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壓力很大,動不動就跳樓,是不是應該先著重心理教育?

小貪殭屍


孩子壓力很大,說明可能不是一天兩天,甚至有了跳樓的想法或行為,這是尤其需要引起重視的。現在孩子普遍反應學習壓力很大,其中一部分來自學業的繁重、學校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家庭對孩子學業上過高的期待。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總是傾向於認同父母的期望的,但同時孩子又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期望,這兩者很多時候恰恰是矛盾的,於是會讓孩子常常處於撕扯的糾結當中,消耗掉很多寶貴的能量。如果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孩子內心變得更加焦慮,從而對學習產生懼怕和排斥心理,也可能因此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內心也越來越焦慮的惡性循環,漸漸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

孩子由學習壓力產生的不良情緒和行為,並非只是在成績較差的學生當中,有時在一些學霸身上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特別是在老師和同學眼裡特別優異的學生,因為某一次考試失利,很可能也會因此一蹶不振,甚至出現嚴重的抑鬱反應。所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必須要和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同時進行的,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跳樓的想法和行為,那就需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方式阻止和扭轉這種情況。如果親子關係處於比較僵化的狀態,短時間可能無法調整彼此之間的關係,這時候可以求助專業人士,協助改善家庭中親子之間的互動模式。

很多時候,家長誤以為孩子的行為是鬧著玩的,或者認為孩子的意志力過於薄弱。但如果我們願意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裡,傾聽孩子的心身,可能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平時所承受的壓力,絲毫不亞於我們成年人。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給孩子鬆綁,即使他可能拖拉散漫不寫作業,逃避撒謊等等,我們先來看看孩子之所以會這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而孩子的某些行為方式,對一個習慣以某種方式互動的家庭來說,也許正是一個獲得改變的最好機會。


徐徐看心理


孩子壓力大,動不動就跳樓,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務必要重視!

孩子說要跳樓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火上澆油說氣話,回嗆孩子有本事去跳樓之類的話,極有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我隔壁小區,有一個15歲左右的男孩子和父母爭吵,一氣之下從22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實在令人惋惜。

做父母的工作繁忙,但對待孩子,還是要心細些。發現孩子有什麼反常的情緒或行為,要及時和孩子溝通。

如果本來和孩子相處的就很融洽,平時就能說說心裡話的,孩子有什麼壓力也會和父母交流,這種孩子基本沒什麼問題。如果父母和孩子基本沒什麼心裡交流的話,做父母的適當調整下自己的身份,像朋友一樣,放低姿態,心平氣和的嘗試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願意打開心扉,就耐心的聆聽,引導孩子一步步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壓力也就釋放了。不要和孩子唱反調,否則心門又關上了。試著在不同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問題,再給予些鼓勵和肯定,一場溝通下來,孩子會好很多。家長千萬別覺得這很難做,放不下姿態,孩子真要跳樓,你想再做什麼補救也晚了。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家長多說,也不要強迫孩子去說了。嘗試去向孩子關係要好的朋友或老師那去了解下情況,根據瞭解到情況,再針對性的和孩子溝通下,孩子也往往能敞開心扉和父母交流。

如果做父母的不會和孩子溝通,孩子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建議父母找個心理師和孩子溝通吧,畢竟專業人士的方法多些。

孩子的事是大事,為人父母,多給予孩子包容和理解。


落葉隨流水


首先,最該先做的是診斷。

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請心理諮詢師或專業家庭教育顧問協助診斷。


然後,診斷後,估計有三種可能:

1、最輕:去除壓力源,即可解決問題。

2、居中:必要的心理干預;

3、較嚴重:到醫院的精神科就醫。需要提示的是,抑鬱症等也在精神科就醫,不必過度焦慮。

最後,才是根據這三種結果,進一步落實解決方案。



重要提示:您有沒有發現。我給出的結果,有三種可能,而不只是心理教育。切不可自行診斷,當然的找解決方案。


家庭教育韓老師


必須注重心理教育!!!

跳樓這種語言一定不是輕易說出口的,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


現在的孩子壓力大,不僅僅是學業壓力,隨著時代推進,似乎每個孩子必須要全能。我們首先要分析孩子壓力的來源,才能有效的給予解決:

1.學校

學校3點多就放學了,似乎有很多的時間留給了孩子,其實不然,孩子揹著不知多少的作業回家,經常見小學生作業寫到是十來點。

有一天,受邀一個朋友家用餐,她說孩子上了一年級了,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接她下學吧。遠遠看到孩子們排著隊出來了,小小的肩膀都揹著大大的書包,等到小朋友過來時,我拎了拎她的書包,簡直要嚇死!老實說,在高中最緊要的時期,我的書包也不過那麼沉。光說現在孩子不長個了,難道不是壓的嗎?

看著現在的孩子常常想到自己的小時候,那時候大約5點多放學,然後幾個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邊玩邊走,大人10分鐘的路,我們走上一個小時,回家後半小時作業都是能寫完的,有更多的時間去體會童年的趣事。

長大後的我們,可能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多才多藝,但童年的正面成長,卻培養了堅定的內心。

所以,現在的學校和家長,還是多給孩子留一點讓他自己成長探索的空間,而不是丟出一堆的規則技巧,讓他一直學學學,是學到了,可你怎知他失去了什麼?


2.家庭

其實學校的因素是小的,真正最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地方是家庭。常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家庭是孩子一生最重要課堂。

孩子長大後的性格與成就,90%的因素取決於他童年時期家庭塑造的環境。小孩子出生是有區分的,在兒童心理學將孩子的依戀類型分為三種:

A型⇔焦慮-迴避型依戀:

這裡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母親是否在場對他們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母親離開時,兒童不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母親返回時也不主動尋求接觸,而母親接觸時,反而轉過身去迴避母親的親密行為。在憂傷時,陌生人的安慰效果與母親差不多,不表現出明顯的陌生焦慮。

B型⇔安全型依戀:

這裡兒童在陌生環境中,把母親當做安全基地,母親在場時,主動探究;母親離開時,產生分離焦慮,探究活動明顯減少。憂傷時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親的安慰更有效。母親返回時,以積極的情感表達依戀並主動尋求安慰,即使在憂傷時,嬰兒也能通過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然後繼續探究和遊戲。

C型⇔焦慮-抗拒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難以主動地探究周圍環境,而且探究活動很少,表現出明顯的陌生焦慮。母親離開時相當憂傷,但重逢時又難以安慰。實際上,這些兒童抗拒母親的安慰和接觸。他們的行為表現出一種憤怒的矛盾心理,對母親缺乏信心,不能把母親當作“安全基地”。當母親返回時,他們拒絕去探究,仍表現出明顯的焦慮不安。

B型安全依戀(約佔70%),A型(佔10%左右)和C型(佔20%左右)稱為不安全依戀。三類依戀之間的區別不在於強度的強弱,而在於質量的好壞。顯然,B型依戀的質量高,而A和C型依戀質量低。

如果是A型和C型的小朋友,一定要積極的照顧。因為他們內心的安全感特別低,很容易,家人之間的一句話就會讓他們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比如您的小朋友說想要跳樓,這可能就是沒有照顧到他的依戀類型,家人之間經常會產生一些衝突或者刺激的話語,他就會銘記於心,而做出相應的反應。



所以,對他多做鼓勵,家人之間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如果情形嚴重,建議去專業的諮詢機構獲取幫助。


心覺


你好,我想你的孩子應該是初高中生吧,對於這個問題修復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較重要的。

1)壓力的來源

現在很多孩子都感覺學習壓力大,尤其高中生。有的孩子沉迷網絡遊戲,起因也是因學習壓力過大,以這種方式逃避來自學業的壓力。甚至孩子有想跳樓的衝動。學習壓力的產生一部分是源於心理因素。特別是即將參加中考、高考的學生,在面對各種考試時,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2)心理學所說的死亡

弗洛伊德後期思想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愛的本能(或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死亡代表的就是更新的過程,死亡可以迴歸到人出生的子宮一樣黑暗又舒適的環境中。學業上對孩子期望很高,會導致孩子心裡壓力過大,這種壓力達到毀滅性的程度的時候孩子本能的想去選擇死亡。

3)怎麼幫助孩子呢

有一定的壓力感到緊張並不是壞的事情。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最好的學習狀態,實際上每個人需要把自己的壓力調到一個適度的狀況下,這樣考試會比較好。但是孩子如果自信心受挫就會承受不了壓力。因此對於孩子要幫助他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進行心理輔導、聽音樂放鬆、還有家庭成員對他的信任和鼓勵。





ArtEileen


是的。必須的。

人的行為都是受心的主導。這孩子的心已經很受傷了。

修復他的心,不是用居高臨下的“教育”,而用你的言行舉止去感染他。


都說孩子是大人的復刻版。

要感染他,需要你自己先具足正念、正見,搞明白自己,看清自己是不是具備一顆健康、正常、穩定的心,是不是有足夠的正能量去面對他。

這是第一步。


你好了,孩子一定會好。


達達格


是的,心理教育是很必要的。首先,要與孩子溝通是哪方面的壓力。壓力太大,動不動就跳樓說明他很大程度處於崩潰的邊緣,活著讓他很痛苦。

一方面,是客觀的壓力太大,那作為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選擇壓力小的或者沒有壓力的。比如學習繁重,成績不好導致的壓力太大。那作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爭強好勝的面子強加在孩子身上,人的痛苦多半來源於比較,別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那是別人的孩子,請不要拿來做比較。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快樂,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比如工作壓力太大,那可以選擇換個工作或者可以先休息一段時間,充實下自己,調節好在工作。諸如此類的壓力,都是可以解決的,父母要及時的去溝通了解。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抗壓能力弱導致有跳樓的想法。這就和家庭教育有關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棒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特別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旦他遇到考不上學了,失戀了,失業了等類似的挫折,他就崩潰了,自尊心受挫了,受不了了,就想到了死。他還會以死來要挾父母,因為他知道父母愛他。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要對他進行挫折教育,慣子如殺子。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處在現在這個環境裡,壓力都很大。因為慾望太多了,需求太高了,節奏太快了,競爭激烈了,喜歡攀比了,更加浮躁了,各個方面都需要錢。父母要理解孩子,孩子也要體諒父母,輕鬆面對壓力,一起解決問題。走向極端是最弱者的一個態度。



可樂Angel


現在社會上,學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現象頻頻發生,歸根到底是什麼原因?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們學生時代是最幸福的,什麼壓力都沒有。

其實不然,學生也會有學生的壓力,只是在成年人的眼中覺得這些壓力都不足為道。

壓力與挫折普遍存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只要有追求、有慾望、有需求,就可能會有失敗、有失望、有失落。

壓力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適度的壓力會成為我們成長的驅動力,促進自我健康發展,但過大的壓力會使人處於高度緊張和亢奮的狀態,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可能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受到同樣的挫折,心理承受力較強的人,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能較為平靜地對待;而心理承受力較弱的人則對挫折的感受較為劇烈,甚至難以承受。

學習壓力是學生最根本的壓力,現在孩子之間的競爭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大;因為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把孩子每週末的補習班安排的滿滿當當。讓孩子漸漸失去了最美好的童年時光。

成績突出的學生,在同學中享有較高“威信”,而且會受到老師、家長的喜愛。時間一長,他們會形成“只能好不能差”的思維定式,對失敗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一旦某次考試出現失誤,便會感到心理壓力增大,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遇到挫折更是會對自己自信心下降。學習成績欠佳,長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歧視的學生,挫折感更會如影隨形。

人際交往關係的維護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有些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中會覺得不自在,感到不適、惶恐、甚至害怕與人接觸,常常覺得自己與其他小夥伴格格不入,缺乏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特別是孩子在進入青春期,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再加上家長、老師如果不瞭解孩子的自身發展和想法,這樣一來,就會產生隔閡,爭吵、衝突、家庭氣氛緊張,最後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面對現實生活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往往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甚至產生自殺輕生的念頭。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出現。就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四季輪迴的大自然,風霜雨雪經常穿插其中。

但無論有怎樣的狂風或暴雨,都是暫時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總是多過那些風霜雨雪的天氣。挫折就像是大自然的那些變幻的天氣,只要能夠擺正心態,再大的挫折,也會挺過去。

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嚴重,而是認知有問題,把事情看得很嚴重,家長要經常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很多所謂的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遇到挫折時,同學們可以這樣做一下調整:

01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情緒中轉移到有意義的事情上。人們在苦悶、煩惱的時候,看看調節情緒的影視作品、讀讀書、聽音樂都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特別是多聽一些舒緩輕快的音樂,音樂能洗滌心靈,選擇使自己感到安靜、平和的輕音樂和民族樂曲。聆聽優美動人的音樂,能開發智力,讓人心情愉悅,也能提高睡眠質量。

02

「多與父母、老師同學交流」 

在遇到挫折時,我們往往會出現消沉、苦悶、焦慮等情緒狀態,不妨找父母、老師或知心朋友傾訴內心的不安想法。這樣做一方面會緩解沉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從中獲取應對挫折的勇氣和方法。

特別是在與知心朋友傾訴後,你也會了解到原來大家都有這個煩惱,讓自己看清事情的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事。

03

「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內心要明白一個道理:人生下來就是要面對許多挫折的。挫折是一種困難,更是一種考驗,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

戰勝了,自己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人生的輝煌就是戰勝挫折之後的回報。戰敗了,也不要緊,人生很長,這只是其中一件小小的事情。大不了,再來一遍!

04

「要培養堅強的意志」

意志是什麼?是人能自覺地調節行為去克服困難去實現預期目標的心理過程。有了堅強的意志力,就能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冷靜、全面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增強對挫折的耐受力。

同時也能改變思維看待問題,用合理積極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就能夠改變痛苦的情緒,內心變得坦然。


天天琨說


這裡面要看是多大年齡的小孩,如果小孩很小,說這個話有可能純粹就是聽到別人說或者看到電視、動畫片或者漫畫裡面的一些表述,純粹是模仿學習而已,如果是這樣就不用太多的關注,直接忽略他,讓他對這個模仿表述事情慢慢喪失興趣就好了。原因是因為特別小的小孩他會有一個模仿敏感期,如果他發現他這個模仿能夠調動別人的情緒或者反應,他就會更樂意去模仿,當你忽略他這種不好的模仿,他慢慢就喪失了興趣,也就不會繼續說了。

如果這個小孩處在青春期,動不動就說要跳樓,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青春期的小孩高度敏感,而且對獨立自主的要求非常高,同時抗壓能力還遠沒有達到成人的要求,但是對慾望、目標的要求已經和成人差不多了。

第一,當小孩的壓力很大的時候,我們家長在情緒上一定要保持穩定,不能在小孩壓力或者情緒很大的時候,我們家長的情緒也跟著波動,這樣就會火上澆油,讓小孩更加容易進入崩潰的局面。

第二,我們對小孩的日常行為,特別是學習上的行為及效果沒有達到我們所期待的時候,有兩樣事情堅決不能做,第一不能羞辱小孩,第二不能打擊小孩的自尊。

第三,我們應該主動地為小孩減壓,如果小孩的目標感太強,而且他目前又沒有條件能夠很快實現,我們作為家長的首先要把這個事情看得開一點,第二就是引導小孩把目標進行分解,以實現小目標,再通過不斷積累小目標來實現大的目標。

第四,如果小孩在情緒方面確實比較嚴重,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那麼建議儘快找專業人士進行協助化解。


素心塾素心先生


家長的表述讓我愣了一下,孩子壓力大,動不動就跳樓.....【動不動】我不知道我有沒有理解過這個詞,就是高頻率的,有感覺到壓力或者其他事件引起的,孩子就跳樓。雖然,目前值得欣慰的一點是孩子目前還沒有真正地付諸行動。

下面我說的個別問題,希望不會激怒家長,覺得我是不顧及孩子的生命危險。我也並不是想讓家長再次指責孩子,而是去了解孩子發生了什麼。

對於孩子這個角色來說,孩子動不動就跳樓,那麼孩子又是怎麼樣動不動就放棄跳樓的呢?這個過程中,家長,老師或者其他人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放棄念頭的呢?孩子在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跳呢?

不可否認,孩子有時候是真的在那些瞬間感覺到痛苦的,感覺到除了跳樓之外沒有其他的想法了。但是我問這些問題的意圖在於想讓家長去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讓他容易經受挫折,哪些是難以承受的部分,又是如何習得用這樣的方式和家長“表達”,以獲得自己期待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不知道是不是除了這樣的方式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奏效的。家長不會聽,不會配合。

或許,家長能夠平和地邀請孩子談一談,前提是孩子真的願意分享,而家長也是不帶任何的指責:你怎麼了?發生了什麼讓你那麼的痛苦?當你說到壓力大的時候,都有些什麼樣的壓力?我們有沒有其他的方式是除了跳樓之外,你覺得可以幫助你的?我能為你做什麼?於此同時,我們要區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在某些合理的程度上,家長是可以讓步的。但是如果是不合理的部分,家長也需要嘗試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

曾經看到過一個例子,有個孩子,每次拿不到零用錢,或者在同伴之間有衝突了自己解決不了,就會站到學校的天台的。那一瞬間,她真的是想跳下去的,因為他覺得世界就是那麼的不如意,自己過不下去了,每一次都是老師,家長幫助她一同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解決她問題的方式,就是滿足她,我給你錢,我幫你解決衝突。在這個例子裡面,也許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其他的表達方式,也學會去嘗試理解有時候世界不是如自己所願,當我們很受挫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安慰受傷的自己,怎麼正確的求助等等。

但當然,同時確實有不少自殺的案例,是父母漠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孩子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喚起父母的注意力,這也是很可悲的。

所以家長請多“看見”你的孩子,看見他的需要,無助,渴望,看見的只是他這個人,而不是那個父母加在他身上各種期望的兒子/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