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的老人,条件好多了,依然省吃俭用,究竟是怎么想的?

株洲龙5052075049444


回复你 亲爱的朋友

钱要一分一分挣,事要一件一件做。

老人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生活,老人都知道勤俭持家,都知道什么是血汗钱。

老人每天想着自己的孩子今天吃饱了吗!今天穿暖了吗!今天是不是受委屈了!

老人不管自己是不是在吃馒头咸菜,是不是把剩下来饭热了无数次,是不是在吃着你看到就想倒掉的一坨坨的面条、和好几天都没有吃掉的鱼虾。

老人看到纸箱瓶罐都往家里拿,甚至你看不惯老人拿垃圾进家,甚至会埋怨邋遢。

你埋怨老人,老人会说我以后不拿了,他会偷偷藏在某个角落,老人会说这一天我拿瓶瓶罐罐能买几毛钱、几块钱呢,你是否但脸色很难看,她始终会带着微笑,怕你着急上火,怕你不高兴。

老人为了不让孩子担心,不让孩子压力太大。能省则省,能自己劳动,不会主动想我们伸手。

老人不怕吃的食物好赖,不怕睡的床是否舒服,不怕你的呵斥,不怕你的谩骂。不怕自己生病,不怕孩子们发达。就怕孩子不理他,就怕孩子冷落他,就怕孩子不管他,就怕你们请保姆,就怕送到养老的家,就想与你说说话,就想你来陪伴他。

你有钱了,你是否会隔三差五给老人点零花钱,你没钱的时候,你是否隔三差五的看看老人还缺点啥,你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要钱买的啊。不要说我给父母经常打电话问还缺啥,不要说我经常给我爸妈钱他还是捡垃圾回家。

老人也许不需要物质的陪伴,需要你来说说话,老人也许不缺钱可是多存点钱为了你的高楼不会倒塌。

老人捡就让他捡吧,老人省就让他省吧,多和老人说说话,没事就逗逗他,没事就抱抱他。有时间就别请保姆,有个小屋就别送老人去老人之家。

兄弟们不要让自己后悔,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


武林飞少


我的母亲在世时就是这样的!

我的母亲以前买菜一般都卖便宜的,平时吃饭也是家长便饭。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二十多万……

我认为:现在的老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这个传统从头脑中很难改变!他们对年轻人大手大脚很反感。……

“舍不得”是他们头脑中不变的信念!

但愿老人们都能“想得开”些!年轻时苦了,到老了应该享福了!对自己好点吧!


看破红尘6412


感觉这个问题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今天晚上我的同学打电话叫我去她家吃饭,我说外面下雨了,我不想去,她说你来,你不来我就把剩饭剩菜倒掉,我一听这话,就说她你敢?你等着我马上到,这同学是我发小,她掐到我不能容忍浪费这个脉了,每次叫我去吃家都是这样激将法把我叫去的。

下了公交车,见到有人在垃圾桶里找废品,我想起中午儿媳妇要把月饼扔掉,我看到觉得浪费,偷偷把月饼吃掉了,我到了同学家我把吃月饼的事告诉她,我说月饼从中秋节到现在快四个月时间,我怕浪费,我就把它吃了,说完我还沾沾自喜呢,谁知我同学紧张地问我,吃过怎样?有反应沒?我笑咪咪地说什么事沒有,我经常这样,我家里从来沒有浪费过一粒粮食,我告诉她,家里桌上掉个米粒我都会捡起来吃掉,我家从来沒有倒掉过饭菜,除非长毛了才倒掉的,我同学说,你爸家是高干,在我们当地数第一,你有必要这样省?我说,我从小跟我爸学惯了,我爸从不浪费粮食,哪怕坏了,他也照吃不误,我一直这样,吃过期的东西都沒有反应,她睁大眼睛问,真的?我说当然,就像楞子长年扒垃圾吃不也是沒病?她点头说这事真的,我说一样道理,吃长了身体有抗菌力。

从小我看我家定量粮食供应本上看到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米一粥来之不易,闲时喝粥,忙时吃干,平时可以弄点粗粮吃,如玉米、高梁、芋头等。还有: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奋荒为人民!

从小在课本上看到《悯农》这句老幼皆知的名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老百姓普遍很穷,能吃饱饭真的很难,我听人说过1958年遭遇过自然灾害年,棵粒无收,多数人吃野菜,吃树皮,多少人逃荒要饭,甚至饿死,我也吃过野菜,还吃过麦糠,野菜还好,麦糠让人难以下咽,沒有办法活命要紧,按道理,我家吃定量粮,供应的都是白米白面,怎么会吃野菜和麦糠?因为那时我们家的米面借给那些家里有病的人家,我爸妈说这是救人命的(实际上是给人的,谁家有白米白面还你?),所以借出后我们沒吃的了,只好用野菜和少量米弄一锅照人影的粥吃,我妈都尽量让我们先吃,有时我问我妈,妈妈你不饿吗?妈妈说我吃饱了,后来才知道我妈妈怕我们饿坏了,她最后吃剩的,有时只剩小半碗,有时一点不剩,我妈经常饿肚子。

所以现在尽管生活好了,我们这一代人养成节省不浪费粮食习惯,我和同学说,每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我心里就想,天会不会打雷劈死人啊?我和同学说,把饭菜倒掉,倒掉的是自己的福分,下辈子会要饭的,我同学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口里连称,是的,是的。



今世缘126


我己83岁,每月退休金5O0O元,老伴79岁,退休金51OO元,住电梯房132m,两个儿子经常寄点钱回,他们忙,没时间回来,我两老每年到儿子家住六个月,他们都表示不要我们一分钱,不要遗产。我两老给亲戚、困难户、救災都很大方,但还有余兀,又不想旅逰,也不想吃穿多的、好的,等死後,剩下遗产捐给国家花困难户!


用户7179967978433


现代的老人条件再好,也忘不了过去的坚难岁月,我55岁,小的时候父亲哥哥讨过饭。那个时接没有粮食,做的吃的都是以浠为主,记的那时10岁,一顿饭我吃3碗还要多,没有剩饭,天天饿。所以,以我为主的中老年人,是苦处过来的,再富也不能浪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是啊,现在的条件是好多了,但老人们过惯了苦日子,特别是亲身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他们总是居安思危,节俭了一辈子。就说我老爸吧,放着那么多好衣服新衣服不穿,偏偏捡旧的穿,“谁说也不管它”,咋说都不听,气得我一次次义正言辞地批评他:您以为您这样是好啊,别人会夸您永远保持战争年代的那股劲儿?会夸您艰苦朴素?您现在是我们的脸面,别人会笑话我们不孝顺!老爸笑呵呵地说:“谁说你们不孝顺,都知道你们孝顺”。说了无数次,老爸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我现在学了心理学,还是先调整自己吧,同理、共情、无条件接纳。孝顺老人——顺着他就好!


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燕


这个问题我有权说一下。我是五零后年近七十,儿孙滿堂媳孝孙贤,真可谓幸福满满,二十年前我娶儿媳妇六千块彩礼钱拿不起,现在我们老两口每月退休金五千多,可还是那么节约,买点吃的穿的都得合计一下,花钱多一点也舍不得。那是因为我们这代人经历太多,三年自然灾害等多种难关,深知没吃没穿找借无门的滋味,已经养成了有粮常想无粮时习惯。我觉得勤俭持家很好,人啊不要吃尽穿绝,房不需要太大住下家人就行。车不需要太豪华代步就好。家不需要太富有温馨就行!



长山紫云1


人是老了,但是勤俭节约的传统还在,尽管每个月开几千元,还是给儿孙留着,这就是四五十年代的人,他们出生在解放前,过惯了苦日子,每日省吃俭用的活着,真为他们这样做感到很累,就说离我不远的大哥,每天真是省吃俭用 好容易攒点钱,送到银行去理财,利息很高 头一年挣了二十万 ,第二年想把钱拿出来,却告知钱没了,你说他这个火牙最后也不再敢问了,钱是没了,那么再攒,每个月都把钱存起来,自己太苦了,把工资全存上,儿子和他每个月存万元之多,我看着觉得他过得好累,眼看八十岁了 ,还是这样的吃苦,让我心不安,一辈子在攒着存上,要是碰到好的还行,你能攒住了,把你瘦的像麻杆了,这过得太累了,老人就是为了儿孙自己不吃不喝的,到老自己走不动了怎办,我真替他难过,再有那伙骗子,你看看老人的生活,那一百万你一定要给他还回来。



金秀云


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是在多年的困难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从小就过着忍饥挨饿的艰难日子。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好习惯却改不了,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把这种好传统发扬传播下去。


雨梦7172


多攒些钱,为了防止得重病,自己钱不够,给孩子添麻烦。还有就是儿子儿媳同在一个私企,企业不温不火,万一倒闭。还得救济孩子们。以前看病,不论大小病,一律由单位报销。丝毫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现在一场大病就能让你一贫如洗。昨天老伴的好友来家串门,跟我老伴说,自已被拴住了,住院月余。做了两次CT,两次核磁,两次彩抄,花了不少钱。所以要处处节省多攒些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