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既然一切終將逝去,連宇宙都不能永恆,那麼現在經歷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夜雨朦空


正因為一切終將逝去,我們才更應該過好現在。世間萬物都有它自己的規律,生老病死,誰也逃脫不了,在我們一生裡,要做一些值得去做的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過好當下,讓自己活得更精彩一些。


北方傻妞


一切終將逝去,連宇宙都不能永恆這一結論是不存在的假定,是偽命題和不存在的前提,以此出發或為前提的任何結論都是謬誤。

中國哲學把宇宙定義為上下四方,古往今來,是整個人類思維對宇宙的最深刻且無與倫比的表述,它揭示了宇宙的無限性、絕對性,又揭示宇宙的具體形象生動性;它使人們即讚歎且信仰宇宙無邊無垠、無始無終又能準確認知宇宙的現實性和具體生動性,併為身置其中而慶幸努力不辜負自己短暫的存在,也為融於宇宙無限中而坦然。這可能是多數人對自已存在與不存在,逝去與永恆的理解和尊重。

在現實中,把一切終將逝去,所有努力都無所謂實際上是消極避世、碌碌無為且有理、逃避責任和義務、坐享其成而自得、今朝有酒今朝醉等觀點和行為的脫辭,是大不論的無賴理論,類似於法國大革命前那禍國殃民的皇帝名言:″我死了以後,管他洪水濤天。″,其實為世人唾棄,歷史上沒有現實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多大市場。

宇宙永恆,一切都在變化發展中,不辜負於世努力閃耀在人間,做滾滾歷史長河中一滴水,江河長流,永遠人間春色才是真實的。


春江帆影491


誰說宇宙終將逝去?宇宙是永恆的變化著,這種變化是自然的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而人類的誕生及進化是宇宙變化進程中一必然的結果,而這一結果的意義也就是要人們瞭解宇宙、瞭解自我,以達到與宇宙共命運同脈搏。

宇宙是自然的宇宙,是物質的宇宙,是永恆變化和運動的唯一宇宙,運動和變化產生了時間,因為遠動和變化是永恆的永不休止的,因此,時間之箭也指向永恆,宇宙是物質的世界,而物質則是由空間、質量、能量在宇宙中整體是守恆的,既不會多也不會少,而為什麼會永恆的運動和變化?這就是物質本質的能量是永恆的動態,而能量則存在相對性,既存在使質量收斂而放出部分空間的正向能,同時又存在使質量得到空間而擴散的負向能,總得來講宇宙物質的能量正向與負向能是不相等的,是破缺的,如果相等,那宇宙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那將是一個死寂的宇宙,這樣的宇宙是不會產生世間萬物的,同時也包括我們人類及地球生命的。那麼怎樣證明宇宙物質的能量正向與負向不等量呢?那可將宇宙所有物質量子化平攤宇宙所有空間,既宇宙量子化後的任一空間區域的質量和能量都均等,試想,這量子化的宇宙能否想像出麼?如果都以同等量子化的正方體是可以填充整個宇宙空間的,但它不是量子化的宇宙,量子化也就是物質最簡化,那麼它的形體也隨之最簡化,而一切形體的最簡體是什麼體?自然是正四面體,因此量子形體也應是正四面體,因此,我們可以做同尺度的正四面體在空間擺佈,只要能無限堆疊而不出現縫隙就可證明推論正確,但驗證結果不成立,擺上幾個就出現縫隙,問題在哪?通過對正四面體稜線1/2切分體得到四個同尺度的正四面體和一個正八面體,同樣對正八面體也按上述切體法得到同尺度的正四面體與正八面體,只是數量比不同,因此,量子化的宇宙物質的量子形體是存在相互對應的二體,單一形體不成立;如果我們將無數個同尺度的正四面體和正八面體按照1/2切分法一一對應在空間擺佈將填充整個宇宙空間;那麼,量子化的宇宙物質又是怎樣演化成現在的宇宙的呢?這就要從量子二體的幾何解析中來尋找答案,既是形體,那就必存在體心或質心,通過對正四面體或正八面體的體心點作任一一維線交於體面點的兩點可以看出相對於體心點的距離存在不等值,而這值差可通過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計算出的,如果將一維的線視作力的矢量線,再慣以質量,那麼,這不平衡的力就存在力的矢量差,也就是正、反向能量差,勢比存在質量的位移,趨勢是相對體心點達到平衡,平衡後又要恢復原有的量子態,這樣就形成了體心點的一維向左右的往復週期性的運動既振動,而通過體心點可向周圍四面八方作無限個一維線,而它們的則是依正四面體和正八面體的形體區域是不同的,因此,量子態的力的表現在一維上是一定值,而在多維上分區域有無限值,單從二體的變化趨勢來分析,正四面體若收斂,則正八面體必相對的分解,四面體趨向近球形體,八面體則趨向無形體,近球形體不再受分解後的無形體約束,則有了自由度,就產生了單獨的引力作用既體心各向的一維向矢量差引力向量,這樣就形成所有的收斂量子相互吸引,吸引作用則碰撞,收斂質量濃縮,施放空間,而正八面體得到空間質量擴散,而擴散的過程還要維持原有的量子空間,因此就形成了量子的波動傳遞,這種傳遞也就是光波,而光的粒子性也就是正八面體的量子分解是以1/2的切分法得到的還是正四面體與正八面體的組合,正四面體收斂反應為粒子性,正八面體擴散反應為波動性,而波動性的波為函數波則是量子一維線的任意三角形求得的函值。整個宇宙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上演量子的收斂與擴散,收斂向粒子性結合形成宏觀可視物質,擴散形成不可視真空物質,而可視物質是來自於真空物質最終要回到真空,而真空物質也是來自於可視物質最終還要回到可視物質,這就好比太極圖的陰陽互補的動態圖週而復始的相互轉化。

物質是空間十質量十能量的三位一體的要素構成,缺失任一要素就不能構成物質或不存在。能量是促使質量空間量多與量少的變化因素,能量具有正反相對性,是以一維向的力矢量週期往復振動,是具有分解與合成的無限可能,這種無限可能通過光波反應到我們眼簾而成像使我們認識宇宙,瞭解宇宙,而認識和了解宇宙並不是非要科學實踐來證明,是可以通過唯物的結合現實的自然現象及規律進行邏輯思維推演反應出真實演化過程,宇宙是自然的宇,但也包括我們人類及我們的大腦思維,那麼,我們的大腦思維同樣也包含宇宙物質的所有信息,只要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去推導演義,宇宙的各時期的變化就呈現在我們眼簾,好似做了一次跨越宇宙各時空的漫遊。


51區用戶31034804539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恆與生命;

誰知它們竟水火不容。

永恆的美,奇光異彩,

卻無感無情;

生命的美,千變萬化,

卻終為灰燼。

樹葉註定要落入塵土,花兒終究要凋零,曠世英雄和無名之輩的歸宿都是墳墓,生命從誕生開始,終點就是死亡。


所以才有人說,生命本身是無意義的,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這個賦予的過程,就是生命的過程。


如果從出生開始,就直接奔著死亡去,那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吃飯、睡覺、走路、工作,都無非是以不同的方式耗費光陰而已。但我們看一個人,是看他經歷了什麼,做過了什麼,他愛過,他恨過,他相信過,他堅持過,這是一個人能給大家展示的東西,能教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


如果說永恆,一棵樹,一顆石頭,一粒沙子,一滴水,它們可能比人更加永恆,難道它們就更有意義嗎!


生命之意義,就在於生命的過程。


醫事堂



用戶109550252793



乙城8848



大奔165804426


The sky leaves no trace of the bird,but I have flown.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終將滅亡,每有一次滅亡就會有一次新生,這就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舊的生命消失了,新的生命誕生啦,而且新的生命誕生本身就是一次昇華,意義就在於此。從生物進化論就可以看出,我們這些複雜的生物,都是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發展而來的。地球,乃至宇宙滅亡之後,還會有新的宇宙,地球誕生,新人類的誕生!


上品茶道


原創思想,既然一切都終將逝去了,但畢竟還沒有逝去,而現在能夠經歷的一切就是意義了,就是傳承著沒有逝去的客觀性存在出來的意義了。而客觀性存在出來的就是宇宙的自然性變化性實際性永恆性的意義了,有著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就是宇宙的循環性永恆性的意義了,而不是說宇宙是不能永恆的了,如果宇宙是永恆不變的那才是真正的沒有意義可言了,而自然性變化性循環性這才是宇宙意義之中真正的意義了,而現在經歷的也是宇宙意義之中的意義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