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4000人征服800萬,俄國為何寧願選擇投降蒙古而不倒向西歐

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率領蒙古民族的崛起與擴張對人類歷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決定了俄羅斯此後幾百年的命運。西方有一種說法,面對蒙古的進攻,四分五裂的羅斯選擇了帶著

“800萬居民向4000韃靼人屈服”

其實蒙古人軍事力量固然強大,但想單純依靠武力征服羅斯並不是是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羅斯的陷落不單是內部的四分五裂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程度也是西歐將其拱手讓出的。

4000人征服800萬,俄國為何寧願選擇投降蒙古而不倒向西歐

​九世紀的基輔羅斯是俄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羅斯國家”。基輔位於瓦良格人與希臘人的商路中間,基輔羅斯的大公們充分利用與拜占庭帝國的關係,政治、文化和經濟等領域發展迅速,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時發展到頂峰。

由於繼承製度不完善,十一世紀下半頁,基輔羅斯開始陷入混戰之中,並使其最終走向衰敗和分裂。俄國學者將十一世紀下半葉到十三世紀初的這近200年時間定性為俄國曆史上“最混沌和最危急”的時期。

4000人征服800萬,俄國為何寧願選擇投降蒙古而不倒向西歐

​十三世紀初,基輔羅斯已經徹底瓦解,封建割據的混亂狀態固然使其無力抵抗強敵的入侵,但如果不是還面臨著西歐的威脅,羅斯大公們遠沒有沒落到向蒙古鐵蹄屈服的程度。

在蒙古入侵之前,基輔羅斯始終遭受著來自“十字軍東征”和“瑞典人”的威脅。因為覬覦東方的財富,西歐封建主和教會打出了“解放聖地,拯救東方同胞”的旗號,發動了十字軍東征。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徹底摧毀了拜占庭帝國,瓦良格-希臘商路隨之沒落,使得羅斯經濟受到巨大沖擊。與此同時,由日耳曼商人和教皇支持的聖劍騎士團開始在波羅的海南岸、東岸以武力傳播天主教,後來又聯合條頓騎士團不斷髮動擴張,給羅斯西北邊境帶來巨大沖擊。

4000人征服800萬,俄國為何寧願選擇投降蒙古而不倒向西歐

​除了日耳曼人外,北歐的瑞典人在十二世紀也逐漸走向強大,為了能夠壟斷東歐的貿易,瑞典與羅斯爆發了多次戰爭,最著名的當屬“冰湖之戰”。1241年,被羅斯人打敗的瑞典人聯合十字軍再次東來,不料被羅斯諾夫哥羅德大公大敗。

冰湖之戰的勝利讓羅斯的國際地位變得重要了起來,當蒙古兵鋒直指歐洲時,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和羅馬教皇都向羅斯拋來了橄欖枝。教皇英諾森四世以進天堂為由,呼籲羅斯與其他基督教國家團結起來。拔都的勸降信中則承諾,放棄抵抗的城市和人民能給享受和平與保護。

4000人征服800萬,俄國為何寧願選擇投降蒙古而不倒向西歐

​羅斯王公猶豫不決時,他們突然發現西歐只是想利用羅斯,讓他們當抵抗蒙古鐵蹄的炮灰。因為除了宗教上虛無縹緲的許諾外,羅馬教廷並未對羅斯給予實質性的援助,反而在暗地裡支持日耳曼騎士團和瑞典人入侵羅斯,對羅斯進行經濟封鎖。

蒙古人雖然以野蠻、兇殘著稱,羅斯的眾多城市也都在蒙古鐵蹄的踐踏下夷為平地。然而根據蒙古法令,歸順的城市都不會遭到破壞,其他民族的屈服也證明了這一點,俄羅斯諾夫哥德羅大公涅夫斯基最終選擇與蒙古人結成聯盟,此後俄國的東方屬性不斷加重,與西歐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