟄出現寒冷天氣,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向,大都認為會出現很長一段時間的寒冷期,也被叫做:驚蟄寒,冷半年,雖然這句老話帶有很大的誇張成分,實際之中並不會出現冷半年的情況,但這樣的寒冷很有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春天不暖,出現寒冷的天氣,這樣的天氣對於農作物生長也是不利的。隨著大氣候環境的轉變,很多時候農村過去的老話,我們也只能作為參考使用,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每當驚蟄節氣的到來,農民就開始了忙碌的春耕,而驚蟄節氣的特點就是豔陽照、暖風來,而且在驚蟄和春分這兩個節氣之間還會有一種天象發生,那就是“春雷響萬物”,所以從這個態勢來看,驚蟄的到來對於農民的春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那麼針對這句“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驚蟄當天如果冷的話,那麼它的下一個節氣春分就會暖和,但是如果驚蟄掛起了北風,那麼就要在過一個冬天,為什麼會有這個意思呢?

驚蟄節氣過後氣溫是回暖的,萬物復甦,所有花花草草、冬眠的蟲鳥魚蛇都會甦醒,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但因為驚蟄在數九天裡,這時候就會容易出現氣溫漂浮不定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北方地帶,因為北方地帶靠近冷空氣地帶,一旦有冷空氣從北面刮過那麼就會跟驚蟄的暖流形成對沖,這時候因為大地還沒有攢足熱量所以這時候是無法和北風抗衡的,那麼就會出現寒冷冬天的氣象,這種現象在農村也叫“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種反反覆覆的自然現象,而且今年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也在最近出現了倒春寒的情況,一場倒春寒可以把正在生長的農作物嫩芽凍壞,從而破壞植物的生長,所以人們為了提前預防這個倒春寒才會發明出很多關於驚蟄和春分的俗語,目的就是警示後人一定要注意觀察細節,預防倒春寒對於農作物的傷害。


一起種植


今天是3月3日,九九天的第一天,還有8天就要出九了!老話常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離春耕、春忙開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而後天也到驚蟄節氣了,為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預示著天氣回暖,萬物生機盎然,而這時各地也會陸續出現春雷始鳴,降雨量也會隨之增多!不過,人們也常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同年份的氣候變化會有提早或延遲現象,使得農戶在春季農業生產中會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儘量避免耽誤新一年的農業生產活動,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春耕不順利,可能會影響今年糧食產量高低,在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生產下,不敢輕易忽視!而關於題主這句老話,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冷驚蟄,暖春分;暖驚蟄,冷春分:這是過去民間總結的一句氣象農諺,主要是結合驚蟄節氣的氣候變化來預測下一個節氣“春分”的冷暖變化。具體意思為:如果驚蟄節氣天氣比較冷的話,則預示到了春分節氣時會氣溫明顯回升,特別暖和了!反之,若是驚蟄節氣特別暖和,則到了春分節氣時可能天氣會比較冷!

要知道,驚蟄和春分之間僅差15天左右,間隔時間很短,卻因處於冬春交替季節而氣候環境差異很大,再加上到了春分節氣前後,各地也會陸續進入春耕最忙碌的時候,例如我們這邊會澆灌小麥返青水、除草、打藥等農業管理措施,也會進行春播一些蔬菜作物,管理果樹等,不過,因我們處於北方,此時雖為初春,卻冷暖變化沒有規律,在春耕前後仍需要注意預防晚霜凍害,畢竟早春天氣冷暖氣流剛剛交匯,可能勢均力敵,導致冷暖變化頻繁,如果這時開始春耕,需要根據天氣變化抓緊搶種或澆灌,例如南方地區會有“冷尾暖頭,下秧不愁”等說法,就是根據初春天氣趕在冷空氣結束的晴天進行春播經驗總結。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句話也是根據驚蟄節氣的氣候變化來預測一段時間內的冷暖變化!其意思是說:如果到了驚蟄節氣仍刮北風,那麼天氣還要再冷一段時間!

要知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為西北冷氣流,也就是北風或西北風,一般會帶來明顯降溫和乾燥的大風天氣,而影響我國的暖溼氣流主要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則一般會回溫並帶來雨水過程!因此,到了驚蟄時仍為刮北風為主,說明此時冷空氣活躍,強度高於暖溼氣流影響,自然還要再冷一陣子,不過,驚蟄過後,春季節氣已經過半,後面也不會再冷很長時間了,沒必要太過擔心天氣會特別寒冷,除非遇到極端異常氣候的年份,可能會冷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陽曆4月份左右,例如2018年的春天,大家應該都有所感觸吧!

總得來說,過去的氣象農諺多根據以前的氣候環境和生活生產經驗總結而來,但隨著現代農業、工業和城市化大發展,使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影響越來越多,已經很難通過這些氣象農諺來判斷天氣變化,大家還應及時關注當地天氣預報,也可參考這些農諺說法,爭取儘早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翻開日曆,看到日曆上標著驚蜇, 才知道一年的驚蜇今天又到來了,但農村俗語說,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呢。

一、驚蜇節的來歷。

在我國,驚蜇節是每年的3月5日或者是6日,像今年的驚蜇節就是3月5日,字面的意思就是驚雷一聲,讓蜇伏在土裡入冬的動物們都被驚醒了,動物清醒,草長鶯飛,桃花梨花盛開,預示著春天來了,農村俗話還有一句:就是到了驚蜇節,鋤頭不停歇,預示著農村的春耕開始了。

在民間還有一種驚蜇吃梨的習俗,在驚蜇節吃完梨,“梨”跟“離”是一個諧音字,就要說在驚蜇這一天就要離開家鄉去創業,我們現在說的出門去打工。

在驚蜇吃梨,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努力奮鬥,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今年因為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在今天驚蜇節以後,隨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減弱,防控形勢的好轉,農民群眾積極進入田地開始春耕生產,真是應了這句話,到了驚蜇節,鋤頭不停歇。

還有就是一些農村群眾,會離開家鄉,外出去打工。

二、冷驚蜇,暖春分的意思。

從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理解,過了驚蜇時節,隔15天左右,就是春分節,意思就是說如果驚蜇這天,天氣冷的話,那到了春風節,天氣就會變得十分暖和,動物和植物都甦醒過了,萬物開始生長。

三、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這句話有警示和提醒的意思,就是驚蜇這一天,如果颳了北風,那麼在春分節到來以前,天氣會變冷,出現倒春寒的天氣,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感覺重新回到了冬天,要及時做好防範工作。

總結

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句農村的俗話,對農業生產,和天氣情況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提醒作用。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首發頭條,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