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白宮要求一月二十日前退出北溪-2,俄羅斯說明年底完工,你怎麼看?

華157252741


還能怎麼看?當然是“刮目相看”了!


畢竟能在美國的壓力下挺身而出,並給出了竣工時間表,實在是勇氣可嘉,可喜可賀。

但問題是,俄羅斯給出的時間表太太太太太太太晚了。

美國參議院在2019年12月17日通過的制裁“北溪二號線”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在12月20日被美國總統老特正式簽署併成為法律。按照美國的要求,所有與項目有關的各方應當在法律通過後30天內,也就是2020年1月20日徹底終止參與項目。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美國的嚴厲制裁,包括凍結其財產,阻止其入境美國等。

但因為瑞士Allseas集團攝於美國淫威,在制裁令通過的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溜之大吉,於是北溪二號線的進度條停在了90%。

因為Allseas集團負責的剛好是波羅的海深海管道鋪裝,也就是工程最難的一段。而Allseas集團掌握著目前歐洲最先進深海管道鋪裝技術,某種程度上也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因此Allseas集團的跑路直接讓北溪二號線陷入了停擺的尷尬境地,俄羅斯和德國只能眼睜睜得看著美國的彈冠相慶而怒髮衝冠。

尤其是德國,這不僅意味著德國甚至歐盟人民用不上清潔便宜的天然氣,必然要在瑟瑟發抖的冷雨夜度過一個刻骨銘心的冬天,更因為美國的橫插一槓讓德國在歐盟乃至國際社會顏面盡失。

好在俄羅斯的即使出現,為歇斯底里的德國送來了比天然氣還久違的溫暖。不就是Allseas集團跑路嗎?不怕,我們自己想辦法,我北極熊就是餓死也不會向你們屈服!沒有Allseas集團,俄羅斯也有俄氣-切爾斯基院士號管道鋪設機。雖然俄氣-切爾斯基院士號管道鋪設機水平不如Allseas集團,而且當下還沒船,需要從遠東運過來,但俄羅斯相信,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時間2019年12月27日的消息,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在12月26日向記者表示,俄羅斯有能力完成因美國製裁而停擺的北溪二號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當下的俄羅斯只是需要稍微準備一下,相信一定很快就能頂上去。鑑於前景如此美好,諾瓦克滿懷信心地表示,北溪二號線將在2020年底前竣工,騙人是小熊。

然後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盟再一次沸騰了,紛紛表示感謝俄羅斯八輩祖宗。

果然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因為美國的一紙文件,歐盟不僅要在2019年刻骨銘心,2020年還要再來一次情景再現唄?坐在天然氣礦井的俄羅斯自然熱情如火,但歐盟卻不想上演冰雪奇緣。這樣的時間表,給了還不如不給。而且,從2019年底到2020年底,一整年的時間,到底會出現么蛾子誰也說不清,歐盟受二茬罪倒沒什麼,要是整個項目就此徹底爛尾了,那可真就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但著急也沒有用,俄羅斯的管道鋪設能力擺在那裡,如果行早就上了,何須Allseas集團多此一舉被美國卡脖子?

當下的德國,只能希望俄羅斯真的很努力,來儘可能讓德國和歐盟儘早都有氣。

而從美國“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這出戏來看,美國不僅演技在線,對歐洲的掌控更是無懈可擊。

雖然因為歐盟的成立,美國的經濟實力看似逐漸失去了優勢地位,但依然是一言九鼎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歐盟本質上還是聯盟而不是一個國家,更是因為自二戰後整個西歐就統統成了美國的勢力範圍,簡稱殖民地。尤其是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雖然其經濟在戰後迅速復甦併成為歐洲領頭羊,但依然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

德國作為歐洲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歐盟的發起者和領導者,雖然它的東山再起要歸功於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朝鮮戰爭及越南戰爭等軍火訂單的猛烈刺激,以及美國在二戰後轟轟烈烈的產業轉移等。但這個日耳曼國家從來不想永遠屈居美國之下。歐盟的存在,本質上是美蘇爭霸的產物,卻也成為德國忤逆美國的後盾,這是德國比日本和韓國更加強硬的根本原因。

而除了歐盟,德國能夠藉助的力量還有俄羅斯,雖然歷史上的德國和俄羅斯打得你死我活,至今仍有東普魯士的不堪記憶。但相比於美國的鉗制,德國和俄羅斯反而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德國之所以在北溪二號線上如此上火,除了美國的出國干涉讓德國瑟瑟發抖,更因為北溪二號線的停擺直接會導致德國失去歐盟天然氣中轉站的主導地位。因為俄羅斯很大,它的管道可以從多個方向進入歐盟,甚至包括過境烏克蘭,但能夠凸顯德國領導地位的只有北溪二號線。

而天然氣能源上的精誠合作也將改變歐盟的能源格局,為俄羅斯向歐盟方向的能源擴張提供絕佳契機。

雖然當前的美國經過頁岩革命,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因為遠在大西洋彼岸,根本不可能通過管道的方式向歐盟輸送天然氣,而輪船運輸的方式又不穩定,最重要的是比俄羅斯天然氣貴20%~30%,這讓美國天然氣失去了競爭優勢。

所以美國才在北溪二號線上如此上火,而且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北溪二號線的停擺,德國的憤怒其實是無足輕重的,因為本溪二號線本質上還是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而從實際表現來看,俄羅斯越來越力不從心。

從庫圖涅佐夫號航母修復一再難產的事實已經說明了,俄羅斯雖有以天然氣管道為先導,重新入主歐洲的夢想,但終歸力不從心。2020年年底竣工的承諾,雖然勉強安慰人,但也絕對太樂觀了。就像某些官方闢謠反而令人不安一樣,俄羅斯的某種樂觀,恰恰是捉襟見肘的一種另類表現方式,如果Allseas集團無法復工,北溪二號線真的很危險。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北溪二號線停擺雖然是美俄博弈的結果,但當前主要在於敲打德國,畢竟俄羅斯再慢,也是困不住的,敲打德國卻能鞏固所謂的歐洲霸權。

而德國無論是否壓錯了寶,在反美之路上都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未來的命運也許跌宕起伏,但終歸會好過被美國肆意凌辱的窘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目前看美國是志在必得了,即使完工,美國也可能會接著出招。但此舉可能會對中俄關系會產生一定(積極)影響。

美國如此蠻不講理是有充分動因的。

第一,美國現在國內天然氣供過於求,國內氣價極度低迷,急需尋求擴大國際市場,為國內的氣找出路。美國國內的大型油氣企業想必都是非常支持美國政府的這一舉措的。



第二,美國現在國內政治形勢複雜,目前的當局為了向國內民眾顯示自己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毫不餘力,而且為了爭取在明年大選中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所以故意顯示出對俄羅斯的強硬的一面。

第三,逼迫歐洲國家選邊站,對後續的歐洲和俄羅斯的合作起到警示和威懾的作用。告訴歐洲國家,他們並沒有第2種選擇,只能選擇同美國合作。

另外,這一事件恐會使俄羅斯加強同中國的合作。俄羅斯未來不得不向中國出口更多的天然氣,這可能有利於我國在同俄羅斯談判時處於較有利的地位。


美天然氣觀察


美國一直反對北溪二號工程項目。眼看這個工程已完成了90%,馬上要竣工了,白宮真的坐不住了,以最後通諜的方式勒令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各國公司,務必於2020年1月20號之前退出。


美國的這個最後通諜似的命令,確實嚇住了瑞士和荷蘭等參與工程建設的歐洲中小國家,他們率先暫停了工程施工。北溪二號建成後最大受益者德國對於美國的霸道表示憤怒,並堅決拒絕美國的制裁。不過,憤怒歸憤怒,德國對於美國的強勢干預,並沒有什麼應對辦法,因為德國實力雖然較強,但卻不具備水下鋪設天然氣管道的能力。因此,一旦工程相關參與方真的撤出,德國還真的無能為力,拒絕美國製裁又有什麼用呢?

關鍵時刻還是要看俄羅斯的。針對美國的制裁威脅,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5號接見商界代表時發表談話:即使歐洲國家因害怕制裁退出北溪二號項目,俄羅斯靠自己也能完成剩餘的工程。那麼,普京為何有如此底氣呢?原來,為防備不測,和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早在2016年就購買了一艘鋪管船,是可以進行深水鋪設管道作業的。雖然這艘鋪管船和瑞士的兩艘大型先進的鋪管船相比,鋪管速度要慢,但總比工程擱淺爛尾要強太多吧。

正是由於俄羅斯的先見之明,讓美國的圖謀肯定無法得逞。如果用俄羅斯自己的鋪管船施工,工期會延後幾個月,由之前預定的2019年底竣工將推遲到明年完工。不過,無論如何,2020年年內北溪二號是會全線貫通的。

俄羅斯的這項預防舉措肯定會讓美國大失所望了。原本,美國對阻止北溪二號是很有信心的,如果目的達到,不僅自己的頁岩氣可以大量賣給歐洲國家,而且還可以藉此繼續控制歐洲,從而阻止俄歐關係的深入發展。而一旦這種企圖失敗,不僅自己高價的頁岩氣很難賣出去,而且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將更加緊密,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也會大大加強,美國在歐洲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了。

正是為了自身的巨大利益,美國在威脅制裁的同時,也一再強調這全是為了歐洲好,為了不讓歐洲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防止俄羅斯可能因此會綁架歐洲云云。當然,歐洲國家沒有誰會相信這樣的鬼話,只是迫於美國的淫威,不得不妥協屈服罷了。

其實,歐洲國家近年來一直都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只是沒有能力和機會罷了。現在,北溪二號項目正好為歐洲國家提供了這樣的契機,他們就應該團結起來,配合俄羅斯共同對美國說“不”,才能讓美國無法為所欲為。只是,各懷心事的歐洲諸國這次會這麼做嗎?


高山流水116820061


北溪2號線工程,俄羅斯跟歐洲投資110億美元的項目,該項目已完成90%,那麼俄羅斯跟歐洲肯定不甘心,畢竟馬上就完工了,但是,從美國態度來看,這次是認真的,所以我認為這個項目可能要永遠的石沉大海了,

雖然,普京說咱自己有船,但是,這句話我也只是聽聽罷了,俄羅斯也採取不了有限的措施,也將沒法繼續施工下去,最近俄羅斯跟烏克蘭關係在改善,也不一定非要北溪2號了,俄羅斯可以繼續通過烏克蘭向歐洲供氣

德新社29日援引德國政府一名發言人的話說,默克爾跟普京通話,雙方還就“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交流了看法,重申將繼續支持這一項目,但是,光支持沒有用的,美國大選臨近,就算大選後美國也不會讓北溪2號繼續下去,所以這個項目永遠通不了歐洲了


黃建丁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類似於俄羅斯版的伊核協議,掀起了美俄的新一輪鬥法,並且把德國捲入其中。這個項目能不能在美國的制裁下竣工,投產,俄羅斯寄希望於德國,就犯下了伊朗寄希望於歐洲三大國(德法英)來挽救岌岌可危的伊核協議一樣的錯誤。德美一家親,德國是靠不住的,最終取決於俄羅斯自己——不在於俄羅斯的態度有多強硬,而在於俄羅斯的實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7日報道,美國國務院在官網發佈消息稱, “北溪2號”項目的承包商在2020年1月20日前放棄參與,可免遭美國製裁,否則後果自負。12月20日,美國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正式制裁俄羅斯與德國合作的“北溪2號”項目。

擔心遭到美國的制裁,“北溪2號”項目的承建商瑞士Allseas公司在美國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幾個小時後就立即停止了管道鋪設工作,撤走了3艘專業管道鋪設船舶,項目停滯了。根據“北溪2號”項目運營商Nord Stream 2 AG公司發言人米勒12月23日的介紹,“北溪2號”項目的管道全長2460公里,已經鋪完2300公里,僅剩兩段160公里的管道還沒鋪設,完工率約93%。

這個投資了110億美元(俄羅斯投資55億美元)的天然氣管道只剩7%的工程還沒完工,如果在美國的制裁下就此停工,爛尾了,俄羅斯的損失巨大,豈能甘心?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12月24日表示,“北溪2號”項目的管道只差一點就要竣工了,項目運營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擁有備用方案,一定會建成的,只是需要多耗費一些時間而已。

普京表示俄羅斯也有專業的管道鋪設船舶,透露了俄羅斯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鋪完僅剩160公里的管道。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7日報道,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北溪2號”項目的承建商瑞士Allseas公司若徹底退出,作為備用方案,俄羅斯將從遠東地區調用俄氣-切爾斯基院士號管道鋪設機來鋪設剩下的160公里的管道,俄羅斯期望“北溪2號”項目2020年底前竣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此前多次表示,該項目計劃在2019年竣工。

因為瑞士Allseas公司的退出,俄羅斯不得不自己硬著頭皮頂上,努力把項目完工,竣工時間拖了一年,俄羅斯的經濟損失不小,這讓普京頭大。


讓普京更頭大的是“北溪2號”項目的竣工與投產其實是兩回事:管道都鋪好了,工程竣工了,但德國忌憚於美國的制裁,不敢接受俄羅斯的供氣,那項目就無法投產,即使竣工了一樣是爛尾工程。

當前,僅剩二年總理任期的默克爾在國內的日子不好過,反對她的親美派全面崛起,越拉越多的執政聯盟的有分量的政客不理睬她,或者挑戰她,她的權力去年就大幅縮水了,在5G問題上她的權力就被德國議會架空了。

默克爾如果在“北溪2號”項目的態度過於與俄羅斯一致,與美國對著幹,先不說美國會怎麼修理她,單單是德國執政聯盟裡的政客就不會放過她,會故伎重演,將應對美國製裁的措施交給議會表決——再次剝奪總理府的決定權,再次架空默克爾。

俄羅斯就算用自己的落後的施工船勉強鋪完剩餘的160公里的管道,拖延一年後竣工,如果得不到德國的合作就無法投產,項目的鉅額投資、龐大的預期收入、地緣政治的盤算等都將打了水漂。所以,普京若想拯救“北溪2號”項目,不僅得搞定美國,也得搞定德國,難上加難,還能睡好覺嗎?


飛狼


白宮要求明年1月20日前必須退出北溪-2天然氣工程項目,俄羅斯根本就不會慣著,白宮也只是說說而已。按照美國的要求,俄羅斯舉手投降都是不行的,必須得接受肢解,交出所有的核武器,讓俄羅斯變成若干個國家,而且不斷髮生內鬥,這才是美國最想看到的結果,你說俄羅斯會同意嗎?無論是哪個國家也不會同意的?



面對美國在12月17日出臺的《2020國防授權法案》當中涉及到制裁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和土耳其西的天然氣管道項目,顯然,俄羅斯方面根本就不會低頭。只是承接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瑞士公司,因為美國的制裁威脅而被迫停工,這不代表俄羅斯方面就會因此而服軟。顯然,俄羅斯與美國打交道多年,早都對美國的套路已經有所準備。尤其這樣一個涉及到俄羅斯與歐洲能源合作的項目,更是讓俄羅斯留有後手。


在本月26日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就已經對外表示,俄羅斯有能力依靠本國力量完成管道建設。俄為此需花幾個月時間“開展一些額外的組織工作”。而諾瓦克所指的就是俄羅斯擁有一艘天然氣管道鋪設船,從而可以進行丹麥段140多公里的雙管道建設。早在2016年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就已經採購了一艘管道鋪設船,名為“AKADEMIK CHERSKIY”天然氣管道鋪設船隻。只是該船必須得從俄羅斯遠東地區調回,才能開展管道鋪設工作。

顯然面對美國的威脅,俄羅斯方面已經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這樣能夠保證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在2020年完工。這樣的完工可能會比原計劃拖後幾個月,但是最起碼不會受制於美國的約束和制裁。既然美國無法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那麼該項目很可能會在2020年完工。那麼美國要求參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的公司在1月20日之前退出。該項目顯然就沒有何作用。

畢竟對於其他的公司而言完全可以停工,讓俄羅斯公司出面完成這最後140公里的鋪設任務,而美國將會毫無辦法。反正美國不敢直接開軍艦前來襲擊俄羅斯的施工船隻,那麼俄羅斯就能夠保證完成任務。只俄羅斯所擁有的“AKADEMIK CHERSKIY”天然氣管道鋪設船隻能夠正常作業,這個結局就已經註定了。俄羅斯打破美國封鎖就是必然,那麼俄羅斯加強與歐洲的經貿聯繫,以及能源合作就是打破美國封鎖的必然結果。



而未來的歐洲將會進一步依賴俄羅斯的能源,同樣,俄羅斯也會降低在歐洲人心目當中敵對的形象。這樣歐洲將會更加尋求獨立,而美國對於歐洲的控制將會進一步降低,尤其北約在歐洲的安全防務問題上的作用將會逐漸淡化,而歐洲自己的軍隊將會被提上日程。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只不過是俄羅斯更希望看到美歐分家。而美國的極端政策如今看來也是很難實現,畢竟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是遭到其他國家所唾棄的!(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這是美俄雙方之間的博弈,相比之下,要求歐洲企業退出“北溪-2號”那不過就是一瞬間的事,可能到不了明年1月20日,負責承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瑞士及荷蘭公司就會提前主動退出了。

舉個例子來說,2018年美方宣佈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要求歐洲企業退出伊朗市場,很快法國的石油巨頭道達爾、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等公司就順勢而為了。之後儘管歐盟使出“阻斷法案”這一招,但也沒能撐起歐洲企業的自信心,那麼現在負責“北溪2號”水下管道鋪設的瑞士ALLseas公司,它又有什麼特別呢?相信也只能礙於美方的經濟、法律制裁風險而退出。

但是,俄羅斯要在明年年底前完工,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施工進程是幹出來的,可不是表一下決心就能保證解決問題。從目前俄羅斯方面的表態來看,自己手中確實有一艘鋪管船可以取而代之,但這艘購買於2016年的鋪管船在鋪管速度上無法與歐洲企業(瑞士ALLseas公司鋪管船)相比。

總之,俄羅斯勢必要繼續未完的“北溪-2號”剩餘的10%的工程量,約為100公里左右的水下管道鋪設,如果是瑞士ALLseas公司可能會按時完成任務,一旦它們的兩艘鋪管船確定退出該項目,交由俄羅斯自己的鋪管船去做,後者經過改造後的這艘鋪管船速度慢不說,在施工經驗方面也是存疑的,畢竟這艘鋪管船是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2016年才購買的。因此,俄羅斯稱明年底完工,這是對內打氣,更是對外部制裁的反擊。不管能不能完工,這都是體現出了戰鬥民族的決心和抵抗制裁的意志力。


東震木


美國要求明年1月20號之前,所有國家退出“北溪2號”線工程,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也是徒勞的,因為“北溪2號”線工程,並不是俄羅斯一家的事,它除了涉及俄羅斯的利益,也關乎10多個歐洲國家民生和經濟的根本利益。退一萬步講,“北溪2號”線工程即使是俄羅斯一家的事,美國也是阻擋不了的。
對於美國的無理要求,首先說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就不會答應,歐洲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很大,年需求約5000億立方米,但由於儲量有限,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多為進口,而俄羅斯又是世界上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且同在歐洲,因此,質優價廉的俄羅斯天然氣,也是歐洲國家的首選。據統計,歐洲國家每年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為約1500億立方米,佔總需求的三分之一,為了提高輸送能力,壓縮成本(主要是節省過路費),“北溪2號”線才應運而生。



面對歐洲的巨大需求,垂涎三尺的美國卻橫叉一腳,早在“北溪2號”線工程剛啟動時,美國就以維護歐洲安全為名,脅迫歐洲國家,以高出俄羅斯3倍的價格,向歐洲兜售液化石油氣,對於美國的強買強賣,已投巨資的德國等歐洲國家當然不能接受,因為歐洲國家並不會接受一個總是搜刮自己的“大哥”。

再說說俄羅斯,美國宣佈對“叫停”北溪2號線後,與德國的憤怒不同的是,做為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則表現出出奇的淡定,在美國宣佈將制裁參與“北溪2號”線的國家和個人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隨即表示:“儘管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北溪2號”和“土耳其溪”將繼續進行”。他同時稱“歐洲人瞭解他們的商業利益”。


美國的制裁,令一家瑞士公司退出,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12月25日發聲,他表示:俄羅斯擁有一艘鋪管船,可以幫助完成管線的鋪設工作,但由於美國的制裁,“北溪2號”線的完成,可能會推遲數月。我們從俄羅斯的態度上看,已接近尾聲的“北溪2號”工程,是不可能因美國的制裁而廢棄的。那麼俄羅斯為什麼對“北溪2號”線還是信心滿滿呢?這是因為:“北溪2號”線工程,是俄羅斯和歐洲國家投巨資(110億美元)合作的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0%,該項目建成後,俄羅斯將通過“北溪2號”線,每年向歐洲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會給俄羅斯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利益,況且,“北溪2號”線的投資,俄羅斯也投入了50%,因此,俄羅斯不可能眼看自己的投資,因美國的阻撓而打水漂,還有就是,通過“北溪2號”線,俄羅斯將會更加近距離融入歐洲,以淡化美國和歐洲的聯繫,所以說,單從民族性格上看,眼看已到嘴邊的肉,俄羅斯也不會輕易吐出的?

另外,自從敘利亞戰爭開始,到委內瑞拉危機,直到伊朗危機,俄羅斯都是強勢出擊,以進為退,與美國針鋒相對,從結果上看,美國的“三板斧”,在俄羅斯這裡根本就不好使,因此,別看美國的GDP和軍費開支,都是俄羅斯的十數倍,但已拿住美國“七寸”的俄羅斯,和美國的周旋,還是顯得“遊刃有餘”,那為什麼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就不敢和俄羅斯死磕到底呢?答案就是:光腳的,從來就不怕穿鞋的……


海之波濤3


美國國務院要求在2020年1月20前退出參與北溪-2項目工程的歐洲公司,免於經濟制裁。這是根據1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捆綁條例通過的制裁法案。美國的理由和藉口是該項目會對烏克蘭天然氣管道造成損失,實際上是怕俄羅斯與歐洲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會破壞美國全球佈局。這其中還包括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其目的都是美國針對歐洲與俄羅斯的戰略部署。


德國《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委託英國民意調查機構輿觀公(YouGov)所做調查顯示,德國人認為,2020應對全球挑戰,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發揮主導作用。按照百分比排名,排名第一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22%,第二名是俄羅斯普京20%,第三名是法國總統馬克龍19%。美國總統被排在之後,當然作為歐洲主導作用的民意調查,其他國家的排名已經不太重要了。

而根據俄羅斯衛星網的報道,昨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了電話。報道稱:“兩國領導人討論了天然氣領域合作問題。雙方重申,將繼續支持‘北溪-2’項目。兩國領導人指出,2020年1月1日後繼續通過烏克蘭跨境運輸俄羅斯天然氣談判取得進展。” 兩國領導人指出,2020年1月1日後繼續通過烏克蘭跨境運輸俄羅斯天然氣談判取得進展。”


楊斌國評論:美國針對北溪-2的經濟制裁是不可逆轉的事情,12月27日,美國國務院表示,如果1月20日前放棄參與北溪2號項目,承包商可免遭美國製裁。這是12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諸多捆綁法案中的一列。其中包括,規定對“北溪-2”和“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我們深度的思考後可以看出,北溪-2項目並非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貿易問題。正所謂俄羅斯賣天然氣給歐洲,而富裕的歐洲國家有錢,但是缺少清潔能源。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這不是一筆小數目金額交易,每年會產生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經濟貿易額,而且在未來的年份裡會持續不斷進行。這可能是有史以來,俄羅斯與歐洲最大的經貿往來。正如所想,長久以往這一筆貿易會改變歐洲版圖的地緣結構。


這與美國最大的對外戰略相悖,美國國內觀察家評論稱,美國現在對北溪-2下手已經晚了。歐美矛盾由於約定俗成,不能抬出水面吵鬧,因此,制裁北溪-2得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和藉口。最終扯上了烏克蘭,北溪-2和土耳其流等管道項目也是為了繞開烏克蘭天然氣管道過境糾紛。


美國製裁是因為烏克蘭會經濟受損?多可笑的理由,估計連烏克蘭自己都笑抽過去了、還得忍住。歐洲和俄羅斯因為北溪-2走到了一起,美國上哪玩戰略去?到底誰才是盟友,誰是盟友呢?歐洲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刻。


另一個戰場,突如其來的英國脫歐,全世界都沒有看懂英國人吃錯了什麼藥?發瘋似的非要與歐盟硬脫離。英國人自己也是有苦難言,這是美國的意思。歐洲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好多年,美國人不爽很久了,先切除幾千億美元GDP出來,當然包括產業分割等。雖然歐洲不能傷筋動骨,但少了一份與美國對抗的底氣,這對美國接下來分化歐盟非常有利。


歐洲三駕馬車被“斷一腿”,剩下的德法苦苦在抵抗美國。德國經濟良好,但由於二戰歷史,無法在政治上直起腰桿說話,只能與法國聯手。美國想要再次在歐洲突破,必然拿德國祭刀。美國駐歐洲最大的軍事基地就在德國,名義是防守歐洲被侵略,實際上也有看管德國的意味。

從理論上講,美國在德國部署帶有核彈頭的中短程彈道導彈,德國是無力反抗的。唯一制約的因素就是1987年美蘇簽訂的《中導條約》,美國退出該條約之後,在歐洲部署中程核彈就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那麼,美國在歐洲部署《中導條約》所限制的導彈,究竟意欲何為呢?這實際上是美國的舊瓶裝新醋辦法。因為美國人冷戰就是這麼玩的,假想敵蘇聯要發動世界大戰侵略歐洲,美國扮演的角色是歐洲的“救世主”。事實上前蘇聯除了赫魯曉夫成功扮演了一個侵略者的狠角色之外,之後的蘇聯都在被動與美國冷戰。直到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實際上已經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


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從德國撤軍,實際上是扛不住了。美國口頭答應的所有條件,幾乎大部分沒有對今日的俄羅斯兌現。北約進一步在東擴,成員國翻了好幾倍。肢解俄羅斯的意圖進一步明顯,俄羅斯南部的格魯吉亞和西部的烏克蘭都被北約列入候選名單。


按照美國在2014年的算計,敘利亞動亂會阻斷伊朗西進的步伐,利用遜尼派力量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間給伊朗人建立一道防火牆。另外一個算計是,利用烏克蘭動盪,成功算計歐洲和俄羅斯,計劃中的劇本是讓俄羅斯與歐洲在烏克蘭死磕,從而進入新的冷戰模式,也可以說重新回到新的冷戰劇本。最終的結果是進一步肢解俄羅斯,就目前而言,從軍事能力上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打敗俄羅斯。既然蘇聯能被拖垮,俄羅斯照樣會如此。


但2014年註定是美國的“災年”,如此好的算計,不管是敘利亞還是烏克蘭局中的俄羅斯與歐洲,都沒有按照劇本演戲。美國可以說是機關算盡,最終得到兩場空。不但如此,美國在兩場算計中都被反噬。俄羅斯鐵腕拿下烏克蘭,成功震懾要積極投靠美國的國家,歐洲看清楚了美國的計謀。俄羅斯進一步出兵敘利亞,盤活了伊朗這盤棋,意外收穫土耳其。


頂級超級大國之間的博弈就是這樣,你向對手出招,對方不但會拆招還會防守反擊。俄羅斯都會防守反擊,擁有數十倍資源的美國會坐等俄羅斯不斷突防嗎?你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出兵敘利亞,完全破壞美國的盤算,從美國角度來看,就是破壞者行為。


相對而言,美國所擁有的戰略資源是俄羅斯的數十倍之多。被俄羅斯數次針對,美國會無動於衷,不會反擊?當然會,美國反擊是戰略層面的佈局,退出《中導條約》就是。《中導條約》的簽署,實際上是結束了美俄軍備競賽。那麼退出該條約就意味著軍備競賽的開始,儘管俄羅斯人不願意這麼做,但如同我之前所言,這是一場陽謀,俄羅斯人躲不過去。

假如在未來的某一天,美國宣佈在歐洲的德國和波蘭部署中短程彈道導彈和路基巡航導彈,俄羅斯只能被動部署。假如是軍事需要只需要幾十枚甚至數百枚就夠了,但是這種競賽式的部署,可能是每年數百枚甚至上千枚。其目的不是軍事打擊,而是拖垮俄羅斯經濟。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致命的,即便不做數量上的對等部署,也會刺激歐洲向美國戰略靠攏。


手法非常簡單,就是要逼迫俄羅斯威脅整個歐洲,成為歐洲的戰略敵人。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美國骨灰級冷戰派不在少數,長期都在做此謀劃。結果很簡單,俄羅斯針對部署導彈,這一點普京明確說了,美國在歐洲部署中程核導彈,俄羅斯會同等應對。那麼,歐洲國家,乃至前蘇聯國家只能選擇站隊。


俄羅斯消極應對會咋樣呢?結果就是,前蘇聯國家加速加入北約,甚至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甚至中亞諸國都會動盪。這幾乎是一個死局,面對俄羅斯的死局。俄羅斯能夠解決的方法只有加快與歐洲主要國家的“友好合作”。北溪-2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也是俄羅斯能夠拿得出手為數不多的好項目之一,經濟合作最能成為解決戰略狐疑的手段。


在12月中旬時候,俄羅斯媒體報道,北溪-2項目管道只剩下160公里就可以完工,全部工程完工通氣爭取在2020年底完成。施工單位裡包括了北歐國家以及歐洲中部瑞士和德法公司等。這些公司對於美國經濟制裁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整個西方都在美國主導的規則體系之下。金融交易往來結算,美元到達之處皆為美國權力所指。


那麼俄羅斯與德國主導的歐洲管道項目是否會被美國“打趴下”?當然不會,與地緣戰略的損失相比較而言,經濟損失再大都必須承受。普京與默克爾頻繁通話估計已經談到了經濟損失的實際問題,誰該承擔多少的結局。無論如何,北溪-2都會強頂壓力做下去。


那麼有人問,美國要在亞洲部署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呢?那麼我們就來假設下。亞洲美國能夠部署的地方,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甚至是阿拉斯加和關島。日本和阿拉斯亞部署導彈同樣是對俄羅斯的經濟戰,關島和澳大利亞更加靠近中國。那麼,軍備競賽對中國而言有用嗎?中國是沒有手段製造還是沒錢製造?這就是關鍵問題。


不管美國在日本,韓國還是澳大利亞部署,當然新加坡可以排除,地盤太小,沒地部署,都有一個破壞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問題,還得承擔被核報復的風險。那麼這些國家的精英即便全被美國買通,老百姓會幹嗎?用沙盤推演,即便美國目的都達到,是和中國打軍備競賽的經濟仗呢還是打軍事仗?

我想說的是,中國現在有能力有錢發展發展軍事力量。缺少的是動力和機遇,美國人在亞洲部署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不覺得是為中國做貢獻嗎?所以我認為不管是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還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說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是為中國,完全是扯淡。這不是力挺中國,而是和美國一起向中國“甩鍋”。


那麼歐洲會如何應對呢?其實苗頭已經出來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事實上就是在暗有所指,對美國的強烈不滿。德法一直在積極推動歐洲獨立軍事防務體系,這一點上雖然有意願,但是想要做成有點任重道遠。畢竟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在歐洲都有軍事存在,想要平衡對抗,歐洲力量就顯得不夠了。


歐洲想要成為世界一極而非和美國一體,就要有該有的魄力。但歐洲是一個相對鬆散的集合體,各種利益矛盾錯綜複雜,有文化差異,有經濟矛盾,也有利益糾葛。所以依靠歐洲歐本身在戰略決策點上與美國直接對抗,不太現實。


但是歐洲可以依靠外部力量來對抗美國,積極發展與美國之外的關係,包括經濟來往是必須的,這個歐洲正在做,不跟隨美國起舞,不作美國的經濟棋子,穩定好除美國之外主要經濟體的戰略關係。


最為重要的一步,這個也要看歐洲精英的勇氣,如果能夠與俄羅斯簽署一份軍事友好協議,從戰略層面消除遺患。這一點俄羅斯肯定願意做,只要歐洲能夠達成一致,那麼俄羅斯與歐洲直接就可以不被美國所魚肉和利用。協議形式可以不論,但要保證歐洲和俄羅斯在軍事不能敵對,徹底不能相互進攻。假如此事做成,那麼現在的歐洲所向主導的獨立軍事防務體系夢想、就可能成為現實。

如果俄羅斯和歐洲能夠做到,那麼就可以徹底斷了美國戰略冒險的企圖。當然這一設想,對於歐洲還是俄羅斯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俄羅斯積極的軍事姿態,可能會成為歐洲戰略狐疑的關鍵所在。因此,能搶在美國往歐洲部署導彈之前做到這一切,非常困難。


核子獵潛艇


美國要求瑞士-荷蘭的Sllsesα公司1月20日之前,退出北溪管道鋪設工程,近似於戲弄這家公司。因為根據這家公司目前的進度,每天可鋪設8米,20天內完成鋪設任務是沒問題的。美國的兩個參議員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給該公司的信中特意指出:如果該公司企圖用剩餘時間,趕工期完成剩下的工程,將自食其果。Sllsesa公司果然回應美國,將該項工程停了。可見,西方國家在美國人面前,還是站不起來。


有鑑於此,俄羅斯只好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個工程的收尾。由於俄羅斯的工程船將從遠東調來,且是一條船作業,完工的日期可能推遲到明年年底。事情到了這一步,關鍵已不在工期的問題上了。因為美國還會整出許多么蛾子來,德國如在峻工後無法抵抗美國的制裁,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據認為默克爾已準備退下來,而德國的親美派近來也比較活躍。特別是德國的現任防長馮德萊恩被認為是默克爾的接班人,也開始向親美靠攏,德俄關係存在了一些變數。


能源安全不僅僅是消費國的梗,現在亦成了生產國的事。自從美國的頁岩氣出現之後,世界三大產油國一一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就頻頻出問題。委內瑞拉是產量減,伊朗是賣不出油,而俄羅斯的天然氣輸歐戰略多次受阻。首先是過境烏克蘭出問題,其次是南溪管道上岸受阻,現在是北溪2出了問題,俄羅斯的順利只有東線管線。看來,經濟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它與政治密不可分,俄羅斯如果要保證自己的能源安全,還有很長的路有走。某種意義上講,北溪2號關係到俄羅斯的國運。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高度呢?看看委內瑞拉和伊朗就知道:美國為了爭奪石油市場已經無所不用其極,而歐洲是其最重要的銷售市場,原因是歐洲能源缺乏,並且在其控制之下。俄羅斯如果在北溪2號上失敗,俄羅斯的能源進歐洲就會回到原有的狀態,成為“雞肋”,成為美國頁岩氣的補充。北溪管道,南溪管道,甚至經烏克蘭的管道都有可能受到限制。俄羅斯應該在美氣美油未全面佔領歐洲的情況下,把美國能源擠出歐洲。德國對美國的制裁,有人提出了增加頁岩氣關稅的做法。俄羅斯不仿打打低價傾銷這張牌,從根子上扼死生產成本高的頁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