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如何看待上海和上海人?

小蛙餐饮大学


作为上海人回答这种问题,多多少少都会招致“地域黑”的攻击。本文尽量做到了客观,欢迎不杠的朋友讨论,但也请那些执着于个别事例的无脑喷不要无理谩骂。

首先,上海在全国的口碑并不算好,甚至很差。在他人看来,上海人就是排外、精明、势利、人情味寡淡等贬义词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

①排外:说起上海,自大排外可能是外省人的第一印象。连答主自己也承认,上海人普遍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从上海人经常将外省人笼统称之为“外地人”中可见一斑。而这是一种并不好的风气。但说上海排外倒是有些冤枉,因为上海常住人口向上追溯三代几乎都是来自外来移民(宁波、苏北等地尤多),且上海目前的外来人口估计有近两千万,这都反映上海实际上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型城市。所谓上海人的排外,只是针对无素质的人而非所有外来人口,在这点上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只是上海稍显突出,而又被无限放大了而已。

②精明:上海人的“精明”事实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此精明非彼精明,换一个词——“精致”可能更为妥帖。上海人不仅善于营造生活空间,而且追求生活空间的“独立”。这种独立意识源自于过往的“弄堂文化”与“私房文化”。过去上海人的生活平面空间很小,但这因此也造就了他们善于营造生活空间,和善于利用周边一切事物苦中作乐的本领。如果说“精致”的生活态度是“弄堂文化”给老上海人带来的馈赠,那么“斤斤计较”就是“弄堂文化”带来的副作用。但换一个角度,你可以说这种“斤斤计较”式的精明是一种陋习,但这同样也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是上海发展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只有上海能够体味的独特情怀。

③势利:上海人的所谓势利,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锅要扣在中国影视等作品不遗余力的宣传身上。严肃的说,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上海人大方,但在小品中却被刻画成小气吝啬到极点的形象;而在近年来的影视剧里,上海丈母娘永远都以一种“狗眼看人低”、说话阴阳怪气的模样出现在荧屏前。说起北京人就是《北京青年》中的昂扬形象,说起上海人就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唯利是图形象。事实上,上海人并不势利,上海丈母娘群体也并非剧中所刻画的那样不堪。这种在影视中进行差别区分并极力抹黑上海群体的行为是某些人有预谋有组织的刻意行为,大家可以自行揣摩体会。

④人情味寡淡:上海人的人情寡淡,主要体现在邻里关系的冷漠以及“不好客”。先说前者,邻里关系的日渐冷漠的确是上海目前的一大问题,在年轻一辈与高层建筑中尤为明显。上海的精致主义一方面使个人家庭生活充满情趣,但另一方面也阻隔了邻里之情。再说后者,上海并非不好客,但上海的待客之道并非北方地区那种敞开屋子十几个人在一起嗑瓜子的那种方式,而更加倾向小规模做客或在外聚会的方式。上海人普遍有一种对于个人生活空间独立的尊重意识,即既不希望自己构造的生活空间被他人破坏,也会自觉尽量不去弄乱他人的生活空间,就类似一种“契约”精神。

 

再来谈谈上海的优点:

①务实:务实是上海人最大的优点,上海人厌恶放空话,甚少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也正因如此,难免给旁人留下“上海人自私,不乐于助人”的感觉。事实上,上海注重实际行动,始终遵循“话不说满,留有余地”的原则,没把握的事则甚少揽下以免浪费对方时间。但一旦点头,则会言出必行,全力以赴。请上海人帮忙,事成几率往往远高于一通酒下肚就吹嘘“包在兄弟我身上”的那些人。

与此对应的是上海人另一条优点:不贪——即帮助亲友,哪怕是朋友介绍本身关系并不熟络的人,也甚少索要报酬,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碍于场面收一条烟意思意思即止。而很多地方都是事没干,先谈价格,收下钱即使事不成也要抽三五成作为“跑腿费”。

②个人素养高,法律意识强:尤其体现在40岁以下的上海群体中。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上来说是不争的事实。

③独立意识强、尊重女性:上海女性是中国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独立意识极强,且敢于竞争,不自认是男性的附属品;与此相对应,上海好男人也闻名全国,虽然往往被北方人笑话说怕老婆没出息,但这但这也正是上海男性的闪光处,在外绅士维护女性,在家煮夫尊重妻子。家务活全包,工资卡上交,家里老婆做主,这在上海男性中是极为普遍的。即使工资比老婆高,在外聚会也会吹吹牛,但进了家门都会“自降身份”,心甘情愿将妻子捧在手心。家暴等行为更是上海男人所最不齿、认为最没出息的行为。


困搞_


我曾经菜场遇见过一位外地女人,三十几岁,模仿讲上海话已经几乎可以乱真,可是说到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大众菜式时她竟然不知道,不,知,道,我就说了一句你不是上海人吧,也是不经意说的,她脸红马上否认。我就不接着说下去了。心里已经定位她的心理了,何必去戳穿她。我又夸她上海话说得好,接着她自己承认了,说自己喜欢上海话。凭良心说。成年人学上海话是不容易的,能说成几可乱真是位灵秀女子。另一次,一个小伙子,上海话刚入门,也不能算入门,勉强听,他让我教他,因为我上海话是纯正老上海的他听得出。问他为什么要说上海话,他说喜欢,再问,他说会被人看不起。举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件事情,外地人想融入上海,一是喜欢,当年播放沪语版的电视剧孽债时,北京就掀起了学上海话热。二是不愿意被人瞧不起。再说一句题外话。上海话快消亡了,挺可惜的,因为好听啊,软糯戏谑传神,爱之入骨。

能够认识和认可上海的美丽之处是令人暖心的,我更希望有众多的人传承上海话和上海的习俗,保存下去传扬下去。毕竟上海的地方特色是上海独有的,雅俗共赏的。上海文化是我们上海人心里最美的一方宝地,俗,是俗透了,雅,是雅极了,正因为它又俗又雅,才是我们的家园。


琪琪瑞可


在天津工作的时候,我找对象。谈了一个本地的,模样还过得去,个子很高,说话也和气。她也对我很满意,说我和她的梦中情人一模一样。下班以后,她就到我单位门口等我,一起骑车出去玩。她在乳胶厂工作,每天的活就是从男士阳具模具上往下撸避孕套,为计划生育服务。我到厂里去找她,看到一排排足以乱真的阳具模具滾滚而来,男人看了都震惊。一天她说她的家人要见見我。我就买了礼物,跟着她去了她家。她妈盘腿坐在床上,跟她打招呼她理也不理,她眼中露着惊恐的目光,好像是鬼子进村了。一会儿她的大哥二哥也来了。两人一前一后把我围住。他们说听说你是上海人,上海人都很滑头吧?她妈也跟着说,上海人,不行不行,离我女儿远一点。哥儿俩又向门后努了努嘴,那儿有根大木棒。从此以后,她就和我断了。一个月以后,我在街角看见她和她的新男朋友抱在一起。祝她幸福。


三毛153127420


上海人在上海已成了弱势群体。你还别不信,听老夫慢慢道来。现上海六,七十岁的老人大都是独生子女。现大都成家立业,一般都上班。所以平时在外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头老太太。马路上走的忙的十有七八是年青的外来人员。为什么说上海人是弱势群体道理就在这,不信你上菜市场去看看,什么快递,现在还有那些房产中介。态度蛮横无理,当然说的不是百分百。但是也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我们这些老头老太也不可能为了块儿毛八的和他们呕气,尤其是房产中介给你下个套什么的。(这个说来话长。有机会再说。)我们这些老年人真有点吓势势。随便一说,生活中慢慢观察自然有结论的。


1009650385


抹黑上海人的真正的起源是北京人,就拿春节联欢会节目一直在贬低上海男人,学的南腔北调的上海话贬低上海,造成了全国各地都以为上海人就是这样的小男人小女人,真正罪魁祸首罪魁就是北京人,北京人他们排挤外地人看不起河南人,反过来说上海排挤外地人,张冠李戴什么罪名都强加上海,真的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地步了。


丁震威


上海有航天航空研究所,有核电设备制造厂,有C919,商飞制造厂。还有江南,沪东等几大造船厂,航母,潜艇,055大逐,液化石油气船的制造……。有上港,有大型的港机制造厂。有浦东机场,有上交所。利税大户,交通银行。有通用,大众汽车制造,芯片研究制造,生物医药制造,有世界第二的国家展览中心,有地铁近千公里,是世界上单个地铁最多最长的城市地铁网。有彰显上海智慧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造型独特的上海中心大厦,有最大的旅游平台携程网,亚州最大的48万平方的爱琴海购物公园。上海的城市建筑是比较独特的,百年历史的外滩外国建筑群。除了90年代动迁老公房外,各个小区的房型,坐北朝南多,个性鲜明的板式高层多,房屋的顶子,帽子大多不同,围墙也很美观。众多五星酒店,深坑酒店的开业。孩子们最爱的迪士尼乐园……等。正在打造的世界海洋公园和冰雪世界,加上黄浦江水穿城而过,让人称赞叫绝。上海低调的在默默无闻的进步,向打造世界城市管理一流水平迈进,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是无数热爱上海的人共同努力发展的结果。上海就是上海,与众不同的上海。


长江水养大


一直以来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男人一直因为小气,成为全国攻击的对象。90年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中的渣男名叫王沪生,到春晚上的巩汉林,早期以黑上海人起家。

上海在解放前就是东方巴黎、远东金融中心。解放后,在国内是经济、工业最发达地区。那个时候,全国人民以拥有上海产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为傲,是拥有奢侈品的感觉。外地有到上海出差的,带回的糖果、糕点、纺织品等等的产品,回去会让当地的人们羡慕半天。上海人由于是一类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也是全国最高。怎么会落得如此的评价呢?!

80年代,我到北京上大学,同班30位同学,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对比其他同学,我的经济条件,是最好的几个之一。但是,住房条件,我是全班最差的一个,没有之一,甚至不如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我们一家三口住在12平米的一个房间,7户人家合用厨房、卫生间。这种情况在当时还算好的。我大伯家12口人住24平方两间房。这么小的房子,上海人发挥各种智慧,搭阁楼、打地铺、睡吊床、拉帘子。可以说,完全在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情况之下,艰难生存,是这一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一生心中永远的痛。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成长的上海人,确实有因为结婚住房兄弟反目的,有邻居间为了厨房公用部位一块砧板的距离大打出手的,也有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的。除了住房,上海的基础建设也非常的糟糕。80年代,我的一位北京同学来上海,要看看大上海。彼时,北京已经高楼林立,有好几个巨大的立交桥。而上海不但没有立交桥,连马路都因为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除了解放前的高楼外,都是6层的楼房,着实被北京同学嘲笑了一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上海人穷到没有房子住,上海穷到没钱修马路,直到我在大概七八年前看到的一个数据。

这个数据是说,从解放后到80年代,上海每年缴纳国库的金额,占全国的1/4到1/3强。而仅上海最大的工业区杨浦区一年的税收占全国大约近1/10。说用一个上海养活半个中国,都不为过。中国的税收一直是分国税和地税两条线的。国税的收入,由中央直接调配,而地税的收入,才交由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这个高额的国税征过后,地税也就所剩无几了,上海市政府成了当时最穷的政府之一,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上海穷到连造居民楼、修马路的钱都没有了。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90年浦东开始改革开放,中央才减低了上海的国税重负。

90年代初,上海规划建设内环高架路,但是,资金有缺口,所以,到中央申请被拒。由于没钱,后来建成的内环大部分只有4车道,而且每个车道非常窄,两边贴着民房,整个工程几乎没什么动迁,就是为了省钱。

综上所述,上海在几十年来,背负着困难年代国家的沉重负担,以一代上海人牺牲尊严、牺牲隐私为代价,输血全国。但是,其它地区的人们,只看到上海人在逼仄的亭子间作困兽之斗的窘迫,却不了解为何堂堂上海会变成如此可悲之地。一味地讥笑、谩骂、吐槽上海人。扪心自问,这样的你们是否公平!?

你们,欠上海人一个道歉!


秋风催叶红


对上海公交司机印象不好,上车赶到车门口了还关门,下车人未出门就急着关门,我去过不少也居住过一些城市,仅有在上海常遇见此种情况。另外上海人门槛太精,老人乘公交全国65岁以上的都能免票,无论你是不是本地人。仅有上海只是发钞票于本地人,精吧?


Jxyhc


上海魔都这座城市包括我们上海人一直都在被全国人民评判,这毫不奇怪,木秀于林呗。但是我对那些能够到上海来安家立业的外地人士素来怀有某种敬意。我居住的小区,也算上海的中档住宅,在2000年的时候,也要100来万元的人民币一套。一幢楼里真有不少的外地朋友,虽说从未来往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东北的安徽的江苏浙江的不少人,接比例算至少有20%之多,因为是学区房,现在的价格稍贵一些了。我们当初买房时是化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他们能够买入,现在已是名符其实的上海人。他们切实感觉到上海人的平和守规矩从来不会侵犯别人,他们也像上海人一样,朝出晚归辛勤的劳动着。他们已经完全地溶入了上海的大家庭。在大楼里听不到他们的喧哗,就是关上大门也是和我们一样,轻手轻脚的,不给邻居以干扰影响。他们怎么看待上海人,在电梯里,大家礼让三分,从不见人在过道里门庁里吸烟的,在信箱处取报取信时也是客气一番从不争先恐后的。发现投错的信件会主动放入对应的信箱。上海人的相安无事在新老上海人中已经潜移默化约定成俗了。外地的朋友,只要你到上海来,上海人排外意识淡薄,你做出成绩,上海人只会鼓励你佩服你,绝对不存絲毫的酸楚的感觉。我以上便是外地朋友对于上海人的看法和行动上的评价。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盛况,是和这座城市的性格不无关係的:它是宽容的它是尊严的它是一种历史的文化传承,它正以这种态势发展着自己…


刘声90883005


黑上海是政治正确,不必担心对与错,因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人都在黑,不回嘴那是我说对了,说不过就亮出拳头再呼喊一声一起讨伐上海人。春晚舞台上都可以肆无忌惮的丑化上海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你丑化个其他地区的人看看。不过无所谓,我们过我们的日子,你们过你们的,被黑也是一种出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