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杏花村酒和汾酒口味差距怎么感觉这么大?

激龙粤游


一个字“杏花村”真的很难喝。

以前没有喝过杏花村,总觉得都是杏花村出产的,应该不错。今天特意开了一瓶杏花村来品尝,但结果却大失所望。

先谈谈喝酒的感受:

今天开的这瓶“杏花村”,为50度475毫升,2019年6月出产。

气味:

开瓶后闻下气味,感觉有一点酒精刺鼻的,完全掩盖了清香的气味,与汾酒相比起来,感觉就像酒精勾兑的;

入口:

入口的感觉只体会到一种苦味,有点难以下咽,没有汾酒入口的圆润香甜;下喉以后有点涩涩的感觉,没有汾酒的回甜;下肚以后酒精的刺激性较强,没有汾酒的那种舒服感。

酒后:

按平时的酒量,一个人随便都能喝上三五两。但今天这个酒,自从第一口以后,真的没有喝酒的欲望了,如果不是怕浪费,我是真的不想继续喝了,最后实在勉为其难,喝了两杯,不到二两。

而且喝完以后,感觉上头比较明显。

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买杏花村酒了。

杏花村和汾酒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

确实,杏花村和汾酒虽然从产地和原料来看,确实都是在杏花村生产的,酒质应该不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才对啊。但实则不然。

那么差别到底在哪?

原料

单单从原料,两种酒都是使用的水、高粱、大麦和豌豆。

单从原料本身看不出区别来。

产品标准

两种酒均使用GB/T 10781.2的清香型白酒生产标准。

从标准上也看不出区别来。

生产地址

两种酒生产地址均为山西杏花村,

这也看不出区别来。

生产厂家

重点来了:

杏花村酒的生产厂家是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

汾酒的生产厂家是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比较懂酒的朋友都会说,喝酒得喝股份酒厂的,不能喝集团酒厂的。

股份酒厂相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其专业度,技术实力,生产资源会更加的专业度,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优质资源和技术实力,因其是整个集团的核心产业和核心依靠。

相对集团公司来说,其各方面都稍逊与股份公司,而其产品更多的是趋于多元化,品质自然就无法与股份公司相提并论了。

这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这就好比炒菜,即便是相同的材料,由高级大厨与一般大厨炒出来的菜,肯定是高级大厨的会更受欢迎,味道会更好的。

最后总结: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杏花村酒和汾酒这也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更专业的当然是汾酒了,其品质在各方面确实要比杏花村酒好的太多。

总之一句话,喝酒肯定得选汾酒,而不能选杏花村酒。


有家味道


按说不会呀。

杏花村汾酒都是同样的工艺,也广泛的被大家认为是一种酒,如果同等的品质和价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常听有人说清香和浓香不如酱香,这里我再来普及一下。

无论是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只要按照传统工艺流程操作,得到的肯定都是好酒。至于工艺上的区别,那只不过是原材料不同,水质不同,温度湿度以及气候不同,各自根据自己所在地的条件逐渐改进形成的,跟酒的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说不同,那就是工艺和原材料造成的口感不同而已,并不代表这个酒好,那个就次!说这个香型不如自己那个香型的,纯粹是扯犊子话!

打个比方,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欢面食,你能说面好吃米不好吃!

酒也一样,各自的地域不同,原材料不一样,酿的酒是根据自身条件来发挥长处规避缺点的,而不是说你那个就都是好酒,更不代表你那个就不能造假。所以,南甜北咸谁也不能说谁的不好,要不然哪来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哪来的出去旅游寻找美食之说?

有一点不可否认,清香型可以做快速发酵酒,这也使得很多清香虽然也是纯粮酒,但是口感不如浓香和酱香醇厚,也不适宜存放。

但是你不能就此说清香没有好酒,更不能说凡是清香都不行。清香真正采用地缸发酵,发酵期长达半年以上的,你喝过一次再也不会说清香没好酒了。

同样,酱香也不是象他们吹嘘的那么神奇,市场上也是鱼龙混杂,什么玩意都有。有那些骗别人交智商税的拿尾号带九的一张换一箱(你不带九去试试买一万箱看他给不给你),也有那些串烧赚黑心钱的。要不然都蒸馏,怎么可能一年就一池子酒能卖给你源源不断的酒呢!!!

汾酒和杏花村,我记得有一次看到过标签名称就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说明他们都是一家嘛。

这几年出现了这么一种状况,很多大型酒企开展了并购。就是大鱼吃小鱼呗,这样的好处一个是便于某个区域内的酒企报团取暖。再一个就是能有效的管理品牌,形成集团优势,充分利用品牌资源打入市场。把区域内的相关产业形成链条。

至于你问的口感差别大,估计应该还是酒质的问题。

因为无论哪个厂,同样生产的酒总有一二三之分。高价给好酒,不想花钱嘛,只能拣下脚料了。

每个窖池的酒可以分为最少三四个级别。而每年的也要分三六九等,这样算下来,一年产的酒可以说每个季节,每个池子,每个分段都不一样。你买的两个品牌的酒,有点差异也是正常的。


白酒有黑幕


大的可不止一点点。杏花村之于汾酒,不太严谨的说,就相当于茅台镇酱酒之于国酒茅台,只不过汾酒厂股份和杏花村集团属于从属关系,是一个集团军,而茅台镇这边呢,打着茅台镇酱酒的,更多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汾酒必喝,喝酒必汾,说的就是汾酒,是杏花村汾酒厂股份公司出品的汾酒。大众所爱的黄盖53度光瓶汾酒,这个国货之光,白酒世界的清流,就是出自汾酒股份公司,是汾香正宗。

而杏花村集团酒,虽称杏花村,一口下去,和汾酒股份公司出品的汾酒比较,高下立判,杏花村酒的和真正的汾酒基本上没法比,它走的是更大众的路线,清香的酒体寡淡,质感薄弱,汾香韵味不太突出,即使突出,清香也不太雅致。

汾酒厂股份的的四大系列,青花、老白汾、光瓶玻汾,竹叶青,都不会打着杏花村的名字。每一系列和价格带都大名鼎鼎,都能开宗立派。汾酒集团公司的杏花村,在口感上只能说有形无神韵,汾香的内涵严重不足,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照猫画虎,或者是半吊子水平。

汾酒股份公司是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子公司,也是核心公司,汾酒股份公司出品的汾酒才是正宗的汾香,人们常说的清香典雅,清香型白酒的典范,说的就是股份公司出品的白酒。

老白汾酒是经典代表,玻汾和乳白汾也是清香型的风范,竹叶青以汾酒为基酒进行创新的保健酒,有着比劲酒更富有底蕴的历史内涵,高端的青花汾酒更赋予了汾酒清香的极致内涵,也是汾酒股份公司的扛鼎之作,青花30年,一口下去,正宗的清香就充盈心田。

汾酒集团公司的杏花村,价格上与汾酒股份公司的比较起来,相对低价。杏花村之于汾酒,不太严谨的说,就相当于茅台镇酱酒之于国酒茅台。开头已经说过,在此不多赘述。

只要不是嫡系,即使生产方式一样,口感也会不一样。汾酒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众多,汾酒又是金字招牌,杏花村出来后,就算只是小学毕业也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就算是贴牌,也会有大众认可度!

杏花村酒和汾酒的差距就相当于珍酒和茅台的差距,总缺少一股神韵,而汾酒股份公司集合了汾酒酿造的核心工艺和技术,并持有酿造汾酒最有价值的资源,这是集团杏花村酒和汾酒的差距所在。发图如下,一个集团酒杏花村福酒,一个黄盖玻汾。







楼兰餐厅老王


首先你要分清楚股份,集团和个人厂。除了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以外,基本都是集团和个人的,差一个字都不对。有的厂家可能注册的早,厂名和股份很像,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还有就是模仿的,这种现象个人厂最多,外包装包括瓶子模仿的股份里的十年二十年,青花系列。外省大部分人是不懂的,分不开,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汾酒本身肯定是股份的要正宗很多,下来是集团和个人厂。不管是原材料,工艺技术还是酿造环境等等肯定股份更正宗更胜一筹,毕竟是国企,这也是为什么股份里的酒要比集团和个人的贵的原因。

有的商家在消费者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有意的欺瞒消费者,将个人厂产品按股份的价钱出售这种也很常见,但是也得怪你们不做点功课盲目消费[捂脸]


冷太阳i


楼主我告你原因,其实很简单,工艺其实都一样,无非就是成本,设备,甚至环境不同,不过不能一棒子敲死,杏花村有很多私人小作坊,但杏花村除了汾酒厂,还有很多好的酒厂,酒质也是非常棒的,总之一分价钱一分货


杏花醉酒侠


杏花村厂股份出的汾酒是正宗的、嫡系,酒名叫汾酒。酒名就叫杏花村酒的,看清楚,是集团酒,也就是贴牌酒。


炒菜做饭洗戒子


我觉得差距不大,都很清淡呢,倒是酱香型的青花郎口感醇厚细腻,也不烈,反而很柔,即使酒量不好的人多喝一点也不会上头


天在下雨打雷259


汾酒,你应该指的是汾酒股份出品的酒,我们认为这是最正宗的汾酒。杏花村酒,不知你指的是杏花村镇产的酒,还是汾酒集团的“杏花村”酒,如果是前者,那和正宗汾酒有差距,如果是后者,也不能算正宗汾酒不过也还行。


龙川峰lcf


酿造工艺不同,出来的酒的口感会差很多,而且用的材料也是不同的。



认真麦蒙


股份与集团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