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对严世藩说“那我问你,裕王又是谁的儿子”?

历史是什么


这句话是电视剧第二集的内容,大致的故事背景是严世蕃在浙江强推改稻为桑,搞得天怒人怨,因此遭到了严嵩门生兼浙江总督胡宗宪的抵制。后来

胡宗宪上了一道奏疏,指出了改稻为桑的问题,希望能暂缓推行改稻为桑。结果这一道奏疏激怒了严世蕃,于是便有了下面严世蕃和严嵩的这一段对话。

严世蕃说:胡宗宪这样做,是想甩开我们直接向皇上进谏言。

严嵩说:别人不敢保证,胡宗宪决不是忘恩的人,只不过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他身边有一个裕王派去的谭纶监视他。这个谭纶是裕王的人,裕王背后就是皇上。胡宗宪现在叫停改稻为桑,他是在为我的名声考虑。

严世蕃说:可是这个改稻为桑本身就是皇上的旨意啊!

严嵩说:胡宗宪也没说不推行改稻为桑。关健是现在有个谭纶在监视他。如果他要照你们的那种改法搞,就会给人抓到把柄。你这是在故意刁难他。

严世蕃说:爹,你不要袒护胡宗宪了。我看他的这封奏疏摆明了就是在拍裕王马屁。现在证据都摆到您老的眼前了,您老还要护着他?你还说他这只是跟我过不去。那我问你,我是你的什么人?我是你的儿子!现在你都八十一岁了,你怎么就不想想,哪一天你致仕了,或是百年了,除了我跟你养老送终,你老人家还能指望谁?现在你除了支持我,你没退路了

严嵩说:那我问你,裕王又是谁的儿子?你们知不知道,皇上今天下午要去哪里?皇上去裕王府,去看孙子




以上便是严嵩与严世蕃对话的全内容,那么这段对话应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好理解:严嵩与严世藩的这一番对话,立时就表明了两人在政治境界上差距。严世蕃跟他爹相比,简直太嫩了

严嵩心里很清楚,裕王是嘉靖的独苗,并且还刚给嘉靖生了孙子,裕王将来会继承皇位,简直是清晰的不能再清晰了。

第一集时,冯宝揣摩圣意,打死周云逸,吕芳就对冯保说,周云逸是裕王的人,这大明的天下迟早是裕王的,你打死他的人,这不是在找死吗?于是,吕芳为了自己,也为了冯保,就让冯宝到裕王府做万历的伴读,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后来,就连恶狗陈洪也懂这个道理。他靠给嘉靖充当恶犬上位的同时,还不让忘用苦肉计向裕王示好。任凭裕王妃怎么羞辱他,也不敢说个不字。为的就是给自己在日后留一条后路。



太监们尚且懂的道理,玩了一辈子政治的严嵩会不懂吗?

严嵩心里很清楚嘉靖在想什么。皇帝重用他们这些人,是让他跟清流党对着干,本质上是为了制衡朝廷的政治,也顺便帮嘉靖背黑锅。不代表他就可以把手伸到裕王那里!

因为裕王是嘉靖的独苗,同时裕王还有嘉靖的独苗宝贝孙子,除了嘉靖本人,谁都不可以动裕王!这是嘉靖的政治底线。

但是,嘉靖的这条底线,严世蕃不懂。他以为嘉靖让严党去跟清流党搞政治平衡,就是玩了命的跟裕王较劲。岂不知,这已经是犯了嘉靖的忌讳。

只不过,嘉靖需要严党替他敛财,替他平衡政治。所以只要严世蕃别干的太过火,嘉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做没看见。

然而,后来严世藩遇事就把故意节奏往嘉靖身上带,激起嘉靖和裕王的矛盾。他这么做固然可以保一时安危,但从长远来看,完全就是在找死。因为严世藩把嘉靖拉下水,嘉靖看在面子上会保他,但是对他的办事能力也会产生怀疑,而裕王对严党也会更加的不满,双方的矛盾更大。

所以,严嵩为什么要几次呵斥严世藩不要把节奏带到嘉靖身上,带到裕王身上?他就是希望把严世蕃点醒。但是严世蕃就是点不醒,最后还是把手伸到了裕王头上。

他先是诬陷齐大柱通倭,继而诬陷海瑞也私通倭寇。嘉靖看着严世蕃得寸进尺,心中已然是不满!再让严世藩这么折腾,是不是也要查查裕王是否通倭?毕竟海瑞是裕王推荐的人。

到了这个份上,严世藩想不死都不行了……


面对严世蕃的作死,严嵩无语了。他很清楚嘉靖交给他的任务之一,是制衡裕王,陪裕王练级,但是又不能伤了他。但是,严世藩死活就是不明白,最终玩过火了。现在眼瞅着嘉靖要处理严世蕃,他还得替儿子擦屁股。

于是,严嵩对嘉靖暗示:我不但能够给你背黑锅,还会给你提拔人才。我可以下台,但是我给你推荐的那些人,可都是人才,你不能弃之不用。

言外之意,朝廷需要我的人来处理政务,维持运转。那些跟皇帝怄气的人,也要我提拔的人才能收拾。我的目的不是要让嘉靖皇帝离不开我,而是让大明朝离不开我!即使是裕王,也离不开我!

同样的话,严嵩也给严世蕃说过:你爹之所以能屹立朝廷二十年不倒,关键在用人!只要用对了人,就不是皇帝离开我,而是大明朝离不开我!就算嘉靖不在了,裕王登基了也仍然要用我的人!但是这些年我把权力交给你,你看看你都用了些什么人,何茂才郑泌昌?这些人除了捞钱,就是出卖朋友

他们把你卖了,你焉能独善其身?你要是被追究了,我是不是也要陪你一起玩完?

所以说,严世蕃和严嵩的政治水平,差了十八条大马路的境界。严世蕃遇事总是喜欢把别人拖下水,动辄就嚷嚷没退路了,不把裕王拖下水,他就不罢休;而严嵩则非常的清醒,他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并且他也希望严世蕃能够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但是,严世蕃已经着魔了。任凭严嵩百般的敲打,就是点不醒。最终,他不仅坑死了自己,也坑惨了自己的爹。


Mer86


说白了,天下是嘉靖的,但未来是裕王的。

你跟裕王的人作对,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

严世蕃只顾当下,不讲未来,所以他说自己没有退路。

严嵩看的长远,不能得罪裕王,否则将来咋蹦哒?自己老了,但儿子还长久,所以需要儿子去靠向裕王。

反观吕芳冯保父子,就显得机智多了,虽然当初和裕王结下仇恨,但冯保置之死地而后生,衷心服饰裕王,最终裕王登基之后,也享得大运。

不过,最后总结一下,严嵩父子如果真的站到裕王这一边,就能有好下场吗?嘉靖的帝王之术玩的可谓是一个6,平衡一旦打破,估计严嵩父子下场依旧。

所以,严嵩父子既然铁了心当嘉靖的狗,除了忠心嘉靖,根本无路可退。


豪说放语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有历史,有情节,有深度的好剧,因此想要看懂一句台词或者一段情节,很难单纯依靠其本身,而是需要一集中更前面或更后面的内容,数集前后的内容,甚至还可能需要联系整部情节。

正如题主所问的这段话,在第二集中,就通过三对父子之间的对话或关系来向我们阐明。

第一对,嘉靖和裕王父子

第二集开篇承接了上一集内容,久旱的京城终于降下了一场瑞雪,仿佛暂时缓解了京城内紧张的气氛。而与此同时,宫外传来了裕王妃产下皇孙的消息,这也是嘉靖目前存活的唯一皇孙。

嘉靖以民间传统早早的准备了冬枣和栗子,并由吕芳口中说出了“早立子”的民间寓意,无疑再一次在群臣中奠定了裕王的地位。

但同时也亲口说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朕是不敢不知!”再配合上镜头中特写的高拱表情,显然是嘉靖针对周云逸事件,对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敲打。

果然,嘉靖以徐阶、高拱、张居正是裕王老师侍讲的身份,打发了他们去裕王府贺喜,但独独留下了严嵩父子。

待三人走后,嘉靖第一句便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并问到了“周云逸到底有没有后台。”

这件事嘉靖实际应该是知道的,但却对着严嵩父子问出来,实际是表示了严嵩父子才是嘉靖自己的心腹,要帮我盯着,不要有什么事瞒着我。

年轻的严世蕃差点回答出来,但被严嵩拦住。因为这个答案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是把隐藏的矛盾揭露出来,嘉靖没有退路,严嵩父子更加没有退路。

所以嘉靖需要的也不是他们的答案,所以很快就说:“今天是元宵节,留下吃各元宵吧。”

这一幕通过徐阶三人远去的背影,和嘉靖与严嵩父子的对话,实际还是表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旧两代势力已经形成,但现在还是嘉靖当这个家,可裕王是储君,终究这江山是他的。

第二对,吕芳冯保父子

明朝太监喜欢收义子,分两种,一种是宫中同为太监的义子,这种是为自己老了以后留退路的;另一种是宫外的,一般为同宗侄子,过继来继承自己的香火。

冯保就是吕芳在宫中的义子之一,在上一集中,冯保刚刚主持廷仗打死了周云逸,又在降下瑞雪时绕过了包括吕芳在内的其他大太监,向嘉靖报喜邀功。

这明显是一种遭人嫉恨的找死行为,因此吕芳罚其跪在雪中,以至于冻僵。

在救醒之后,吕芳对冯保说出了本剧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对话。

“我再教你两句话。一句是文官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是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改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因此吕芳将冯保安排到了裕王府当差,这对于刚刚杖杀了周云逸的冯保来说,无异于羊入虎口,是没有退路的,是死地。

吕芳又说:“我在教你武官常说的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看我大明的气数,这皇位迟早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如果真有一天裕王入主大内,干爹这条老命还得靠你。”

如果说历朝以来谁最能看清大势,往往就是这群太监。果然,看似死路却是一条退路,第二集不久后的一段情节也可以佐证。正是因为以皇帝名义派去的皇孙大伴,裕王虽然厌恶冯保,却以为他是嘉靖的眼线,而不敢动他。

而在历史上,冯保也是因为相对有文化,又表现的老实本分,在裕王府得到了裕王妃和张居正的赏识,在万历继位后,相互勾连,把持朝政,权倾一时。

第三对,严嵩严世蕃父子

如果说没有看懂前两对父子,严世蕃突然这句“这世上除了你儿子没退路,谁都有退路。”会觉得没头没脑,不知所谓,但是这句话正是对应了吕芳的那一段话。

表面上,这句话是严世蕃向严嵩表示,自己才是真心实意为严嵩着想,挡在严嵩面前,为其“遮风挡雨”不会后退的人。

但当时世上最没有退路的其实恰恰是严世蕃的老爹严嵩,还有那吕芳。他们早以被深深的刻上嘉靖亲信,奸臣,旧时代代表的标签。当有一天嘉靖死去,裕王继位,这些腐朽的东西统统是要给先皇陪葬的,好将之前掌握的权利和地位让给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潜邸旧臣。

严世蕃并非没有退路,但他早已将自己和严嵩的权利集团融为一体,主动的站立到了裕王的对立面,将自己和整个严家逼到了死地。

如“改稻为桑”一事中,严世蕃将其简单的当成了一次派系党争,将代表裕王的谭纶放到了敌人的角度。实际上是已经为私欲所蒙蔽,看不清大势,所以才会以为胡宗宪投向了裕王一党。

但胡宗宪哪里是投靠裕王,就如严嵩和谭纶所认识的那样,胡宗宪在大事上绝不糊涂。江浙地区是天下的粮仓,而浙江当时又是倭患严重,严世蕃一党还想借着“改稻为桑”大肆圈占百姓土地,谋取私利。可这样做,一旦官逼民反,就会将数十万百姓推向倭寇一方,就会是一场大乱。

大乱一起,这个责任谁来负?谭纶背后是裕王,裕王是嘉靖的儿子,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所以严世蕃现在只有让了是退路,任何其他的举措反而是让自己没有退路。因此,严嵩才会也莫名其妙的来一句“那裕王又是谁的儿子”,同时提醒严世蕃,嘉靖竟然亲自去裕王府看望皇孙。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因为“二龙不相见”的原因,嘉靖是从来不会和自己的子女见面的。此行实际是表明,嘉靖已经老了,大明的气数已经在裕王这边,这天下也迟早是要交给裕王的了。

于是,严嵩将胡宗宪关于“改稻为桑”的奏章交给严世蕃,让他到裕王府交给吕芳,再转交给嘉靖,让嘉靖在裕王府就做出决定。这实际是,严嵩给严世蕃准备的退路,大明朝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还是教给老朱家他们自己解决吧。

可惜,剧中的严世蕃明显没有真正的将严嵩的话放到心里,只以为自己的父亲老了。此后,在“改稻为桑”的浙江一事上与裕王一党依然步步紧逼,最终将自己逼上了真正的绝路。


潘不安讲究史


严世蕃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嘉靖和裕王分开来看。他把裕王和徐高张等人联系一起,一直想打压裕王。

当时朝廷主要是三股势力,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以裕王为首的清流、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严格来说,吕芳的司礼监还不算是一股独立的势力。吕芳自幼跟随嘉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个人没有太强的权力欲望,他必然是听嘉靖的。所以他主要的作用便是执行嘉靖的意思,嘉靖重用严党,他便帮着严党。嘉靖要罢黜严党,他便帮着裕王。

这样大明朝实际上主要是严党和清流之间相互斗争。严党的优势在于他们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从朝廷到地方,到处都是严党的人,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更重要的是,嘉靖需要严党。一方面严党挡在前面,给嘉靖弄银子盖宫殿,替嘉靖背黑锅以及惩治跟嘉靖作对的人。另一方面,严党中还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比如东南的封疆大吏胡宗宪,平定倭寇必须要靠他去完成。


清流主要是以裕王为首,加上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他们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裕王是嘉靖唯一的儿子(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在世子诞生以后,他必定是大明王朝未来的接班人。二是他们这些大臣相对来说,要知道严党的核心人物严嵩已经八十多了,未来时日必然不多了。

当然,清流不会傻傻的等着老严嵩去世,无论是周云逸事件,御前会议,还是后面的改稻为桑,清流都在不遗余力的攻击严党。

他们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来说也是形势所逼,另一方面这也是嘉靖有意为之。毕竟他们两拨人在朝廷里面斗,嘉靖只需要在中间维持平衡就可以了。


不过,他们几个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句台词说得很好,官场无朋友。无论是裕王、徐阶、高拱,还是张居正,他们之所以团结起来,是因为他们的共同敌人是严嵩。

裕王其实又和徐高张不一样,毕竟裕王是要继承大统的。所以裕王和嘉靖应该是父子一体,他们才是一伙的。

可是严世蕃却不这么想。比如周云逸事件背后的主使人是裕王,严世蕃一直要把这件事情搞大,牵扯上裕王。严嵩就懂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会不借着这个事情打击裕王。

当严世蕃知道胡宗宪上疏请求朝廷延缓改稻为桑以后,他便立刻认为胡宗宪是要卖主求荣。严嵩虽然年迈,但是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还是比严世蕃老辣一些。凭借他对胡宗宪的信任,他不断的替胡宗宪说话。

这就让严世蕃非常不爽了,估计是吃胡宗宪的醋了,毕竟他爹明显更喜欢胡宗宪,更相信胡宗宪。这个时候,严世蕃立刻以儿子的身份来威逼老严嵩。这明显是让严嵩在做一个选择题,你儿子和学生同时掉在水里,你到底救谁?

这个时候严嵩便提醒严世蕃,裕王是谁的儿子。为什么严嵩能够不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嘉靖护着他们。嘉靖已经暗示了裕王要做老朱家的接班人。比如赏赐世子“枣栗子”,亲自去裕王家看孙子,赏赐李妃十万匹丝绸都能看出来。

裕王就是嘉靖,嘉靖就是裕王,所以严世蕃不应该把裕王对立来看。

按道理来说,严世蕃应该奉承裕王才对。毕竟狠毒如陈洪还照样倒向裕王,谁都明白以后天下是谁的天下。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很烧脑的电视剧,里面的台词真的需要多看多琢磨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想要弄清第二集关于严嵩对严世蕃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必须要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电视剧中的三方势力,一方是严嵩,严世蕃为首的严党,一方是以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倒严派,还有一方就是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而吕芳本质上是嘉靖皇帝的代言人,所以司礼监代表的就是皇帝。


那么本剧演绎的就是这三方势力的角逐,开头就是倒严派周云逸被廷杖至死,将严党和倒严派的矛盾表现的十分激烈,接着就是内阁和司礼监到宫中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本年的国库财政问题,结果由于这一年国库亏空太大,尤其是严世蕃的工部亏空最大,所以掌管户部的倒严派徐阶不肯签字报销,由此引发两派之间剧烈的争吵,最后在吕芳和稀泥下,徐阶签字了,而严世蕃也趁机提出在浙江改稻田为桑田,多织丝绸,远销海外以增加国库财政收入的办法并得到嘉靖皇帝的认可,于是因“改稻为桑”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成了这部剧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走向!


改稻为桑”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老百姓不愿意,但这又是皇帝亲批的,所以杭州知府马宁远申请调动了军队“踏苗”,强迫老百姓改种桑田,但此举引发了一部分百姓的不满与阻止,再加上马宁远以“通倭”的罪名抓了几个为首闹事的百姓,导致更多的百姓聚集在浙江总督府门口,要求释放被抓的几个人。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在江南织造局太监杨金水的逼迫下,决心向朝廷上奏疏,要求朝廷督促邻省借粮,并直言“改稻为桑”的利害得失,希望朝廷谨慎行事。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的门生,但他却一心为国,不与严党同流合污,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官,当这道奏疏送到严世蕃手中时,严世蕃痛骂胡宗宪这是要与他们划清界限,给自己留后路,因为在严世蕃眼中推行“改稻为桑”的就是自己人,而以任何借口推迟或反对“改稻为桑”的就是敌人。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自然而然就是敌人,需要打倒,而胡宗宪是严嵩门生,本应该属于严党,支持“改稻为桑”,可如今胡宗宪却上了这么一道奏疏,脾气耿直暴躁的严世蕃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胡宗宪已经倒戈了。


但老成持重的严嵩很信任胡宗宪,他清楚的意识到此时的形势对他们很不利,由于裕王生了皇孙,嘉靖帝龙颜大悦,从此裕王一派将受到皇帝更多的信任与倚仗,在这场权力争夺中,不管是裕王还是严嵩,都只是皇帝的棋子而已,荣誉富贵也只是皇帝的一句话。在此情况下,属于裕王系的谭纶被派到浙江,名义上是充当胡宗宪的手下,实则是监视浙江“改稻为桑”的进展情况,因为裕王系坚信严世蕃提出“改稻为桑”一定是要为自己谋取私利,派谭纶去浙江可以更好的搜集严党的罪证,为将来的倒严做铺垫,而严嵩也明白谭纶去浙江的真实目的,所以他才坚信,胡宗宪上这道奏疏是对的。


但是严世蕃还是执意的认为胡宗宪已经倒戈,不明白严嵩为何老护着他,在他看来护着一个白眼狼很危险,最终他气急败坏的说了一句“这世上除了你儿子没退路”,意思就是说“这世上只有我们父子同心同德,才能和衷共济,全身而退!”,希望严嵩不要轻易相信胡宗宪,可是严嵩反问“谁都有退路,那我问你,裕王又是谁的儿子?”,严嵩的这句反问更是在对严世蕃说:“做人做事不要太张狂,胡宗宪能明白如今已经不是严党的天下,你为何不能够明白?不管以前我们做过多少惹人怨的事情,如今都要谨慎行事,不要再落人口实,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以后任何事情都不能再一手遮天的去做,裕王给皇帝添了皇孙,他将会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裕王是皇帝唯一的儿子,将来早晚要继承大统!你若再如此执迷不悟下去,你我父子二人迟早会死无葬身之地!”。




然后他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皇帝今天要去哪儿?去裕王府,看皇孙”,而这句话的意思更为透彻,皇帝赐恩于裕王,于皇孙,这祖孙三人才是大明朝的天,我们斗不过天,更不能逆天行事,还是想想退路吧!

严嵩已经看到了末日危机,而严世蕃却依旧执迷不悟,幻想着还能如从前那般无所畏惧,却不知严党倒台之日已经随着皇孙的诞生和“改稻为桑”的推行越来越近了。


咸鱼闲聊


1.《大明王朝1566》是很好的一部很好的电视剧,从里面的明朝服饰,人物所有的言语还有一大群老戏骨,可以看出来这部电视剧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很多东西都是细心抠出来的;

2.这部电视剧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瑞都严嵩,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想董海瑞,以回击裕王身边的徐阶、张居正、高拱等人;

3.小编的这个问题,严世蕃说自己为了严嵩一直遮风挡雨没有退路,但是严世蕃也忘了,嘉靖皇帝也只有裕王一个儿子,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嘉靖帝也会保住裕王也不会保住严家!


千山暮雪


其实严嵩父子只是替嘉靖背锅的,嘉靖在临死前一定会处理掉严嵩父子以留圣名,帝王心术而已。严嵩父子唯一的出路是不让预王登基,另找傀儡,可惜以嘉靖的手腕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清流也好严党也好阉党也好,他们不过是嘉靖的工具而已,而且嘉靖要的就是他们水火不容。谁干事谁背锅门清。。


2水哥


严世藩骄狂强势,严嵩深知其子德行,虽说严世潘也是阁老,但严嵩一倒,严子必倒,而且严子作恶比老子多,其狂态早被满朝愤恨,如其一倒将死得更惨,严嵩此言是为了提醒儿子,裕王可以接帝位,而你能接我的位吗?


手机用户张12345678


凡事不要做绝吧,呵呵,毕竟是一种提醒,或者是警告。

权臣能把持朝政,说明和皇帝相处很好,严嵩的儿子与他比起来简直就是败家子,要是严嵩和当今皇帝不在了,严嵩的儿子就得父债子还,甚至得把过去的一切都吐出来。

奈何,坑爹啊,最终连严嵩都没躲过去这个必死环节。

天下是皇帝的,即便权倾朝野的权臣也深知这一点,HOLD不住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随口胡诌,请多指教。


鸿哥iouyh福小铺


反正己无路可退只能硬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