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陝西米皮最有名的是漢中熱米皮和秦鎮米皮,你覺得這兩種米皮,你更喜歡哪一個?

愛美食更愛家


個人更喜歡秦鎮米皮。

沒去陝西之前,吃得最多的是陝西涼皮,涼皮裡配有黃瓜絲、麵筋輔料,加紅油等佐料調製,但印象中,紅油完全沒有油辣子的香味。

去了西安,當地人熱情推薦秦鎮米皮,點一碗,配一個陝西肉夾饃,紅油的糊香味比陝西涼皮更合我口味。

至於熱米皮,嗯嗯,目前夏天,我更喜歡涼皮。

說說漢中熱米皮和秦鎮涼皮的各自特點:

一、相同點:

1.它們的名字都來自地名。

漢中熱米皮,產於漢中地區;秦鎮米皮,產於戶縣的秦鎮。

2.都是大米制品。

二、不同點:

1.做法不同:

漢中熱米皮做法:大米淘淨浸泡後磨成漿,以特製的麵皮鍋刷上油,舀適量米漿倒入,置滾水上隔水蒸,稍蒸便熟。

秦鎮米皮做法:大米粉調製成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

2.吃法不同:這是最明顯的區別。

漢中熱米皮趁熱吃,秦鎮米皮涼了之後吃。

3.形狀不同:

漢中熱米皮軟薄柔嫩,切得寬一些。更誇張的是勉縣的雞湯熱麵皮,直接就是整張,用筷子在上面幾劃,就投到湯汁碗裡了。

秦鎮米皮更硬一點,切的更細些,有規律些。

4.口感不同:

漢中熱米皮,調料偏重於香、辣,還有正宗的漢中米皮放的醋很少。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秦鎮米皮,偏重於酸、辣,油潑辣子妙不可言,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裡透著香。

綜上所述,各自口味不同,喜好就不同。

吃貨因為油辣子的香,更愛秦鎮米皮。


虎奴與香奴


  蕎麥麵餄餎

  用一種特製的箔餄餎床子,將蕎麵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羊肉湯,故稱羊肉餄餎。如涼吃,放少許涼粉,再加入油 辣 、蒜泥、芥茉等調味,成為涼粉餄餎,食時不僅帶有特異的香味,且對身體大有補益。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喬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洩痢、腹痛、上氣之疾。"因蕎麥性寒,故韓城俗話說:"蕎麵涼冶沿,離不開三樣好調和,油潑辣子、蒜、芥茉。"蕎麵熱縮鋁,原湯加調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餄餎多用蕎麥麵製成,蕎麥在所有穀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富含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 P、維生素 B1、 B2、蘆丁、鎂、總黃酮等。而且蕎麥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麵餄餎網上還流傳著喬面禾洛喬面活絡蕎麵合絡

  臘汁肉夾饃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臘汁肉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經世代流傳、演變,遂成今日之秦味臘汁肉。樊記臘汁肉已有近百年曆史,由一姓樊小販所創。由於其選料精、調味全、火功到,又經長時間煨制,顏色紅潤、軟爛醇香、久貯不變 ...

  饃有普通、優質之分,優質價格最高4元/個,只是裡面加的肉的多少肥瘦不同,當然我們要的是優質的了,還有喝了黃桂稠酒和汗斯啤酒,不錯。湯嗎,當然是配了粉絲湯,這是和肉加饃的最佳搭配,我放了辣椒,所有有些紅紅的。

  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裡,僅舉出幾種。

  麻醬 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裡,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釐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秦鎮涼皮

  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釐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裡香。

  漢中涼皮

  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碭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岐山擀麵皮

  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制。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製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麵筋涼皮

  主產於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麵筋,澱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籮上鍋蒸制。調製時,加入蒸烹麵筋塊、時令蔬菜, 調味品 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不論哪一種,你不妨都嚐嚐,一定會使你滿口留香。

  賈三灌湯包

  特 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製作方法:三鮮湯包等。

  主要原料:麵粉、肉、調料。

  簡要介紹: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麵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菠菜面

  如果說食米為主的江南人多用菠菜炒菜餚的話,那麼以麵食為主的北方人則另有吃法,如很多地方下麵條時亦下入一把菠菜以調劑滋味,豐富色彩,增加食慾。而在酷愛吃麵條的陝西八百里關中道上,精於製作麵食的家庭主婦們則又打破了這種"隔靴騷癢"式的方法,直接將菠菜葉與麵粉和揉在一起,擀製成碧綠透亮,令關中漢子提起便滴涎水的油潑辣子菠菜面。

  這種特別的作法如果追溯其起源,唐代的"槐葉冷淘"當為其濫觴。《唐六典》栽:"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供其膳食。"杜甫《槐葉冷淘》詩云:"青青高槐葉,採掇副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消亦時須。"

  從以上記載看,這"槐葉冷淘"是採青槐嫩葉搗汁與麵粉和勻製成麵條,撈出瀝去水加熟油抖拌,然後放井中或冰窯冷貯,用時取出調而食之。可謂是當時宮裡的消暑佳食,當然一般布衣百姓是無此口福的(九品官以上者才能嚐到)。槐葉青嫩不過幾天,稍一見長,便苦澀難食,與幾乎四季都有、味道鮮美的菠菜自然難比伯仲,可見民間婦女比之宮中御廚還要聰明幾分。

  關中菠菜面的作法:將新鮮去杆菠菜葉入開水略焯撈出(此時菠菜所含人體不易分解的草酸已溶入水中),晾涼後與適量麵粉摻揉(不另加水),至麵糰完全變成綠色,稍"醒"一會,再揉一會,擀好,依各人喜好,切成寬或窄的長麵條入開水鍋煮熟撈入碗中,上撒適量精鹽、辣椒麵、蒜末,以滾熱 菜籽油 (約一調羹)澆潑其上,再調人味精、醬油、香醋即可食。其特點是麵條翠綠,筋滑鮮香,且含有人體所需的葉綠素和維生素,彌補了單吃麵食的不足。

  辣子蒜羊血

  將羊扳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血接入盆中。用馬尾籮濾去雜質,倒進同量的食鹽水,細棍攪之,勻,凝結成塊後改切成較小的塊,投開水鍋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撈出,呈褐紅色,舌舔之略 鹹 。

  至此羊血製成,可泡在清水盆裡備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攤安在小巷街頭,擺設十分簡單,一個木架,架子上是各類碗盞,分別放在鹽、醬、醋、蒜水、油潑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爐,爐上有鍋,水開而不翻滾,鍋裡煮的是切成小方塊的羊血。羊血撈在碗裡,並無許多湯,加各類調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鮮嫩湯味辣、嗆、鹹,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

  咸陽有一人,可以說什麼的都不缺,只是缺錢;也可以說什麼的都沒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體弱時常感冒。中醫告之:每日喝 人參 湯半碗,喝過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錢包,一笑了之。賣辣子蒜羊血的說:買羊骨砸碎熬湯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斷,一月後病斷。

  西安小吃指南

  ●大麥市街回民風味小吃街

  它是古城西安著名的清真風味小吃街,也是唯一經營回民風味小吃的飲食專業市場。整條街建築風格獨特,各色小吃一應俱全。因地處熱市區,又是回民聚居地,整條街終日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條街上有許多店一天24小時都營業,無論您什麼時候去,總能吃得令你滿意。

  特色小吃:老馬家臘牛羊肉、老童家臘牛羊肉、何家滷汁涼粉等很正宗,名聲遠揚,還有粉蒸肉、灌湯包子、麥仁稀飯、鍋貼、砂鍋、柿子餅、炒涼粉、清真肉丸糊辣 湯、釀皮、牛羊肉泡饃、 烤 魚、烤羊肉、涮牛肚等。這裡的清真炒貨也非常不錯,如炒 瓜子 、炒 花生 、牛骨髓炒麵等,深受歡迎。




為你一視


地道的漢中人,就說麵皮子!


用戶6868746885700


其實漢中熱米皮和秦鎮米皮,我一個外地人有些傻傻分不清楚。

不過,陝西但是去過不止一次,因為三秦大地有博物館、兵馬俑、大雁塔…,有秦腔、黑撒樂隊…,有美食,麵條就有幾十種做法。有個愛吃麵的朋友來了就不想走,先是抱怨人為什麼一日只有三餐,後來又恨不得像牛一樣長出四個胃。

拜他所賜,我們遊覽之餘曾穿梭在西安的各色麵館,體驗老陝的麵食文化。當然,也沒少吃秦鎮米皮,固定搭配就是皮酥肉爛的肉夾饃。真的拯救了幾個對面條不感冒的小夥伴的胃。

後來,我們一路向西南,穿秦嶺進四川。出陝的最後一站正是漢中。漢中與四川的的綿陽交界。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大概有這樣的淵源,兩地的飲食習慣多有雷同。

陪著朋友在漢中穿街過巷找面吃,因為他覺得入川后就吃不到那麼正宗的面了。也不知道物流如此發達的今天,他哪來這樣的危機感。不過,漢中街頭隨處可見的火鍋城,堆成小山的大銅火鍋有點兒歎為觀止。之後就邂逅了漢中熱米皮,因為原料是米不是面,我們還打趣朋友提前體驗四川美食。

漢中熱米皮配料豐富,蔬菜黃豆淋辣油,吃的時候還附贈一碗米皮湯,頗像我們北方吃餃子要喝餃子湯,謂之:原湯化原食。

我所在的城市有很多陝西餐館,大小店都說自家味道正宗,米皮的漢中與秦鎮之爭已然模糊,統稱為:涼皮。郭達老師的出道小品《產房門前》裡,他那陝西媳婦就吵著要吃口涼皮子。

超市裡的涼皮更是多姿多彩,黃色的黃米皮,綠色的綠豆皮,原色的大米皮…麵筋、黃瓜絲和香菜末是標配。因為是經濟作物主產區,淋一勺濃稠的芝麻醬、再撒點花生碎,加辣油前會問上一句:要不要?要多少?

漢中熱米皮或秦鎮米皮,哪個更美味?你的口味說了算。


Conghua


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我覺得各有千秋。

漢中熱麵皮吃的是辣、香、柔韌,配上菜豆腐或者花生稀飯非常好吃,調製熱麵皮用的調料水和油辣椒都很關鍵,用油潑辣椒油溫必須高讓辣椒有一種焦香味。熱麵皮是熱吃,出鍋就入碗。

秦鎮米皮吃的是酸辣柔韌,相比高中熱麵皮來說秦鎮米皮更為筋道。秦鎮米皮是涼吃,蒸好放涼了再調再吃。

配圖是我吃過的漢中熱麵皮。



耕讀的歲月


你好,同為米皮,都屬地方特色。

漢中熱米皮,現蒸熱吃,口感軟糯澆上特製的料汁和辣椒油,再配一碗菜豆腐。那就一個字“香”。

秦鎮米皮,澆上調料、密制辣子油涼拌口感筋抖軟糯,再來一個肉夾饃配上稀飯,“美”。











用戶104712437500


漢中米皮真乃第一也!

①漢中出產的米質好,

②漢中做米皮手藝好,

③漢中米皮遺傳久也……


淡淡的黑體字


本人認為最好吃的米皮當然屬於漢中熱米皮,顧名思義不光熱著吃,也可放涼後吃,走遍一些地方,為什麼都叫漢中涼皮或米皮,怎麼沒有叫秦鎮米皮的,相反關中人喜歡一些秦鎮米皮,而全國各地都還是喜歡漢中米皮的。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這個冬季有點冷2


我是西安人,我喜歡秦鎮米皮,也喜歡漢中熱米皮,還喜歡寶雞擀麵皮……這不是非要爭個你死我活的東西,自己家鄉的東西在自己的心中賦予了感情很正常,但這並不是貶低他鄉美食的理由


東籬長安


都不太喜歡,我最喜歡吃的是在新疆吃的陝西擀麵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