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影評: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

作為星戰系列的最後一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找回第七部曲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擔任導演。這個用意,是為了挽回上一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造成的譭譽參半。星戰作為40年的電影系列,在喬治·盧卡斯創建了人類娛樂史上最大的神話傳奇後,全球星戰迷對於星戰,有一種信仰般的狂熱。在這個狂熱之下,所有新出的星戰電影都必須滿足兩個元素:一、星戰的架構;二、在架構下有創新元素。

當喬治·盧卡斯重啟《星球大戰》前三部曲,把星戰故事從一個原本被帝國取代的銀河民主共和國的頹敗景象,拉回到繁華無比的絕地武士橫行的時代,雖然絕地原蟲的「創新設定」讓許多粉絲跳腳,而許多故事結構上的缺點也為人所詬病,但星戰卻還是在兩大元素下,把電影版的星戰脈絡加以擴大。所以粉絲大都還是支持,也不斷地在神話的延續中,繼續沉迷。

但當喬治·盧卡斯把星戰IP整個賣給迪士尼之後,重啟至今的星戰後三部曲,卻構成了星戰粉的噩夢。原因在於兩大元素沒得到滿足。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影評: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


第七部曲為J·J·艾布拉姆斯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從人物設定到故事主架構,完全向第四部曲《星球大戰》致敬。除了時代拉遠到路克天行者殲滅死星的幾十年後,整個冒險的敘事只符合第一元素:星戰架構。因為故事背景是絕地武士重新崛起又消失後的世界,然後女主角芮又重新接上絕地武士的傳承,整個架構與第四部曲如出一轍,在神話元素上沒有新設定,甚至影像與美術也完全復刻了第四部曲的風貌,「沒有新東西」成了第七部曲的弊病。

而第七部曲雖然重新燃起了星戰迷的狂熱,但僅僅「懷舊」還不夠滿足他們,這樣的負評也讓迪士尼做出了變更,在第八部曲《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做出了結構上的改變。但這個改變卻背離了星戰脈絡。電影敘事以人物心境為主,強調諸多反抗軍小人物在帝國陰影下的掙扎,與路克天行者如何自暴自棄的過程。這是過去喬治·盧卡斯在前三部曲的史詩架構下,沒有處理的部分。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影評: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



例如尤達大師敗給西斯大帝之後,只說了句他自己的傲慢導致失敗,沒有像第八部曲中路克那樣的心境剖析。等於說《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把敘事方面拉回到了第六部曲《絕地歸來》較重視人物掙扎的反省,但在故事的場景呈現上,除了路克天行者以精神體挽救反抗軍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外,其實就「創新」這點,不但沒達到,也沒給新元素,而且還讓風格偏離了星戰。

第八部曲導致更多負評,迪士尼只好讓·J·艾布拉姆斯重執導演筒,來挽救最終章。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影評: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


而電影拍出來的結果,重複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狀態。導演成功地拿「懷舊」的復古元素,讓整部片成為《絕地歸來》的翻版。敘事上跟《絕地歸來》相似,有最華麗的戰鬥與人物心境的描述,還讓女主角芮得知自己身為西斯大帝后代的掙扎,重複了路克得知自己是黑武士後代的場景,然後以比《絕地歸來》更帥氣的結局來收尾,使得《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被譽為「星戰系列最好看的一集」。

這句話看起來是好話,但實際上還是造成了譭譽參半的結果。因為星戰的魅力從來就來自於「投入感」。粉絲著迷於原力之間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夢想在神話中扮演一個角色,無論是風暴兵或是絕地武士。過去喬治·盧卡斯沒有對主角之外的人物有過多描述,就是為了讓粉絲有「自己代入」的錯覺。但·J·艾布拉姆斯的兩集並沒有給更多的創新元素讓粉絲投入,而是重複了主角心境,心境上也沒有新意。而《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給小人物過多的心境詮釋,也剝奪了粉絲「把自己心情、背景代入」的空間。等於是沒有創新元素,原本的星戰脈絡被剝奪,於是後三部曲,完全背離了喬治·盧卡斯的原著精神。

這也是喬治·盧卡斯對於後三部曲的每一部,自己都不滿意的原因。對於後三部曲,他本來想講述一個「吞食原力維生」的新種族,這在過去龐大的星戰歷史(主要是官方小說)中即有提及,然後由反抗軍跟帝國聯手抵抗新的惡勢力。照這個設定,不但符合星戰脈絡,也會有創新元素出現。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影評: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


但就迪士尼拍攝的後三部曲,除了重炒冷飯之外,其實沒有給什麼新東西。但話雖然這麼說,《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不管在人物處理、戰爭場面,還有海上光劍對決跟最後重新幹掉西斯大帝等場景,都把過去星戰的「畫面感」提升到新的高度。論電影,它的確是星戰系列最好看的一集,但卻像是「舊神話的復刻版」,而非「神話的延續」。

有時只要一些細節即可造成創新感。例如電影最後,芮依照絕地武士的傳統,自己出師後要自制光劍,她選用自己過去武器當作手柄,並選用絕地聖殿守護者的「黃色」光劍,表示自己即將傳承絕地武士的一切,這其實只要電影中多個幾句話,就可以讓影迷有更多神話與新元素感。但很多小細節上都沒有處理,使得電影變成:除非觀眾像J·J·艾布拉姆斯一樣是狂熱的星戰粉,否則很難進入一種脈絡跟創新感。這導致了星戰後三部曲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