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眼中的麻省總醫院

我在北京協和醫院首批百人計劃及國家公派訪問學者項目的資助下,帶著領導同事的期冀和囑託,懷揣期待和好奇,來到美國波士頓,開始為期一年的訪學。我作為一位北京協和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和十年以上的從醫工作經驗,也有很多次國際交流的經歷,已經有比較成熟的世界觀和想法;並且作為一位母親,也不缺乏獨立生活需要的自理能力。但這一年在美國留學的經歷對我各方面的衝擊和挑戰還是很大,我也感受到了應對挑戰後的盪滌和提升。

一、麻省總醫院的歷史和今天 我聯繫的學習工作單位是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MGH的主院區在美麗的查爾斯河畔,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心臟地區。她建立於1811年,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三所醫院之一,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醫院和哈佛醫學院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學醫院。 MGH自1821年就成為哈佛醫學院的教學醫院,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在外科學領域,1846年,MGH率先將乙醚麻醉應用於外科手術。1886年,Reginald Fitz醫生首先對急性闌尾炎進行了準確描述。1962年,MGH成功進行了世界第一例斷肢再植術。在醫學影像學領域,1896年,MGH在X光技術誕生不久便將之應用於臨床醫學。MGH也是應用PET掃描技術(1970年代)和MRI技術(1979年)的先驅。另外在腫瘤學領域、艾滋病治療、人造皮膚及基因學研究等各方面,MGH也扮演著鼻祖的角色。歷史上共有七位MGH的科學家或在MGH接受過培訓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Jack W.Szostack博士因發現了端粒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根據U.S.News & World Report的權威評估,MGH連續數年在美國排名前五。在最新的2010-2011年的評估中,MGH和Johns Hopkins Hospital、Mayo Clinic一起名列全美前三。

最新的數據顯示,MGH有907張病床供普通內科和外科使用;其一年門診量150萬例(含下設的Back Bay/north end、Charlestown、Chelsea、Revere等4所醫學中心門診量);住院病人47,649人次;住院手術19,206例,門診手術18,803例;接待急診病人88,393人次;接生嬰兒3700名。MGH擁有超過19500名員工,其中包括4300名註冊護士和3900名醫生。 MGH也是美國最大的研究型醫院,每年投入研究的預算高達4.63億美元。由於醫學研究的逐年發展,原有的主院區不足以滿足新興實驗研究的需求,MGH在位於波士頓South End旁的Charlestown Navy Yard又租用了大片的地區,專用於實驗室的建立和科研工作的開展。

二、高效的醫療服務效率 MGH高效的醫療服務效率首先源於其廣泛和高效合作網絡,包括醫院間合作和醫院內的協作。如果您登錄MGH醫院的主頁可以發現MGH對自身的功能定位:提供世界頂級的醫療服務(World-class patient care);醫學研究的動力工廠(A research powerhouse);注重教學(An emphasis on teaching);最高的醫療質量和安全(Setting the bar for quality & safety);服務在社區(Reaching out to the community)。 這幾項功能中最值得我們借鑑的是最後一項:Reaching out to the community。MGH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高效運轉的背後是一個整合統效的合作網絡。 MGH利用品牌、規模和人才資金優勢,將周邊的多家醫學中心納入旗下,成為自己的子醫院。在這樣的一個系統中,MGH擔任的主要是接受疑難重症的轉診和急診的醫療服務。絕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家庭醫生和初級醫療中心轉診而來。在診療過程中,MGH與患者的初級醫療服務系統保持密切聯繫。患者在MGH接受高水平的診治後會立即轉回初級醫療,或轉入Partners系統的康復醫院、其他中小型醫院及專科醫院。 MGH的醫療服務模式充分反映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科協作的團隊服務(Coordinated, patients centered )”。MGH成立了多個多學科協作中心,如心臟中心、腫瘤中心、消化系統健康中心、MGH兒童醫院、移植中心和血管中心。這些中心都是由相關的內科、外科、影像專家、麻醉醫生和護士組成的專業團隊對病人進行全方位的診斷和治療。病房的設置也是按照這些多學科協作中心及外科的需要設置的,以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為主。而內科病房則打破了專科之間的壁壘,大部分是普通內科病房,由普內科輪轉的住院醫生管理;專科醫生負責所有病房相關疾病的會診和協助診治。

以心臟疾病的診治為例,MGH有心臟中心,是一個多學科合作的醫療團隊,由心臟內科專家、心臟外科醫生、心臟影像專家、麻醉科醫生和護士等組成。這個團隊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服務,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成立了不同的治療專業組(Program),如成人先心病組、心律失常組、心臟病預防中心、心血管疾病遺傳組、冠心病組、心衰和心臟移植組等共11個專業組。

經過PCP和初級醫療中心的轉診安排下,患者到MGH心臟中心的Outpatient部門,首先由專科分診臺根據瞭解的患者情況,將患者匹配給一名專科醫生;這名專科醫生將全面監督和解答該患者在心臟中心的全部醫療問題。患者接受心臟狀況和高危因素的全面評估、進行心臟相關的影像學檢查,心臟專科的醫生會針對患者的情況提出管理和預防心臟疾病的建議。根據病情需要,為患者安排轉診介入治療、手術或進一步諮詢。

對於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手術相關的檢查和教育在Outpatient部門完成,一般患者在術前一天住院,住院後完成常規體徵和胸片、ECG等,接受麻醉師訪視,進行術前準備,第二天就接受手術。心臟中心有5個不同護理層次的住院單元。患者接受了心臟手術後,從手術室轉到心臟外科ICU,然後再進入Step-Down單元,最後再轉回到手術前的單元。不同的單元配置了相應的具備不同經驗的專業護理團隊,做到更具針對性的服務。術後一般兩天內出院。如果患者因家庭內無照顧者或需要更多的恢復時間,負責該病人的Case manager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將病人轉到合適的康復機構。 從上面可以看出,由於Partners系統這樣的輻射醫療網絡、雙向轉診機制,才保證了MGH高效的醫療服務和病房週轉率。而MGH以患者為中心、多學科多部門協作的醫療模式,一方面給病人提供了360度承前啟後的貼心醫療服務,另一方面更提高了醫療的效率和水平。

三、以人為本:患者和員工兼顧 患者在MGH能感受到的不光是學術型醫院的專業醫療服務,更是一種全方位的關愛和呵護。正如MGH在200年前成立時所倡導的那樣,when in distress, every man becomes our neighbour。 平易近人的患者學習中心隨時敞開大門,患者和家屬可以在那裡獲得基本的疾病常識。醫患溝通的渠道多樣,包括網上培訓、電子郵件、紙質材料分發、當面交流和電話交流。患者所面對的醫療小組有醫生、護士、營養師、病例經理和社工等,滿足患者各層次的需要。MGH在接診每個患者的同時都會和該患者的家庭成員保持密切的溝通,並主動幫助病患和家庭成員搭建溝通渠道。患者在這種信息交流暢通的環境下可以更安心地配合醫院的診療。

MGH的大堂登記臺的牆壁上寫著“Welcome”“Bienvenido”“Herzlichen Willkommen”“歡迎”等十種語言的歡迎。MGH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19種語言的醫學專職翻譯,所有的翻譯都獲得了麻省醫學翻譯協會的認證,達到美國醫藥衛生翻譯專業標準,遵守醫院的保密政策和規章,並恪守本部門的倫理學原則。 病人的隱私受到極大的尊重。在有病人在場的地方都是不可以隨意照相的。電梯間、餐廳等處經常可以看到友好的提示:請注意尊重患者隱私,不要在公共場合討論患者的病情。 所有進行臨床研究的人員都必須接受CITI(Collaborative Institutional Training Initiative,www.citiprogram.org)的培訓並接受考核後才能獲准進入人類相關的研究。這個網上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何從生物醫學角度和社會及行為學角度保護人類研究對象;良好的臨床實踐;健康信息的隱私保護和安全等。這是我到麻省總醫院接受的第一個培訓。網上培訓可以做到這麼整合和豐富而又界面友好,令我耳目一新。在這個培訓中,既重溫了赫爾辛基誓言,又接觸到美國醫治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尋求確立電子數據交換、安全及所有醫療保健相關數據保密性的標準化機制等等各項內容。

以人為本不光體現在對患者方面,醫院給所有員工也營造了溫馨和睦的大家庭氣氛。員工可以參加各種業務和科研培訓項目、激勵和減壓項目、員工幫助項目;醫院對員工的獎勵在評優秀、獎奉獻之外,認可踏實工作的員工;按照短期服務、五年服務、十年服務、長期服務等獎項來大面積惠及員工,著力營造“Excellence everyday”的醫院文化,讓所有員工因身為MGH一員而深感自豪。

四、影像科室與臨床科室的密切合作和溝通 在醫院完善和可靠的HIS和PACS系統基礎上,MGH影像科的檢查部門和診斷部門在物理上完全分隔。患者經過電話或網上預約,到醫院的影像檢查區域接受檢查。這些檢查的設施分佈在急診、門診、兒科、主樓及多個散在波士頓各處的醫院外影像中心(off-campus imaging centers),患者可以根據位置自行選擇。所有的影像將會傳送到主院區的醫生工作站,由專科醫生簽發電子報告,簽發後的電子報告直接進入電子病案系統並同時反饋給申請醫生,由申請醫生將影像報告回饋給患者。這種流程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在影像的檢查和診斷部門之間的不必要勞頓,使臨床醫生更早獲得信息,也提高了診斷報告的可追蹤性。

臨床醫生在醫院的工作站上可以查閱影像的報告和圖像,影像科醫生也可以直接查閱患者病歷和檢查結果,更準確地瞭解患者病情。醫院內部的溝通手段多樣,網上尋呼、電話、電子郵件、會議等。這些溝通方式的高效保證了臨床和影像醫生都能及時快速處理醫療工作。 影像科醫生積極參與到患者的醫療服務中,多學科團隊中都有影像專科醫生,舉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臨床影像討論會。影像科專家非常活躍,在針對疾病的影像手段優選上、輻射危害的控制和影像信息的意義闡釋方面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影像學科和臨床學科的攜手互動,有效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五、專業學習和研究收穫 我主要專業學習和研究是在放射科神經影像學組進行,師從神經影像學組組長Dr.Gilberto Gonzalez教授。我以研究助理(Research Fellow)主要參與了三項臨床研究項目,分別是《急診神經影像學研究》、《腦實質內出血的CT血管成像評價》和《腦腫瘤的高級MR成像研究》;具體工作包括病人篩選、臨床數據採集、影像特徵分析、數據整理統計、文獻回顧和文章寫作。研究結果已經被美國神經放射學會2011年會收錄,有兩篇展板,題目分別是《Spot Sign Score Identifies Rapid Bleeding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d《Rate of Hematoma Expansion in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edicts Morta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 A Prospective Study》;與之對應的兩篇文章已經投遞了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在參與臨床研究工作之外,我瞭解並參與了住院醫生與專科醫生培訓,包括放射科的各種Conferences,如臨床-影像病例討論、影像-病理學對照討論、影像教學病例展示等;並堅持參加每天中午的住院醫影像基礎教學的Minicourses,其內容包括神經、腹盆、骨關節、心臟、胸肺、急診、小兒、核醫學及超聲各個專業領域的影像學診斷及影像物理學等,其中,在每個專業都會請該領域業內領先的外院專家來作講座(Grand Round)。哈佛醫學院每年秋天都會舉辦各學科的繼續教育課程,我修學了神經影像和頭頸部影像學的課程。 麻省總醫院在醫院層面也有十分強大的科研教育和支持系統。CRP(Clinical Research Program,臨床科研項目)對全院從事臨床科研的人員提供全方面的培訓和支持。我參加的主要培訓項目包括Grant writing fo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investigators(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者如何申請課題),Basic biostatistics for clinical research(臨床研究中的統計問題),及Scientific writing for publication(科研論文的寫作),獲益良多。

六、總結 我非常感謝國家和醫院給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通過一年在麻省總醫院的訪學,我不僅拓寬了視野,瞭解了世界頂級醫院的服務理念和機制,並且在專業知識和科研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和MGH影像學組建立了良好的學術合作關係;這些必將有效提升我的各方面素質,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更好地為醫院的發展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